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原創】寶中校歌得傳承/楊念珠

2021-02-11 運河兒女

文/楊念珠

寶中校歌得傳承

哥哥楊念慈解放前在寶應縣中學讀春二(當時寶中有春二和秋二各一個班)。1948年12月9日上午跟隨學校南遷到臺灣。楊念慈回憶說,在臺灣很思念家鄉,幾乎每天都唱寶中校歌。

1998年農曆8月母親因患癌過世。念慈回來辦完喪事後,十月份我陪他去母校寶中看看,受到孫寶琪校長和花培元副書記的熱情接待。花書記要念慈回臺灣後向各位旅臺校友問好,還說今年11月18日是寶應縣中學建校70周年紀念日,要念慈轉告旅臺校友能為學校「校友會堂」做一點貢獻。念慈當即表態贊成,完成學校的囑託,並捐獻200美元。這時正逢寶中到處尋找老校歌歌詞無有收穫。念慈很有信心地說幫助回憶寶應縣中學老校歌,孫、花二位很驚喜。

回到我家後,念慈很快寫出記憶中的歌詞,並加了簡譜,交給我看。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歌詞就像一道美食,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我問他:「你怎麼還記得的呢?」念慈講:「說來話長,我在臺灣經常想家,想家時就哼哼寶中老校歌,有時還用鋼琴伴奏。難受時就到海邊,面向大陸,哼哼歌詞,流流眼淚。」在寶中讀書時,念慈還是少年,所以只知道有臧陳二烈士,但記不得「臧」字,憑著記憶的字音,把「臧」字寫成了「張」字。其餘內容準確無誤。第二天我就把歌詞送給了花培元書記,花書記說:「這是寶中70周年校慶收到的校友所贈最好的禮物!」

歌詞如下:

為國儲英才

氾光西湧,射水澎湃,川流何壯哉!

臧陳為烈著,白田風氣開,景仰先師勵吾儕。

鴻詞講說,樹立模楷,為國儲英才。

泮池水泛綠,桃李盈庭階,春風得意好培栽。

懷爾多士,努力勿懈,弦育相與諧。

中外學識如煙海,知識寧有涯。

2018年11月18日,我和愛人徐巧英參加了寶應中學90周年校慶活動。在慶祝會上,學校師生合唱團演唱的校歌就是念慈回憶的歌詞,曲子是重譜的。一同參加校慶活動的孫寶琪和花培元二位還對我說:「不是你哥哥楊念慈回憶提供,寶中校歌就失傳了。遺憾的是詞作者尚不知是當年哪位鴻儒。」

 

 

千年運河一直奔騰著她青春活力的浪花,《運河兒女》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請添加「主編」微信,我們的郵箱:yunhe201648@163.com。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閱讀原

相關焦點

  • 保護傳承運河文化遺產:天津西青打造楊柳青大運河公園
    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從更大範圍鼓勵對運河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利用,進而帶動流域片區的文化繁榮、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國家大運河文化帶的背景下,作為大運河中國北部區域的重要節點,她肩負著以文化為載體,傳遞文化精神的歷史責任,以及作為城市中的公共空間,以文化公園的形式與市民生活。「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設計師工作營、國際設計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
  • 運河文化潤揚州
    「我們要讓『古運河重生』,爭當運河生態治理修復的典範,爭當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典範,爭當運河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揚州將用世界遺產標準來保護好大運河,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傳承和發展,努力走在前列、擔當典範。
  •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③丨美得令人窒息的運河三灣究竟是何來歷?
    因「州界多水,水揚波」而得名的揚州,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在揚州,總書記首先考察了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他還強調,「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是運河生態和運河文化遺產保護、運河文化旅遊開發,同時涉及運河沿岸城鎮保護發展為一體的項目,意義非常。從運河文化保護角度而言,運河三灣風景區,可算對揚州城南運河古代人文的一種紀念、保護與傳承。
  • 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開展藝術課程,原創校園劇《最美校歌》精彩上演
    9月21日,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薔薇話劇社歷時一年打造的原創校園劇《最美校歌》在京上演。該劇以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2007屆9班師生參加原創校歌徵集活動為故事原型,再現了當年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作品最終受到一致認可,被確定為校歌的動人故事。
  • 島內學校校歌各有特色
    資料圖:臺大  臺灣幾乎每個學校都有校歌,代表歷史傳承與學校特色。據《中國時報》18日報導,臺灣小學從日本殖民時期就有屬於自己的校歌,有些甚至傳唱百年。  全臺第一首小學校歌,應該是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的校歌。二次大戰期間,有些學校多了讚頌天皇與宣揚軍國主義的歌詞,成為「皇民化運動」下的產物。戰後的小學校歌大多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充斥「反共教育」。
  • 這些青春校歌,是昌平人的記憶寶藏!
    《昌平一中校歌》長城下 文脈中 傳承千年雅頌風文武兼修勵心智 絲竹伴我世紀行學古柏 做梁棟 我們是新時代的精英《昌平二中校歌》今天得見繁星的點點光芒,明天就將照亮整個星空。《昌平三中校歌》我們四中在昌平,校園美來人更美。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培養祖國花朵向前進。
  • 揚州「運河三灣」續寫「保護傳承利用」運河的新傳奇
    12月17日,一艘「水上觀光巴士」停靠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碼頭。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17日電 (記者 崔佳明)「大運河流經揚州,北高南低,水流急轉直下。為減緩水流速度,明朝萬曆年間,大運河揚州城區一段直線100米的河道改彎為1.7公裡,是為『運河三灣』,這裡有精妙的水工價值、豐厚的文化價值以及重要的民生價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講解員向前來採訪的記者講述運河三灣的「前世今生」。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 明德中學高考對聯:校歌元素讓考生更覺親切
    「濂溪正脈」:「濂溪」,理學創立者之一周敦頤號「濂溪老人」;清代學者楊凱運有「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之聯句;「正脈」,湘學鼎定之所嶽麓書院曾被御賜「道南正脈」,又與著名校友、古典文學專家劉永濟所撰《明德中學校歌》中「濂溪通書,船山思問」相呼應。「衡嶽風華」:即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之湖湘文化與精神,與《明德中學校歌》開頭「衡嶽峨峨,湘流浩浩」相呼應。
  • 登上央視的北洋校歌是這樣的......
    1934年,中華大地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當時的北洋大學,面向全校徵集校歌。校長李書田希望,這首校歌唱出時局危難、唱出家國興亡、唱出北洋師生於家危國難之際的擔當。抱定這樣的精神信念,李書田找到當時中國音樂界的兩位大家蕭友梅和廖輔叔,請兩位大師以北洋大學之精神風骨,殫精竭慮、譜寫校歌。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時代背景下,北洋大學校歌誕生。
  • 校歌傳唱中 滋養理想信念
    一開始,灌木被剪得七歪八扭的,後來在老師帶領下,學生們的「技術」不斷提高,校園裡的草坪、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齊齊,樹叢也疏密有致,有的地方還留下優美的弧度。學生們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找到了極大的快樂,也在付出中增進了對學校、對班級的情感。在鐵中府河學校,經過多種教育活動,使「勞動是自我的需要」成為學生的主動意識,勞動因而也變成自主的行為。
  • 四川大學校歌知多少?
    大學校歌是學校文化傳統和精神的重要體現,四川大學歷史上曾經有過多首校歌。
  • 畢節市實驗高級中學校歌公示
    為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包括畢節市實驗高中標準色、校旗和校歌等基礎文化標識系統建設項目,經過總體方案制定、專家調研及設計、校史文化資料查證與研究、多次修改完善等環節形成的擬確定方案,現將學校校歌公示如下:一、校歌歌詞、歌譜及音頻視頻參考效果
  • 南京師大附中的校歌到底講了些啥?
    每所學校都有每一所學校獨特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傳承的載體,往往又會更多的體現在校風校訓校歌中,而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其文化底蘊也往往會根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典籍中
  • 千年運河,時代IP
    在頂層設計方面,2019年12月發布的《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已經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省部際聯席會審議通過,是沿線八省市中第一個完成編制、審議、發布和實施的大運河文化帶規劃。總體來看,北京正著手建設以大運河為軸線的「一河、兩道、三區」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組織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 運河魂》首演
    12月11日晚,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在浙江音樂廳成功舉行了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
  • 「運河原創」考研奇遇/周以耕
    現實吿訴我,蓉蓉兩年的奮力拼搏已經輸了,而且輸得很慘!連帶我們全家一起輸得很慘!玩遊戲有遊戲規則,考研招生有招生簡章。這種不按「遊戲」規則操作的輸局,讓人輸得不服氣,我咽不下這口窩襄氣。我絕不認輸,決定要扳本,要反輸為贏,我要依法挽回敗局!希望的曙光猶如一道閃電突然在我腦海中一閃而現,跌入谷底的沮喪心情即刻振奮起來。
  • 「運河原創」愛講故事的二老徐/馬斐
    從故事到對聯,從對聯到燈謎,我們在中華文化的智慧中體味著漢語語言的魅力和趣味。當然,我至今還是忘不了小學遇到的那位特別的數學老師——愛講故事的二老徐!主編會客廳 千年運河一直奔騰著她青春活力的浪花,《運河兒女》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 擁抱世界,傳承中國文化——第一屆騰訊QQ小主播雙語風採大賽暨運河...
    挖掘運河文化,傳承運河精神,4月22日,第一屆騰訊QQ小主播雙語風採大賽暨運河小小解說員選拔賽海選賽在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舉行。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給我們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
  • 世界校歌界的「神曲」:一首曲子唱響太平洋兩岸
    金陵大學               嶺南大學的校歌歌詞是:「平原廣闊,了近目前,江水流其間。 群邱遠繞,恆為障護,奮前莫畏難。 母校屹立,風波不搖,佳氣承遠方。 地美人娛,乃祖所賜,愛保兩勿忘。韶光幾度,花娛鳥樂,飽受春風雨。 使我樂輸,黃金時刻,基爾高黌序。 當前百事,待儂擔負,不怕半途廢。 壯我胸懷,得如昔在,母校光風裡。」
  • 【戲說校歌】解讀求是校歌中蘊藏的易經六十四卦密碼
    ,「明德」就有文明傳承之義。有個成語叫「薪火相傳」,意思也是如此,由於離火主禮,雖然說禮多人不怪,但是畢竟有些見外了,所以說禮主階層之別。兌為說,為樂,兌卦的基本意思是喜悅,為什麼喜悅了?因為「君子以朋友講習」,就是和志趣相投的同學探討、研習學問,交流思想認識。兌卦便指的是「親民」。大學匯集了五湖四海的師生校友,師生之間既要有互相尊重之義,又要有共同探討學術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