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詩畫天地」免費訂閱本刊一、
1、律詩中起承轉合是對應首頜頸尾。
「起」也就是首聯:一般以景或情起句。
「承」也就是頷聯:承接首聯進一步說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轉」也就是頸聯:由情轉到景或者由景轉到情來表達更深一層意思。
「合」也就是尾聯:是畫龍點睛之筆。頜聯和頸聯最本質的區別:「頜聯承,頸聯轉 」大家一定牢記。頜聯和頸聯另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一景與一情。頜聯,就是用景語按照主題寫一副成聯。
頸聯,就是用情語,按照主題寫一副成聯。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頜聯還是頸聯,絕對不是單純的對聯,而是不能脫離主題的對聯。它不象單純的對聯那樣要求嚴格,可以寬對。2、頸聯,也就是「轉句」。是下章的開始,是56句,和34句一樣,必須對仗,沒有選擇。轉的時候,若還是在前面的景語上鋪展,就是拖泥帶水,但若直接轉情語,卻又會斷裂。因此,轉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句要跟著第四句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裡的「萬裡」,扣著前面的長江,就沒有出現斷裂。很自然的從景語轉到了情語,這就是轉。3、頸聯對仗的要求,和頜聯一樣。所不同的是,一個是景語,一個是情語。青山橫北廓,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請大家注意頜聯的「萬」字,這是什麼聲字呢?這是去聲字。它的位置在第三位。在五律中,按音律來看,與七律不同的是,七律五個音節,五律四個音節。第三字,通常為第二音節按字排,在第三位。
這裡使用去聲字的目的,是拔高音調。詩是唱的,這個「萬」字,對整句詩而言,就起到了「抑揚頓挫」的效果。
頸聯的「故」字有同樣的效果。讀來,抑揚頓挫感立出。這個抑揚頓挫的效果通常用在兩個對仗處,或最後合句上。這種情況,在填詞的時候,尤其多。5、關於去聲字與頓的關係,朋友們在讀和抄寫的時候,多注意一下就會很容易掌握的。
七律五個音節,五律四個音節。
七律:12、34、5、6、7
五律:12、3、4、56、大家可以看看,七律韻句的第五字,是不是都是仄聲字?
那麼,如果在這個第五字該仄聲的時候,使用入聲字,就會出現暫停的效果,按音律,這裡,使用去聲和上聲為佳。一般不使用入聲字。7、通常詩中不會連續兩個去聲字的。除非是在前四字中的詞組才會體現。
若放在後三個音節連續是頓,就不能夠更好的體現抑揚頓挫的效果。
中國字比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大。因此,能避免的可以儘量避免,以求音律的完美。
通常去聲字安排在第2 3 5音節處就行(七律中)具體根據自己寫的內容來決定。8、平上去入,總是交錯進行的,在填詞的時候,尤其明顯,比律詩更為明顯。因此,並不是該仄的時候,用上去入都是對的。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從中不難看出: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與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這就是「對」。比如,第一句是:2211122,第二句應該是什麼?答:1122211大家可以看出: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別與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樣。這就是「粘」。比如,第四句是2211221,那麼,第五句應該是?答:2211122再比如,第六是1122211,那麼第七句應該是?答:1122112「粘」指的是3 5 7句,2 4 6 8句是「對」。11、「韻不入詩」指的是:詩中的句子裡,除尾字外,不可以出現所壓韻部的字。答:上平[十四寒],也就是說除了尾字,詩中不能出現[十四寒]韻部的字。平起平收,第一句的寒,是韻字,是壓韻。(2)能夠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絕不使用兩個字。
(3)結合主題,可以在名詞(一個字)前,加形容詞來增加力度。
(4)另外一個技巧就是:頜聯和頸聯同一位置的字,避免詞性的重複。13、唐人最忌諱的,是竄韻、倒韻、僻韻、險韻、窄韻這些錯誤。(1)窄韻:指的是,在創作過程中,作品裡所使用的韻字大多數屬於同一詞性。
(2)倒韻。單看字面,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為了壓韻,在創作過程中,顛倒用字。
比如,本來應該是「天空」,但為了壓「天」字的韻,非要寫成「空天」。這個就叫做倒韻
(3)僻韻指的是,壓韻所使用的韻字,都是生僻的,平時基本上見不著的。這樣壓韻,就屬於僻韻。
如果壓韻都拿一些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僻字來壓,這就是顯擺,當忌。
(4)險韻,指的是,所使用韻字所在的韻部的字少。比如[三江]韻。
比如,排律,卻非要壓[三江]韻。這個就屬於險韻,當忌。也是顯擺的一種。
如果作品是七絕,壓[三江]韻,就沒有險韻的嫌疑了。因此,大家在以後的創作中要養成使用平水韻的習慣。
如果作品按照普通話來壓,這個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錯誤。杜甫《客舊館》:
陳跡隨人事,初秋別此亭。
重來梨葉赤,依舊竹葉青。
風幔何時卷,寒砧昨夜聲。
無由出江漢,愁緒日冥冥。這裡,韻字「聲」屬於[八庚],其他三個「亭」「青」「冥」屬[九青]。這個就叫做竄韻。關於竄韻,有必要多解釋一下。象這種壓了兩個(或兩個以上)韻部的,在非正式情況下,就叫做「私韻」。
在正式情況下,就叫做「竄韻」。所謂非正式,就是指平時自己創作或閒暇朋友間相互唱和。
所謂正式,就是指官方性的、或在正式的場合作詩。
竄韻和私韻,所犯的性質是一樣的。但也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私韻是可以被接受的。而竄韻是不允許的,當忌。雙聲,這裡的「聲」指的是聲母。「聲母」是音節開頭的輔音。雙聲,指的是聲母相同。疊韻,這裡的韻,指的是韻母。疊韻,指的是韻母相同。1、「鍊字」是以切境、切情、切題為前提,對詞語進行反覆的推敲、修煉、修改,從而達到聲音優美、語言精煉、形象鮮明、情趣濃鬱等目的。「鍊字」必須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整首作品在已經完成的基礎上,自己反覆吟頌,以檢查哪個字可以做得更好,哪個字更符合主題。
鍊字的前提是必須在整首作品完成的條件下再去煉。開始,只能是按照起承轉合去寫,鍊字,是寫完以後的事。讀+改==鍊字。作品還未形成整體,那不叫鍊字,叫識字。句子不是詩,詩是由句子組成的。我們要求美的是整體,是詩的美,不是句子的美。2、再說下平仄。要說的是:平上去入在作品中的合理性。我們都知道,抑揚頓挫是律詩的特徵之一。
怎麼完成這那個抑揚頓挫呢?具體表現在句子中,就是平上去入這四者的合理結合。每句不可缺少的字是「去」。當然,平肯定不會缺少的,所以就不談平聲字,只說仄聲字。入聲現在大多數地方已經消失,分到三聲裡,今天就不具體說。當句子的氣勢高了些的時候,就適合運用上聲字,平穩一下。但句子的氣勢低了的時候,就適合運用去聲字來稍微提升一下。用這個方法來控制整體的氣勢。避免時高時低,產生跌宕。如果一句裡,去聲字出現兩個。那麼,具體的操作辦法是:要麼,連續兩個,要麼,就間隔大一些。(1)、起承轉合;
(2)、章法;
(3)、情語 景語;
這三個是詩非常基本的特徵,做好了,就是有詩味。
其他小的三個方面
(1)、韻律;
(2)、音律;
(3)、聲律;
平仄、排律、對仗這些都不是問題,就不說了。我們把起承轉合再更細的交流一下。首先說「轉」,這個是把握程度相對比其他三個方面略欠的。
也就是頸聯,相對於起、承來講,頸聯是由內向外的。起承是景語,是通過外在的景的描寫,經過眼睛,進入內心。
而轉,是通過內心,去解讀外在的景。合也是這樣。這就是一半外,一半內,涇渭分明。那麼,在寫轉句(頸聯)的時候,就不能再繼續在景語上繼續。把景語和情語分開,才能夠很快的掌握起承轉合。因此,為了儘快的掌握起承轉合,才使用景語和情語較分明的方式,來進行交流。
沒有起、承、轉、合的基礎,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有「詩味」,換句話講,就不是詩,連象詩也困難。這首詩涇渭分明,景語和情語清楚明白,由外到內。現在不說絕句,以後會講的,絕句比律句難一些。論壇上的絕句,基本上不合格,都是亂來的。完全沒有章法。古人說「見」和「看」,這是有區別的。見,由外向內;看,由內向外;比如:我們睜著眼睛,景物自然就進入視線,這就是見。比如,我們很注意的去看景物,這就是看。
看是主動的,而見則是被動的,這個是不一樣的。起句和承句所寫的東西,當然也是看到的,更準確的講,應該是「見」到的。
轉句和合句下的東西,就是「看」到的。
因此,情景分開,是最容易掌握,沒什麼難度的就掌握了。起承轉合,還有全部是情語、景語,也有先情後景的。
轉的時候,一定不要斷裂。也就是說轉句的情語,不能完全和景語剝離,如果有剝離,就是斷裂。
因此,轉句也有承「承句」的作用,事實上,每一句,都是承前一句。這就是連接,句子之間的連接,不可以斷裂。
要保持整體的流暢性。除了起句以外,後面三句,都是承前面的。在寫轉句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承句(頜聯),不可轉得太急,一下子就斷裂。就剛才舉的例子,大家注意看,就沒有斷裂的問題 ,很連貫。一外一內==一景一情。5、誰來說下這首絕句的景語是?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就是在承句的基礎上轉。相對於起 承來講,頸聯「舉頭望明月」也就是轉句是由內向外的。大家記得:起句重點就是緊扣主題的景。承句是在起句的基礎上拓展,都是外在景物的描寫,這一半是外。是景語。而轉句是在承接頷聯的基礎上,是通過內心,去解讀外在的景,合也是這樣。這一半是內。是情語。我的老師講過:寫詩就是「湊字」或者說是「填空」也就是按照格律,把字填進去或湊進去。有了句子,再選韻字。
填的時候,儘量用常見的字。事實上,常見的字已經足夠去填這些空了。根本就不需要使用生僻字。先構思一個框架,再起句,估計一下用什麼韻。就開始填第一句的空。後面的,就一句一句承下去,很簡單的。承就按照承來填空,轉就按照轉來填空,合就按照合來填空。但是無論哪個步驟,都要符合主題。舉例七字一句,填空的時候也很簡單。比如,起句開始兩字是名詞,那麼,承句的開始兩字,我就湊一個動詞,另加一個助詞,就有了兩個字。既然有了動詞,後面就跟上個賓語,四個字就有了。然後看看韻字,就有了五個字,再把第六字和第七字塞進去,填空就完成。一句七字,結束。湊完後看看通順與否,不通順,改動一下。這樣,對仗的上聯就有了,然後對下聯。
對大家來說對聯就簡單容易了嘛。湊字的時候,都是因意而句呀,選擇相鄰的字聯繫起來,通順的。總不能說:選擇聯繫相鄰起來的字,這樣講就費解了。詩也是這樣,詩句的道理,就和說話是一樣的,要清楚、明白。有連貫性,和說話一樣,不能顛倒到著說。這就是語言的邏輯性。
圖書
點擊上方關注詩畫天地視頻號
原創首發:現代詩5首;古韻10首合輯,20首專輯
投稿郵箱:1978227900@qq.com
投稿主編四世同堂微信:sstt500609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