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育兒書有200多本,博士媽媽說讀這8本就夠了!

2021-02-19 閱讀第一

如今,爸媽們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更豐富了,可與此同時,也被迫面對著更多的選擇、矛盾和問題。

而真正能從焦慮的洪流中脫穎而出的父母,一定是不斷成長的。他們能夠從本質上學習教育這件事,懂得蹲下身來了解孩子。

今天這份書單,就來自這樣一位「成長型」博士媽媽。在過去的一年中,她精選了8本書,想推薦給各位爸媽。


教育的迷人之處,在於我們對很多東西還知之甚少。

和炒股一樣,教育的投資回報率很高。如果有那麼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社會階層壁壘早就十分森嚴了。正因如此,這兩個領域渾水摸魚、交「智商稅」的地方很多。

我不相信那些神神叨叨的開發智力、開發右腦的項目。也不相信光看育兒書就能直接讓自己成為好的家長。這些事情更多的是讓你變得比較平靜。

我是一名新手媽媽,總結過去一年中讀過的育兒書,誠心推薦以下8本。

《美國育兒百科》

——寶寶說明書

作者:美國兒科協會

推薦指數:★★★★★

一本在手,心裡不慌。寶寶千差萬別,育兒方式千差萬別。了解孩子的分布,知道什麼情況有可能是提示異常,新手爸媽心裡有譜。

居家生活必備參考書。

《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

——幹了這碗女超人雞湯

作者:吉田穗波

(一個生了五個娃的日本婦產科醫生,

帶著三個娃的時候讀完了哈佛公共衛生碩士)

推薦指數:★★★★★

看完之後,感概雞血還是要有的。沒有革命樂觀主義,很多項目也就不會開展了。

看這個故事,就像讀書期間聽過的各種猛女的故事:一個人帶兩娃跨州大搬家、自己一個人開車去醫院生孩子,做助理教授生了三四個孩子還拿到了終身教職。

聽到這類型故事的第一反應是人和人的能量、能力級別不一樣。牛人簡歷上有無數發表,無數篇working paper, 普人做個十分之一就累趴下了。

第二反應是此中必有蹊蹺。讀後才發現日本可以提供普通人能負擔得起的託兒所,吉田女士和她老公都是醫生,收入可以負擔得起請家政,這些都是完成讀書生娃壯舉的必要條件。

對職場媽媽而言,從吉田醫生那裡可以獲得很多能量棒。因為她不是那種遙遙不可及的神人,而是普通人可以學習的對象。

例如,要降低對工作效率和進度的期望值,減少焦慮,這樣反而會促進前進。對職場媽媽而言,開始時很難擺脫完美媽媽、完美職工人設,時時處處總處於一種內疚的狀態。

如果陪孩子時間和全職媽媽比,加班時間和單身同事比,這怎麼可能不內疚。讓吉田醫生來打打氣吧。

《虎媽戰歌》

The 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

——虎媽真虎

作者:Amy Chua (耶魯法學院教授)

推薦指數:★★★★☆

雖然作為中國人,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權威型的嚴格教育,還是被虎媽的如下行為嚇到了:

要求孩子學業之外每天練六小時的琴;對孩子給她草草準備的生日禮物說不予接受;帶孩子去旅行的時候,依然會給孩子找可以練鋼琴的琴房…..

看最近的報導,虎媽的兩個女兒雖然都放棄了成為職業演奏家的道路,但都上了哈佛。不過我估計,可能在Amy看來,她的女兒們上哈佛只是so so, 成為像朗朗一樣的音樂演奏家,她才會由衷的說Bravo。做她的孩子壓力好大。

古典音樂是磨練意志,修煉心性的地方。那些需要童子功的項目,大多是反天性的,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要他每天非常訓練有素的做一件枯燥的事。

汪峰出身音樂世家,自小練琴,曾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他說有些缺失是後來的成功所無法彌補的。這是一個兩難,精英本身的定義就是top 10% 或1%或 0.1%的人,除了天賦異稟,大部分人都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

這本書的好處是,讓我們看看美國精英家庭是怎麼養孩子的,人家的付出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們的孩子》

Our Kids: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如果你想對教育嚴肅思考

作者:Robert Putman

(哈佛政治學教授,一個來自俄亥俄的小鎮青年)

推薦指數:★★★★★

如果你喜歡看《7 up》那一系列的,大概率會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用嚴謹的數據分析美國社會階層流動可能性的變化,在冰冷的數據之外,作者還採訪了他的中學同學以及各個州處在各個階層青少年的個案,有血有肉地向我們展示了美國夢。

準確地說,這不是一本典型意義的「育兒書」,而是一本關於美國夢、社會階層分化、兒童早期認知的書。

普通中國人可能都會對書中美國低技能工人階層所面對的生活挑戰瞠目結舌:拼盤式的家庭、沒有穩定的成年人照看、毒品、暴力。


這些遭受殘酷人生的小朋友,在前進路上有無數的攔路虎。我們國家所討論的「寒門難出貴子」和美國的階層壁壘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雖然我們國家有很多人比美國的窮人還要窮得多,但相對穩定的家庭結構使得孩子還是可以得到穩定的照顧。也許我們國家的階層分化才剛剛開始。

從中能學到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好好吃飯、談天說地很重要、有正面形象穩定的撫養者很重要,讓他們接觸得到除了家人之外其他正面的成年人很重要。

雖然周圍的朋友大多是中產階層,關注的是怎麼把孩子從全社會的前10%變成前5%,前1%,書中的挑戰不太相關。然而,即便有一部分世界你沒有接觸到,但它就是在那裡,知道它可能讓你心中更多慈悲和愛。

《法國媽媽育兒經》

Bringing Up Bébé: One American Mother Discovers the Wisdom of French Parenting

——美國中產階級媽媽在法國

作者:Pamela Druckerman

(一個在拉美做了若干年財經新聞的美國記者,

嫁給了英國老公,

在法國巴黎養育孩子的媽媽。)

這是一個會射箭的美國媽媽嫁給一個熱愛歐洲足球的英國爸爸,在法國巴黎撫養雙語寶寶的經歷。全書輕鬆、詼諧幽默,就像一個很有趣的朋友給你講故事,讓你笑聲和思考不斷。

雖然只是個體感受,但也會讓讀者感到發達國家之間在養孩子方面也非常不一樣。例如作者總結了下面幾方面:

1. 美國家長誇張地讚美孩子 VS. 法國父母對孩子的成就比較冷靜

2. 美國媽媽全職的比較多 VS. 法國媽媽有很好的社會支援體系,產假、有補貼的保姆、幼兒園;

3. 美國媽媽把生完孩子灰頭土臉當正常,大家討論的大多是怎麼餵養孩子 VS. 法國媽媽愛漂亮,討論怎麼儘快恢復身材;

4. 美國媽媽信母乳神教的比較多 VS. 法國媽媽並沒有太執著母乳。


我們總愛向美國看齊,想要學習「先進經驗」。然而,美國人常常反省自己國家的各個方面。

每個國家都有個引領育兒思潮的達人,例如斯波克,西爾斯,同時達人也會經歷世代的更迭。喜歡這本書還有一個原因作者不是高高在上教你怎麼育兒的,而是寫出了新手媽媽的焦慮、思考。例如家長經常號稱對孩子很嚴格,但嚴格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美國人強調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總是不吝嗇言詞去誇獎孩子。但中國人害怕孩子驕傲,愛澆冷水的多。作為新手媽媽看完這本書有好幾個時刻想和這個媽媽握握手。

《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

——美國交換生在世界、世界交換生在美國

作者:Amanda Ripley

(一個長期寫教育問題的專欄記者)

推薦指數:★★★★☆

美國人對美國夢一般都很有認同感,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滿滿的驕傲感。唯獨中小學教育體系和醫療體系,是美國人覺得自慚形愧的暗黑點,也是他們經常去反思的兩個方面。

美國人總發愁他們自身的教育體系,比如美國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在全球落後,是不是會影響到美國長期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我們中國人總是洋洋自得我們中小學數學教育基礎紮實。然而令我們困惑的是,為什麼中國人中小學數學好,但在頂尖科學技術、頂尖數學人才方面,我們就和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相差甚遠了呢?

跨國教育體系比較是一個迷人的話題。作者採訪了作為交換學生的美國人在韓國、波蘭、芬蘭的留學體驗,同時也採訪了其他國家的學生在美國作為交換生的經歷。以此作為切入點進行教育體系和教育成果的比較。

PISA考試作為考察全球中學生綜合實力的一個考試,被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作為教育成果的指標。芬蘭,這個看似在發達國家中並不出眾的國家,令人驚訝地得了第一名。而美國學生的表現在發達國家中只位居中段。

作者認為這是因為芬蘭的中小學教師必須在他讀書期間,是班上的前1/3,而美國公立學校老師的工資普遍偏低,吸引不到好的人才去做教師。波蘭,是一個經過教育改革之後取得進步的國家。韓國和我們國家最相似,各種補習班,各種考試,超長的學習時間,把孩子們變成了小呆瓜。

書中還提到韓國政府去監察補習班的開設,不讓補習班在特定時間上課,希望給學生減負,學生只能偷偷摸摸上補習班。讓人不禁一笑,想到和政府對對海澱黃莊補習班的檢查如出一轍。

作者認為像韓國這樣的發展中國人們充滿了向上的動力,導致大家對學習非常重視,所以人們對補習班、考試有著巨大的熱情,但機械的考試也會讓人變的缺乏創造力。


而發達國家,人們缺乏動力,因為即使學業沒有那麼優秀,物質生活也不太差。比如美國人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以表揚為主,但過分誇張的表揚、放鬆的教育在作者看來是虛偽的、有害的。

非常同意她的這個觀點。教育的回報是和國家生產力水平直接掛鈎的。一個絕頂聰明的小孩,在發展中國家能得到的收入回報,也很可能低於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在發達國家得到的回報。大家都是站在自己國家經濟的肩膀上討生活的。

發展中國家的小孩的邏輯鏈條是:學習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物質生活就會很差。學習好的唯一標準就是考試。希望我們國家有一天也可以,沒有那麼優秀也沒關係的。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作者: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推薦指數:★★★★★

看《最強大腦》知道的Dr. 魏,看了看學術簡歷,是信得過的學院派。所以他這本書一出就買了。也許是因為這是最早買的一本真正在教你怎麼育兒的書,覺得寫得很有道理,實踐性較強,可操作性強。

全書分成了智力腦、運動腦、情緒腦、運動腦、創意腦這幾部分。每一部分都給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培養建議。

例如,在培養孩子的空間意識方面,讓孩子去取一個東西的時候,不要說去那兒拿過來,應該說去北面的電視柜子的上方,右面的抽屜裡拿來一個黃色的盒子。

在引導孩子情緒方面,首先要對孩子的行為要有正確的預期,如果你預期兩三歲的孩子應該乖乖地彈鋼琴、學習,這樣只會自己更多的失望。孩子吵鬧的時候應先讓他冷靜下來。

Dr. 魏還認為孩子應該早認字,因為有擴張式吸納知識的擴散作用。還推薦儘早進行雙語教育。此外,運動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協調感知能力和其他能力,應該大量做運動。

看了兩遍,主要是因為看完之後很容易忘記,寶寶尚小,還未親測書中的內容是否可行。但看上去至少比那些所謂「專家」寫的東西還是靠譜很多。

但也有些疑問,Dr. 魏說的這些都是一些可量化的能力,然而馬雲、章子怡、李娜在所在領域有突出的貢獻,並不是能具體說出哪項具體能力突出的。量化指標到成功之間,拼圖的過程中還有很大的缺失。

《如何養育男孩:男孩應該具備的8個關鍵能力》

The Way of Boys

——被誤解的小男孩

作者:安東尼·饒、米歇爾·西頓

(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童心理科醫生)

推薦指數:★★★★☆

這是一本看過了很多兒童行為問題的心理醫生的診療手冊。

聽過朋友帶寶寶去看心理醫生,感嘆時代的進步,大家已不是簡單把小孩的行為問題說成是調皮搗蛋。去找這兩位醫生去看行為問題的小男孩比例遠遠大於小女孩。

小女孩從小是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中學老師、甚至是大學老師的寵兒。然而,小男孩常常因為過於活躍被懲罰,求學生涯中一路坎坷。雖然男女的對比到社會上就扭轉了,但對養育男孩的家長可是一路的擔驚受怕。

作者從社交力、共情力、運動力、自制力、合作力、思維力、耐挫力和溝通力幾個方面去分析,旨在幫助男孩順利度過童年危機。在作者看來,大部分問題都會隨著年齡自動消失。

作者認為給小朋友做運動,讓他們放電很重要。選體育項目要選能讓孩子參與程度高的項目,不要選需要長久等待的項目,例如棒球。對問題嚴重的小朋友,在醫生的幫助下會取得進步。

這本書適合遇到具體問題時,針對性地去讀,對孩子年齡大一些的媽媽,應該會更有共鳴。

相關焦點

  • 入小學前已讀200本英文書
    入小學以前,他就已經閱讀了200多本英文書,有些初一、初二的英語輔導材料也能看懂。今年,他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獲得了北京賽區的一等獎。學生檔案 姓名:李思航 英文名:Tony 年齡:8歲 學校:黃城根小學二年級 推薦理由:小學前已讀 200多本英文讀物瑞思學科英語積水潭星街坊校區的Lucy老師介紹,瑞思學科英語對學生興趣的提升很有幫助。白板教學及開發的電腦軟體,可以刺激孩子去探究知識。
  • 這8本育兒書,讓帶娃變得更輕鬆!
    但自從看完西爾斯、崔玉濤、羅大倫的書,還有家裡備一本《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隨時準備「查字典」後,心裡一點兒都不慌了。再後來,又考了高級育兒師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還經常去聽繪本相關課程,最終越來越從容了。無論是養育還是教育方面,雖然仍會有焦慮,但至少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了。
  • 懷孕後該讀什麼書?這5本包含孕產、嬰兒護理、敏感期等育兒知識
    一位朋友懷孕了,在喜悅的同時,感覺非常惶恐,覺得對於產和育兒的知識一無所知,讓我推薦些書來讀一讀。我非常贊成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讀一些育兒書籍的做法。現在的我,在和兩個小神獸鬥智鬥勇的間隙,不得不見縫插針地抽時間來讀書惡補育兒知識的時候,就非常後悔在懷孕期間的那麼多空閒時間,為什麼就沒有多讀幾本育兒書儲備一些知識呢?
  • 幾百年沒分享育兒書,今天特想推薦這一本
    和大家一樣,剛養育叮噹頭兩年,我對育兒知識很熱衷,也讀過和分享過不少育兒書。但這一兩年,育兒書卻讀得少了。
  • 看過50多本育兒書籍後,我最推薦這四本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J的微信公眾號大J小D(id:jiayoubaobao2015)——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媽媽讓我推薦育兒書籍。
  • 父母必讀的五本育兒書
    樊登坦言:一些書哪怕你仔細研讀一本,也不至於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如此窘迫。在科學育兒的路上,會讀書、讀好書是一門學問,書不在多而貴在精。你跟風買過多少本育兒書?哪些育兒書籍值得推薦給其他新手媽媽?作為新手爸媽,人手一本必買育兒書到底是哪一本?我推薦5本適合新手爸媽的育兒書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沒錯,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讓孩子喜歡和著迷呢?
  • 育兒書讀了幾十本,這9本對我實踐學前教育影響巨大!良心推薦!
    這極大減輕了父母的焦慮和帶孩子去醫院就醫的煩惱,讓我有更多精力做其它事。《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作者:冀連梅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這本孩子出生後女友送給我的書,我讀了好幾遍就一直珍藏著,並在必要的時候當工具書翻翻。這是我唯一收藏的關於孩子疾病的實用書籍。
  • 推薦幾本育兒書,看看你的書櫃有沒有
    在這個不斷探索、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一些認識的不認識的媽媽們的相互陪伴與支招外,那些育兒書,就像黑暗中的燈塔一樣照亮前進的路。雖然很多書看過就忘了書中具體的內容,但是,總有那麼一些思想和理念進入了自己的育兒體系,就像潤物細無聲一樣,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媽媽。
  • 育兒書讀了幾十本,這9本對我實踐學前教育影響巨大!良心推薦
    我認為讀第一冊就可以了,這是理論基礎。後面兩冊是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收集的朗讀材料,多為外國文學故事的節選,相當於書單的作用。我認為為孩子讀書應該多讀全本而非節選(況且還是英文書推薦,有的書很難買到),還要加強原創中國文學的作品的閱讀。
  • 新手媽媽必看3本育兒書,育兒沒煩惱
    第一次感受到有一個小生命在自己身體裡,那種喜悅無法言說。漸漸的喜悅變成了緊張,開始了漫長的學習之路。不少寶媽表示,上學時都沒見這麼認真,有了寶寶後,各種育兒書、育兒課程、育兒公眾號等等,有知識的地方,就有我!
  •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後來我讀到了有諾必應(3218頁的故事),堅持和溫和態度,好東西要分享的想法,成人的閱讀引導和示範。《朗讀手冊》對我來言,就是一本家教指導書,我讀到的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些比學歷背景,家庭收入等更樸實更容易獲得的因素。而對於我資質平平的兒子而言,這的確是最輕鬆的學習之路。
  • 讀了幾十本育兒書,最推薦的是這6本,值得收藏
    很多媽媽都是從當媽前手機不離手,變成了當媽後育兒書一大摞。但育兒書很多,質量卻參差不齊。我根據身邊寶媽的建議和上網搜集的資料,給大家提煉出六本,希望能幫到大家一點。作者:珍妮特·岡薩雷斯-米納/ 黛安娜·溫德爾·埃爾這本基本上算是早教專業人士必讀的教科書了
  • 8本靠譜育兒書籍,讓你成為中國好爸媽
    現在各種育兒經驗在網絡上流傳,其中不乏有很多實際經驗,但更多的是拼湊內容,魚目混珠,讓寶爸寶媽們無所適從。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今天,小編特意為各位寶爸寶媽精選了8本育兒經典書,每一本都值得認真讀。
  • 媽媽書單|10本豆瓣高分育兒書,推薦給育兒路上困惑求解的父母們
    育兒亦育己,為人父母,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育兒路上遊刃有餘,以科學的養育法,培育出優秀的孩子。這麼多年,看了不下百本育兒書,從孩子身體成長規律、心理成長階段、情感培養、規矩建立等多方面多維度考量,精挑細選了這10本育兒書推薦給新手父母們。用這些知識武裝自己,相信一定能夠幫助你在教養孩子方面得心應手,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這15本經典的育兒書,父母必讀!(附:資源)
    我在知乎上推薦過父母看的育兒書,受到了上萬人收藏,陸續有小夥伴找我推薦書。今天給大家系統地介紹一些對父母養孩子很有幫助的那些好書,強烈建議你收藏起來!這些書除了一本之外,其他全為大家找到了電子版,下載方式放在了文末,大家記得下載!
  • 哪些育兒書籍值得推薦?看這5本就夠了
    哪怕你仔細研讀一本,也不至於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如此窘迫,在科學育兒的路上,會讀書、讀好書是一門學問,書不在多而貴在精,看這5本就夠了。01《不吼不叫培養孩子》這本書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有效家庭教育技巧的實用教育類書,書中以具體案例結合實際技巧,從性格,品質,
  • 看了近百本育兒書,決定把這幾本推薦給你
    最近一直都有很多媽媽讓推薦育兒書籍,看了近百本的育兒書籍得出的經驗是:育兒書籍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決定把這幾本推薦給你!《希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全書》西爾斯博士根據40年的兒科臨床實踐,以及與妻子瑪莎共同養育
  • 遊戲是最好的育兒神器!8本實用親子遊戲書,教你輕鬆帶娃玩遊戲
    這本書就是根據皮亞傑的經典育兒理論設計的,全書共有500個小遊戲,幫助打造父母和孩子間的親密關係。遊戲和育兒理論相結合,是本書最大的特點。美中不足的是,配圖不是非常美觀,對美觀度有要求的家長慎入。作者溫迪•瑪斯博士是兒童早期發展心理學專家,同時也是4個孩子的母親,有長達20年的早教經驗,因此這本書也是很好的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 這5本胎教書讓你一次讀個夠
    將胎教故事相比胎教音樂之下,寶寶能夠很好的感知爸爸媽媽的聲音,而讀一些胎教故事書不但可以影響寶寶的智力和聽力發育,對於各位爸爸媽媽而言也是一個了解育兒知識的方法。而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不是圖便利就是嫌麻煩,都不太注重選擇適合胎教的故事書。
  • 下雪天在家讀啥書?比爾·蓋茨推薦這五本
    今年的書單不多不少正好五本,一個冬天差不多能讀完。比爾·蓋茨說:「這些並不一定是今年我最喜愛的書,但我覺得它們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幫助你完成對2019年的總結或是很好地開啟2020年。」他們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鼓勵他們成為自學成才的學習者,並讓他們接觸儘可能多的新觀念,新事物,新事物和新事物。蓋茨先生就在評論中指出:「戴安在書的最後提供了她多年來在Summit上提出的一些育兒建議,指導成千上萬的學生畢業。我希望許多父母會跳到書的最後,閱讀這份簡短但有用的提示清單。而且,可貴的一點是,雖然她整理出了這本有用的育兒指南,但她並沒有聲稱自己擁有所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