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英文寫作「China」,翻譯成中文就是瓷器的意思。這是因為中國自古就盛產瓷器,在「絲綢之路」打通之後,瓷器就已經開始出口,成為重要的貿易商品了。
到了宋代,更是前所未有的出現了「汝、官、哥、均、定」五大名窯瓷器共存於世的盛況,此文就來教大家快速認識這五大名窯。
汝窯,因窯址在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瓷的顏色造型十分簡單,周杰倫的《青花瓷》中有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這句中的「天青色」,實際就是汝瓷的顏色,而不是青花瓷。汝瓷的胎很薄,有著「似玉非玉而勝玉」的特點,後被宋徽宗欽定為御用瓷。
由于靖康之亂,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導致北宋滅亡,所以汝窯開窯的時間非常短,至今已知的傳世汝瓷只有不到100件,在2017年的蘇富比拍賣行上,汝窯天青釉洗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記錄,打破此前著名的「雞缸杯」創下的中國瓷器最高成交價,拍出了294300000港幣的天價,幾個0您自己數吧……
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官瓷多為素麵青瓷,一般沒有裝飾性的彩繪,造型比較古樸,官窯和後面要說的哥窯,有個標誌性特點為四個字「紫口鐵足」。這是因為官瓷的胎料中含鐵量較高,導致瓷器口部釉薄的地方呈現紫灰色,而底部未上釉的地方呈現鐵鏽一樣的黑褐色。
我們今天所稱的官窯泛指各朝代官府燒造的瓷器,其實在歷史上,官窯僅指南宋時期燒造的瓷器,後世再無此稱呼。
哥窯,宋代龍泉的章氏兄弟每人各自主事一窯,哥哥章生一的稱哥窯,弟弟章生二的為弟窯,也叫龍泉窯。哥窯瓷器的釉色採用無光釉,我們現在稱這種光澤為「啞光」,哥窯最主要的特點也是四個字「金絲鐵線」,這是因哥窯瓷器的開片中交織著細密的紅、黃色紋路,(開片就是瓷器的裂紋)。並且哥窯的釉面很厚,導致燒造的時候釉面中會有細小的氣泡,因此還有「聚沫攢珠」的說法。
鈞窯,因窯址在鈞州(今河南禹州一帶)得名,鈞窯也是青瓷,但釉面顏色多種多樣,因為配釉工藝比較複雜,使鈞瓷有著「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特點,也就是說,燒制之前都是青色,但燒制之後什麼顏色都有,這種技術被稱作「窯變」,這種特點使鈞瓷在民國時期成為五大名窯之首,有「家有萬貫,不敵鈞瓷一片」的美譽。宋代鈞瓷的另一重要特徵,就是釉面常有一條條彎曲折線,狀如蚯蚓走泥留下的痕跡,名為蚯蚓走泥紋。這是因為釉層乾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乾裂,後來在高溫階段又被粘度較低部分的釉質流入而填補了裂縫而形成的。
定窯,因窯址在定州(河北保定)得名。定窯與其他四窯燒造青瓷不同,而是以白瓷著稱,定窯瓷器胎質薄而輕,釉色潔白晶瑩,很多積釉形狀好似淚痕,被稱為「蠟淚痕」,隱現著黃綠顏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稱「竹絲刷紋」。
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為定窯一大特色。定窯除了像其他四窯一樣燒造器皿外,還燒造一些瓷枕,最著名的就是宋金時期的白瓷嬰兒枕。
關注我,一分鐘講清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