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你只會拍背?這些妙招要收藏

2020-12-22 寶島童醫匯

嘔吐是寶寶一個很常見的症狀,每次吐完媽媽還得跟著收拾,很多家長不解:寶寶到底為什麼會嘔吐呢?怎樣減少小寶寶的吐溢奶情況?我們邀請到的是臺灣23年豐富小兒健康管理經驗、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皇家自由醫學院醫學博士 、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小兒胃腸營養醫學會會員方旭彬博士說寶寶老是吐該怎麼辦?

寶寶為什麼會吐個不停?

這個情況尤其是一歲以內常見的問題,那我們常碰到的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狀況呢?讓方旭彬醫生用專業和實證醫學的角度來為各位做介紹!

吐奶or溢奶

要區分寶寶吐奶和溢奶,一般根據寶寶的吐奶和溢奶的程度。溢奶通常力道比較小一點還是從嘴角溢出來的,其實這個在小寶寶比較常見的。吐奶是力道大一點的,甚至有噴射式的嘔吐。如果寶寶吐次數過於頻繁,或者影響到他本身的脫水,甚至長期下來造成體重身高的增加遲緩,應該立即就醫問診。

嘔吐的原因

另外除了剛剛提到的原因之外,還有像中耳炎、藥物引起,甚至是食物不耐受症(比如牛奶蛋白過敏)。比較少見為幽門狹窄、急性腸胃炎、腸套疊,如果發生腸套疊就需要緊急處理。另外還有些腎臟疾病、腦壓上升,腦膜炎也會以嘔吐表現。

在1歲以上-5歲之間,除了上面的可能原因,還可能是因為有毒素的東西、呼吸道問題如肺炎、氣喘、肝炎、急性闌尾炎也會導致嘔吐。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醫生實際問診的案例。

這是位從宜蘭來到臺北來就醫的小朋友,他在出生後兩三個禮拜之後,出現嘔吐,可是嘔吐物裡面沒有綠色的膽汁,但是可以這是一個脫水非常嚴重的小朋友,皮膚松松垮垮的失去彈性,像小猴子一樣,眼眶凹陷、口水較少,而且他的體重早已落後於這個正常的童年同年齡、同性別的寶寶。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發現他是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經過手術治療之後才恢復原先體重和健康。這個肥厚性幽門狹窄在過去的通常是以開刀為主要治療方法,不過最近這十年來也可以使用內科藥物治療,不過通常住院時間較久些。

寶寶老是吐,重點看什麼!

1、吐的東西

最主要的先要看寶寶他吐的東西,如果是綠色,表示他吐的嘔吐物裡面含有膽汁;如果他吐的這個嘔吐裡面像是咖啡色東西的,表示他可能有上消化道的出血。

2、有沒脫水

如果吐得非常厲害、頻率太多,導致脫水的症狀,怎麼判斷脫水呢?看尿片,一天如果沒有6片以上比較有分量的尿片的話,那表示他可能有脫水的疑慮。

3、體重是否正常

我們需要看孩子體重是不是有在正常的這個範圍之內?如果短時間內下降太多,那就表示他這個生長已經受到了影響。這裡有些數據可以提供給爸媽們參考:

一個寶寶如果在出生滿月之後,他可以增加1公斤;第二個月的增加0.9公斤;第三個月增加0.8公斤;第四個月可以是出生體重的兩倍!一歲大概是出生體重的三倍,大概四個月是6—7公斤,一歲大概他的體重是九—十公斤。

疑問點1:寶寶需要到底要喝很多水嗎?喝多少才夠呢?特別是比較小的寶寶,甚至有過度餵食造成的嘔吐。寶寶胃容量是一定的,如果媽媽餵太多,那也有可能會造成這個嘔吐的。基本上在四個月以內的寶寶是不需要特別再給他喝太多的白開水,理由是寶寶的胃很小,如果你喝了太多水,可能影響正常的喝奶。另外在四個月以內的寶寶,如果他喝的不管是母奶還是配方奶粉,只要孩子喝得夠,基本上他水分就夠了。

四個月寶寶要喝多少的奶才夠呢?

嬰兒配方奶我們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泡,我們知道正常的寶寶,他可能是大小餐或者是不定時喝奶,所以我們也不要太嚴格說非得每次寶寶喝得一樣量或者非得喝一樣的奶。另外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寶寶喝多少奶更難估測。所以要寶寶是不是有喝得飽或者有脫水的情況,看一天寶寶這個比較有分量的尿布有6次以上。

小寶寶為什麼容易吐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他自己的生理結構來看:

第一個因為這個食道通常是比較短的,尤其是一歲內的寶寶;

第二個寶寶胃容量是比較小的;

第三個就是食道、胃的蠕動是比較比較慢的、比較差的;

第四個就是寶寶的賁門的功能還不夠成熟,所以,其實有的寶寶雖然這個吐其實是非常常見的。

另外胃食道逆流是一種生理性的嬰兒嘔吐,只要他的這個體重增加的不錯,雖然偶爾有溢奶,可是各位家長也不需要太擔心。

孩子溢奶、吐奶,我們怎麼做?

第一:首先建議爸爸媽媽不要一次餵的太多,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基本上孩子生理構造就胃比較小、蠕動較慢,就像高速公路一下子開太多的車上去馬上就塞車了。

第二:我們餵完奶之後,可以讓寶寶的上半身保持直立,然後做這個所謂的拍背動作,讓他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趴在你的肩膀上,一直要拍到這個寶寶有打出這個氣嗝,讓吃奶時吃進去的空氣可以排出來,這樣可以減少他溢吐奶的產生。

第三:對於寶寶的喝完奶之後,幫他排完氣之後我們要採取以下的姿勢。

國外的科學家在對孩子的姿勢對於吐奶影響研究中,將寶寶把它分成四組:左側躺、右側躺、趴著或頭抬高三十度。結果他們發現斜躺也就是說讓寶寶睡枕頭,頭抬高三十度的這個姿勢是最容易讓寶寶產生這個胃食道逆流導致嘔吐,其次是右側躺,再其次是左側躺,最不容易吐的姿勢其實是趴睡。但我們知道趴睡可能會造成這個嬰兒猝死症概率增加,所以通常不建議寶寶趴睡的姿勢。建議在餵奶後,讓寶寶在躺下來睡覺不要睡太高的枕頭,特別是不要睡躺椅。那也可以採取左右的輪流側睡。不過要提醒爸爸媽媽們注意的側睡的時候不要捂住口鼻,預防產生呼吸道被阻塞的危險。

如果以上這些方法都還沒有能夠改善或者寶寶吐的次數太頻繁、甚至於體重減少、脫水時,就一定要帶給醫生來就醫。通常醫生檢查後,會開些幫助腸蠕動或者止痛藥。再沒改善的話,通常會再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潛在疾病。

以上我們為家長們詳細的說明了1歲內的寶寶常有嘔吐,家長應該做什麼及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儘快送醫診治,在這裡也希望各位小寶貝能夠健康快樂長大。

大家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孩子生長發育、心理健康的知識,請關注「寶島童醫匯」百家號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吐奶你只會拍背?這些方法要收藏!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媒體轉載請聯繫本作者,歡迎轉發分享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吐奶是很常見的事情,經常抱著寶寶就會被猝不及防吐了一身,或是吃完奶就直接吐在了床上。看著剛換洗的衣服、床單被弄髒又要清洗,哪個媽媽不頭疼。那麼寶寶吐奶是因為什麼呢?
  • 寶寶吐奶時,先抱起來還是先拍背?這些方法新手媽媽要學會
    寶寶吐奶時,先抱起來還是先拍背? 事實證明,孩子吐奶的時候,無論是抱起來還是拍背都是錯誤的。 雖然寶寶吐出了大部分奶水,但是他的嘴巴裡面還殘留著許多的奶水,如果這時候立即把寶寶抱起來或者拍寶寶的背後,是會讓寶寶嘴裡的奶水直接流入孩子的咽喉直至孩子的氣管從而引起孩子氣管堵塞。
  • 寶寶吐奶時,先抱起來還是先拍背?這些方法新手寶媽要學會
    寶寶吐奶時,先抱起來還是先拍背?事實證明,孩子吐奶的時候,無論是抱起來還是拍背都是錯誤的。雖然寶寶吐出了大部分奶水,但是他的嘴巴裡面還殘留著許多的奶水,如果這時候立即把寶寶抱起來或者拍寶寶的背後,是會讓寶寶嘴裡的奶水直接流入孩子的咽喉直至孩子的氣管從而引起孩子氣管堵塞。
  • 為什麼寶寶總是吐奶?兒科醫生:別只會拍背了,教你多種做法
    寶寶吐奶,幾乎是每位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新手媽媽看到寶寶吐奶的現象,既擔心又心疼,總是害怕寶寶得病,這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寶媽們不用擔心。除此以外,寶媽們的餵奶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一天內多次餵寶寶喝母乳、配方奶,因寶寶胃容量較小,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就容易往上返。所以,寶寶在出現這些情況後,並沒有感到其他不適,精神狀態好、生長發育正常、吃奶良好,就是正常生理現象。
  • 寶寶吐奶還在給娃拍背?幾個妙招送給你
    對於哺乳期的寶寶來說,寶寶吐奶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很多媽媽應該都有遇到過,經常會措不及防的被寶寶吐了一身,剛剛換好的衣服,床單沒兩分鐘被弄髒要清洗,嚴重的時候,吐了一身,又要給寶寶擦身洗澡,真是讓媽媽頭疼不已,又無可奈何。寶寶為啥吐奶,如何預防有妙招。
  • 寶寶吐奶,媽媽別總去拍背了,用這幾種方法,可減少寶寶吐奶次數
    有了寶寶後,寶寶會出現各種小狀況,常常弄得寶媽措手不及,其中有一項挑戰就是寶寶吐奶,寶媽們時常很苦惱,認為自己已經很用心了,寶寶喝完奶,就去拍背,但還是不見效果,依然吐奶,這種情況讓不少寶媽頭疼,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有效果呢?
  • 寶寶頻繁嗆奶吐奶,只拍背是沒用的,父母這樣做比「拍嗝」管用
    而對於很多新手寶媽來說,餵奶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僅會哭鬧拒絕喝奶,還會出現吐奶的現象,大多數家長在餵奶之後為了避免發生吐奶的現象,都會主動為孩子拍背,促進打嗝。但是治標不治本,這種方式不能讓孩子從根本上告別打嗝。
  • 寶寶咳嗽排痰妙招 為你家寶寶收藏起來吧
    寶寶咳嗽排痰妙招 為你家寶寶收藏起來吧時間:2016-01-16 15:3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寶咳嗽排痰妙招 為你家寶寶收藏起來吧 這幾日又遇上大風降溫,感冒易發,小傢伙受寒感冒咳嗽,有痰咳不出來,媽媽干著急沒辦法。
  • 寶寶吐奶還在豎抱拍背?小心越拍越嚴重
    不僅如此,如果寶寶吃奶的時候太急,吸入了大量的空氣,那麼之後在給他變換姿勢時,比如洗澡、換紙尿褲,這些空氣就容易從胃裡跑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嗝」,喝下去的一小部分奶也會跟著湧上來。不過寶寶吐奶的時候,一般只會吐小部分的奶,大部分還是會被正常消化、吸收的,所以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 寶寶又吐奶了,莫慌!別只會拍背,不妨試試這些推拿手法(動圖)
    作為新手媽媽,看到寶寶吐了,肯定會被嚇到,畢竟「吐」在我們的認知裡是非常不舒服的,怕孩子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不過,媽媽們也不用過於擔心,吐奶和嘔吐是不一樣的,寶寶吐奶是比較常見的,這是寶寶自己身體還沒發育成熟的原因造成的。寶寶吐奶,去看醫生也說是正常現象。
  • 寶寶為何會無緣無故吐奶呢?教你快速區分吐奶和嘔吐…
    而吐奶僅僅是胃內容物輕微地反流到口腔中,且常伴隨著打嗝出現。寶寶嘔吐時會有不適的表現,如哭鬧、煩躁不安等 寶寶會吐奶的原因,有以下兩種: 1. 生理性吐奶 對於 1 歲以下的寶寶,吐奶是十分正常的,4 月齡左右的寶寶吐奶尤為嚴重,這和寶寶尚未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以及進食有關係。
  • 寶寶吐奶,寶媽別只會傻傻拍背了,這幾種方法減少新生兒吐奶次數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寶寶在喝奶後時常會有吐奶的現象,雖然自己已經把寶寶豎著抱拍了背,但寶寶吐奶的情況依然不見好轉。這會讓不少新生父母有些焦慮,不知道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寶寶儘量減少吐奶的次數呢?
  • 吐奶只會拍背,這樣護理更有效
    問:寶寶是什麼原因? 寶寶:因為爸爸的襪子太臭了…… 寶寶的胃部沒有發育成熟,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不能很好的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容易流回食道。
  • 新生兒為什麼會吐奶?寶寶吐奶別只是傻傻的拍背
    如果你是一位母親,可能你已經面對過無數次寶寶吐奶。幾乎有一半的寶寶會經常吐奶,而一些吃配方奶的寶寶吐奶的情況比其他寶寶更多。雖然吐奶對寶寶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可能一直是正常的。吃太多寶寶的胃太小了,不能吃太多,當寶寶吃的太多,胃部無法承受過多的奶水或食物的時候,胃部積累的食物會被推過那道「閥門」使得寶寶吐奶。2.
  • 寶寶吐奶?這些你該知道!防吐奶有絕招,寶寶少吐奶,媽媽少操心
    拍隔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寶寶吐奶的機會,使寶寶胃腸更順氣,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情況下也是需要拍隔的,但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吐奶的機率要小於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寶寶為什麼會發生吐奶?影響寶寶吐奶的因素:【吸奶量】每個寶寶的胃容量有大有小,因此寶寶的食量也會有所不同,有的寶寶吃得太多,或者奶奶餵奶間隔時間太長導致寶寶過度飢餓,吸奶時過快,而又未及時排出空氣打嗝。
  • 寶寶老是吐奶怎麼辦?爸媽別擔心,兩個方法學到手,減少吐奶次數
    在醫生的細細盤問下才知道,小麗一直在孩子吐奶後給他拍背。這可把醫生氣得不輕,要知道孩子吃飽後即便吐了奶也是不能立馬給拍背的。為什麼呢?因為試想看,你剛吃完飯,肚子正撐著呢,突然有人在你後背猛力地拍了下,你不得把剛剛的飯吐出來?寶寶也一樣,喝完奶本應該休息下,不能亂動亂竄,結果大人一個後背拍直接把喝進肚子裡的奶給拍吐出來。
  • 寶寶頻繁吐奶,5個方法來應對,建議新手爸媽收藏
    第一次遇到寶寶吐奶的時候,你是不是緊張壞了呢?帶著帶著就發現,原來寶寶這麼能吐奶,都怕TA把營養吐出來,生長發育跟不上了。吐奶是一種常見現象,大多數寶寶都會吐奶,尤其在前3個月,有些寶寶可能一天要吐好幾回。 其實大家口中的「吐奶」,要分2種情況。一種是溢奶,一種是吐奶。
  • 寶寶吐奶真的正常嗎?~吐奶溢奶哪裡做錯了?
    同理經常吐奶溢奶,超過了胃容量,胃肌肉群會不同程度的拉傷受損,和一字馬會肌肉拉傷一樣。恢復起來比較慢,但是孩子不會說話,只會哭,家長不懂,以為寶寶餓了,繼續喂,繼續吐奶溢奶,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徹底把胃傷了。
  • 寶寶吐奶怎麼辦?媽媽只會拍嗝可不行,預防吐奶的7個小妙招
    為了避免寶寶吐奶,很多媽媽餵奶後都會給孩子拍嗝。其實,能夠避免寶寶吐奶的方法有很多,媽媽只會拍嗝可不行。如果寶寶誤吸的空氣太多,腸胃就會不舒服,常常會通過打嗝的方式排出腹中的空氣,一些奶水就會隨著空氣排出來。不過,這也是吐奶的原因之一。寶寶吐奶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食道發育不完善,胃部和食道幾乎垂直,賁門又比較鬆弛,所以很容易發生吐奶的問題。哪些寶寶更容易吐奶?
  • 寶寶吐奶別只傻傻的拍背了!兒科醫生教你正確應對方法
    溢奶是小月齡寶寶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不影響生長發育,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完善,到了1歲左右時大部分會消失。吐奶一般是噴射性吐出,而非像溢奶那樣溢出嘴角。如果寶寶是「大口大口吐奶」,在吐奶前有張口伸脖,眉頭緊鎖等難受的表情時,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當排除了正常的吐奶原因、以及寶寶患感冒、肺炎等可能引起咳嗽的疾病時(咳嗽頻率較高有時也會引起嘔吐),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的消化道不通暢或患上了諸如胃食道反流、幽門痙攣等消化道功能障礙等疾病,應儘快帶寶寶到醫院診治。寶寶吐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