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技藝,把魚綁成「弓」字狀,沒有水也能活一天,是真的嗎?

2020-12-20 農村小毛

「九佬十八匠」,或耍弄手藝或叫賣苦力,曾在大眾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以及都市化的衝擊,不少手工藝被機械化取代,留存昔日大街小巷烙印的老技藝,正在悄無聲息中慢慢逝去,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身影,比如說之前常見的木匠,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謂木匠指的就是,從事木工工作的專業人員。

他們以木頭為製作材料,伸展繩墨用筆劃線,之後拿刨子刨平,接著用量具測量,最後就製作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家具用品。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機械化設備,人們購買家具製作門窗,只能依靠這些木匠工人。而現在的生活變好了,機械化量產也普及了,這種傳統的老技藝,自然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淘汰的老技藝雖然特別多,但也有一些流傳了下來,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後,反而變得更加璀璨奪目了。

今天分享的這個事情,就是個流傳多年的老技藝,它叫做「弓魚術」,有的地方也叫「弓魚法」。「弓魚法」說白了就是,用一種比較特殊的綁法,把一條魚綁成「弓」字的形狀,這麼做能讓魚兒離開水,還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而且還能祛除魚身上的腥味,食用起來味道更加的鮮美。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問,真有這麼神奇嗎?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說說。

先給大家說說「弓魚法」的操作流程,一般來說它有「初綁」和「重綁」兩個步驟,「初綁」的時候,需要將繩子一端穿過魚鼻扎牢,另一端綁紮在魚的肛門下,之後將魚放入水中吐汙,這個步驟操作完以後,「初綁」也就算是完成了。

「初綁」完以後就得趕緊把,魚肛門上面的部分用繩子綁起來,然後把魚彎成「弓」字的形狀,最後放入魚塘或是活水中,泡養個一兩天時間,「重綁」也就算是完成了。這兩個步驟全部完成以後,也就意味著「弓魚法」已經結束了,這種的魚兒離開了水,還能多活十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左右的時間。

為什麼經過「弓魚法」的魚兒,可以離開水活這麼久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魚「弓」了以後,它的運動量就減少了,運動量少就意味著消耗少,耗氧變少了自然就活的更久了。第二是魚「弓」了之後,一邊的繩子牽拉著魚嘴,魚鰓一直處於打開的狀態,這就增加了魚鰓和空氣的接觸,最大程度的讓魚兒吸氧,氧氣多了,魚兒自然也就活的更久了。

綜上所述,「弓魚法」確實存在,而且經過這種特殊的綁法,魚兒離開水確實還能,再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你們見過這種老技藝嗎?你們對此事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非遺技藝「弓魚」的原理是什麼,為何能讓魚離水2天而鮮活
    智慧的建甌人發明了一種「弓魚」技藝,將離開水的魚捆成「弓」字狀以後,不僅拿著方便,還會大大提高魚的存活時間。這種「弓魚」技藝至自元末開始至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並於2008年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好奇的朋友會問,「弓魚」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呢?大鄉藉此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
  • 農村的魚弓之術,為啥魚兒離開水也能多活一日?老農:弓右不弓左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新奇的魚弓術,把魚弓起來即便離開水,也能多活一天,這是為啥?
  • 誰說魚離開水不能活?這個方法可以讓離水之魚存活2小時
    魚離不開水是我們所一貫認知的,基本上魚離開水後一個小時左右就會死掉變質,但有一種方法,可以使魚離開水之後照樣活下來,且冬天能活4~5天,夏天能活1~2天,而且還能去除魚肉的汙泥味。這個方法就是:「弓魚」,是福建省建甌市處理魚的一種獨特的地方傳統工藝,據說已經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魚離不開水?用這個方法,魚離水5天不死,夏天最實用!
    到了夏天,一些垂釣愛好者和愛吃魚的朋友就會遇到一個煩惱的問題,就是釣上來大魚或者買回家的魚,即使放在水裡,不大一會就會缺氧致死,想要保持他們的鮮活真是太難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溼紙貼在魚的眼睛上,這樣活魚離開水3小時左右,還能持續活著。
  • 活魚保鮮的六種方法,還是古人厲害,弓過的魚可以存活十個小時
    這樣做既可保魚鮮,也可保您喝冰水。比風魚省時,而且更方便烹調。三、蒙眼法用浸溼的紙貼在魚的眼睛上,因為魚視神經後有條死亡腺,離水後就會斷掉。用此法,死亡腺可以保持一段時間,從而延長魚的壽命。四、弓魚在福建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間,流傳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技藝。早在元朝末年,弓魚之法便已盛行。這種方法很厲害,弓過的魚可以存活十個小時。
  • 教你一招能讓魚離水不死,不僅能保鮮,肉質還會更好,小妙招
    很多喜歡吃魚的朋友特別糾結一個問題,怎麼才能吃到新鮮的魚?能讓魚存活下去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尤其對釣魚或捕魚愛好者來說,會有這樣的麻煩。辛苦捕獲的魚在回家前就會死!尤其是白鰱魚,如果沒有氧氣泵陪伴,那就是幾分鐘的死亡。
  • 農村水塘有一種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真的嗎?是什麼魚呢?
    問:農村水塘有一種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真的嗎?是什麼魚呢?二那麼這裡說的在農村水塘裡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不是彈塗魚?彈塗魚是有的,還真的有這麼一種。不過說真的農村老俗話沒見過,只在書中看到。說彈塗魚的一生,很多的時間不是在水裡度過的,而是陸地。但似乎這種說法不是全對,有一段資料是這樣介紹彈塗魚的,可以看如下圖內容。
  • 這是一種能讓魚離開水後5天不死的辦法,可有人說太過殘忍
    在幾年前,鋤禾園小編就曾經介紹過在福建沿海的老漁民那裡,流傳著一種傳統的弓魚技法。目前,這一「弓魚」技法,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種傳統的弓魚方法,可以讓新鮮的鮮魚,經過「弓魚」處理,在冬天至少多活4-5天,夏天多活1-2天,並且在多活的這些日子中,還能對魚肉中摻雜的淤泥味道進行有效的去除。有句老話講「魚兒離不開水」,不論是海鮮還是河鮮,只有鮮活才能保證能吃到最原始的最鮮嫩的味道。
  • 「粥」字何來左右「弓」?(漢字故事)
    然而,不知大家在啜粥之餘,面對嫋嫋粥香,有沒有細思一下:「粥」字「米」的左右兩邊,為何各有一個「弓」呢?有一則謎語即由此而來:粥變米(打一四字成語),謎底為:左右開弓。 關於「粥」字,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會意。從米,從二弓。『米』指米粒,『弓』意為『張開』『扯大』。『米』與『二弓』聯合起來表示『把米粒從左右兩邊同時扯大』。
  • 農村中老年人就業難!40元一天難找活幹
    40塊一天誰幹?」建林走進麻將屋高聲問道,我去,我也去,算我一個,圍著兩張桌子打麻將的七八個中老年婦女男人都站了起來,「只要五個人,秀梅嬸兒你老腿疼別去了,鐵蛋叔跟栓子哥還得接學生也擱家吧「建林分配道。其餘五個人跟著建林走了,秀梅,鐵蛋,栓子三人打不成麻將也幹不了活無奈也散場兒了。這就是我們村現在的格局,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中老年人要維持家裡的開銷用度也要賺錢,然而農村就業難!
  • 農村老話「有水就生魚,魚從天上來」,天上為什麼會「下魚」?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有水就生魚,魚從天上來」,天上為什麼會「下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能都會發現,有的時候一個池塘或者水溝,明明沒有人放魚苗,但是只要有水時間長了,池塘或者河溝裡就會慢慢的滋生出很多小魚來,小時候對此特別的好奇,老輩人給我的解釋是,水生魚,有水時間長了就會有魚,而且如果下大雨的話,魚兒還會飛,通過雨水借遁到別的地方去!魚兒難道真的會飛嗎?有水就生魚是真的嗎?
  • 六七十年的農村,有的人能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裡,是真的嗎?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裡」,是真的嗎?和農村裡的老人聊天,也常常聽到他們說起過去的事情。有些老人就會說到,現在的人身體都遠不如從前了,在六七十年代,有的人能擔三四百斤的重擔,一天走上百裡的路。
  • 魚離開了水還能活嗎?揭秘無水活魚運輸技術 最長保活72小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魚離開了水,還能活嗎?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產團隊成員黃寶生博士介紹,不同種類的魚休眠溫度以及混合氣體的比例各不相同,而這兩個參數就是保證魚兒離開水也能存活的關鍵。在實驗室中就有這樣一臺「傻瓜」設備,通過調節設備參數可以幫助魚類進入休眠狀態。
  • 中國古代逆天的技術,魚離開水5天都不死,吃起來沒有一點腥味
    吃魚1、弓魚「弓魚」是福建建甌的一項民間傳統技藝,因為歷史悠久,可鑽研性強,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弓魚的目的,是為了讓離開水的魚能在空氣中呼吸,從而達到延長魚的生命,讓魚一直保持新鮮度。很多人認為,魚是不能在岸上呼吸的,因為它們的魚鰓無法在缺水的地方作用,但建甌的勞動人民發明了這個辦法,讓魚照樣能呼吸。
  • 農村諺語「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不僅是農村老話,是重要的農民看物識天氣的農諺,具有非常好的實用性,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魚知三日水」,魚生活在水中,能感覺到水溫的高低。氣溫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未來兩三天之內的氣溫與當今的氣溫存在有非常相似之處,水溫也是如此。所以,魚生活在水中,自然能感知近兩三天的水溫變化。水溫高,魚四處覓食,活動量大,水溫低,魚非常安靜,活動量小。
  • 10句農村流傳千年的歇後語,「墳前點對燭——」下半句能對上嗎?
    在農村,傳承千年的習俗不僅有各種民間技藝,還有匠心製作的亭臺樓榭,也不乏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故事。在農村,俗語,諺語,歇後語秉承「農民三友」,主要原因在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規律,在日常生活的積澱中,凝結成一些獨具魅力的短句,在這「農民三友」中,今天我們談一下,農村的「俏皮話」歇後語。歇後語大致分為兩部分,前半句講現象,後半句人來猜,兩者結合往往令人捧腹大笑,忘掉一天勞累的辛苦!對於以下的十句邂逅語,你聽說過嗎?
  • 一天學未上,盲人剪字成書
    當前位置:首頁 >> } 2012.04.17 星期二 一天學未上,盲人剪字成書   長清區萬德鎮長城村的43歲盲人於紅星沒上過一天學
  • 以前的農村為什麼沒有垃圾桶?
    沒有校對,也沒有排版,結果這一篇成了目前閱讀量第三...點擊率這個東西真的是玄學。所以重新寫一下,也更新給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們。以前的農村為什麼沒有垃圾桶?2020年夏天的時候把老頭子從醫院接回家裡,住在我們家那個從來沒住過人的農村院子裡。這個區域以前都是農田,現在屬於縣城的城鄉結合部,於是父女兩個回到了田園生活。
  • 這3種魚太難分辨,被它們傷到了疼一天,現在農村都很少見!
    這3種魚太難分辨,被它們傷到了疼一天,現在農村都很少見!我家就住在農村,小時候經常到河裡去抓魚,那時候的水特別的乾淨,魚的種類也特別多。它們都喜歡比較乾淨的水域,由於現在水汙染嚴重,這種魚也越來越少了,就算經常釣魚的朋友,也很難遇到它們。1、牛尾巴牛尾巴這種魚和黃辣丁長得挺像,不熟悉他們的人經常會看錯,比黃辣丁的體型稍微長一點兒,魚鰭上也有硬刺,被它扎到的話真的很疼。
  •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後面一句才是精華,蘊含為人處世的真理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人情世故,若能掌握溝通技巧,面對任何人和事都不會慌亂,做到遊刃有餘。提到為人處世,不得不驚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他們創造出的一些俗語,充滿人生哲理,比如「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根據史書記載,「水至清則無魚」出自《漢書·東方朔傳》,顯而易見,肯定與才子東方朔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