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生活感悟|適當的懲戒猶如成長中的鈣與鹽一樣不可缺少

2020-10-03 孫雲曉

生活感悟·206

適當的懲戒猶如成長中的鈣與鹽一樣不可缺少。陝西某十歲男孩在電梯裡撒尿,其父母與孩子不僅向大家道歉,並且讓孩子在父親監督下打掃一個月電梯。這就是明智的教育,也是恰當的懲戒,是改變『『熊孩子』』的良策。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犯下千奇百怪的錯誤不可怕,只要有父母的覺察,堅守道德良心,總有辦法引領孩子回歸正道。

生活感悟·207

姆巴佩從4歲起,即在父親執教的球隊踢球,如今已十幾次代表法國隊出徵。由此可見,人人可以喜歡足球,而足球比賽的王者必定是青年,每一場足球比賽都是青春風暴!

生活感悟·208

美國中小學生暑假長達80天,卻沒有一點作業!應新家庭教育研究院邀請,美國東卡大學教授張桂莉在京系列講演,其中談到: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發明專利,獲諾貝爾獎者300多人,可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18項標準中,考試成績僅佔一項。顯然,美國教育給人更多發展的空間,引導青少年更積極服務社會解決難題,這值得中國借鑑。最好的教育是中美優勢互補,既打好基礎又注重創新。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生活の感悟

相關焦點

  • 孫雲曉生活感悟|樸素平和的生活教育,最有利於把孩子培養成天使
    生活感悟·201孫雲曉生活感悟199:都說孩子是天使,其實天使也是培養出來的。她還以生活小達人自居,學會了簡單的做飯和收拾屋子等生活本領。顯然,樸素平和的生活教育,最有利於天使的成長。生活感悟·202孫雲曉生活感悟198:中高后似乎湧現出一批優秀學生,其實,有些髙分學生未必真正優秀,真正優秀的學生,會具有主動性和自制力兩顆種子都飽滿的特點,這是北師大陳會昌教授
  • 孫雲曉生活感悟|書是作者的孩子
    生活感悟·225感謝《中國政協》雜誌,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發表我的長文《25年後再說(夏令營中的較量)》。也就是說,《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的使命尚未完成。生活感悟·224收到北師大出版社第13版(2018年7月版)的《習慣決定孩子一生》新書特別開心,因為該版不僅放棄了「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流行說法,此說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還強調習慣養成不僅需要注意行為訓練,
  • 孫雲曉生活感悟|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難以適應未來
    生活感悟·2622018年8月2日,下午出席一個家長教育研討會,並做《關於家庭教育的新思考》的講演。有記者問我何為家庭教育?我說家庭教育定義有寬狹之分,寬指所有家庭成員的成長與教育,狹指對孩子的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有目標、條件和方法三個要素,即以教子成人為目標,以密切親子關係為條件,以生活教育為方法。目前的家庭教育有扭曲為知識教育的危險趨勢,值得反思和改變,因為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難以適應未來。
  • 孫雲曉生活感悟|童年的生活將影響人的一生
    生活感悟·285兒童怎麼看微信的朋友圈?不要以為孩子無知,兒童天天都在研究,並且有獨特的見解。江蘇兒童詩歌徵文中,孫莉茜同學的《朋友圈》就如一面鏡子,寫出了當代成人社會的一景:「有一個神奇的圈/大人們叫它/ ——朋友圈//爸爸在圈裡/時不時分享工作的感悟/媽媽在圈裡/時不時分享美食的誘惑/阿姨們還在圈裡/曬自拍,賣東西……//這個神奇的圈/把大人們的朋友/都圈在了——手機裡」。
  • 孫雲曉生活感悟|好的關係勝過一切教育
    生活感悟·231喜歡聽李巍校長的講座,因為她對兒童懷有敬畏之心,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所以她是有魔力走進兒童世界的人,被孩子們譽為『『老貓校長』』。生活感悟·2302018年7月,懷著敬畏之心,終於來到了中國最大的鹹水湖,4500多平方公裡的青海湖。因為身體欠佳,擔心青海湖3000多米的海拔,又怕碰上陰雨和大風。
  • 孫雲曉生活感悟|好父母應以捍衛童年為天職
    生活感悟·226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背後,一是商業推手求利之為,二是搶跑的觀念誤導所致。生活感悟·227中學生的父母和老師不可忽視這一組最新數據:上海社科院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機構調查表明,中學生中有約四分之一(26.3%)的人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初戀。
  • 孫雲曉生活感悟|隔代撫養基本原則:父輩不可缺位,祖輩不可越位,孫輩不可缺愛
    生活感悟·241祖輩參與孫輩的撫養益處甚多,但是父母的主體責任是無人可以代替的。在青島等地流傳隔代教育新民謠:媽媽生,姥姥養,姥爺天天菜市場,爸媽回來就上網,爺爺奶奶來欣賞。這顯然是一個不正常的狀態,一是祖輩責任大於天,過於勞累有損健康;二是父母失職也失去了自身成長的機會;三是親子關係疏遠甚至對立,將成為兩代人終身的障礙和困擾。
  • 孫雲曉生活感悟|發現孩子叛逆應該在心裡偷著樂,因為這是長大的反映
    生活感悟·237成都新津的家長問我,孩子的叛逆令人頭痛,表揚或批評都不管用,到底該怎麼辦?生活感悟·236如果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創辦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有條件的地方,學會遊泳應成為小學生體育的必修課。據老朋友楊靚介紹,在過去的幾年裡,她所在的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組織一年級所有學生學遊泳。
  • 孫雲曉生活感悟|良好的教育一定是促進人格健全,這需要自由幸福的童年為基礎
    生活感悟·269虎媽的女兒進入名牌大學,並不能證明其教育是科學的或是完美的,因為良好的教育一定是促進人格健全,而這需要自由幸福的童年為基礎。生活感悟·2682018年8月6日,第一次從廣州去黃山,為了避免飛機的航班延誤,更為了欣賞青山綠水,我選擇乘坐高鐵前往。出韶關,過衡陽,想起毛澤東17歲的豪言:孩兒立志出韶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 孫雲曉生活感悟|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而研究的結果將支配其行動
    生活感悟·257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而研究的結果將支配其行動。請品味江蘇淮安市天津路小學六年級學生李萌宇的詩《我的「支付寶」》:『』我出生的時候,天送我個支付寶。『』這個神器足以說明,孩子在哭鬧中也有觀察和思考,如果讓他們理解父母的辛勞,明白愛心裡的是與非,孩子完全可能,送給父母一個支付寶:讓爸爸樂,讓媽媽笑!
  • 孫雲曉生活感悟|父親和男教師的積極參與,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生活感悟·179在我心目中,只有天使才可以當幼兒園教師。2018年6月上午參觀上海安慶幼兒園,發現許多父親在當志願者,輔導孩子的遊戲和運動。生活感悟·180如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死了,他卻永遠活著。著名少先隊教育家段鎮就是這樣的人。他自1945年從事黨的地下少先隊工作開始,把畢生心血與智慧都獻給了少先隊。
  • 孫雲曉:父母為主、祖輩適當參與的兒童養育方式利於家庭發展
    盛典期間,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發表了《家庭養育中的祖輩參與》的主旨演講,孫雲曉在會上表示,在兒童養育當中應以父母為主,祖輩適當參與,這對孩子的發展,對一個家庭的建設是有好處的。如果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把主要的養育任務都交給老人,這種方式對三代人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 孫雲曉:不要把學習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
    雖然在執行中各有高下,不過分層教學因為強調「因材施教」還是有其先進之處,但孫雲曉認為,分層教學過度強化了教學,教育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一個綜合培養的過程,除了學業成績,還講究合作、互助、責任,講究綜合素質的培養,現在單純以認知來進行分層教學,是有問題的。
  • 孫雲曉: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於孩子成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在論壇發言中呼籲,「在家校合作過程中,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論壇開幕式在孫雲曉看來,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越是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越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薦讀】孫雲曉:回歸生活教育是化解「成績焦慮」的長線思維
    文匯報:對於成績的焦慮可能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都難以避免的,尤其是在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習成效的有效標尺之一這個大前提下。孫雲曉:成績當然不是不重要,問題是,對孩子成長的評價,不能完全受到分數、成績這種量化指標的支配。
  • [熱點關注]讓教育懲戒釋放教育價值
    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教授這樣闡述自己對教育懲戒的看法。  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與諮詢中心譚曉玉博士認為,懲罰權是一種權力而非權利,是教師用於懲罰違反學校學習、生活規範的學生的權力,針對的是學生違反規範的行為,是基於教師職業地位而擁有的一種強制性權力。  「教育懲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諧發展。」
  • 清華校長:教育裡的「糖、鹽、鈣」不能忽視,三者具備讓娃更優秀
    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一鍋濃湯,必須營養全面,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添加幸福的「底色」,只有給其最好的滋養,才能使其成為溫暖有魅力的人。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適當的放點「糖、鹽、鈣」,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還老師適當的懲戒權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老師對頑劣的學生做適當的懲戒,是對家長負責,也是盡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怕父母怕老師,曾是我們這代人的回憶,嚴師出高徒的觀念也深入人心,懲戒學生也是天經地義的。
  • 給一些「懲戒」,有助於孩子成長
    學生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行為的,教師應當給予批評教育,可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2.家長不認可懲戒。理論上家長認為適當懲戒是應該的,但實際上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是不會認可的。多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普遍存在,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對於懲戒的認同度和理解度也在不斷降低。
  • 清華附小校長:教育孩子,不僅需要「糖」、「鈣」,還需要「鹽」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這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的答案。如果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烹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那麼糖,鈣,鹽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三物齊備,才能呈現出最佳的作品。糖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鼓勵;鈣是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強自立;鹽是讓孩子能夠擁有直面挫折苦難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勇敢獨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如果孩子成長的過程缺少糖,鈣或者鹽,會對他們造成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