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9月26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導,搜狐網、搜狐母嬰、搜狐教育聯合主辦的「2020搜狐養育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聚集數十位權威育兒專家、明星達人、母嬰企業CEO等,聚焦兒童生長的哺育、撫養和啟蒙教育、母嬰行業發展等話題,共同探討科學育兒新主張,帶父母發現愛孩子的智慧和力量。
盛典期間,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發表了《家庭養育中的祖輩參與》的主旨演講,孫雲曉在會上表示,在兒童養育當中應以父母為主,祖輩適當參與,這對孩子的發展,對一個家庭的建設是有好處的。如果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把主要的養育任務都交給老人,這種方式對三代人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孫雲曉介紹,人到了青少年階段有兩個發展方面,第一是親密性,母親有天然的優勢——溫柔、善良、細膩,另一個是獨立性,勇敢、完全、有擔當、有責任感,這是父親的擔當責任。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的聯盟,相互的配合。
以下為孫雲曉演講,內容根據速記整理,有刪減。
非常高興參加搜狐的養育大會,名稱很短,但切中要害。沒有「養」就沒有「育」,養育必須是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我今天講一個比較微觀的問題,就是兒童養育過程中的祖輩參與問題,隔代養育的問題。
現在兒童養育受到越來越高度的重視,生二胎成為時尚。我認為生一個二孩、二寶,勝過請個家庭老師。但是問題就來了,孩子這麼重要,誰來養育?
我們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曾經做過全國的大型的調查,發現在城市裡面有70%以上的家庭,育兒家庭存在著隔代養育的問題。當我們在小區裡面,在公園裡面,見到很多老爺爺、老奶奶,追著小孩子跑,餵水、餵飯,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愛,確實讓人感動。我經常出差在高鐵上經常看到有的老人自己也顧不少自己吃喝休息,全都是照顧孩子,一邊照顧孩子吃喝,一邊經常給孩子拍照,拍了照就發給他女兒。這是在中國一個很獨特的現象,大批的老人在隔代養育。
我們研究的結論是,在兒童養育當中以父母為主,祖輩適當參與,這對孩子的發展,對一個家庭的建設是有好處的。如果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把主要的養育任務都交給老人,這個對三代人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兒童在他的幼年階段,特別是在6歲之前,能不能跟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戀的關係,對他一生的安全感、幸福感,對他的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是意義重大的。
我帶的研究生做過隔代養育的個案,採訪已經長大成人的人,回憶他在隔代教養中成長的感受,可以說有很多人都受到的很大的傷害。一方面跟祖輩關係非常密切,也有一些問題是跟父母之間的疏遠、陌生感,對他們傷害非常非常大。
我們組織的海峽兩岸的家庭教育的學術論壇專門討論家庭養育中的祖輩參與問題。有一個兒童舞蹈家,別人看他很成功,很光鮮,但是他講到自己的成長很痛苦,他從小就是遠離他的父母,跟著姥姥長大。到現在他的母親已經八十歲了,這位舞蹈家把他接到自己身邊來一起安度晚年,他說我到現在為止都叫不出一聲媽來——我說那你叫什麼,叫「老太太」。而且母女倆有的時候偶爾的坐在一起胳膊碰到一起,皮膚有了接觸雙方都跟觸電一般,極不適應。
這個舞蹈家說他自己的婚姻生活也感到很失敗,因為他沒有建立起家庭生活的親子關係的基礎,所以他的一生都帶來了困擾,非常多。
所以我現在就提出這個問題,隔代養育,如果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把主要的責任都給祖輩,對孩子的成長是具有災難性的,這是第一。
我還要特別談到一個問題,如果父母放棄了撫養兒女的責任,對本身的成長也是重大的損失。因為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才會走向成熟,才會真的與孩子一起成長,學會怎樣做父母。但是這個問題在今天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很多的年輕人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導致了父母這一代是長不大的一代,跟孩子關係也不是太好的一代。
我曾經專門寫過《好好做父親》這個書,母親相對來說還好一點,你要問孩子你跟誰最信任,關係最高,絕對是母親排在前面,而父親絕對排在後面。去年魯迅先生發表《我們現在怎麼做父親》這個經典的文章100周年,100周年的中國沒有這個問題,到現在的中國進行任何的社會調查,發現父教缺失的現象絕對50%到70%左右。
做父親的這個過程當中,才是男人獲得成熟、成長的最寶貴的機會,這一點有很多的遺憾。大家要特別重視父教缺失帶來的傷害,南非國家公園曾經有過一個讓人震驚的發現,發現為什麼那些小公象變得很暴躁,去攻擊白犀牛,把白犀牛撞倒,用腳踩死,很殘暴,這種現象不多見。研究發現南非為了控制象的速度,殺死了很多成年的公象,小公象就失去了管教他們的力量,規範的力量,這說明了父教缺失之後,現在無論美國還是中國大量的數據,表明父教缺失在罪犯當中,父教缺失的比例是非常的高的。
有時候我在給家長們講課的時候我就講一個細節,為什麼父親他對孩子非常的需要,我說咱不用談教育,這是自然現象。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去玩兒,風格是不一樣的,媽媽帶著孩子出去玩兒,活動半徑比較小,說說話或者是遊戲,講講故事,爸爸帶著孩子出去玩兒就跑的遠,因為什麼呢,爸爸在身邊孩子膽子也大,追也追得上。爸爸媽媽抱孩子,風格又不一樣,媽媽抱孩子又不一樣,很嚴實,爸爸抱孩子很少使勁抱的,爸爸會把他舉起來,左舉起來右舉起來,甚至拋向空中。所以說爸爸參與帶大的孩子,孩子往往就獨立性比較強,向外拓展。
哈佛大學專門對父親的教育進行研究,發現人到了青少年階段有兩個發展方面,第一是親密性,母親有天然的優勢,溫柔、善良、細膩,另一個是獨立性,勇敢、完全、有擔當,有責任,這是父親的擔當責任。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的聯盟,相互的配合。
隔代教養中,父親依然沒有承擔起自己相應的責任來,他就會失去他的成長的機會。我覺得在這個地方需要給年輕的父母一個重要提醒。
有人說我太忙了,我根本就沒有時間,我幹活掙錢養家,這是一個假象。儘管是事實,但如果你認為這是重要的事情,一定會想出辦法。我有一次在青島大學演講,有一個女經理說聽得特別有感慨:父親雖然是遠在青海,很少能夠見面,但是父親是對我最關愛我的人,我也最愛他。我父親給我寫過2000多封信,我一上小學我父親就給我打電話,給我寫信,說他非常希望看到我的來信。我說我不會寫信,我沒寫幾個字,只會寫拼音,爸爸說也拼音也可以。我就試著給他寫拼音,加一點漢字,結果信父親收到之後就在上面給我批改,哪個字詞好,哪個地方需要改,給我鼓勵。在信的背面給我寫一封信,所以每次我給他寫一封信背面都是他的回信,這個寫信一直堅持到大學畢業。
想想看,任何一個人如果能收到自己父親的2000封信這是一個多麼深刻的影響,近在咫尺的父母未必能做得到,這是影響非常大的,父母一定要把這個養育孩子的過程,看作是自己的不可再現的成長的機會,和一種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
第三個問題,由於父教缺失會加重祖輩的負擔。我們做研究法發現,被祖父母帶大的孩子比較任性,甚至比較肥胖,因為他們最擔心孩子瘦了,孩子沒吃好,他們的心裡是高度緊張的,最怕出現各種意外,這樣為祖輩的晚年生活也是不公平的。
我也是一個即將做外公的人,我也對我的女兒和女婿安排這個事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自己帶好孩子,我們儘可能的給予支持,首先支持他們自己帶孩子,而不是我們給他帶孩子,這個問題提出來讓我們看到的一個在兒童養育過程中祖輩是可以參與的,但是一定要適度,一定要讓父母承擔起自己的主體責任,這是三代人的幸福,否則三代人的障礙甚至是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點感受,謝謝大家!
除本篇外,搜狐母嬰、搜狐教育還對本次大會進行了全方位的報導,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