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茄子,被賈府做出了大文章,成了一道費時費工費銀子的大菜。所謂的大菜,其實只是對普通百姓而言,對於賈府來說,這道由茄子做成的茄鯗,只不過是一道佐餐的小菜。
不知道璉二奶奶是否真的下過廚,但是人家說起這道茄鯗的做法來,是娓娓道來:「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外加糟油一拌,放在瓷罈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爪一拌就是。」
這一番話,驚到了質樸的莊戶人劉姥姥,直呼:「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用十來只雞做一道茄子,這絕非是莊戶人能吃得起的,劉姥姥的言外之意,也就是一句話:「進了賈府,什麼都不一樣了,連茄子俺都吃不起了!」
然而,這道奢華的茄鯗,真的是賈府人愛吃的嗎?本來,劉姥姥這次來到賈府,是為了報答王熙鳳上一次的慷慨解囊,她從家裡背來了好多田裡新產的菜蔬,有棗子、倭瓜、灰條菜乾,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等。注意,茄子也是劉姥姥這一次帶來的菜蔬之一。
按照老人家質樸的想法,這些才從田裡摘來的菜蔬,雖然不值錢,但是新鮮,有著食材最本真的清香,可以讓賈府中那些太太、奶奶小姐們,換換口味。這些菜蔬,也果然引起賈府這些富貴人的興趣,平兒在劉姥姥要走的時候,還特意囑咐她:「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帶些來就是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這些個。別的一概不要,別枉費了心。」
原來,那道精心炮製的茄鯗,並不是賈府中的最愛,反倒是劉姥姥從田裡現摘的新鮮茄子,才是賈府人的最愛。這道用十來只雞做成的茄鯗,不用想,也知道有多油膩了。而賈府人,早就厭倦了這種油膩。
當眾人捧了一寸來大的小餃子給賈母吃的時候,賈母問是什麼餡的。婆子們忙說是螃蟹餡的。賈母皺眉道:「這油膩膩的,誰吃這個?」還有一樣是奶油炸的小面果子,賈母也不喜歡,也沒有吃。
第六十二回,管小廚房的柳家的,給芳官做了幾樣菜,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醃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芳官只不過看了一眼,就抱怨道:「油膩膩的,誰吃這些東西?」柳家的也抱怨過:「每日肥雞大鴨子,將就些吃也罷了,吃膩了,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雞蛋、豆腐,又是什麼麵筋、醬蘿蔔炸兒,敢自倒換口味……」
賈府上上下下都厭惡這些油膩膩的吃食,但廚房中依然堅持不懈地將這些油膩膩的吃食,送到每個人面前。究其原因,只不過是賈府的舊例;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樣做費時費工費銀子,能體現出賈府的奢華。只要好看為上,不在乎花了多少錢,是賈府的傳統。
一道奢靡的茄鯗,一道劉姥姥吃不起的茄子,還有劉姥姥那些備受歡迎的原汁原味的菜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