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腸桿菌巖藻糖(L-fucose)轉運蛋白(FucP)結構與功能

2020-12-20 生物谷

9月2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領導的研究組與生命學院王佳偉博士、龔海鵬博士合作在《自然》在線發表論文,報導大腸桿菌巖藻糖(L-fucose)轉運蛋白(FucP)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圖片來源:科學網
 
FucP從屬於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MFS)超家族。MFS超家族轉運蛋白是一類非常古老、在各個物種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的轉運蛋白,目前已知一級序列的家族成員超過一萬個,它們在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轉運、細菌抗藥性以及神經信號傳導等各種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由於MFS轉運蛋白的重要生理功能,它們的結構與功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迄今為止,這個家族中只有三個蛋白的結構被報導,並且觀測到的僅有向胞內開放與兩端封閉兩種構象。一直以來,為了證明最基本的轉運原理適用於MFS家族,本領域迫切希望獲得向胞外開放的MFS轉運蛋白的構象。
 
為理解MFS蛋白的工作機理,顏寧研究組選擇了糖轉運蛋白的代表FucP作為研究對象, FucP是一類依賴於質子梯度的同向共轉運蛋白(Proton Symporter),具有高度的底物特異性。清華大學兩位本科生黨尚宇、孫林峰同學從三年級暑假開始著手研究該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經過一年半的探索,終於在2009年秋獲得了FucP在3.1埃解析度的晶體結構。此結構顯示FucP處於向胞外開放的構象,這是第一個MFS家族的此類結構,原則上證明了MFS家族兩個構象互變以轉運底物的猜想。FucP分為N和C兩個結構域,轉運通道一目了然。非常有意思的是,N domain朝向轉運通道一側的表面電勢主要為負電性,而C domain的表面則主要為疏水性和正電性。得到蛋白結構以後,在黃永鑑等同學的大力幫助下,他們又經過近半年的生物化學研究,揭示了FucP在底物識別和轉運,以及質子傳遞偶聯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殘基D46和E135。這些研究顯示,FucP與LacY存在著不同的質子傳遞機理,為理解MFS家族提供了一個新的重要研究系統。
 
膜蛋白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一直以來是結構生物學領域公認的重點及難點。1985年,第一個膜蛋白結構問世,當時共計僅有不到200個生物大分子結構。而時至今日,PDB收錄的近7萬個生物大分子結構中,膜蛋白結構不到700個,其中新型的膜蛋白結構又只有250多個(Membrane Proteins of Known 3D Structure),足見膜蛋白結構生物學研究的困難。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在過去兩年間相繼報導了3個新型膜蛋白的4個晶體結構,由於其創新性和重要性,四篇學術論文全部發表於《自然》或《科學》,為我國的膜蛋白結構生物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成果在國際結構生物學領域獲得了充分關注。(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406

Structure of a fucose transporter in an outward-open conformation
Shangyu Dang1, Linfeng Sun1,2, Yongjian Huang1,2, Feiran Lu1, Yufeng Liu1, Haipeng Gong1, Jiawei Wang1 & Nieng Yan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membrane and Membrane Biotechnology, Center for Structural Bi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School of Medicin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Th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MFS) transporters are an ancient and widespread family of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1.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uptake of l-fucose, a source of carbon for microorganisms, is mediated by an MFS proton symporter, FucP2, 3. Despite intensive study of the MFS transporters, atomic structure information is only available on three proteins and the outward-open conformation has yet to be captured4, 5, 6. Here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FucP at 3.1?? resolution, which shows that it contains an outward-open, amphipathic cavity. The similarly folded amino and carboxyl domains of FucP have contrasting surface features along the transport path, with negativ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on the N domain and hydrophobic surface on the C domain. FucP only contains two acidic residues along the transport path, Asp?46 and Glu?135, which can undergo cycles of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Their essential role in active transport is supported by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Structure-based biochemical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energy coupling, 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FucP.

相關焦點

  • Nature:施一公等解析γ-氨基丁酸反向轉運蛋白GadC晶體結構
    :γ-氨基丁酸(GABA)反向轉運蛋白(GadC)的晶體結構,並結合生化實驗提出了GadC轉運底物的可能機制。2011年在歐洲爆發的腸溶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導致數**感染,多人死亡,並引起了極大的社會恐慌。大腸桿菌O104:H4菌株是這一疫情的罪魁禍首。食物來源的大腸桿菌必須通過極酸的胃環境(pH~2)才能到達腸道,為了保證在如此低的pH下仍然能夠存活,大腸桿菌進化出了多個抗酸系統來對抗極酸環境。因此研究大腸桿菌抗酸機制對人類健康有直接的重要意義。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這類葡萄糖轉運蛋白家族包含多個成員,其中科學家對GLUT1、GLUT2、GLUT3、GLUT4這四個蛋白研究最為深入,且證實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嬰兒癲癇發作、Fanconi-Bickel綜合症、糖尿病、肥胖等。但是目前對於這一類重要蛋白的結構信息知之甚少。 顏寧教授領導的研究組一直將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及其在各物種中同源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為主要方向。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葡萄糖代謝的第一步就是進入細胞:親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細胞膜,其進出細胞需要通過鑲嵌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完成。其中一類屬於主要協同轉運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簡稱MFS)的轉運蛋白是大腦、神經系統、肌肉、紅細胞等組織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簡稱GLUTs)。
  • 施一公小組揭示大腸桿菌耐酸機制—新聞—科學網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其研究組主要致力於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手段研究腫瘤發生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集中於腫瘤抑制因子和細胞凋亡調節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關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食物傳播性細菌對於全球健康構成威脅。
  • 研究分析一大腸桿菌致病菌結構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約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種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晶體結構,分析了大腸桿菌的菌毛結構,從中獲得了對付此類大腸桿菌致病菌的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天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 分枝桿菌ABC轉運體介導親水化合物的吸收
    分枝桿菌ABC轉運體介導親水化合物的吸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3:41:31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D. J. Slotboom、A. Guskov和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C.
  • Nature|繪製大腸桿菌的功能性蛋白質組景觀
    Savitski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合作發表一篇題為 The functional proteome landscape of Escherichia coli 的文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結合反向遺傳學和熱蛋白質組分析描述大腸桿菌中的遺傳擾動對蛋白質豐度和熱穩定性的影響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清華新聞網8月20日電 8月12日,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揚研究員課題組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CLC-7/Ostm1轉運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
  • Nature:在一種關鍵的結核菌ABC轉運蛋白中發現可以轉運親水性分子...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結構生物學家Cornelius Gati在研究位於結核菌表面上的這種「轉運蛋白」在攝取來自周圍細胞的維生素B12中的作用時發現了這個口袋。眾所周知,將分子輸入到細胞中的轉運蛋白往往非常專一,有專門的角落和裂隙來抓住特定的分子,並將它們輸入到細胞中。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3:03:13 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Nature: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
    大腸桿菌菌型O157:H7是大腸桿菌的一種腸出血性菌種,能通過感染小腸上皮層引起嚴重的胃腸疾病。細菌效應子蛋白EspFu能誘導肌動蛋白基座的形成,後者是細菌粘附所需要的。本期Nature上兩篇相關的論文闡述了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Sallee等人所做的一項生化分析表明,EspFu能激發宿主的WASP (Wisc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肌動蛋白成核因子家族,這些成核因子正常情況下是由GTP酶Cdc42激發的。
  •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6月9日電 6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脂類外向轉運蛋白ABCA1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Human Lipid Exporter ABCA1)的研究論文
  • 《科學》:研究闡明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科學》:研究闡明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 大腸桿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統的建立研究取得進展
    這些產物在細胞內積累,影響正常的細胞生理功能,阻礙進一步提高微生物細胞工廠類胡蘿蔔素的產量。因此,大型疏水分子需要一種新型的人工運輸系統,幫助其運輸至胞外。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畢昌昊帶領的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究團隊和研究員張學禮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進行合作,在大腸桿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統的建立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大腸桿菌素或能殺死大腸桿菌本身
    近日,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分子科學中心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了對付大腸桿菌菌株的新線索。研究人員指明了如何使「細菌素」——能夠殺死其他細菌菌株的物質——進入細菌細胞進而殺死它,以及如何讓大腸桿菌產生的大腸桿菌素A有針對性地到另一個細胞蛋白(TolA)中創建一個新的「特洛伊木馬」武器,並最終從內部殺死該細菌細胞。這項研究對於了解分子如何穿透細菌細胞的防禦有重要的意義。
  • 家禽細菌性疾病——大腸桿菌敗血症
    因此,控制家禽發生大腸桿菌病(包括大腸桿菌敗血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肉雞場在一個生產周期結束時徹底清洗和消毒雞舍,並使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方式,而不是多齡混養方案。鑑於母雞特殊的生理結構,雞蛋和糞便都通過洩殖腔排出,這為大腸桿菌或沙門菌經糞便汙染雞蛋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條件。這對卵黃囊感染及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有重要意義。大腸桿菌感染和大腸桿菌敗血症通常繼發於其他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或應激。
  • 精細調控大腸桿菌中的蛋白表達
    2)E. coli缺乏內質網等結構,細胞質環境還原性強,不利於二硫鍵形成。此外一些膜蛋白的表達也需要經跨膜轉運,定位到細胞外膜。研究表明當某個重組蛋白的翻譯速率在一個適宜的範圍內,E. coli自身可以調整跨膜轉運分子機器的表達豐度,增強蛋白的分泌能力。而當翻譯速率一旦超過某個值後,會造成SecYEG等跨膜轉運通道的過載和阻塞,也會引起蛋白在胞內聚集形成包涵體、甚至會造成細胞死亡。
  • 第九章 腸道桿菌--第一節 大腸桿菌
    腸道桿菌屬於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類尚未完全統一,過去主要依據生化反應和抗原結構進行分類。近十多年來,應用DNA同源性研究、抗生素敏感譜、種和型特異性噬菌體,以及電子計算機分析技術等,使其分類日趨合理。目前腸桿菌科至少有25個菌屬,90個以上菌種、生化群和血清群,其中與醫學關係較密切者見表。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養雞技術:肉雞的細菌性傳染病(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腸桿菌引起的不同類型疾病的總稱。其特徵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腹膜炎、輸卵管炎、滑膜炎、大腸桿菌性肉芽腫、敗血症等病變。這種病的病原屬腸道桿菌科埃希氏菌屬的大腸埃希氏桿菌,簡稱大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