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亂丟東西?阻止反而是錯誤,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

2020-10-03 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很多家長也許都遇到過自家孩子亂丟東西的行為,對待孩子這樣的行為,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生氣,這不僅會給自己增加負擔,也會養成孩子的壞習慣。但在家長教學孩子之前,更應該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習慣?

小周最近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會存在丟東西的習慣,自己給孩子買的玩具,沒玩幾天就被孩子丟來丟去,甚至有很多玩具都已經被摔壞了。

但是孩子年齡小,也不好去責怪孩子。可誰知道孩子越來越過分,在摔東西的時候,物品已經不僅僅只限於玩具,有的時候還會摔家中的物品,比如像是常用的遙控器。

雖然小周很想改正孩子的這種行為,但是不知道如何改正,即便和孩子講道理,孩子也不會認真聽,這種行為讓小周我非常的苦惱。

也許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自家孩子存在摔東西的行為,而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去訓斥孩子,來讓孩子停止摔東西的舉動。但其實訓斥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相反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原因,那麼孩子摔東西究竟是因為一些什麼原因呢?

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丟東西?

1、發洩情緒

一些孩子之所以喜歡丟東西,是因為他們正處於情緒當中,所以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自然會選擇去丟東西。

而孩子存在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正確的,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影響。所以對於孩子因為生氣而丟東西的行為,家長一定要注意才對。

2、認知過程

一些孩子會選擇這個東西,是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過程。因為他們對於這個世界並不熟悉,所以需要一步一步的去探索,而他們探索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有些孩子會喜歡將東西放進嘴裡,有些孩子會去觸摸一些物品,那麼當然,就有一些孩子選擇去丟物品。

他們會產生好奇心,比如一個物品都在不同的地板上會彈跳幾下?每一款不同金屬的物品丟在地板上,會發出怎樣的聲響?所以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她們探索和認知的過程,家長儘量不要去阻止。

3、體會成就感

當一個孩子可以熟練的掌握丟東西的這項技能,那麼也就說明這個階段的孩子手和眼的協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一些孩子之所以存在丟東西的行為,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而已。

因為孩子對於自己的這些能力,感到非常的新奇,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證明自己有能力的一件事情,為了更好的展現自己,自然會一直丟東西。

雖然說孩子丟東西並不是很好的行為,但是對於孩子的這種表現,家長也沒有必要去阻止,因為孩子經常丟東西的話,並不會給自身帶來影響,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好處。

孩子經常丟東西會給自身帶來什麼好處

1、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現在的孩子正處於發育階段當中,所以最重要的則是通過一些外界的事物來提高孩子的能力。雖然在大人眼中丟東西,只不過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他卻可以多方面的鍛鍊到身體的一些器官和感知力,從而讓身體上的這些組織去互相配合,最終達到丟東西的行為。所以孩子經常丟東西,也是正在鍛鍊自己手眼協調能力的方法。

2、熟悉因果關係

有一些孩子喜歡丟東西,也是在熟悉因果關係。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結果,所以才會做出這些錯誤的行為。比如有一些孩子在去丟東西的時候,反而會觀察物體是怎樣掉落的,有的時候也會觀察父母會是怎樣的表情,更有些時候會去查看自己呈現出怎樣的動作,這些都是因果關係的一種。

3、懂得等待

丟東西同樣也能教會孩子等待,讓孩子漸漸地熟悉等待的過程,這對於孩子的耐心有很大的鍛鍊。

眾所周知,孩子的忍耐力是很小的,當他們長時間無法得到一件物品的時候,他們反而會變得很生氣。但如果孩子總是去丟東西,那麼這就會鍛鍊孩子的忍耐力,教會他們學會等待。因為在丟東西的過程當中,他們需要去等待物體掉落的過程,需要去將物品撿回來,再次丟出,這期間也是需要等待的。

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學會等待和忍耐,這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講是不錯的方法

也許孩子丟東西給家長帶來了很多的煩惱,也並不是所有丟東西的孩子都是正確的。那麼在面對孩子丟東西的行為時,家長應該要如何對待呢?

面對孩子丟東西的行為家長應該要如何對待呢?

1、給予孩子合適的環境與物品

家人如果不想給自己帶來困擾,或者是給他人帶來困擾,那麼在孩子沉迷於丟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合適的環境讓孩子在這個環境和物品,當中盡情的玩耍。

比如在孩子想要丟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尋找寬闊的地方,這樣的孩子就能肆無忌憚的去玩耍,不用擔心太多的食物,家長也可以減少麻煩。

2、將丟東西變成遊戲

其實丟東西我們不要只是將它當作是動作,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當做是一種遊戲,參與進來,教會孩子正確丟東西的方式,也告訴孩子其中的原因。家長將丟東西當作是一種遊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更能得到好的培養。

3、阻止孩子帶有攻擊性丟東西的行為

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而丟東西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則需要去制止。因為他帶有攻擊性,很有可能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給孩子也會留下來很多的負擔。

總而言之,孩子丟東西的行為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那麼對於這些原因,家長要等著去區分。如果是孩子個人情緒做引起的話,家長要懂得去糾正,如果孩子只不過是因為好奇心或者是某些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家長要懂得合適的引導,並給孩子選擇合適的環境。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動還亂丟東西?空間敏感期在作怪,家長引導讓孩子探索有方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曉歡鄰居笑笑媽媽向我取經,最近三歲的笑笑總是不好好走路,到處爬上爬下,讓她很擔心孩子一不小心就受傷了。另外總是沒有徵兆的亂丟東西,剛整理好的房間不一會兒就被弄亂了。
  • 家長學會正確方法,引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孩子也能學會合理消費
    這樣許多孩子在家長的操作中,也學會了支付方法。只要一部手機知道密碼就可以進行消費,造成了太多的孩子玩家長的手機,從而給一些主播打賞、充遊戲幣這類。金錢在孩子的眼裡就是數字,沒有正確的金錢價值觀。等孩子年紀大一點就會自己有金錢的觀念,太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所有的錢要由家長幫助孩子支配。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過早接觸金錢,知道金錢的好處,孩子也會變得拜金,孩子的價值觀也會變得扭曲。家長錯誤的觀念,導致忽視孩子的金錢教育,讓孩子不能正確認識金錢,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為何孩子會「偷」東西?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改正錯誤行為呢?
    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忽視一個問題,還是從順手拿東西到演變成「偷東西」的過程是如何形成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如果沒有大人的及時引導,長大以後可能會演變成更為嚴重的犯罪行為,例如入室盜竊等。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些細節經常會被大人忽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時,往往很詫異。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從哪裡學來的?這時候該如何引導孩子改正偷東西的錯誤行為呢?
  • 孩子這4種臭毛病,父母不要急於糾正,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非常聰明,優秀。所以會認為孩子有「臭毛病」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就想幫助孩子糾正這些臭毛病。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父母要學習的東西,尤其是孩子的這幾種臭毛病,反而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但不用盲目的去糾正,反而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 面對家裡的"熊孩子",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發現他們的某些天賦
    面對家中的&34;,一些家長總是感到非常的苦惱。這類孩子活潑好動,性格非常開朗,但總是會做出一些麻煩事,惹得父母非常生氣,即使對其管教也是起不到任何效果,讓其父母是非常頭疼。大多數家長還是比較喜歡懂事聽話的孩子,但這也是不是說調皮搗蛋的孩子就一無是處,這類孩子其實是都有很多天賦的。
  • 孩子早戀讓家長十分焦慮,心理學家:正確的早戀家長要這樣引導
    相信很多的人在初中時期或者是高中時期,總會有一段被家長或者是老師們無情扼殺在搖籃裡面的早戀。在很多的父母看來,早戀就是一種不該出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學校這種適合學習的地方,他們覺得孩子早戀只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 不要阻止孩子「憤怒」,引導孩子形成「良性憤怒」,有利孩子發展
    最近有家長跟我反映說自己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差了,當孩子剛剛上小學的時候,發現孩子無論做什麼都喜歡亂發脾氣,別人碰了一下他,他都會大哭大鬧,一個不高興就開始亂砸東西將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明明孩子才那麼小,怎麼就學壞了呢?孩子脾氣不好這種現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作為家長千萬不要過於擔憂,面對孩子憤怒的行為,作為家長應該以更好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 孩子總是「話癆」嘰喳不停,家長不要嫌棄,反而要正確引導
    也許很多家長都曾經遇到過孩子存在話癆的問題,不論什麼時候,孩子的口中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而這一點也讓許多家長感到厭煩,甚至有的時候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也表現的愛搭不理,只有孩子一個人在那裡說話。但其實對待孩子話癆的表現,我們反而更應該要正確地去引導,因為每一個孩子存在話癆的行為都是有著一定原因的
  • 孩子為什麼愛說謊?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正確引導才能糾正錯誤
    那麼關於孩子說謊呢,家長往往就會把不誠信、不守信、騙子之類的詞用在孩子身上。家長有沒有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行為讓孩子學會了說謊呢?這也許是很多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沒有真正認識到孩子發展的進程是怎麼樣的,只是一味的給孩子樹立高目標,不斷的提高對孩子的預期,這會給孩子增加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時候不得不說謊,不然孩子就可能達不到父母的心理預期。
  •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打罵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引導方式
    第一:孩子為什麼能撒謊,愛說謊1)孩子生活閱歷的增加孩子口語方面總是表達不清楚,一個詞反覆地表達,媽媽也沒有理解寶貝在說什麼,孩子雖然在一開始家長不能理解時感到著急煩躁,但是經歷幾遍之後孩子就會意識到:家長只能看到他在做什麼,卻並不能夠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而自己能夠知道一些父母不知道的事情
  • 孩子愛模仿是好還是壞?到底該不該制止?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更聰明
    文丨飯飯媽都說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都愛模仿,甚至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模仿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去模仿別人,而希望孩子可以做自己。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其實這只是孩子自我發育的一個過程罷了,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對待這個過程,並且別隨意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以後就會變得更加聰明。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引言吃完晚飯帶孩子去小區散步,十幾個小朋友成群結隊、有說有笑地在小區的娛樂區嬉戲打鬧,玩兒得不亦樂乎。其實現在很多家庭在孩子釋放情緒的教育上都要類似的問題,對大人來說,小磕小碰根本不算什麼,不要動不動就被受傷了就哭泣,也不要一感動或者被責備就哭泣,作為男孩子就應該學會堅強,這樣長大後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這些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是他們卻忽略了這已經剝奪了孩子哭泣的權利。
  • 孩子喜歡拆東西,家長引導對了是發現興趣的好時機
    孩子拆東西是好奇心強的表現,家長如何能正確引導又不會打消積極性不知道為什麼,有個階段孩子就是特別喜歡拆東西,拆玩具都是小意思,有的孩子甚至會拆家裡的鬧鐘,電器甚至是任何他們感興趣但是搞不懂工作原理的事情。
  • 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怎麼制止孩子?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而且孩子的大腦反應非常的快,有的時候家長還來不及阻止,自家的孩子就已經把別人家寶寶的玩具搶到了手,家長對此也是十分的無奈。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呢1、 家庭因素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那是相當溺愛,要什麼給什麼,就連天上的星星都能給你摘下來。這樣孩子慢慢會覺得,她想要的東西就理所應當是她的東西。
  • 孩子總愛亂「扔東西」?家長別輕易阻止,正確引導有利孩子成長
    可能很多媽媽會覺得寶寶扔東西的習慣非常不好,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個亂扔的東西的階段,家長教育方式不同,就會導致孩子行為想法不同。但是,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哪些能扔,哪些不能扔。我們除了制止孩子扔東西的行為,也應該注意觀察和解讀,及時回應,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或者幫助孩子找到其它表達方式
  • 孩子總是推卸責任,家長的做法很重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直面失敗
    誠實是人身上最高貴的品格,身為父母,自然希望家中的小朋友能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並且知錯就改,能夠為自己的責任負責。但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總是會&34;,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卻想要推卸到別人的身上。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還小,有些時候他們的大腦不能完全的控制得了自己,也就是說犯錯是正常的事情,身為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一味地訓斥、責罵小朋友,他們就會對犯錯這件事情產生恐懼,為了不讓父母責罵自己,就會選擇用&34;的方式。
  • 孩子撫隱私部位,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
    孩子在生長發育初期,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包括對自己的身體。在探索自己的身體部位時,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觸摸一些敏感部位,不過對孩子來說,他們什麼都不懂並沒有太大的過錯,只要家長及時提醒還是可以有效規避的。以下我們就孩子玩弄生殖器及撫摸外陰提出一些預防措施,希望能對家長朋友們和孩子們有所幫助。
  • 孩子總是偷錢,家長不要盲目責罰,學會這樣教育幫助孩子及時改正
    孩子總是偷錢,家長不要盲目責罰,學會這樣教育幫助孩子及時改正引言孩子偷錢是一件非常不好的行為,如果家中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存在,家長是非常痛苦的,會擔心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同樣存在著偷竊行為,對他們的人生產生致命的影響。如果孩子存在著偷錢的行為,那麼父母一定要格外的重視,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層面去合理地進行教育和引導,下面可以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 孩子成小話嘮,是進入了語言發育期,家長要好好利用,正確引導
    慢慢的時間長了就不想去理孩子了,讓孩子在一邊自言自語的說個不停。不過,也有一些父母會去引導自己家的小話癆,和家裡的孩子去說話。而這行懂得引導的父母他們明白,寶寶變話癆並不是什麼壞事,話變得也來越多說明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本文作者 | 夢雨(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嚴禁抄襲>二,家長耐心疏導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孩子不哭後,家長把孩子叫到身邊,安撫孩子情緒,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