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拆東西,家長引導對了是發現興趣的好時機

2020-10-23 春花育兒

孩子拆東西是好奇心強的表現,家長如何能正確引導又不會打消積極性

不知道為什麼,有個階段孩子就是特別喜歡拆東西,拆玩具都是小意思,有的孩子甚至會拆家裡的鬧鐘,電器甚至是任何他們感興趣但是搞不懂工作原理的事情。

有的時候家長覺得這種探索欲值得表揚,但有的時候卻又真的給家裡造成了損失,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味地制止其實有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探索和好奇心,但如果不阻止,孩子在家長看不見的時候拆東西遇到了危險或者是給家裡造成了損失又是大人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拆東西並不是出於調皮搗蛋的心理,而是真的很好奇工作原理是什麼,但是家長不問緣由,或者是一開始還能夠接受,但如果孩子頻繁地拆東西就會讓家長的耐心耗盡,最後只能用批評來應對。

當孩子有能力能夠自己動手探究答案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只滿足於問問題得到父母的回答,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動手的過程來一探究竟。



這個時候他們不會在乎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破壞性,家長也不要覺得奇怪,認為孩子是淘氣或者是調皮,這種行為在5歲左右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大部分到了這個年紀都喜歡動手拆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這恰好反映了孩子想要了解某種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想要獨立探究的願望和興趣。這其實是一種探索精神的體現。

此時如果家長處理得當,不僅能夠通過引導幫助孩子鞏固探索欲,更加能夠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認知,從而在合理的範圍內盡情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會對家裡造成財產損失或者是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

1. 和孩子一起探究

在孩子想要滿足探索欲的時候,家長不妨和他們一起去探索和發現,其實在孩子拆東西之前是有很多預兆的,只不過家長並沒有細心地注意到。

比如說他們會經常就一樣東西向家長提問,又或者總是拿著那樣東西玩來玩去,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夠發現孩子和平常不一樣的表現,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詢問一下孩子此時的想法。

當他們提問的時候,家長最好及時給出解答,如果孩子對此還是表示很好奇有很多問題,那麼家長就可以嘗試和他們一起找到問題的答案。



有的時候就是因為孩子從大人那裡得不到及時的回應,才會自己動手開始找答案的。父母的解答未必能夠完全解除孩子心中的疑惑,那麼就可以嘗試找一些替代品或者是和他們一起找出更多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知道除了拆開看看之外,還有別的方式可以了解答案。

時間久了他們自己學會了如何就一個問題有多種途徑地探索答案,也就不會只是專注於拆東西了,這個過程中還能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解決方式的問題,一舉兩得。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還可以了解到孩子感興趣的是什麼,比如說他們喜歡觀察蟲子,那就多帶他們親近大自然,如果孩子喜歡電子產品,那麼就可以帶他們去上一些科技類型的興趣班,沒有什麼比家長能夠關注並且支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更讓孩子增強信心的事情了。

家長的鼓勵行為就是在側面表揚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這對於將來他們要選擇的專業或者是決定自己的未來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家長剛好可以借用這個機會開拓孩子的眼界,增強他們的見聞和知識。這是一個打開孩子興趣通道的好時機。



2.為孩子提供探究的工具和環境

和一味地阻止孩子拆東西不同,家長可以在這個問題上為孩子提供一些探究的工具和環境。

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就是讓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式繼續研究下去,家長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適合他們年齡使用的工具,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實踐出來。

很多時候孩子能夠拆的東西都是一些不值錢的生活小物品,家長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所謂的「破壞」。

如果能夠看開一些,將這些東西當成為孩子買的玩具,可能也就不會因為他們拆了一些小東西而大發雷霆了。

家長甚至可以指導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探究計劃,為孩子探究提供一些建議和工具。

其實只要家長有心,即使自己不知道如何操作,可以嘗試在抖音上搜索一下,有大量的如何陪孩子探索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鑑。

這些方法未必需要家長浪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但只要家長有願意陪著孩子一起的決心和想法,就是對孩子探索的最好支持。



3. 讓孩子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合作

五歲開始的孩子具有了最基礎的探知能力,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適當地提示,告訴孩子如果有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可以嘗試求助父母或者和其他人一起合作。

讓孩子在獨立思考之外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破壞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關注又或者是家長沒有給出正確的指導方式,孩子只能通過拆東西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能夠更加耐心和細心一些的平時對孩子多留意一些,自然家長就能知道孩子為什麼拆東西了。

相關焦點

  • 你家娃也喜歡拆東西?適度引導,「破壞王」也能走向正途
    很多家長都應該遇到過這種情況,尤其是家裡是男娃的:孩子喜歡拆東西。給孩子買的玩具,沒幾天他就給拆了,只要是他碰得到的,就沒有他不敢拆的。家裡有「破壞王」,讓家長們苦不堪言。一、孩子究竟為什麼會「拆家」?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偷東西可不是好行為,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染上這樣的「惡習」,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東西時家長們的態度對孩子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孩子的天賦家長可要利用好,家長說十句話都不敵興趣的推動
    說起教育孩子不少的家長都皺眉頭,打也打了說也說了,可是孩子卻仍然沒有任何的改變。當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乖巧懂事又可愛,心中只有羨慕的份。但是家長朋友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真的用對了方法嗎?當看到孩子接觸了武俠小說時,首先意識到的是這一類的書籍不適合孩子看,然後把奪過來進行批評教育。當父母發現孩子擺鬧鐘時,會搶過來怕孩子給玩壞了。家長在因為發現了這些事情,從而制止了孩子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殊不知已經扼殺了孩子的興趣。孩子愛看書是好事,即使是武俠一類的書籍,看似沒有任何營養,卻可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的東西。
  • 當孩子說要報興趣班時,家長如何做?家長如何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
    有家長說,孩子回家興衝衝地說要報某個興趣班,家長就給孩子報了,然後學了兩節課,孩子又哭著鬧著不肯去學了。家長如何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而不是孩子的一時興起呢?如果孩子說喜歡可以讓孩子去嘗試,但是不要把它當作是兒童的興趣,要他一定要堅持到底。孩子真正的興趣孩子真正的興趣,是經常地、不用大人說,就可以自己頻繁地且長期地做類似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從3歲開始就非常地喜歡數字,出門指點車牌、樓號、公交車的號碼,那就是對這件事情有興趣。
  • 孩子喜歡拆東西?家長先別生氣,這說明你家孩子富有創造力
    一、孩子為什麼喜歡拆東西?二、喜歡拆東西的孩子,往往有這些優勢1.善於思考孩子能夠發現玩具發光發聲的原因,並且想要把玩具全部拆開,這說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一定經過了細緻的觀察和周密的思考。雖然孩子的想法可能並不正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卻是能得到鍛鍊的。
  • 孩子愛動還亂丟東西?空間敏感期在作怪,家長引導讓孩子探索有方
    隨著孩子對於環境的觀察,漸漸發現外界空間的事物狀態是分離的,並非聯繫成一體的。既而,孩子會用一系列行為去感知自己和周圍事物的聯繫,本能的進行探索。所以孩子自然而然的將不同的物體分開,所以就產生了孩子喜歡到處&34;東西,亂丟東西的行為。
  • 10個月左右寶寶為什麼喜歡扔東西,家長怎麼來正確引導
    寶寶到了這個月齡,大都會喜歡扔東西,無論是什麼,寶寶都只會玩一小會就往地上扔,家長撿起來遞給他,他又會馬上扔掉,然後再示意你給他撿……如此這般機械的重複,讓爸爸媽媽感到頭疼。其實,我們是不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裡程,這個月齡的寶寶喜歡扔東西不是一件壞事情。
  • 孩子這4種臭毛病,父母不要急於糾正,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太多的好奇,慢慢的父母就會發現孩子話會越來越多,還會經常的跟在父母后面問這問那。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可愛,甚至是特別的煩。因為孩子總是有回答不完的為什麼。不只是愛說話,有時候還特別的愛頂嘴。尤其是父母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有更多的語言來和家長頂嘴。這讓很多家長覺得很頭疼,因為父母覺得孩子頂嘴會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 如何引導孩子尋找興趣愛好?「陶金法」讓他們發現特長
    但有些孩子,和興趣愛好形同陌路,發現不到屬於自己的「前世印記」,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當父母問起他們的愛好時,一句「我不知道」,點燃了父母的焦慮情緒。孩子沒有興趣愛好,將來怎麼選擇工作?被孩子興趣愛好所困擾的同時,家長也會「病急亂投醫」,帶他們嘗試各種才藝技能。家長會報名各種興趣班,遊泳、鋼琴、吉他、舞蹈、跆拳道、唱歌等等,給孩子「試水」的機會。假如孩子不喜歡某一種興趣,會立刻退出,再次尋找下一個愛好。但這種「反覆彈跳」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我到底喜歡什麼?
  • 美術納入中考,無數孩子卻被錯誤的引導方式扼殺了畫畫興趣
    聽了龍老師講的第一二節課後,我就發現自己以前的好多做法都是錯誤的,比如,我會用成人的眼光看羽謙,要求他畫得像,橫就是橫,豎就是豎,並且要求他只能畫在紙上,不能畫到其他地方。正是這些錯誤的做法扼殺了孩子的畫畫興趣,孩子變得不愛畫畫。「當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方式後,我立即改正,跟羽謙說:『你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畫什麼都可以。』
  • 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改正?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如果有「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千萬別著急,更不能開口罵。孩子們的「物權意識」太弱,我們要加強孩子這種意識,引導孩子正確改正。2、 佔有欲平時孩子在家裡受到寵溺,嬌生慣養,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到手,所以很多孩子看到有趣的玩具或者新鮮物品就會開始向佔有,並且偷偷拿走,但他們自己卻不認為是偷盜行為。
  • 孩子總是貪玩不愛學習,家長如何正確引導?你做對了嗎?
    孩子總是貪玩不愛學習,家長如何正確引導?你做對了嗎?現在有很多孩子往往都比較貪玩,不愛學習,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都非常生氣,常常會逼迫孩子去學習,讓孩子每天都上補習班,甚至把孩子關在家裡,可是這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抑制了孩子的天性,而且也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更應該懂得如何和孩子去相處,也應該懂得去引導孩子,孩子不愛學習,貪玩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如果引導不到位,或者家長用的辦法不對
  • 拆「利是」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管理好利是錢?(附對策)
    「小管家」計劃即讓孩子「做主」,家長和孩子指定的一個星期,從孩子的壓歲錢裡劃定一定的數額範圍,讓孩子負責全家的基本生活支出和採買。讓孩子完全「做主」,家長不幹涉只建議。此種方式既讓孩子體會到擔當的快樂,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柴米油鹽貴」,生活是需要「精打細算」的。3.引導孩子使用自留壓歲錢自行購買學習文具、課外讀物等。
  • 孩子拆家,一個頂仨!麻省理工教授:「拆家」是好事,家長別阻攔
    所以,"拆家"實際上是非常利於心智發育的活動。發明「聯動互換防護窗」,斬獲118屆法國巴黎發明展金獎的12歲男孩張榮景,從小愛「搞破壞」,媽媽說。別人家的孩子愛看動畫片,但是張榮景愛拆東西,剛給他買的玩具,拿到後他都會把它拆下來。
  • 發現孩子3個壞行為,家長別急著制止,說不定會發現驚喜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還怎麼說都改不過來,比如有的孩子話特別多,或者喜歡拆玩具等等,總是讓家長不知如何是好。有一次竟然把家裡的遙控器全都拆了,婷婷開玩笑說,就差拆電視了,一開始婷婷也很無奈,想著孩子好不容易找到個樂趣,就讓他做吧,可是後來樂樂變本加厲,每次婷婷回家都能發現家裡少了東西,地上多了一堆的零件,這讓婷婷氣不打一處來,就責怪了一下孩子,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樂樂居然把零件又拼好了,這讓婷婷是又驚又喜,覺得不應該遏制孩子的動手能力。
  • 為啥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這些特徵別嫌棄,要正確引導
    起初倩倩很生氣,總會訓斥小明,可後來經過反覆思考,覺得這說不定也是孩子的天賦——喜歡動手、敢於動手、擅長動手,於是給孩子報名了科技興趣班。果然,孩子才上了沒幾天就拿了班上的「最佳發明獎」,還說將來想做科學家,興趣班的老師也和倩倩說:孩子拆東西的過程,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自我意識的增強,家長千萬不要扼殺。
  • 家裡愛拆東西的小魔怪,看招!
    小孩子過了3歲就開始喜歡拆東西,特別是男孩子。其實也不是惡意的破壞,只是他很好奇,拆下來會怎麼樣呢?拆了之後還很有成就感。豆媽表哥家的孩子,從小也喜歡拆東西,小到玩具車,大到電風扇都拆過。最開始家長也很煩,拆啊拆啊,家裡他能夠著拿到的都給拆了。提到孩子拆東西,表哥頭都疼。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培養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就像是上學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出現偏科的情況,對喜歡的學科就願意去聽,對不喜歡的就當作耳旁風。人一旦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就會產生好奇心想要去進一步了解這件東西,從而願意主動去接觸,去學習。那麼,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培養興趣呢?
  • 寶寶喜歡砸東西咬人等行為,家長可這樣引導,合理髮洩「破壞欲」
    朋友說:我家孩子簡直要造反了,恨不得把家給拆了。家裡的綠植放在那裡好好的,他非得扯一扯,綠葉都沒了;家裡茶几上的杯子被他摔了一個又一個;吃飯的時候,甚至還故意把碗弄碎,甚至於還咬人。面對他這樣的行為,我們見一次打一次,但是他依然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砸什麼就砸什麼,真的讓人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和他爸爸天天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 孩子之間為什麼喜歡搶東西?家長要了解背後的本質,再去做引導
    有不少父母親會發現,孩子在兩三歲左右的時候,可能會變的很自私,總喜歡去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有的時候搶不過,還要去打一下對方。這個時候雙方家長可能會變得很尷尬,甚至會引發衝突。所以孩子在四歲之前,家長不要隨意幹預孩子的這種交流方式。孩子之間喜歡搶東西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家長老是刻意幹預,反而影響了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之間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