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回來後,你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
想必很多父母首先會詢問孩子的吃穿等生活情況,其次是詢問孩子今天學啥了,還有少數家長甚至會像偵探一樣,詢問孩子今天是否受欺負了、磕著了嗎?
問什麼話其實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態度,這不僅影響孩子的人生觀,還會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
所以說,放學後你問孩子的第一句話不僅會決定孩子的心情,甚至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著媽媽來接,孩子看到媽媽來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樣子。
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
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
▷請試試這類正面的問話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
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
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請拒絕負面的問話
今天哭了嗎?
今天是不是沒有吃飽?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上學總是很不愉快!
引導孩子瞬間聯想:在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吃飽睡好,也沒人跟我搶玩具,爸媽也總能第一時間回應我的需求。
這裡不好,我上學不快樂。
▷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的問話
總是搞得髒兮兮,這老師真是!
尿溼了也沒換,上班當睡覺呢!
怎麼臉劃破了?老師真不盡責!
磕破嘴巴了,老師怎麼看的孩子!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老師不盡責,我受傷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師或別人的責任。
這會讓孩子學會抱怨,漸漸地,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會跟你抱怨說,鉛筆丟了是某某同學搞鬼,今天沒喝水是因為老師總是玩手機等。
就算對老師有意見,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評老師,可以私下進行溝通與解決。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會因為新環境而不適應,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開心,爸媽可以引導孩子將在學校的經歷說出來,但爸媽需要知道的是,上學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他們永遠不能在大人的庇護下成長。
所以他們在幼兒園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搶玩具打架、因為玩鬧摔倒磕破等一些小傷,不要去指責老師,更不要告訴老師應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因為沒有老師故意讓孩子受傷,甚至很多老師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傷。
這一切經歷,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跨越的一個個的坎。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飲料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幼兒園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對於職場爸媽們來說,接孩子放學可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但是,請儘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學。
因為你的出現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注和重視,還有就是這瞬間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剛上幼兒園或放假很長時間後上學,孩子都會抗拒上學,這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
這種情況下,爸媽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說媽媽知道我們家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曾經不想上學,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呀。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
說一說幼兒園好玩的事情,勾起孩子在幼兒園的美好回憶,另外,家長要告訴孩子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這樣孩子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自然喜歡上學了。
孩子在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長大,正確地引導孩子,不妨從放學回家後的第一句話開始...
文中所有配圖均為「朗朗教育」原創,侵權必究。
朗朗教育綜合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公眾號改版後
很多幼師及家長朋友找不到我們了
為了方便大家更快地找到我們
獲取更多學習乾貨和資料
您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
標星我們
安卓手機用戶
請點擊「置頂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