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問題的解決,不是因為有出色的方案,而是有更大的問題出現,導致原來的問題不再是問題。澳方現在恐怕就能深切體會到這一點。本來大麥遭到雙方調查是件大事,但緊接著牛肉出口也受挫,反而令大麥的問題顯得不再那麼嚴重。
英國《衛報》在5月11日報導稱,在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大麥被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之後,澳大利亞首腦莫裡森表現「淡定」,認為這與此前澳方挑頭要求就所謂的「新冠病毒源頭」展開「國際調查」一事無關。莫裡森還希望能夠就事論事。
可以看出,澳方在儘量將此事淡化處理,否認「用限制大麥進口的方法反制澳方的國際調查」,還打腫臉充胖子,聲稱「尊重反傾銷調查」。莫裡森將此事冷處理並不意外:
1、澳方理虧。連澳媒都承認「澳大利亞是全世界採取反傾銷手段最多的國家之一」,此前,澳方對華進口的鋼鋁製品還被徵收15%-102%的關稅。來而不往非禮也,現在對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澳方也沒什麼可說的了。澳大利亞大麥主產區的農民已經播種完畢,他們應該向坎培拉施加壓力。畢竟,一旦對華出口的大麥被加徵80%關稅,就意味著遊戲結束。更慘的是,土澳的大麥出口主要依靠對華市場。
2、莫裡森應該明白,很多事不是澳方說了算的。他也只能寄希望於對方相信「中澳貿易對兩國都有利」。不過,莫裡森不願承認更不願說出口的恐怕是:這種雙邊貿易對澳大利亞更有利,而且澳大利亞更脆弱,如果經貿關係受挫,澳方的損失更大。當然,莫裡森用了一種隱晦的說法來進行掩飾:如果雙反調查與其他事情聯繫在一起,他會失望不已。
問題是,既然澳方不在乎別國的失望,那麼別國為何要在乎澳方的失望?!當澳大利亞外長佩恩4月19日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質疑別國疫情「透明度」、還跳出來呼籲西方多國針對疫情源頭進行所謂的「國際獨立調查」,並把世衛組織排除在外,澳方實際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研究人員現在能夠確信的是,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的時間比預想的要早得多。至少在2020年1月和2月報告首批病例之前的數星期,歐美和其他地區就有人被感染。巴黎方面則認為,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12月底就已經在法國擴散。紐約州州長科莫在5月11日則再次重申:在紐約州肆虐的新冠病毒來自歐洲。種種跡象都表明,這種病毒是在全世界同時進行傳播,多點同時暴發,只不過發現的時間有早有遲。
澳方罔顧科學研究的結果,肆意歪曲事實,緊緊跟隨華盛頓方面,在西方國家裡搞起串聯,妄圖將自己最大貿易夥伴當成替罪羊,其歹毒和下作已經暴露無遺。
做出了這等骯髒事,澳方還覺得「能夠挽救一樣」,試圖像案板上的活魚一樣撲騰幾下。澳貿易部長伯明罕色厲內荏地表示,如果大麥被加徵關稅,澳大利亞可能將這一爭端提交到世貿組織。
如此不知好歹,澳方果真是好日子過得太長,不知道人間疾苦了。於是乎,另一個打擊接踵而來。
我國海關在查驗進口肉類產品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問題,已經違反雙方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出於保障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考慮,我方決定從即日起,暫停澳大利亞4家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並已通報澳方。澳方應根據通知全面徹底調查原因,並進行嚴肅整改。
面對如此強烈的訊號,澳大利亞方面還在裝。澳貿易部長伯明罕聲稱這是因為「標籤和衛生證書所導致的技術問題」,並非是針對澳方發起「獨立調查」所進行的報復。
可無論如何,澳大利亞最大的4家牛肉加工企業一起被禁止對華出口牛肉,已經影響到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牛肉總量的35%,絕對不是個小事情。而澳方還在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幻想,的確是幼稚。
現在澳媒還在強撐著,認為煤炭和鐵礦石等資源不會被限制,因為找到進口替代並不容易。但誰心慌誰知道。就在5月11日,寶武鋼鐵集團宣布,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完成了第一單人民幣跨境結算,總金額超過1億元。曾經飽受「定價權之痛」,如今局面開始改觀。這證明,澳方拒絕讓步的資本越來越少。
就連澳大利亞前駐美大使丹尼斯-理查森都對本國的鷹派發出警告:敵視自己的最大貿易夥伴將嚴重損害自身利益,澳大利亞並未走到戰爭邊緣,因此不能一味將安全放在經濟之上。
當摔個跟頭被蹭破一大塊皮,可以認為是運氣不好。但總是被一塊石頭絆倒,澳大利亞就應該反思了。當然,袋鼠可以拒絕反思,拒絕調整策略,這都沒什麼大不了。反正鈍刀子割袋鼠肉的感覺很爽。等到發現這一切是「組合拳」,土澳就可以踏踏實實地躺在地上歇著,因為到那時想站也站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