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佬十八匠」,或耍弄手藝或叫賣苦力,曾在大眾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以及都市化的衝擊,不少手工藝被機械化取代,留存昔日大街小巷烙印的老技藝,正在悄無聲息中慢慢逝去,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身影,比如說之前常見的木匠,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謂木匠指的就是,從事木工工作的專業人員。
他們以木頭為製作材料,伸展繩墨用筆劃線,之後拿刨子刨平,接著用量具測量,最後就製作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家具用品。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機械化設備,人們購買家具製作門窗,只能依靠這些木匠工人。而現在的生活變好了,機械化量產也普及了,這種傳統的老技藝,自然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淘汰的老技藝雖然特別多,但也有一些流傳了下來,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後,反而變得更加璀璨奪目了。
今天分享的這個事情,就是個流傳多年的老技藝,它叫做「弓魚術」,有的地方也叫「弓魚法」。「弓魚法」說白了就是,用一種比較特殊的綁法,把一條魚綁成「弓」字的形狀,這麼做能讓魚兒離開水,還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而且還能祛除魚身上的腥味,食用起來味道更加的鮮美。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問,真有這麼神奇嗎?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說說。
先給大家說說「弓魚法」的操作流程,一般來說它有「初綁」和「重綁」兩個步驟,「初綁」的時候,需要將繩子一端穿過魚鼻扎牢,另一端綁紮在魚的肛門下,之後將魚放入水中吐汙,這個步驟操作完以後,「初綁」也就算是完成了。
「初綁」完以後就得趕緊把,魚肛門上面的部分用繩子綁起來,然後把魚彎成「弓」字的形狀,最後放入魚塘或是活水中,泡養個一兩天時間,「重綁」也就算是完成了。這兩個步驟全部完成以後,也就意味著「弓魚法」已經結束了,這種的魚兒離開了水,還能多活十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左右的時間。
為什麼經過「弓魚法」的魚兒,可以離開水活這麼久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魚「弓」了以後,它的運動量就減少了,運動量少就意味著消耗少,耗氧變少了自然就活的更久了。第二是魚「弓」了之後,一邊的繩子牽拉著魚嘴,魚鰓一直處於打開的狀態,這就增加了魚鰓和空氣的接觸,最大程度的讓魚兒吸氧,氧氣多了,魚兒自然也就活的更久了。
綜上所述,「弓魚法」確實存在,而且經過這種特殊的綁法,魚兒離開水確實還能,再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你們見過這種老技藝嗎?你們對此事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