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則「三月大嬰兒趴睡導致窒息死亡」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起因是一位新手媽媽加入了某個睡眠引導付費群,和三個月大的寶寶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訓練寶寶獨立入睡的能力。
由於是趴著睡的,不一會兒寶寶就被捂住了口鼻,開始大哭,然而媽媽不但無視寶寶的哭聲,還在群裡詢問「寶寶這樣的哭聲沒事吧?」
等到群友回復「不是大哭就沒事」後,便放下心來,繼續趴睡訓練。
2個小時後再去餵奶時,發現寶寶的臉已經變紫且沒有呼吸了。
新聞報導
由於趴睡而導致寶寶窒息死亡的案例在近些年來一直層出不窮。
2018年,6個月的嬰兒就因窒息而死亡。孩子平時都是孩子奶奶照顧的,每天晚上媽媽都會給孩子餵夜奶,然後再把孩子放在嬰兒床上趴著睡覺。
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天早上孩子身體已經變涼了。
新聞報導
新聞報導
2016年,9月大的男嬰因呼吸道被棉被堵住,口鼻窒息死亡。據幼兒母親敘說,和往常一樣打算叫9個月的兒子起床餵奶時,突然發現寶寶離開了原先的位置,趴在棉被上,嘴唇發紫,送醫後宣告不治。
新聞報導
與之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
根據衛生部門統計,2014年至2017年,3年內共有110條小生命因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而來不及長大,且發生高峰在1~2個月大的寶寶。
新聞報導
早在上世紀,歐美國家的新生兒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睡眠中死亡的案例,即嬰兒猝死症(SIDS)。
後來研究人員發現,趴著睡與死亡有著極高的相關性。
主要原因是由於小月齡的寶寶頸部力量相對不足,無法自己翻身,在翻轉不及時的情況下,口鼻易被枕頭、毛巾堵住,特別是寶寶在無人照顧,獨自睡眠的情況下則更容易引發猝死。
於是,美國兒科協會,從1992年開始,更新了建議,倡導仰臥睡。至此以後,SIDS的發生率下降了很多,這也是美國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宣傳的嬰兒睡眠安全運動,Back to Sleep(仰臥著睡覺)。
同時美國的《海蒂育兒百科》也指出,若四五個月的寶寶學會翻身後,如果他喜歡趴著睡或者在晚上改變睡姿,家長也無需因此擔心得睡不著。
因為很容易就能改變睡姿的寶寶患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已大大降低。
但在孩子還不會自己進行翻身或翻身很吃力時,一定不能趴著睡覺!
02 嬰兒床圍使用不當也會導致嬰兒死亡
2017年,7月大的寶寶因為床圍欄導致窒息的新聞被大量轉發。
新聞報導
由於寶寶愛爬,父母怕孩子摔在地上,所以買了個床圍將大床圍了起來。
安裝之後,由於床圍稍比床墊長一點,在床圍與床墊之間,出現了一條縫隙,這樣微小的細節,家長並沒有在意。
一次把睡著的女兒放在大床上,家長走出臥室,過了一小時進來看一下女兒是否醒來。
卻發現孩子已經被卡在縫裡,鼻子已經被床圍堵上,雖然立馬去醫院搶救,但已經回天無力了。
然而這不是最後一個因為床圍導致的嬰兒死亡案例,因為不到一年,又有嬰兒被床護欄卡住而窒息身亡。
新聞報導
也因為此類事件不斷發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公布並召回了幾款存在安全隱患的兒童可攜式床圍欄。
圍欄被召回
相信購買床圍欄的父母是擔心孩子的安全,怕他們翻身或者爬來爬去摔到地上。
但是由於一些不專業的產品反而導致了孩子的死亡,這對於家長來說無疑是毀天滅地的打擊。
那麼如果不在大床上使用圍欄,而是在嬰兒床上用圍欄會不會好一些,起碼不會因為尺寸不符而有縫隙。
但美國兒科學會AAP對於床圍的官方建議是:「嬰兒床圍比我們想像的要危險得多,已經存在一些與嬰兒床圍有關聯的死亡案例,不建議使用床圍。」
研究人員在嬰幼兒死亡案例中發現,有27例是由於嬰幼兒陷入到床圍包裹中導致窒息,或者被固定床圍的繩子勒住脖子而窒息。
可也有許多家長堅持認為床圍可以保護孩子的頭不會因為撞到床的邊緣而受傷,也可以避免孩子的四肢卡到床的護欄裡。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及SIDS專項工作組長、美國國家兒童醫療中心的瑞秋·穆恩博士曾解釋過這一點:
「嬰兒早期並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讓他們在床上亂動導致受傷,當嬰兒能夠將四肢伸到護欄中卡住時,他們實際上也沒有力氣就這樣弄斷自己的肢體——這意味著他們最多就是讓自己不舒服,或者情緒受影響而已,不會有生命危險,等保姆過來幫忙解開就好了」。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一個兒童熱門產品防撞條,也是不建議使用。
防撞條
美國兒科雜誌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1985~2005年期間,有27起1個月到2周歲孩子的死亡是因為被防撞條悶住或者被防撞條的線纏繞。
況且相比孩子因為床圍或防撞條而窒息,磕碰真的算不了什麼。
03 不要在寶寶床上放置任何多餘的物品
之前在看《兒童醫院ICU實錄》紀錄片時,看到一則3月大的嬰兒被羽絨服蓋住而窒息身亡的案例。
新聞報導
由於奶奶的粗心,把三個月的孫子獨自放在床上,且孩子旁邊還放有羽絨服。
隨後自己外出晾衣服,半小時後回來發現孫子已經沒有了呼吸。
聽聞噩耗趕來的父母不斷央求醫生再搶救一下,看到醫生無力的搖頭後崩潰大哭。
奶奶也一直跪坐在地上不肯起來,嘴裡念叨著「都是我的錯。」
但已於事無補,不管是屏幕前的我還是網友們都為孩子的意外離世感到惋惜的同時,還有無力的憤怒。
由於在床上放玩具或者給孩子蓋厚被子而導致孩子窒息的新聞還有很多。
義烏的一戶家庭,由於父母擔心孩子冷,就給孩子蓋厚厚的被子,卻沒有及時關注孩子的狀態,導致孩子因為被子蒙住臉而窒息死亡。
新聞報導
美國睡眠安全協會曾建議:1歲前的床上任何東西都不能放,只需要鋪一張薄的床單。
包括枕頭、毯子、被子、毛絨玩具,這些都可能會堵住嬰兒的口鼻,而睡著的嬰兒可能無法把枕頭被子這些物品推開,從而造成窒息。
且幫助寶寶睡眠的安撫物也是建議在1歲後引進。
但也會有家長擔心不給寶寶蓋被子會冷,尤其是冬天不習慣開空調的家庭。
在此建議小月齡的寶寶使用睡袋,大一點的寶寶在蓋毯子時,應將其移至寶寶的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
04 母嬰同床要注意的問題
除了以上幾種寶寶在睡眠時會產生的問題外,還有一種就是母嬰同床。
新聞報導
很多家長為了晚上照看孩子方便,會選擇讓孩子睡在自己身邊。
可是一旦家長熟睡之後,很容易忘記旁邊還有一個小嬰兒,一個翻身便將孩子壓在身下,導致孩子窒息死亡。
一位家長也曾對我說起過因為與孩子同床睡的驚險一刻。
女兒剛過百天,爸爸喝了點酒就睡在了女兒旁邊,媽媽出去上廁所。
過了一會兒,發現平日這點該哭鬧要吃奶的孩子遲遲沒有動靜,媽媽便叫爸爸看看,誰知爸爸睡的很沉,沒有回應媽媽。
等到媽媽出來一看,發現老公的胳膊搭在了孩子的口鼻處,孩子的臉已經紫了,但幸好發現的早,且醫院離家近,經過搶救孩子轉危為安。
與孩子睡在一處,雖然方便,也能給孩子親密感和安全感,但是更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有證據表明新生兒與父母同房不同床能夠降低50%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什麼叫同房不同床,可以看看這張照片:
同房不同床
在大床上旁邊放置嬰兒床,不但安全方便,也利於家長半夜查看孩子的狀態和餵奶。
但要注意大床與兒童床之間不能有縫隙,不能用毛巾等填充物填充,前者是防止孩子手腳卡住,後者是防止孩子臉朝下造成窒息。
睡眠安全從來不是一件小事,每一次出現因為家中缺乏睡眠安全的知識而造成孩子死亡的新聞,都是給家長重視睡眠安全的信號。
真心希望這些悲劇不要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