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初入科研的研究僧菜鳥們來說,羽翼尚未豐滿,發文章還得靠導師提攜。
而一個合格的博士生導師,「為師」要教會學生做研究的方式方法,「為導」要把握好學生課題的大方向,甚至為研究生聯繫發文章的渠道。
每一位夢想早點畢業的研究僧都期望導師能多帶帶自己,哪怕不幸成為了組內小透明也希望能和導師保持良好的關係,但發文章完全不帶導師「玩」的研究僧你見過沒有?
最近,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則話題激起了研究生和導師們的圍觀討論。某生信領域博士發了兩篇meta分析的SCI論文沒有署名導師,累計影響因子5分,說不上利用了實驗室資源,但實驗室從沒有過這樣的先例,不知道導師知道了會怎麼處理?
01
研究僧:我是讀博,不是賣身
有一部分研究生觀點鮮明:如果導師沒有參與和實際貢獻 ,為什麼要掛導師名字呢?讀博又不是賣身。
那麼使用了實驗室設備是否要掛導師名呢?絕大部分的觀點認為需要署名,因為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都是靠導師的經費項目搭建而來,但是也存在界定不清晰的問題。
如果使用的是實驗室的網絡、電腦、滑鼠鍵盤,沒有這些設備連論文也寫不了,難道也要把導師列成作者或通訊嗎?
也有人談人情世故,導師知道了大不了就是生一頓氣,畢竟作者單位是學院,如果給學校貢獻了一篇好文章還不花學校的錢,學校還能逼著我撤稿嗎?
科研面前人人平等,從沒有人規定一個人投論文必須要掛另一個人,如果導師沒有實際參與而署名,是否才是學術不端呢?
02
導師:不掛名可以,但請讓我知道
在該問題下面,不乏導師們的身影,許多導師表示:
發文章不帶我,這個完全沒問題,這表示沒有我,學生也可以在學術界生存,這是我對學生的最高期待。但是,作為導師我需要有知情權,如果連知情權都不給我的話,那還是挺心涼的。
還有導師擺出研究生論文需「署名」或「知情」的理論依據。如果這兩篇論文要算在博士論文的工作裡,有學校要求學生第一的情況下,導師必須是第二作者或通訊作者。還有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在研究生學術規範中就有規定,如果論文以「上海交通大學」名義發表,則必須經導師審核同意。
如果發現學生私發論文,導師常規流程是先進行批評教育,再檢查論文的實驗是否可靠,數據是否真實,如發現問題甚至有學術不端的行為,則會進行撤稿處理。
對於導師們來說,研究生私發論文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說,如果和導師關係好或者導師寬宏大量,可能就一笑了之;往嚴重了說,導師掌握著實驗室的生殺大權,你敢私發不打招呼,就有可能第二天因為左腳邁進實驗室而延畢。
03
背著導師發論文,不腰疼嗎?
既然不能用來畢業,也不敢和身邊人分享發文章的喜悅,很多人對背著導師發論文的動機產生懷疑,為啥要背著導師發?真的不腰疼嗎?一不小心把導師摔著了該怎麼辦?
有的研究生因為害怕文章水平不夠而不敢給導師看,怕導師不讓發。這種心理其實沒有必要,與其偷偷摸摸背著導師發兩篇文章,不如把導師放下來,好好溝通,說不定能發四篇文章呢?如果文章真的太水,你讓導師署名,導師未必願意。
還有的研究生則是害怕被導師搶了成果或壓著文章不發,只好出此下策。如果遇到這種壓著學生的導師,最好趕緊更換導師或課題組,苟過畢業一切海闊天空,撕破臉皮最後受傷的可能還是自己。
而根據該問題的提問者爆料,該博士偷發論文實則是在「耍小聰明」。這位博士把導師的測序數據發現的顯著信號給了其他實驗室,然後其他實驗室做了溼實驗驗證得出結果,她為該論文二作。
如果該爆料屬實,該博士被導師發現的後果只能是自毀前程。學術圈不大不小,如果導師人脈足夠廣,話語權足夠大,制裁一個新人綽綽有餘。恐怕任何單位在面對這樣的人才時,也會慎重考慮。
跳出這個事件,我們應該反思:在博士期間,研究生和導師究竟應該是種怎樣的關係?
理想中的導師形象應該是亦師亦友,可事實上的大多數師生關係被利益所掩蓋,變得非常僵硬,甚至因為利益糾紛反目成仇。但無論怎樣的關係都應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先做人再做事。
作為研究僧/導師,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我們也將在青塔人才小程序問答版塊中發布該問題,以供大家自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