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金口鎮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2020-12-19 青島網絡電視臺

  即墨區金口鎮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發展思路,在發揮村莊傳統優勢基礎上,不斷進行政策扶持、招商引資,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農業品牌,特色產業發展迅速,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擎畫出一幅「金口特色顯著、發展活力充足」的鄉村振興藍圖……

  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洪興的參,鳳凰的花,青山西的生菜,神山埠的瓜,侯家灘的大米頂呱呱……」這首順口溜在金口鎮的街頭巷尾流傳已久。一個個獨具金口特色的農產品,讓每個村莊在小康路上找準自己的坐標。

  入夏以來,正是甜瓜一批批上市的好時節,金口鎮神山埠村的甜瓜以超高的甜度和獨特的口感贏得市場青睞。

  「我們村種植甜瓜已經有10多個年頭了,每年12月初種上苗,來年4月初開始陸續出瓜,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神山埠村黨支部書記馬玉軍介紹說。

  為了幫助瓜農們更好地產銷,即墨區金口鎮引導農民嫁接改良日本新品種,從施肥、澆灌、大棚技術控溫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指導,讓甜瓜種植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組織優質農產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開展「線上線下」多元營銷,金口甜瓜銷往全國各地,最遠銷往廣東、海南等地。這幾年,在神山埠村的帶動下,周邊的大埠南村、小埠南村、耿家屯村3個村莊也陸續開始種植甜瓜,大棚種植總面積200餘畝,甜寶成為「富民瓜」。

  與此同時,青山西村的菜農們也在忙著收穫生菜。該村生菜種植面積200餘畝,畝產最高達到8000斤,專供北京、上海等地商超;侯家灘村鹽鹼地海水稻種植面積達100餘畝,生長期超過150天,預計每畝產量超千斤,出產的「金口大米」晶瑩剔透、清香自然、軟筋香甜,深受消費者青睞……

  「為引導村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產業做活、做強,我們不斷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提升土地質量與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做好保障。」金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工作思路,建成農田平

  整、渠道硬化、道路平直、設施配套、管理科學有序的高標準農田,逐步探索鄉村振興可複製可借鑑的金口經驗。

  產業園區———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在特色產業全面開花的基礎上,我們更加注重培育更具影響力的龍頭產業和產業園區,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金口鎮相關負責人說。為此,金口鎮積薄為厚,聚少為多,通過資源聚集、招商引資,新型農業龍頭企業以及產業園區不斷湧現,傳統產業附加值不斷提高,市場靈敏度、競爭力以及化解風險的優勢也日益凸顯。

  2019年以來,前、後洪興村抱團發展,在政府相關部門推動下,進一步整合資源、流轉土地,西洋參產業園規模增至4200畝,成為山東省最大的西洋參種植基地。周邊200多名村民在產業園上班,年增收200多萬元。「能有現在的產值和規模,多虧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幫助我們解決難題。」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志勝感激地說。

  目前,基地成立了深加工公司,製作中藥飲片、參茶等。同時通過觀、聽、挖、炒、品、購等多元「參文化」體驗活動,拉長產業鏈條。

  作為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和全市單體養殖規模最大的企業———田瑞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雞蛋年產量1.1億枚、7300噸,是農業部首批認定的「國家級標準化蛋雞示範場」,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旭光食品有限公司,年產花生製品1.4萬噸。疫情之下,企業加速出口轉內銷重心轉換,今年1-7月份產值5300萬元,同比增長15%。

  與此同時,金口鎮充分挖掘山海田資源,建立起1000畝以上的農業產業園12處,實現遍地開花。水產品養殖示範園已發展養殖中國對蝦、竹節蝦等種類超3萬餘畝,年可產3000噸,將打造成為北方最大的對蝦養殖基地;金銀花產業園已發展種植1000畝,是北京同仁堂指定採購點,年產值達1800萬元。

  地產品牌———推動特色產業不斷向上躍升

  「我們下大力氣培育壯大地產品牌,通過打造知名品牌,帶領特色產業開拓市場,加快發展。」金口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知名品牌似一隻無形之手,推動著金口特色產業不斷向上躍升。

  要打響品牌戰,金口芹菜作為「先鋒」當之無愧。作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金口芹菜是金口鎮的一張靚麗名片。為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金口鎮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種植戶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產品,組織農業帶頭人參加各種農產品展會,把金口芹菜打造成為經久不衰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我們的芹菜已走進青島麥德龍、盒馬鮮生等多家超市,深受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消費者喜歡。」在海堤村的青島彭齡金口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宮崇海說,目前基地已經帶動周邊數百戶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在社區黨委和產業發展服務團隊的指導幫助下,即墨區金口鎮東營裡村120餘戶村民成立土豆專業合作社,實行土豆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如今,全村土豆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平均畝產量達7000多斤,價格較以往提高20%;池戈莊粉條在發展中積極拓展銷售渠道,開通微商城,運用APP進行產品宣傳。粉條加工這一傳統產業被打造成為質高價優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據統計,即墨區金口鎮現有註冊農產品商標132個,27個農產品品牌獲「三品一標」認證。全鎮101個村莊因地制宜研判產業發展方向,幫助村莊實現集體增收,一個特色鮮明、產業興旺、宜居宜業的鄉村振興模塊正在形成。(通訊員孫一丹)

相關焦點

  • 同安汀溪鎮推出鄉村振興動線 激活發展新動能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實踐新論】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路徑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多元經營主體培育。人才、資金、土地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村各類要素的配置。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後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已成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迫切需要發力的問題。
  • 以「雲養羊」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我在青海有隻羊」是因地制宜,在立足特色上下功夫的項目。一方產業富一方人。海南州抓住了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創造綜合效益,助力群眾增收致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沒有產業,就沒有鄉村振興。
  •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陸小青)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推進,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
  • 旅遊如何激活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我們國內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代鄉村文化振興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兩個誤區。認為只要多搞文化活動就是文化振興了許多地方村鎮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建設鄉村大禮堂,搞文化下鄉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
  • 助力鄉村振興,駐單縣黃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考察特色產業發展
    為拓寬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創新發展,5月19日下午,菏 澤市駐單縣黃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一行10人前往單縣李新莊鎮、單縣東城辦事處等地, 考察農業合作社及田園綜合體發展情況。「單縣李新莊鎮、東城辦事處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創新方式助力群眾增收 致富。從鄉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到特色高效農業、合作社建設等等各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服務隊隊員劉持良感慨地說。服務隊隊長帥志星表示,此次考察學習收穫良多,獲益匪淺,考察地發展特色產業 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 商丘市民權縣:振興特色文化產業 讓鄉村振興「虎虎生機」
    原標題:「中國畫虎第一村」——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 振興特色文化產業 讓鄉村振興「虎虎生機」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指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讓當地政府看到了新的方向,找到了新的路徑。
  • 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中新網貴陽8月5日電 題: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作者 肖雄 劉鵬  時下,正值各類水果成熟上市的季節。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獨特的地理優勢,安馬村近年來因地制宜,以合作社為引領,不斷調優產業結構,發展精品水果種植,小小「水果經濟」不僅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法寶」,更是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李乾剛介紹,安馬村目前主要發展的水果有葡萄80畝、沃柑和砂糖橘530畝、獼猴桃35畝、西瓜151畝。圖為航拍安馬村葡萄種植基地。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鄉村振興戰略中特色文化創意產業迎來機遇
    2月2日,在中策院重慶分院、西創集團聯合主辦的文化創意產業深度轉型與重構建峰會上,上遊新聞記者獲悉,不少文創企業瞄準了當下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也給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帶來重大機遇。「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讓鄉村發展,鄉村社會小康,這就離不開鄉土文化重構與弘揚,從而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西創集團董事長楊登權表示,這就給文化創意帶來更多機會。在楊登權看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首先需要實現三個轉變,包括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轉變,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轉變等。
  • 鄉村振興在商丘丨產業興旺指的到底是什麼?
    另外,要發展特色農業,就是找到無替代性、唯一性的地域農業,與時俱進,找到新時期應對農業發展的策略,讓產業為鄉村振興賦能。那麼,鄉村振興戰略所謂的產業興旺要求對商丘意味著什麼?商丘鄉村的產業經濟怎麼樣?如何打造鄉村振興戰略下商丘的「一村一品」?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即日起,佛山日報推出「鄉村振興的樂平實踐」系列報導,聚焦產業強鎮如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敬請垂注。去年11月,隨著三水區樂平鎮禮運路開通,面積達9.6平方公裡、覆蓋20條自然村、超10萬人口的樂平鎮鄉村振興示範區,實現全面連通。如今,禮運路沿線的「一村一品」特色村、文旅項目串珠成鏈,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繁榮景象。
  • 「五大振興」搭穩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一項項政策向農村傾斜,一筆筆資金湧向農村,一批批人才紮根農村,鄉村振興熱浪在江門湧動。鄉村振興有了產業支撐。全市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7個省級、27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打造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區、江門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勢產區產業園和大灣區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
  • 普滿鄉:牽住產業興旺「牛鼻子」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
    近年來,普滿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牽住產業興旺「牛鼻子」,強特色、調結構,促融合,努力建設產業興、生態美、鄉風好、社會安、群眾富的湖南省鄉村振興先行鄉鎮,一幅令人欣喜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強特色 打造「金葉小鎮」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
  • 雙誼鎮:特色鄉村遊景助力鄉村振興
    雙誼鎮:特色鄉村遊景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0-22 11:29 四川新聞網宜賓10月22日訊(陳建 趙晨希)風景如何變錢景?
  • 河南鶴壁淇濱鄉村振興園迎客 激活千年古村落
    航拍龍崗鄉村振興示範園一角。 馮大鵬 攝中新網鶴壁5月3日電(闞力)「五一」假期間,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的龍崗鄉村振興示範園迎來了不少遊客。鄉村振興示範產業與旅遊新經濟激活了所在地的古村落。作為河南全省目前規模最大的鄉村振興示範園,龍崗鄉村振興示範園有著田園綜合體的屬性。這裡田園風光秀麗,小橋流水,民宅錯落有致,剛開業的商業街上古樸的店鋪土特產琳琅滿目;山崗上的火鍋美食公園食客絡繹不絕,仿古木屋、溪流涓涓,令人流連忘返;在村頭的足球場和籃球場上,喜歡運動的鄉村少年正在飛舞……走進這裡,仿若走進了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 老河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綠色打底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襄陽政府網消息】近年來,老河口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產業振興;全域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實現環境優美;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補齊「兩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潮州市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及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聯手推出潮州市鄉村服務官人才選育計劃,成立潮州市鄉村服務官培訓基地,計劃在全市範圍內選聘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服務官,培育打造一支適應現代化、數位化發展的人才隊伍,講好潮州鄉村故事,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