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低頭跑步這個動作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去阻止

2020-09-05 雲吞爸爸

文章為雲吞爸爸原創首發,歡迎關注評論轉發分享


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有一個動作最為奇怪,他會跑了,會走了,觀察一下,他讓不讓你抱,一般情況下都不讓你抱,三歲之前的孩子走路,是不讓你抱的。

幾歲之後讓抱了,三歲之後讓抱了,上了幼兒園再也不走路了,媽媽抱抱我吧,奶奶背背我吧,爺爺推著我吧,就是不想走,兩歲到三歲,根本就不讓你抱,注意,為什麼?


是前庭系統就不允許他這樣,而且孩子都跑步,怎麼跑,低頭30度,搖搖晃晃去跑步,大家想想你們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跑步,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仰著頭跑步的,頭絕對都不會抬起的,完全都是低頭30度跑。

這個動作千萬不要阻止,這是孩子前庭功能正在發育,正在激活,你一旦阻止,孩子的前庭功能激活度就會很差,語言,注意力,身體控制,姿勢,肌力,肌耐力就容易出問題。

知識點科普——前庭

前庭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和頭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它具有特殊的感受器,前庭感受器感知人體在空間的位置及其位置變化,並將這些信息向中樞傳遞,主要產生兩個方面的生理效應:一方面對人體變化了的位置和姿勢進行調節,保持人體平衡;另一方面參與調節眼球運動,使人體在體位改變和運動中保持清晰的視覺,故它對保持我們的姿勢平衡和清晰的視覺起重要作用。

前庭系統幾乎隨時隨刻都在執行任務。換言之,前庭系統與其它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例如,兒童能專心地學習,就是前庭、本體覺與視覺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即所謂「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理論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Anna Jean Ayres)於1969年首先系統提出。

簡單地講,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我國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者佔 10-30% 。感覺統合失常的罪魁禍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覺統合不足造成的行為失常: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嚴重害羞等,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家長。

感覺統合的作用

組織功能

大腦對我們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內外世界的眾多感覺刺激做出反應,綜合處理,下達指令;使得人類反應整體協調得當,來形成認知、動作等各種適應性活動。這便是感覺統合的組織功能。

檢索功能

而感覺統合把身上不同器官感受到的各種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從中檢索出來,以供腦使用。腦對統合過的主息進行反應,就更為準確、及時。

綜合功能

感覺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體的形式呈現給人的,感覺統合的功能便把各種感覺綜合,形成整體,做出適當的反應與動作

保健功能

如果一個人的感覺統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適應內外環境,人就會產生勝任、滿足等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感覺。


感覺統合訓練建議

1.可嘗試去走獨木橋等來提高人體的平衡力

2.可多坐蕩鞦韆來減少前庭器官的敏感度

3.也可以通過一些旋轉運動來改善自己前庭功能

統合訓練注意事項

1.可採用一些提高人體平衡力的運動,同時也要注意人身安全

2.也要保持個人衛生避免耳朵受到感染

3.每天可適量的運動來提高人體的平衡力

感覺統合的訓練小遊戲

1、小飛機


❤練習目的:鍛鍊孩子的平衡感。

❤練習方法:讓寶寶保持俯趴的姿勢,大人用手臂拖住寶寶的前胸,託著寶寶在屋內外隨意走動,位置可以高低變化,但一定要平穩和舒緩。

當寶寶逐步適應後,可嘗試快走,讓寶寶感覺上下起伏。晃動的幅度和速度要以寶寶能夠承受為準,注意動作要平衡順當,不要讓寶寶有不適感。

❤專家提示

(6個月-12個月)特別適合玩,對寶寶的前庭初步激活有很大的幫助,這個姿勢娃大了就舉不動了,趁著小可以多玩玩!

❤溫馨心語

孩子前庭激活對於孩子行為規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用心幫助孩子更好的激活前庭,


2、小小體操運動員


❤練習目的:鍛鍊孩子的平衡感。

❤練習方法

1.整理出一個較大的遊戲空間,媽媽用膠帶粘出一條直線,讓孩子踩在膠帶上行走,腳儘量不要踩在膠帶的外面。

2.告訴孩子掌握平衡的一些方法,如雙臂伸平,手握一根小棍兒保持平衡等。

❤專家提示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增加孩子走線的難度,比如走曲線或一些不規則的路線。

❤道具製作

膠帶。

❤溫馨心語

大人走路,是因為他要去某一個地方;孩子走路是為了正確地練習走路的功能,使之趨於完美。

3、快樂的踩線遊戲

❤目的:鍛鍊孩子的平衡感。

❤ 練習方法

帶孩子外出散步時,選擇一處安全的地段,鼓勵孩子走現成的直線——馬路牙子、盲道等。事實上,不用家長鼓勵,多數孩子會自發地走起來。當然,父母需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同時注意不要妨礙他人。

❤專家提示

踩線遊戲非常適合家庭教育,不管是在地板上還是庭院裡,甚至在戶外,只要有一片安全的場地就可以進行。

❤溫馨心語

當孩子感到身體受到危險時,用溫柔、鼓勵的眼神關愛孩子,能使他們自由地行動。

作者:雲吞爸爸,雙胞胎女兒的爸爸,致力於教育與育兒方面的知識學習,分享經驗與大家共同學習。


相關焦點

  • 寶寶吃手指,家長要不要阻止?
    很多寶寶在3-4個月的時候,總喜歡把手指放在嘴裡吸個不停。寶媽們對此很是煩惱,害怕寶寶吃手指會養成一種習慣,進而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和說話發音。究竟寶寶吃手指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該不該幹預?何時幹預?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特徵是什麼都往嘴裡放,喜歡吮吸手指,尤其是寶寶大約在3—6個月大的時候,其吸吮需要就變得尤為突出。於是,他的小手拿到什麼都會往嘴裡塞,嬰兒吮吸手指,發出咯咯笑,並對這一切感到十分開心。這個階段的寶寶通過嘴巴去接觸和了解這個世界,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必經過程。
  • 寶寶易怒智商低竟是因為沒吃手,這個月齡前吃手寶媽千萬不要阻止
    這階段孩子需要提升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強烈,睡覺的時候表現的更為明顯。這個階段吮吸手指是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是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準備階段的標誌之一。1歲後:原因在家長如果孩子1歲以後,甚至到3歲還在吃手,這個原因就要從家長身上找了:缺少陪伴。看護人很少擁抱和撫摸寶寶,很少有人陪他玩耍、對話。安全感差。
  • 小孩子流鼻血,千萬不要頭往後仰,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生活中,面對孩子鼻子流血時,很多家長都做錯了如何去止血.這些止血的動作其實不僅不能起到真正的止血的作用,同時還會損害孩子的健康,傷害到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孩子鼻子流血的錯誤止血方式,家長要注意避免.1、捏住孩子的鼻子,頭部往後仰;這個動作是我們最常見最習慣的方式,但是這個動作容易嗆到小朋友的呼吸道,家長要避開.2、往鼻孔裡面塞衛生紙止血;衛生紙是纖維比較粗,如果捏成細小形狀塞到鼻孔內,會更加傷害到孩子的鼻黏膜,所以這個動作,家長千萬不要做.
  • 年輕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可能擔誤一輩子
    我們作為家長,都會習慣性地用成人的視角去看問題。我們不要去阻止他們,陪伴他默默地觀察,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就去幫忙。,孩子會出現爬行的敏感期,孩子很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不安全,也不衛生,會限制孩子這樣子做。這個時候阻止孩子學爬,以後長大了容易出現身體協調性的問題,也容易暈車暈船,甚至上課容易打瞌睡。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家長一看
    ,家長何不利用這個時間,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呢?其實我們講故事的目的不是一味的要讓孩子去聽,而是讓孩子在你讀故事的時候產生幻想。 比如在講故事的時候,詢問孩子一些故事中的問題,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想像力,直到你給孩子講完故事,在聽故事的途中,孩子會一直很專注。
  • 寶寶學會走路了經常有這幾種行為,家長不要輕易阻止
    然而對於家長們而言與其說是雙手得到了解放在另一種程度上還不如說是「噩夢」的開始,因為當寶寶學會走路以後家長們的心就真的一直都得懸著了。這個時期的寶寶簡直就是家裡的破壞大王,不管是什麼東西,放在哪裡,統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給你搬出來搗騰,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真的是太頭疼了,但是不管家長有多麼的頭疼,孩子在做以下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還是少打擾為好。
  • 孩子有這幾個「臭毛病」,或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總是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的原因: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有一種強烈的需要被肯定的情緒,會出現一些對別人「指手畫腳」的「臭毛病」,雖然這樣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控制力」,但這也表明了孩子有很強的表現欲、領導欲和組織能力。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正確引導去培養的話,說不定將來寶寶就會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領導人。
  • 孩子學英語,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逼他開口說!!!
    我們每個人都會說的母語,也是通過大量的聽,孩子多聽,到聽得懂,再到自然開口說的!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有一個沉默期。所謂的沉默期,就是學習者對於所學語言還沒有一定量的語音輸入,自己還沒有把握能夠說的標準的時候,會潛意識的抗拒開口說。學習者通過在語言氛圍中不斷的聽,大量的聽,掌握了所學語言的正確發音,很自然的就可以度過這個沉默期!
  • 孩子話多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不要輕易阻止
    愛說話的孩子通常是討人喜歡的,但是有時他們沒完沒了的話匣子也會讓你煩惱,多話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會在不自覺中喜歡說,而不喜歡聽。當他們大一些的時候,儘管他們的話不再受到那麼多重視,但是他們已經很難從沉默的聆聽中得到快樂,只有在滔滔不絕地說話時,他們才能找到好的感覺。那麼孩子話多是什麼原因呢?
  • 孩子3歲前經常做這個動作,大腦發育又快又好,家長別再阻止
    孩子三歲一他人生的一個小過渡期,小叛逆,這個時間段的孩子不僅是在性格和情緒上會有明顯的變化就是在智力和各種能力上也是迅速發展的時期因此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的關鍵期,孩子的一些行為很可能就是大腦發育的一個表現案例鄰居小張家的孩子樂樂今年已經三歲了,所以比較調皮,夏天天氣熱
  • 孩子喜歡吮吸手指的原因有哪些?要不要阻止孩子的行為
    1、控制情緒孩子喜歡吃手指主要的一個方面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在孩子快要睡覺的時候,孩子有些疲憊、焦躁不安,這個時候吮吸手指可以使自己稍加平靜、漸漸入睡。有的孩子面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感受到壓力時,也會吃起手指,像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的就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 改變"低頭"這個動作 VR也能拯救人類關係
    不要小看這種改變。是的,VR即便只是改變人類「低頭」這個動作,或許就是對人類關係的一次救贖。低頭族幾乎快毀了人類關係我承認,以下的內容,可能會有一點誇張。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很多人都知道,並且看好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變革作用,然而,人類歷史上有好幾次不經意的轉折,它們的影響遠遠超過任何一次工業革命。
  • 孩子1歲前有這4種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家長不要阻止哦!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生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這樣他日後上學的時候,就能夠成為學霸,長大後也比較容易成功。而孩子的智商,大約有30%到80%是受父母的基因遺傳,剩下的部分是靠後天的開發,所以孩子的智商,不是一出生就固定的。孩子在一歲以前,如果有這些表現,說明他正在變聰明,家長不要阻止哦。
  • 參加保險公司高產會的時候,這個動作千萬不要做
    如果你身邊有在保險公司上班的親戚或者朋友,相信你肯定接到過他們的邀請,邀請你去參加他們公司舉辦的高產會,並且為了讓你能夠動心,他們一般從講師資歷、酒店檔次、內容價值三個方面來包裝這次高產會,禁不住他們的軟磨硬泡,最後還是答應了他們。
  • 孩子總是亂丟東西?阻止反而是錯誤,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
    因為他們對於這個世界並不熟悉,所以需要一步一步的去探索,而他們探索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有些孩子會喜歡將東西放進嘴裡,有些孩子會去觸摸一些物品,那麼當然,就有一些孩子選擇去丟物品。他們會產生好奇心,比如一個物品都在不同的地板上會彈跳幾下?每一款不同金屬的物品丟在地板上,會發出怎樣的聲響?
  • 不要阻止孩子「憤怒」,引導孩子形成「良性憤怒」,有利孩子發展
    最近有家長跟我反映說自己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差了,當孩子剛剛上小學的時候,發現孩子無論做什麼都喜歡亂發脾氣,別人碰了一下他,他都會大哭大鬧,一個不高興就開始亂砸東西將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明明孩子才那麼小,怎麼就學壞了呢?孩子脾氣不好這種現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作為家長千萬不要過於擔憂,面對孩子憤怒的行為,作為家長應該以更好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 你的孩子真的會跑步嗎?不是開玩笑,快回家檢查一下!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個孩子是用全腳掌來跑步的,下肢動作僵硬不協調,每跑一步都沉重吃力,你會否跟我有一樣的嘆息和驚訝?同樣驚訝的也有男孩的母親:我的孩子怎麼會不協調?跆拳道不就是練習協調性嗎?他都練習一年多了……
  • 孩子墜床,家長千萬別做這個動作,很危險!
    等到孩子安定下來,身上沒有明顯的外傷,就萬事大吉了。  那麼,這樣的處理辦法真的正確嗎?  相比明顯的皮肉擦傷,更重大的隱患藏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孩子在墜床的時候,第一件事千萬不要直接抱起來,而是要先觀察孩子的情況,再採取相應的措施。
  • 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
    導讀: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些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暴力去制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沉迷貼紙?不必阻止孩子,這3點好處家長要儘早知道
    孩子在兩三歲這個階段就會開始痴迷於貼紙了,書本上、窗戶上、爸爸媽媽的皮膚上,都慘遭孩子的「毒手」。那麼對於孩子的這一愛好,其實有一些家長是覺得有些頭疼的,因為貼紙有粘性,很不好清理,而且潔白的牆壁上變得花花綠綠,也會讓家長看著心煩和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