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香港人說英語有什麼特點?

2021-12-26 翻譯教學與研究

視頻在此

大家先感受下吧~

說到「港式英語」

很多人會立馬想起
「夾中夾英」……

但香港人這樣說話是在「裝」嗎?

其實不然。

這樣的說話方式,是出於香港的文化和語言多樣性。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於此。大家的語言各不相同,而英語是相對來說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的頻率也比較高,應用面廣,尤其是在商業環境中的工作用語以及一些專業術語。大家為了更高效、準確地表達和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這樣一種說話方式。



另外,有些英文單詞在中文裡沒有特別確切的對應表達,非要用中文來表達的話,反而會覺得囉嗦,甚至語焉不詳,所以,乾脆直接用英文單詞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presentation,教授讓學生上課做presentation,公司員工要給客戶做項目規劃的presentation,很簡短的一個詞表達得很清楚,為什麼不用呢?

粵語中經常用英語單詞直接表達的詞彙有很多,比如下面這些:

但除了夾中夾英外

港式英語還有哪些特點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港式英語發音的幾個規律,看完之後你應該就能明白香港人的英語發音為什麼會是這樣~

首先要說的就是最可怕的懶!音!

懶音是指語言中一些音韻簡化和誤讀現象,現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不同程度懶音化現象。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上學第一堂課的時候教授通常都會「溝夫」(聽起來也像粵語的「高呼」)一下這個學期要講的內容,你還以為有什麼激情的演講,結果?又比如餐廳老闆說價格是「free」,你自以為賺到了,結果?

為了大家避免再有這種困擾,這裡要解釋清楚港式英文中會用/f/ 代替/θ/ 或 /e/的讀音。

所以剛才的例子就是,「高呼」其實就是「go through」;「fenk you」就是「thank you」,「free」就是「three」。現在你仔細fink一下,覺得一切也就沒問題了呢!

接下來的這類港式英文你首次聽來會困惑之極,似是英語,又勝似英語,弄明白之後會忍不住感慨,兩種語言是怎樣做到結合得如此渾然天成?

比如「你有沒有Lisa嘅「Lum把」、「你識唔識這個profe灑?」、「要不要一起去食di拿?」以及「你可不可以幫我打開一下這個fo打...」

是不是每次聽到都要先愣住一秒才能反應過來呢?其實這類發音的要訣就是所有以「er」或者「or」結尾的單詞都加重他的尾音,並將元音改成/ʌ/的發音。

所以就有了:Lum把=number;profe灑=professor; fo打=folder;di拿=dinner,還可以以此類推,le塔=letter,tu塔=tutor....香港local發音技巧get! 

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吞音,吃掉/r/、/l/的音。 

比如某天有位美女突然說「我今日好fee噶」,其實是說她很「free」,不要擔心不要懷疑趕快上前求約會,然後你就會聽到一句標準的TVB對白「等我check下個schedule先!」。

又比如某人說「我哋有個pan你聽一下」其實他是想說「我們有個plan」,看到別人這麼拼,還不賞臉聽聽別人的pan? 

最後一個就是英文字母的「Z」,學美式英語的小夥伴都會念成是/zi/,再不濟英式英語也應該是 /zed/,到了香港就變成「易SET」! 放在單詞裡面就是一個介於「s」和「z」之間的奇怪發音!!

香港本土有名的高登論壇常見的用語「巴打」「絲打」,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不是要真的要「打起來」,只是網友之間的友好稱呼,來複習一下剛剛所學的「懶音」、「重讀尾音」和「吞音」,其實是brother,sister的粵式讀法。 

話說回來,不論是在接近香港的地區求學還是工作,掌握粵語和英語都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以上為大家介紹的都是比較日常的情況,也不排除有一些發音很標準的local讓人覺得溝通起來很舒服,比如陳醫生……

陳奕迅英文採訪視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要還是注意區分對方在說純英文還是英粵混雜,如果是後者的話就真的要豎起耳朵認真的聽啦~



說完港式英語的發音

我們再來看下港式英文中的
一些外來詞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也極為普遍。

有些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融入粵語,成為粵語詞彙的一部分。

比如,貼士(tips)、巴士(bus)、的士(taxi),以及上面說到的好萊塢(Hollywood)等。


還有一部分英語詞彙,因為簡短易用、普及程度高,直接被香港同胞夾雜在日常對話中使用,形成了港人獨特的講話方式。

今天,我們就簡單總結一下英語外來詞融入粵語的幾種情況。

香港理工大學英文系打造的「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網站對於英語外來詞是這樣介紹的:

Loanwords are interesting in that they not only provide a glimpse into language contact, they also reveal the process of how a language acquires new words.
外來詞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僅可以展現語言交流的點滴,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一門語言是如何接納新詞彙的。

Historical contact between English and Cantonese began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when British traders came to Guangzhou to buy Chinese tea and porcelain.
歷史上,英語和粵語之間的交流始於17世紀晚期,當時英國商人來到廣州採購中國的茶和瓷器。

English loanwords are documented in the first English-Cantonese,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published in 1828.
1828年出版的第一本英粵/粵英字典將英語外來詞正式記錄在冊。

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

❶ phonetic transliteration 音譯

一些英語詞彙的發音被直接粵語化以後,念出來和粵語無異。

粵語土話發音的November,「怒溫把」(《秋天的童話》截圖)

在人們長年累月的使用過程中,很多英文詞就這樣慢慢本地化,成為了粵語詞彙,甚至也被普通話所引用。

比如讓吃貨們流口水的各種水果班戟……

是的,這也是粵語來的詞。而它對應的英文其實是……pancake(薄烤餅)!

再比如我們常見的香港明星的拉闊音樂會……

用普通話很難理解「拉闊」是什麼,如果用粵語一念,就發現「拉闊」的發音其實和「live」一樣。所以「拉闊音樂會」就是「現場音樂會」的意思啦。

再如士多啤梨,如果你以為這是一種梨,那你就輸了,其實,人家是「Strawberry」呀……



香港人常用的音譯來的英語外來詞還有:

菲林—film:膠捲


踢死兔—tuxedo:男士禮服、無尾禮服


茶煲—trouble:麻煩、傷腦筋


西冷—sirloin:牛的上腰部肉,牛排


曲奇—cookie:小甜餅乾 

此外還有:

有一些傳統上被列為「經典」的粵語詞彙其實也是從英語裡來的。比如,鹹濕。 

鹹濕,在粵語裡是「好色」之意,《羊城晚報》的《晚會》版曾刊考證文章,稱「鹹濕」源於英語中的hamshop一詞。

Hamshop,字面意思是「火腿店」,但是,在歷史上,這個詞還有別的意思。據說,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上海開埠,英、美、法諸國陸續在上海設立租界,西方色情業接踵湧入。有一類專以大腿舞作招徠的酒吧,暗地裡也接客,租界裡的洋人將這類酒吧戲稱為hamshop,其實就是「妓院」。這個詞到了廣東人口中,就成了被音譯之後的「鹹濕」,並逐漸演變為「好色」之意。


粵語中將ham音譯為「鹹」的情況還不少見呢,比如,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姆,Beckham,到粵語裡就成了「貝克漢。意不意外?

❷ semantic translation 意譯

這個部分就比較好理解了。像所有其他的語言輸入一樣,這部分英語外來詞根據字面意思直接翻譯成當地語言,並且在日常使用中逐漸成為當地語言的一部分。

比如,lame duck翻譯成「跛腳鴨」、telephone翻譯成「電話」,等等,在普通話裡的情形也是一樣。我們就不細說了。


❸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音譯和意譯混合

粵語裡的有些外來詞表達,既有音譯的成分,又有意譯的成分,二者融合而成的一個新的外來詞表達方式。


比如,「蛋撻」這個詞來源於英語的egg tart,前面的「蛋」對應英語裡的egg,屬於字面意思翻譯,而後面的「撻」則是對tart這個詞的音譯。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你們知道下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嗎?

所謂的「笨豬跳」,其實就是英語bungee jumping的對應說法。「笨豬」是對bungee的音譯,「跳」就是jumping在中文裡的對應說法。普通話裡直接把bungee jumping直接音譯為「蹦極」。

你猜對了嗎?

還有一個有趣的詞,「蛇果」……


其實,蛇果和蛇沒有半毛錢關係,是原產於加州的紅蘋果「red delicious apple」粵語化後變成「紅地釐蛇果」,再簡稱為「蛇果」,這麼來的……

關於港式英語的「科普」就說到這啦,如果你對港式英語也有什麼心得體會,也歡迎留言喔~

本文轉自:華南翻譯市場 喵君編輯,來源CinoStar、網絡

相關焦點

  • 香港人說英語有什麼特點?
    但香港人這樣說話是在「裝」嗎?這樣的說話方式,是出於香港的文化和語言多樣性。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於此。大家的語言各不相同,而英語是相對來說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的頻率也比較高,應用面廣,尤其是在商業環境中的工作用語以及一些專業術語。大家為了更高效、準確地表達和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這樣一種說話方式。
  • 香港幼稚園教育有什麼特點?
    香港如何保障優質的學前教育?香港學前教育又有哪些不同於內地的特點? 管理體系:完備的法例保障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位於馬鞍山錦英苑地下商場,課室牆上一份11月份膳食清單格外引人注目,分為半日班茶點以及全日班早餐、午餐、下午茶。每一欄下面水果、糖水、甜點、青菜、肉類等豐富多樣。
  • 探秘香港幼稚園:幼兒教育有什麼特點?
    香港如何保障優質的學前教育?香港學前教育又有哪些不同於內地的特點?   管理體系:完備的法例保障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位於馬鞍山錦英苑地下商場,課室牆上一份11月份膳食清單格外引人注目,分為半日班茶點以及全日班早餐、午餐、下午茶。每一欄下面水果、糖水、甜點、青菜、肉類等豐富多樣。
  • 為什麼說香港地名通名的特點非常顯著?
    由於街道名稱和其他專有名詞都要同時採用兩種語言,所以先用哪種語言命名,應該可以看出哪方的影響較先,或者說在當時哪方的影響較大。統計結果反映了明顯的趨勢。香港島中環、上環是殖民統治的中心,發展的方向是由西至東。九龍半島是由尖沙咀、油麻地開始,一直沿彌敦道向北。如果留意的話,把全香港的英軍軍營所在地跟殖民發展的沿線連接起來就會了解到兩者的同步性,及軍事的重要性。
  • 【文化】美國網友——普通話超過英語成為香港第二語言
    「With lots ofmainlanders coming, Putonghua is more useful. Maybe more people just like tosay they can speak it.」但是也並非所有的香港人對於這項普查結果認為可信。在地鐵上聽到香港說普通話的人數超過說英語的人數時,香港市民Grover Hung是持懷疑態度的。
  • 水平落後於北京上海,香港人為何這麼怕說英語?
    在2014年的排名中,香港的英語水平指數也被北京和上海超過。 當地時間3月5日,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發表文章,探討了香港人害怕說英語,英語水平落後於北京上海等姐妹城市的原因。以下為文章翻譯內容,有刪減: 我敢打賭,大多數人聽到「shit(sit) down」(粑粑掉下來了) 和「eat your foot(food)」(吃你的腳)後要被驚掉下巴。 幾年前,我(在香港)聽到一名老師對小學生這麼說的時候,真的受到了驚嚇。
  • 英語加油站——日本人說英語的特點
    通訊員:孟群 編輯:Jackie) 國際航線就要開航了,讓我們先一起了解下日本人說英語的特點吧。日本人的英語一直為大家所詬病,因為英語發音要張大嘴巴,然而日語發音只需嘴巴微張,所以大家經常看到日本人說話時臉部表情不會很豐富,日本人也基本上不會捲舌音,學英語對日本人來說要比我們難得多。
  • 趣談香港人的語言稱謂
    香港是中文及英文都通用的地方,香港毗鄰廣東,長期以來人們在各種社交場合中習慣使用粵語,所以,在稱呼時既有地方習慣,又夾雜有英語的音譯。香港人對陌生男士一般稱「先生」,女士稱「小姐」、「太太」,年紀大的下層市民稱「師奶」、「阿嬸」更顯親切。在非正規場合,對中年以上的男人可稱「阿叔」、「阿伯」,對年輕男女可稱「哥哥」、「姐姐」。
  • 杜拜說什麼語言?杜拜可以說英語嗎?杜拜的官網語言是什麼?
    杜拜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政府的文件也用阿拉伯語書寫,但是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塔加洛語也在日常對話中被廣泛使用。外來勞動者的大部分都不懂阿拉伯語,從東南亞各國及菲律賓等以前英美殖民地來的勞動者居多,所以大部分將英語作為通用語,實際上,英語也比阿拉伯語用得多,可以說是兩者並存。
  • 香港人英語為什麼輸給上海人
    不僅僅是官方放棄了英語,人們也開始抱怨香港人用英語流利交流的能力正在逐漸喪失。這是我今年第三次去香港,而很多人說得蹩腳英語讓我很吃驚。與最近幾年我去的其它地方相比,香港人的英語真的不怎麼樣。  但是似乎並不是只有歐洲人把英語說得很溜。我去年去新加坡,發現那兒的人說英語也很流利,而且與香港人比起來,他們說英語更多了一份愉悅和歡樂。2009年我去上海,有很多人英語說得很棒,這讓我很驚訝。其中有很多人去過英語國家留學,但是其他人就是單純在國內苦學。
  • 英語>粵語>普通話,香港本土派心中的「語言階級」
    直白一些:港大是一個追求學術水平的高等學府,不是不想聘香港人,首先……得有達到聘用要求的香港本土學者。因為我掌握了獲得香港極端人士尊重的「獨門秘籍」:講好英語。當有人對你說粵語的時候,一定要先用英文矜持地回答:Pardon?或者是Can you speak English?如果對方聽不懂,你再一臉遷就:那你會說普通話嗎?請注意順序,一定要先說英語,再「勉為其難」改成普通話。否則,你將有一定機率受到「本土派蔑視」的一萬點穿刺攻擊。
  • 香港留學|去香港讀碩士對英語有什麼要求
    大家都知道去香港讀書需要英語。
  • 去香港讀碩士對英語有什麼要求
    大家都知道去香港讀書需要英語。那到底怎麼樣才算是語言達標呢 申請香港碩士為什麼要求語言成績? 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高校大部分課程都採用全英文授課,例如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官方語言就被設定為英文。
  • 去香港讀碩士對英語有什麼要求
    大家都知道去香港讀書需要英語。那到底怎麼樣才算是語言達標呢  申請香港碩士為什麼要求語言成績?   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高校大部分課程都採用全英文授課,例如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官方語言就被設定為英文。
  • 淺析英語科技論文的語言特點
    而科技論文作為科技交流的重要方式,其英語形式的使用需要也在相應擴大。為了準確、全面解釋英語科技論文所表達的內容,應掌握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嚴謹性等特點,同時,還應注意前後文的有序銜接。賽恩斯編譯通過分析歸納認為,英語科技論文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詞彙、句法以及句型等方面。一、基本特點。
  • 淺析英語科技論文的語言特點
    科技論文作為國際間科技學術交流的重要方式,其英語形式的使用需要也在隨著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的同時相應擴大。為了準確、全面解釋英語科技論文所表達的內容,賽恩斯編譯認為,應掌握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嚴謹性等特點,同時,還應注意前後文的有序銜接,英語科技論文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詞彙、句法以及句型等方面。
  • 香港的大學該用什麼語言教學?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我這一代香港人,廣東話是口語也是思考分析的工具;中英文書寫亦無障礙。香港大學以英語授課。香港中文大學則較自由;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大以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兩文三語,確立一個自由的教研語文環境,為香港廣東話文化創造學術後盾。
  •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特點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由於華洋商賈經常往來貿易買賣,香港人對外國語文(特別是英文)的接觸十分廣泛,使港式中文經常出現外文的成分;又因為歷史的原因,全港通用的語言是粵方言,直至回歸前普通話並不流行於日常交際中。
  • 香港將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盤點香港幼兒園5大特點
    為了接受香港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孩子們每天在交通和通關方面就要花費三四個小時。在內地家長的眼中,香港幼稚園國際化程度高,英語教學好,教師素質高。香港如何保障優質的學前教育?香港學前教育又有哪些不同於內地的特點?
  • 語言|粵語和普通話:香港的語言政治化
    然而,即使香港人能越來越熟練地用普通話交流,但仍有一部分香港人對說普通話提不起興趣,甚至徹底排斥說普通話。 即便香港人對普通話的憤恨不滿不斷加深,卻也不得不咬牙承認一個事實:全世界說普通話的人數接近10億。在香港,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也許是通往財富和成功之路的關鍵。在香港,最受歡迎的學校不是用英語教學,就是用普通話教學,沒有一所學校用粵語教學。可是,粵語幾乎是所有香港人的第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