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和動物性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微藻和動物性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作者:劉梅 朱曦露 蘇豔秋 羅國強 水產養殖網 2016-04-28 15:32:00
■&nbsp成都通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nbsp劉梅&nbsp朱曦露&nbsp蘇豔秋&nbsp羅國強/文

生物餌料是指經過人工篩選和優化培育,以活體作為水產養殖動物幼體食用的專門餌料。與配合飼料相比,生物餌料具有種類多、增殖速度快、營養全價、適口性好,能增強養殖對象抗病能力等特點。隨著對微藻培養及其在養殖動物育苗中認識的深入,人們發現為保證水產動物幼體發育成功,還需要有動物生物餌料參與。目前國內外常用微藻生物餌料包括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動物生物餌料包括輪蟲、枝角類等。下面就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現狀作一介紹。

1.生物餌料應用現狀

1.1微藻生物餌料營養

對40多種常見餌料微藻的成份含量分析表明,微藻蛋白質含量較高可達40%以上,如小球藻為50~60%,螺旋藻為60~70%,而牛奶和肉類一般為30~40%。微藻中的必需胺基酸含量與魚粉相當甚至更優,如微藻中的天冬氨酸和穀氨酸可高達7.1%~12.9%,而魚粉中天冬氨酸和穀氨酸為5%~9%。多不飽和脂肪酸是水產動物幼體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研究指出,魚類並不是不飽和脂肪酸的真正生產者,它是通過吞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微藻後體內實現不飽和脂肪酸的積累,因此微藻才是不飽和脂肪酸的真正生產者。


1.2微藻生物餌料應用

在研究和生產實踐中發現,微藻餌料對魚蝦蟹幼體開口階段的發育,特別是在對蝦類育苗從無節幼體變態為蚤狀幼體時具有重要作用。扁藻、金藻等可維持對蝦、蟹類的發育和蛻皮變態;雜色蛤仔浮遊幼蟲階段的面盤幼蟲階段優先攝食小球藻;鮑浮遊幼體發育生長至稚鮑過程中,通過利用易消化的硅藻細胞內含物可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在瑪拉巴石斑魚育苗中,投餵經過小球藻進行營養強化8小時以上的輪蟲,仔魚的成活率可提高85.3%~97.3%。

作為活體的微藻餌料應用在魚苗階段,除了能被水產動物直接攝食之外,其另一作用還體現在對養殖水質改善、調控水體微生態環境平衡方面。在育苗水體中投放餌料微藻,不但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氨氮、亞鹽等物質,同時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還可促進微生物對氨氮、亞鹽的硝化作用。作者在開展的小球藻降低池塘氨氮的研究中也得出,水體中引入小球藻第三天時,小球藻對氨氮的吸收效率達到了70%以上(劉梅,2014)。此外,餌料微藻在調節水體微生物平衡方面也具有明顯的作用,如海洋環境中雖然有廣泛的弧菌分布,但在餌料微藻大面積培育系統中卻很少檢測到弧菌(Cheng,1992;林偉,2000)。

1.3動物生物餌料營養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對於水產動物那些單獨投餵微藻餌料不能維持生長變態的種類,需要有動物生物餌料的參與才能發育成功。輪蟲是一類較為重要的浮遊動物,因其運動緩慢(0.02cm/s)、大小適中(100~500微米)、營養價值高而被廣泛應用,輪蟲被認為是淡水魚類最好的食物來源(cullough,R.D,1981)。輪蟲體內蛋白質含量約佔其乾重的28%~63%,脂類佔9%~28%,而魚類的食物中需含有40%~60%的蛋白質和13%~16%的脂類,無疑輪蟲滿足了魚類對營養的需求(LubzensE,1989)。

1.4動物生物餌料應用

國內學者彭聰(2013)研究指出7~9日齡的池養泥鰍對輪蟲表現出較強的攝食喜好性;郭正富(2008)採用輪蟲和發酵的菜籽餅投餵鱅魚,發現投餵輪蟲的鱅魚生長速度和產量明顯高於投餵菜籽餅的鱅魚。枝角類也是一種餌料價值較高的浮遊動物,是繼輪蟲之後的又一良好活餌來源。謝仰傑等(1993)研究表明:枝角類生物是真鯛稚幼魚的優質餌料,橈足類生物是花尾胡椒鯛的優質餌料。目前枝角類的利用主要是自然利用和撈取後用於飼養金魚、熱帶魚等觀賞魚類及其他珍貴魚類。

2.生物餌料培養技術

2.1微藻生物餌料培養技術

迄今為止,雖然生物餌料的培養利用較廣泛,但多是小規模的嘗試,生產效率遠遠不能滿足育苗需求。目前能夠進行人工大量培養的微藻餌料主要有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且多採用藻池或天然水體進行粗放培養,對天氣環境依賴較強,常導致供應不及時,與育苗進度脫節,在生產技術和應用方法上也沒有既定標準,造成微藻濃度低、餌料效價低等。

為獲得高濃度的微藻餌料,國內有少數科研單位採用混養、異養等培養方式,如清華大學的吳慶餘等(2008)通過葡萄糖的批式流加培養的異養原始小球藻,生物量超過了100g/L(粗放式自養培養生物量一般為1g/L左右);嘉興澤元公司採用獨創的「異養-稀釋-光誘導」串聯培養技術獲得高濃度的小球藻,將其包裝成濃縮藻源產品,定位於生物餌料進行銷售;成都通威水產科技公司自主培養的小球藻和裂殖壺藻通過異養發酵可分別達到130g/L和160g/L的生物量(乾重),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美國的Martek公司也使用發酵罐培養異養微藻實現了DHA成品的生產。異養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微藻餌料供應不及時和不穩定的缺陷,但這種培養方式目前只在小球藻、柵藻、裂殖壺藻等少數藻類進行培養,對於更具有餌料價值的硅藻類的研究還未見報導。

2.2動物生物餌料培養技術

國內外對動物生物餌料培養主要是室外敞池培養,產量雖有一定的提高,但室外培養受自然條件約束,波動性大,產量仍然不能滿足育苗需求。以輪蟲培養為例,通常利用小型水槽進行一次性培養(密度為100~200個/mL)或通過稀釋培養池水、連續給餌、連續收穫的培養方式(密度保持在40個/mL)。日本採用的超高密度輪蟲培養裝置(劉青,2007),通過嚴格控制培養體系溶氧、投餵量、排出懸浮物等可使輪蟲密度達到上萬個每毫升。國內有少數企業開展了工廠化生物餌料培養工作,潘麗萍(2005)採用自主設計的循環水系統裝置培育的輪蟲生物量能夠達到6000個/mL;天津海友佳音公司通過引進韓國生物餌料培養技術,培養的SS型輪蟲能達到2萬個/mL。雖然採用先進的生物餌料培養裝置能夠獲得較高的生物量,但其培養成本遠高於常規的培養方式。

3.生物餌料應用前景

關於生物餌料培養與應用的研究方興未艾,對生物餌料研究已從單純的實驗室研究逐步向產業化生產發展,並已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實現產業化,依然存在瓶頸,如可用於異養發酵效果好的餌料微藻種類少;生物餌料活體運輸成本高、保存難度大等。近年來,人工微囊飼料逐漸受到親睞,雖然其具有供應方便和營養穩定等優勢,但真正用於開口的成功實例很少,且在目前仔魚培育條件下,尚沒有任何一種微囊飼料能夠真正取代生物餌料。國內數量繁多的育苗場,近幾十萬立方米的育苗水體,對生物餌料的需求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隨著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能夠穩定供應、營養價值高、效價好的生物餌料培養技術一定會有所突破和革新。

(本文已被瀏覽 9422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
    2.水產飼料:水產養殖中,包括水產育苗、調水劑和飼料行業,如餌料行業主要是為魚、蝦、蟹和貝類提供開口餌料,所謂的開口是在動物的卵孵化出後,首先要吃的食物,像嬰兒母乳,再長大點就像嬰兒一樣加一些米糊、乳粉、米羹之類的食物,對於苗種來說就是次級餌料,如輪蟲、橈足類、枝角類的這些次級餌料的食物來源是餌料微藻,所以說其是生物餌料體系,使用非常廣泛。
  • 水產幼苗的生物餌料培育
    大多數水產動物幼苗開始攝食時,只能攝取到幾微米到幾十微米大小的餌料。生物餌料是指可進行人工培養並適合養殖對象幼苗食用的優質活餌料。生物餌料可分為植物性餌料和生物性餌料。植物性餌料有單細胞藻類和光合細菌,動物性餌料有輪蟲 滷蟲 枝角類等。
  • 優質微藻(小球藻)在水產養殖中的需求及應用前景12問
    優質微藻(小球藻)在水產養殖中的需求及應用前景12問2015-01-15 22:51:00  水產養殖網  我們也有些小球藻產品是放在乾粉裡,但不是應用於水質調節,而是用於苗種天然、優質的開口餌料。所以,我們提供的是培養液保存的鮮活細胞。我們有技術保障小球藻的活性,不會脫水,能夠在低溫條件存活3~5個月。使用乾粉的任何藻種,包括小球藻是不可能存活的。因為細胞脫水也是會導致死亡的。9.&nbsp小球藻生長周期有多長?在任何土質的塘都能生存繁殖嗎?
  • 水產養殖過程中益生菌在水產養殖的應用您真的弄明白了嗎?
    應用在水產養殖中,能產生確切的健康功效從而改善水產動物體內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 並且沒有抗藥性與藥物殘留,相比抗生素,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更為有益。 關鍵詞:益生菌;水產養殖 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 抗生素在醫學領域作為抗菌藥物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腐殖酸鈉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於褐煤,風化煤,泥炭之中,含量達30%~70%,我國70年代曾掀起腐植酸類物質的研究和應用的熱潮,主要是解決當時農業生產肥料的短缺。腐植酸具有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結構性能,在植物生長中起到了奇特的作用。腐植酸在自然界煤炭中提供的有機酸類物質稱MFA,而由我們首創的生化法生產的類腐植酸物質被稱為BFA(BiotechnolosyFulvicscicl)。
  • 大連海洋大學劉鷹教授:LED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發展
    期間,「生物農業光照技術分會」上,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劉鷹做了題為「LED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發展前景」的報告。光是生物生長最重要的環境因子之一,水生動物經過上億年的進化適應,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感覺系統和光調節的生理機制,自然水體中的光環境非常複雜,現階段水產養殖業照明技術發展明顯滯後於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需求,以及產業轉型技術要求的提升。
  • 特種水產養殖
    一要注意預測發展趨勢和可行性.特種水產養殖成本較高,產品銷售價格較貴,消費對象較"特",產品市場彈性較小.市場起伏大,價格波動大,養殖少時賺錢多,養殖多了就可能會虧本.因此,在養殖某種特種水產品時,要認真分析市場的需求和容量,預測發展的趨勢和可行性,最好事先了解如下統計數字:1,一般居民的日常消費量和節日消費量.2,附近飯店和賓館需求量.3,附近大中城市的銷售量.4
  • 水產養殖怎麼才能有效的降低餌料成本?
    在水產養殖生產中,養殖效益的高低,餌料係數是關鍵因素之一。在當前海、淡水產品的養殖過程中,飼料的費用約佔養殖成本的60%以上。因此,飼料的正確使用及效果,將在水產品養殖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充足的發揮飼料的利用率,降低使用飼料的成本,以較低的餌料係數取得較高的產量,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 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技術模式
    近年出現的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模式充分利用養殖水域的物質和能量、生物間的生態互利性及養殖水域對養殖生物的容納量,合理搭配不同營養級生物(例如魚類、蝦蟹類、濾食性貝類、大型藻類等)的比例,使具有某類功能的養殖生物能利用另一功能養殖生物的代謝產物,將系統內多餘的營養物質轉化到養殖生物體內,即養殖系統中一些生物釋放或排洩到水體中的廢棄營養物質成為另一些生物的營養物質來源
  • 中草藥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 -- 水產養殖 -- 儋州市人民政府
    中草藥在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  中草藥作為魚蝦類餌料添加劑及用於魚蝦類疾病防治,在我國始於宋代,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中草藥在水產養殖業上已得到開發應用,並取得一定成果,目前採用的中草藥約400種之多,常用的有50多種。本文就此作以下綜述。
  • 微酸性電解水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現狀和應用設計
    摘要:微酸性電解水作為一種新型機能水,具有殺菌效率高、安全無害的特點,本文介紹並總結了微酸性電解水的基礎知識、殺菌機理,水產養殖中殺菌、安全性以及對水質改善等方面的應用與研究,並通過電解水功能與特點設計了微酸性電解水在海水和淡水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的應用方式、問題與困難以及未來研究工作的重點。
  • 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養殖和水產品中的應用
    @zju.edu.cn摘要&nbsp本文介紹了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涉及養殖水體殺菌和環境消毒、毒藻清除,以及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品活體淨化、清洗殺菌、貯藏保鮮等衛生品質中的應用進展。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有間海洋動物「奶粉庫」 專門培養「水產醫生」
    「這些實驗瓶裡有中肋骨條藻、牟氏角毛藻、金藻、雨生紅球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等藻種,涵蓋了我國北方水產育苗所需的微藻。」劉振華說,微藻藻種經過擴大培養,可以作為海參、海膽、鮑魚、魚、蝦、蟹、貝等的生物餌料;雨生紅球藻可以產生蝦青素,將蝦青素添加在觀賞魚飼料中,能夠有效改善觀賞魚的體色,提高免疫力,並且蝦青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還是很多高端化妝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 農派活性光合菌劑在水產、禽畜養殖中的應用淺析
    細胞乾物質中蛋白質含量高達60%以上,比目前生產的單細胞蛋白酵母的含量高。與牛奶、雞蛋蛋白相比,其蛋白質胺基酸組成齊全,因而被認為是一種優質蛋白源。光合細菌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極為豐富,VB12、葉酸、泛酸、生物素的含量遠高於酵母。此外,還含有大量的類胡蘿蔔素、輔酶Q等生理活性物質。因此,光合細菌為主要成份的農派活性光合菌劑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水產和畜禽養殖上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
  • 細說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細說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恆興養殖服務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7 17:40:00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1、乳酸菌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來降低動物腸道內的PH值,從而抑制腸道不耐酸的厭氧病原菌生長和繁殖,並加強對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天津市英創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鳳歧博士:橈足類在水產育苗中的應用
    天津市英創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鳳歧博士:橈足類在水產育苗中的應用2017-04-20 23: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當代水產        瀏覽量: 6240 次 我要評論 天津市英創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鳳歧博士:橈足類在水產育苗中的應用關於水產育苗餌料的有關產品,劉鳳岐博士對橈足類在水產育苗中的應用作了詳細分析。
  • 水產養殖中,汙水不能隨便排放,汙水處理措施必不可少
    化學技術具有快速、高效、操作簡單、設備緊湊、產泥少等特點,近年廣泛用於水產養殖廢水處理 三、生物處理 物理、化學處理法雖然效率高,但耗能大,處理成本高,而且易造成二次汙染,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1-16 17:01:00 在現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N、P等富營養因子排入水體,使養殖水體中化學需要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嚴重超標,有的已超過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
  • 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及注意事項出處:天門市水產服務中心 作者:潘明瑤 水產養殖網 2017-09-04 09:42:00大量研究資料表明,乳酸菌能促進動物生長,調節胃腸道正常菌群、維持微生態平衡,從而改善胃腸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價;降低血清膽固醇,控制內毒素;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生長: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乳酸菌通過發酵產生的有機酸、特殊酶系、酸菌素等物質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可刺激組織發育,對機體的營養狀態、生理功能、免疫反應和應激反應等產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