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的他們說:「我太爺爺1937年12月在南京」

2020-12-11 騰訊網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暴行發生83周年

即將到來的12月13日

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創辦於1907年的百年名校

南京市第一中學

連續第7年組織學生

在國家公祭儀式現場朗誦《和平宣言》

今年參與朗誦的83名學生中

2名學生的太爺爺、太奶奶

1937年12月在南京

從小到大

祖父母和父母接力給他們講南京大屠殺歷史

講親人們見到的一幕幕

在朗誦時,他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那些場景

12月3日,南京一中朗誦學生在學校校史館彩排

83名朗誦學生 經三輪選拔

儘管已經有6年朗誦經驗,但今年面對國家公祭儀式上的朗誦任務,南京市第一中學師生絲毫不懈怠。

連續7年擔任朗誦團隊指導老師、南京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語文老師李翔介紹,兩個多月前,學校從高一年級近400名學生中,選拔出120名學生進入朗誦團參與排練:「我們利用午自習、晚自習時間,從形象、氣質、聲音等方面綜合選拔。」

學校還邀請校友、江蘇演藝集團張路老師擔任朗誦指導。張老師也已連續7年擔當指導重任。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歷史,歷史老師專門上了堂南京大屠殺歷史課。學校還安排正高級語文老師包旭東,為大家解讀《和平宣言》。

經二次選拔,93名學生進入朗誦彩排環節。

12月1日,我館與南京市教育局共同策劃的《人類的浩劫:1937南京大屠殺》走進南京市第一中學校園,在圖書館展出。學校專門組織朗誦團的學生到現場觀展,更加深刻地了解這段歷史。

12月13日國家公祭儀式舉辦當天,將有83名學生在現場代表南京市中學生誦讀《和平宣言》。

他們的親人1937年12月在南京

朗誦學生中,高一(10)班劉弈軒和高一(11)班朱星宇的親人1937年12月在南京。

2005年出生的劉弈軒,從小聽爺爺和爸爸講述太爺爺的故事。「爸爸說,我的太爺爺劉世堯出生於1904年。南京大屠殺時,他33歲。當時家裡有大太奶奶(太爺爺的前妻)、兩個姑奶奶,還有一位過繼來的姑奶奶。由於太爺爺家當時在南京做生意。他捨不得丟下生意,就帶著一家六七口人躲在南京安全區難民營裡。太爺爺親眼看到日本兵殺中國人。我聽爺爺說,當時太爺爺看到女孩子們為了躲避日本兵,把頭髮剃了,把衣服弄得又髒又臭。」

劉弈軒說,參加朗誦活動,加深了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我的祖祖輩輩都是南京人。作為南京人的孩子,對日軍在南京製造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感到悲憤;對被日軍殺害的30萬同胞,感到心痛;我心裡有一份愛國情結,我生在和平年代,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活。

朱星宇回憶說,「爸爸告訴我,他的外公陳廣華當年住在南京管家橋附近,在一家理髮店當學徒。1937年,他只有19歲。日本兵進城後,他被日軍抓走,準備押到雨花臺。中途一個日本兵抽菸沒有火柴。太爺爺就藉機幫日軍買火柴,想辦法逃走了。」

朱星宇現在每天朗誦《和平宣言》,「感覺熱血沸騰,半小時下來,背上熱得都是汗。」12月初到我館參加公祭儀式彩排,聽到解放軍演奏《公祭獻曲》,儀仗隊抬出公祭花圈,看到鋪滿級配石的廣場,感覺有一種凝聚力。想到那些歷史畫面,祖輩的經歷,想到國家遭受的苦難,就覺得我們後輩有責任把這段記憶傳承下去。和平來之不易。他說。

讓和平的種子在一批批學生中傳承

南京市第一中學的老師們說,對於生在南京長在南京的孩子,以及在南京生活著的每一個中國人來說,記住這段歷史是必要的。

老師們表示,「南京一中作為南京市學校代表,組織學生在國家公祭儀式上朗誦《和平宣言》,是使命擔當。這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鞭策。它就像接力棒一樣,讓歷史的鐘聲與和平的種子,在一批批學生中傳承下去。」

《 和平宣言》

馮亦同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

鐘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禍從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淪喪。

侵華日寇,擄掠燒殺,

屍橫遍野,血染長江。

三十餘萬,生靈塗炭,

煉獄六周,哀哉國殤。

舉世震驚,九州同悼,

雪松紀年,寒梅怒放。

亙古浩劫,文明罹難,

百年悲嘆,警鐘鳴響。

積貧積弱,山河蒙羞,

內憂外患,國破家亡。

民族覺醒,獨立解放,

改革振興,國運日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八十三載,青史昭彰,

生生不息,山高水長。

二零二零,國家公祭,

中外人士,齊聚廣場。

白花致哀,莊嚴肅穆,

丹忱抒寫,和平詩章。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大德曰生,和氣致祥。

和平發展,時代主題,

民族復興,世代夢想。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

繼往開來,永誌不忘。

審校 | 李 凌 趙伊漢

採編 | 俞月花

攝影 | 趙美娜

籤發 | 凌 曦

相關焦點

  •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充分暴露出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蠻和兇殘,也反映出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欺凌和宰割的深重苦難。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在佔領上海、蘇州、杭州等地之後,又攻陷南京。在南京城裡,殺人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血腥大屠殺。他們首先對已經失去戰鬥力的中國守軍成批成批地進行槍殺,接著在全城進行瘋狂的大搜捕,槍殺了無數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
  • 向世界講述南京1937 他們是國際和平使者!
    12月11日,現代快報製作的微紀錄片《國際和平志願者:向世界講述南京1937》,被新華網、央視頻、中國江蘇網、荔枝網、騰訊、鳳凰網等數十家新媒體平臺轉發,上線10小時閱讀量超過1000萬次。2017年她參觀了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以下簡稱「利濟巷陳列館」),只覺得恐懼襲來,以至於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面前是長長的通道,我甚至都沒有勇氣走進去,當年發生的事情令人絕望。」去年4月,姜哈娜帶著朋友再次來到利濟巷陳列館,結束後她主動申請成為一名志願講解員,負責接待韓國團隊。「『慰安婦』奶奶們當年可能比我現在還小,卻經歷了這麼可怕的事情。
  • 1937年12月13日 日軍為何將屠刀揮向南京?
    1937年夏,當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日本意識到中國實在太大了,人口又如此眾多,它無法通過攻佔中國全部國土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因此,日本希望像當年甲午戰爭一樣,以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打敗中國軍隊,在短時間內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籤訂有利於日方的和約,從而結束戰爭。
  • 1937年12月24日,南京淪陷後的第11天,杭州城變成了「人間煉獄...
    □本報記者 章紅雨  12月13日,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距離南京300公裡遠的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前身為蕙蘭中學),正在舉行一場關於《人間世》一書出版的研討會。《Heaven Below》於1944年在美國出版,書中記錄了葛烈騰在杭州度過的20年難忘生活,其中包括日軍侵佔杭州期間他與留守在蕙蘭中學的王翼年、徐君錫、吳竟成諸位先生,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和保護杭州城婦女兒童萬餘人的過程。可惜,因信息不暢,很長一段時間內該書沒有為中國讀者得知。  2014年12月21日,《杭州日報》首次刊發葛烈騰撰寫的杭城淪陷親歷記相關文字。
  • 1937年南京淪陷後國軍官兵自發抵抗史記
    其中:「12日(指1937年12月12日)下午晚些時候部隊從南城撤退。整個師(指第88師)秩序井然地北撤,只有1000人留在南城。他們勇敢地堅持巷戰,到了午夜,他們全部被殲。 南京守軍高炮第42團第3連副連長沈鹹口述回憶,也佐證了這場南京巷戰:於1937年12月13日下午,我們官兵十九人多次繞過敵人火力網撤退到太平北路蓮花橋一帶,向江邊靠攏,途中又犧牲三個兄弟。這時,來人報告:有六個敵兵士兵在殺害近百名老百姓,我當即命令:『向敵人襲擊!』終將敵兵統統殺死,收繳了武器。我們也有兩名士兵陣亡。
  • 1937年南京淪陷後文物古建被日軍毀壞史
    年南京保衛戰開始後,紫金山作為南京的戰略制高點,成為中日雙方激烈爭奪之地。 南京淪陷後,日軍士兵的人為破壞也對陵園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損失。1937年12月15日,即南京失陷的第三天,日軍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上村利道大佐在日記中寫道:「中山陵處於行將被毀的狀態。魯莽的士兵們真是該揍,幹部們真的對他們進行了徹底並明確的指導嗎?」
  • 1937年12月13日不容忘卻的史實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1],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13日晨,日軍谷壽夫師團首先從中華門進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難民區,由此,
  • 一位起義軍官後裔的敘述:我爺爺一輩子太慘了
    現在我根據網友青出於藍提供的材料,把王天祜一生的簡介描述如下:王天祜(1921-1990)字力行,甘谷縣八裡灣鄉咀頭村人,1927年至193年在天水中學求學,1938年畢業後考入中央軍校(黃埔軍校)南京分校學習。1940年,王天祜從中央軍校畢業,屬於黃埔軍校南京分校第十五期畢業生。
  •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拼盡了全力,為什麼還是輸了?
    李三萬摘要: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總共有十七位少將以上將領(其中一位追晉中將,六位追晉少將),還有數萬官兵犧牲,中國最精銳的教導總隊也都幾乎拼光,不可謂不英勇,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很簡單,南京保衛戰原本就沒有贏的可能。
  • 1937,南京沒有不戰而降
    今天,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37年,南京城的那個冬天。01國軍在淞滬會戰苦撐了3個多月,最終還是在老蔣的無限微操中敗下陣來,此時的國軍主力已經被打殘,地方部隊更是慘不忍睹,剩下的40萬大軍開始亂鬨鬨的往南京跑。
  • 00後女孩王雨婷「南京速度」驚豔世界!
    在7月19日落幕的第52屆國際速錄大賽中,19歲的南京女孩王雨婷以1分鐘230字的成績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速度,為中國隊奪得一枚金牌。 四年練了2300多萬字,如今1分鐘能打230字00後女孩王雨婷「南京速度」驚豔世界!
  • 窮兇極惡的侵華日軍,華東華北1937年
    【進攻河北的日軍】日軍發起攻擊後,第十四師團進至拒馬河,15日夜間渡河,對松林店展開攻擊。23日,日軍向保定及兩側方向開始攻擊。24日凌晨,第六師團對保定城發動進攻並佔領城牆,保定於24日淪陷。【進攻北平的日軍】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挑起七七事變,僅21天後,日寇就佔領了北平城。
  • 南京修路遇大屠殺遇難同胞墓地 工程停工
    現年83歲的藍洪銀最近有些煩躁不安,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青林社區正在擴建的公路,眼看就要進入他的家族墓地了。墳地裡,埋著他的6個親人。1937年12月14日,藍洪銀的父親、祖父母等6人慘遭日軍屠殺,藍洪銀僥倖逃脫。10月底,現代快報記者前往探訪後了解到,當地獲悉這裡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墓地,已經暫停施工。
  • 記者採訪:八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講那段歷史
    「我家9個人,死了7個,我永遠不能忘掉,」夏淑琴提起那段歷史還是終身難以釋懷,「我一想起來就忍不住流淚,眼睛都哭壞了。」她回憶說,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隊日本兵(約有30人)來敲門,父親跪在日本兵面前懇求他們不要殺人卻被當場槍殺,緊接著小妹妹、母親、外祖父、外祖母及兩個姐姐相繼被殺,「我躲在被子裡嚇得大哭,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後刺了三刀,當時就昏了過去。」
  • 南京國民政府前十年的經濟政策?(1927-1937)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於政治統一的同時也開始了國民經濟的建設工作。十年中,國民政府為振興經濟作了不少努力,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到1936年,國民經濟達到了舊中國的最高峰。這裡,根據其發展過程及特點,把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建設分為三個時期。(1)1927年8月—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的經濟建設。
  • 老兵回憶南京保衛戰:對不起 當年沒能守住南京
    現代快報記者 趙丹丹  南京保衛戰,是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後展開的保衛南京的作戰。守城失利後,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入城,製造了連續六個星期、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事件。  他們是老兵,當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壯烈與不屈,最終贏得了抗戰的勝利。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卻心存歉疚。
  • 國家公祭日 不忘1937年12月13日南京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象徵著一個生命的消亡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 6周的時間,30多萬同胞慘遭殺害 無數家庭被奪去父母、兄弟、姊妹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成為整個中國無法磨滅的一道傷痕
  • 「爺爺輩」已停產的3種零食,盒子保留著,00後問:他們有零食嗎
    「爺爺輩」已停產的3種零食,盒子保留著,00後問:他們有零食嗎對於爺爺那一輩的人,至少現在是60年代a和80後00後的孩子們相差了幾十年,如果將過這樣的一對比,就能發現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含著金鑰匙一樣出生的,有些人就非常的好奇他們那個時候有零食吃嗎?
  • 1937年,最先攻入南京的日本第6師團,最後是什麼下場?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入了南京,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當時,進入城內的日本師團有6個,但最先攻入城內的就是日本軍隊的第6師團。12月13日,日本第6師團從中華門攻入城內。那麼,這支血債纍纍的日本師團,在1945年是什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