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拆東西是好奇心強的表現,家長如何能正確引導又不會打消積極性
不知道為什麼,有個階段孩子就是特別喜歡拆東西,拆玩具都是小意思,有的孩子甚至會拆家裡的鬧鐘,電器甚至是任何他們感興趣但是搞不懂工作原理的事情。
有的時候家長覺得這種探索欲值得表揚,但有的時候卻又真的給家裡造成了損失,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味地制止其實有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探索和好奇心,但如果不阻止,孩子在家長看不見的時候拆東西遇到了危險或者是給家裡造成了損失又是大人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拆東西並不是出於調皮搗蛋的心理,而是真的很好奇工作原理是什麼,但是家長不問緣由,或者是一開始還能夠接受,但如果孩子頻繁地拆東西就會讓家長的耐心耗盡,最後只能用批評來應對。
當孩子有能力能夠自己動手探究答案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只滿足於問問題得到父母的回答,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動手的過程來一探究竟。
這個時候他們不會在乎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破壞性,家長也不要覺得奇怪,認為孩子是淘氣或者是調皮,這種行為在5歲左右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大部分到了這個年紀都喜歡動手拆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這恰好反映了孩子想要了解某種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想要獨立探究的願望和興趣。這其實是一種探索精神的體現。
此時如果家長處理得當,不僅能夠通過引導幫助孩子鞏固探索欲,更加能夠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認知,從而在合理的範圍內盡情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會對家裡造成財產損失或者是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
在孩子想要滿足探索欲的時候,家長不妨和他們一起去探索和發現,其實在孩子拆東西之前是有很多預兆的,只不過家長並沒有細心地注意到。
比如說他們會經常就一樣東西向家長提問,又或者總是拿著那樣東西玩來玩去,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夠發現孩子和平常不一樣的表現,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詢問一下孩子此時的想法。
當他們提問的時候,家長最好及時給出解答,如果孩子對此還是表示很好奇有很多問題,那麼家長就可以嘗試和他們一起找到問題的答案。
有的時候就是因為孩子從大人那裡得不到及時的回應,才會自己動手開始找答案的。父母的解答未必能夠完全解除孩子心中的疑惑,那麼就可以嘗試找一些替代品或者是和他們一起找出更多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知道除了拆開看看之外,還有別的方式可以了解答案。
時間久了他們自己學會了如何就一個問題有多種途徑地探索答案,也就不會只是專注於拆東西了,這個過程中還能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解決方式的問題,一舉兩得。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還可以了解到孩子感興趣的是什麼,比如說他們喜歡觀察蟲子,那就多帶他們親近大自然,如果孩子喜歡電子產品,那麼就可以帶他們去上一些科技類型的興趣班,沒有什麼比家長能夠關注並且支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更讓孩子增強信心的事情了。
家長的鼓勵行為就是在側面表揚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這對於將來他們要選擇的專業或者是決定自己的未來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家長剛好可以借用這個機會開拓孩子的眼界,增強他們的見聞和知識。這是一個打開孩子興趣通道的好時機。
和一味地阻止孩子拆東西不同,家長可以在這個問題上為孩子提供一些探究的工具和環境。
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就是讓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式繼續研究下去,家長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適合他們年齡使用的工具,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實踐出來。
很多時候孩子能夠拆的東西都是一些不值錢的生活小物品,家長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所謂的「破壞」。
如果能夠看開一些,將這些東西當成為孩子買的玩具,可能也就不會因為他們拆了一些小東西而大發雷霆了。
家長甚至可以指導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探究計劃,為孩子探究提供一些建議和工具。
其實只要家長有心,即使自己不知道如何操作,可以嘗試在抖音上搜索一下,有大量的如何陪孩子探索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鑑。
這些方法未必需要家長浪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但只要家長有願意陪著孩子一起的決心和想法,就是對孩子探索的最好支持。
五歲開始的孩子具有了最基礎的探知能力,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適當地提示,告訴孩子如果有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可以嘗試求助父母或者和其他人一起合作。
讓孩子在獨立思考之外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破壞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關注又或者是家長沒有給出正確的指導方式,孩子只能通過拆東西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能夠更加耐心和細心一些的平時對孩子多留意一些,自然家長就能知道孩子為什麼拆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