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材、教學法」是關係到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本土師資培養,更是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隨著各國中文學習需求日益增長,國際中文師資一直面臨緊缺,為此,各國以多種方式推動本土中文教師培養,促進當地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發展。
加強培養,本土教師隊伍再添新成員
在菲律賓,8月7日,19位五年制漢語師範專業學生經過嚴格的考試正式畢業。他們將作為菲律賓本土中文師資,服務於菲律賓公立中學的中文教學。
據悉,這19位畢業生2015年入學,畢業時不僅擁有中文教育和英語教育雙學位,還持有菲律賓教師資格證和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
「在大學裡,我們不僅學會了中文,也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謝老師們的悉心教導,讓我們不斷成長!在未來的日子裡,希望自己都能夠為促進中菲兩國的共同繁榮而奮鬥!」畢業生安梓彤表示。
袁東方同學說:「中國有句老話叫『相親相愛一家人』,共同學習中文的5年,我們已親如一家。教師的職業像是燃燒的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希望自己未來能做好教授中文的工作,幫助更多學生實現夢想!」
紅溪禮示大學校長喬瑟夫寄語畢業生們,要積極運用所學在菲律賓主流社會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消除兩國在語言文化交流中的隔閡,他表示,紅溪禮示大學將繼續招收漢語師範專業學生,以促進中菲兩國長期友好交流。
2014年,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幫助下,開始面向菲律賓國民教育體系培養本土中文教師,至今已經培養了80餘人。
多樣化培訓,提升本土師資質量
為了彌補中文師資的不足,一些國家還通過選拔外語教學領域的教師接受中文培訓的方式,增加中文教師數量。
在白俄羅斯,7月30日舉行的首屆「白俄羅斯本土中小學漢語教師培訓」畢業典禮上,來自全白俄羅斯各州的13名本土中小學教師順利畢業並獲得了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的畢業證書,專業方向為「外語教師(中文)」,她們將回到白俄羅斯各州從事中小學的中文教學工作。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校長科羅爾表示,這次非同尋常的畢業證授予儀式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時刻,這不僅是對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更是對白俄羅斯共和國的重大貢獻,他向所有獲得畢業證的老師們表示祝賀。
學員代表瑪格麗特說,「我們已經做好了回各自學校教中文的準備。相信不久,白俄羅斯的中小學生將有更多機會學習中文。」
「白俄羅斯本土中小學漢語教師培訓」是在白俄羅斯前副總理託濟克的積極推動下,由白俄羅斯教育部設立的重點項目,旨在解決白俄羅斯中小學中文教師嚴重短缺的現狀。
2018年5月10日,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長籤署第373號令,從白俄羅斯中小學選拔優秀外語教師,開展為期兩年的在職中文培訓再教育,培訓合格後獲得中文教師資格。
首屆本土教師培訓班的老師們於2018年9月入學,經過兩年的高強度培訓,首批教師全部通過了HSK4級考試,其中2名老師還通過了5級考試。2020年7月,全體教師全部順利通過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考試。
除了增加數量,本土中文教師也在通過各種培訓不斷提高質量。在印度尼西亞,8月3日,2020年第一期本土中文教師培訓班落下帷幕,學員們通過兩個月的集中強化培訓,中文教學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此次培訓班學員們由印尼望加錫市的本土中文教師組成。儘管學員們白天有大量教學工作,晚上仍然積極參加中文培訓課程,一起分享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共同提升中文教學水平。
學員陳寧香老師表示,通過培訓學到了不少好的教學方法,例如通過展示每課的重點生詞,讓學生複述課文,通過口語輸出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簡鳳英老師說,培訓老師分組講解生詞的方法特別有效,已經把這個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中文教學中了。
從學中文到教中文,他們講述一路成長
從接觸中文、學習中文,再到教授中文,每一位本土中文教師的成長雖然有著不同的故事,但對中文的熱愛卻始終未變。
吉爾吉斯斯坦本土中文教師馬拉特說,「中文為我的人生迎來了不一樣的精彩。」而身為本土教師,他要將這份精彩帶給學生,並一直延續下去。
上高中的時候,馬拉特就意識到了學習中文的重要性。「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是鄰國,因為絲綢之路的關係,兩國交往從古代到現在都很密切。」因此,高中畢業後,馬拉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文專業,致力於中吉兩國的友好交往。
當然,馬拉特的中文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在起步階段。「剛開始學習中文聲調與漢字的那幾個月,我覺得太難了。」
而就在馬拉特想要放棄的時候,他無意間得到了一個在中資企業實習的機會。通過與中國人近距離的接觸,馬拉特被他們嚴謹、守時、鍥而不捨的品格所影響。「從那時起,我開始重新認識中文,並決心更加認真努力地學習中文。」
通過不懈努力,馬拉特獲得了赴新疆師範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機會。2017年9月,取得碩士學位的他順利通過考試,回到吉爾吉斯斯坦成為一名本土中文教師。
他總是在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喜歡中文而忙碌著。他說:「當看到人們對中文和中國文化感到好奇和喜愛時,我就好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希望他們也能像我一樣,感受到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精彩。」
「作為一位本土中文教師,幸福就是一節中文課的成功、是一次學生的笑容,是一次效率很高的中文課堂。」來自喀麥隆的本土中文教師提蓮說。
幾年前,提蓮從「你好」開始,踏上了學習中文的旅程。幾年來,她一步步成長,從「中文小白」到「優秀畢業生」,從「第十二屆『漢語橋』喀麥隆賽區冠軍」到「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生」,從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技能大賽的第一名」到如今的提蓮博士、本土中文教師……
「不敢相信我真的成為一名本土中文教師了!」提蓮說,「我要把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種子繼續播撒,讓更多喀麥隆人感受到中文的獨特魅力。」
在提蓮看來,中文在喀麥隆是一門新語言,這種情況下本土中文教師的責任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提蓮笑著說,「對於我來說,學生的一句喜歡可以驅散一天的勞累;學生的一點進步,讓每一次付出都變得如此值得。每當看到孩子們說著中文,表現出對中文深深地熱愛的時候,我的心裡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因此,我一定會在國際中文教育這條路上繼續堅定地走下去,這是我始終熱愛的事業。」
➤來源:部分內容來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