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小區域——臺灣島

2020-12-15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2016·天津高三)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請據圖分別說明臺灣島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2)該島西部沿海的土地適於耕種,據圖說明該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3)學生發現,該島內有多項可利用的資源。請據圖列舉兩項。

(4)該島每年夏秋受颱風影響,經常釀成氣象災害。6月至9月,颱風提供豐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易引發_______等災害。若缺少夏季颱風帶來的雨水,冬季易出現_______等災害,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築水壩,雨季蓄水兼發電,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5)釣魚島(25.7°N,123.5°E)位於臺北市(25.1°N,121.6°E)的東北方向。據圖可知,釣魚島北坡比南坡_______(陡、緩),請說明判斷的理由。

(6)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中,臺灣島內主要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請列舉兩項。

參考答案:

(1)位於低緯度(位於亞熱帶和熱帶);熱量充足;

四周臨海;成為海上交通要道(海運條件優越)(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溫暖溼潤(光熱充足)、水源豐富等

(3)森林、魚類、水能(水力)、海鹽和石油

(4)洪水、泥石流 乾旱

(5)緩 北坡的等高線比南坡稀疏

(6)資金充足、技術水平高、先進的管理經驗等

典型例題二:(2020·四川高三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臺灣島—中國第一大島,位於東海南部,西依臺灣海峽(屬於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裡;東瀕太平洋。島上風景秀麗,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下圖為臺灣島等高線與河流分布圖。

(1)根據地形格局,說明臺灣島東部與西部河流水系的不同特點。

(2)推斷臺灣島河流共同的水文特點,並闡釋原因。

(3)從氣候與地形角度,分析臺灣島享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參考答案:

(1)河流以中央山脈為主要分水嶺,呈放射狀流入東西海洋(西部河流流入臺灣海峽,東部直接流入太平洋);由於主要山脈位於島嶼中東部,因而,西部河流流程較長,流域面積較大,數量較多,東部則相反。

(2)一是徑流量季節變化大。臺灣島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半年降水豐沛,冬半年降水較少。二是河流流速快。臺灣島山地海拔高,平原地勢低平,河流上遊到下遊落差大,流速快。三是含沙量大。儘管臺灣島植被覆蓋較好,但因山地斷層裂隙發育,風化碎屑物質多,雨季大量匯入河流,河流含沙量大。  

(3)臺灣島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終年高溫,降水豐沛,植物生長所需的光熱水條件優越;臺灣島沿海為地勢平緩的平原,中部縱貫臺灣山脈,主峰海拔近4000米,平原與山脈相對高度大;由山麓到山頂出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在複雜的氣候條件下,形成多種多樣的植物,因而享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典型例題三:(2020·安徽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祖國寶島臺灣島7月盛行西南季風,水熱資源豐富。下圖示意臺灣島7月平均氣溫和7月平均降水量分布。

(1)簡析臺灣島7月西南季風的形成原因。

(2)指出臺灣島7月平均降水量超過600毫米區域在該島的位置,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1)7月,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導致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

(2)位置:中部山地偏南地區(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成因:島嶼中部為山地;7月西南季風經過海面帶來充足水汽,中部偏南為山地的迎風地帶,多地形雨;中部山地對水汽抬升更強,降水量比東西兩側多。(任答兩點)

典型例題四:(2018·安圖縣第一中學高三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臺灣東部臺東市西靠臺灣山脈。自然風景秀麗。卑南溪發源於臺灣山脈,向東注入太平洋。這裡氣候溼潤,但冬季卻遭受沙塵的困擾。

(1)分析圖示地區地貌景觀豐富多樣的原因。

(2)簡析卑南溪河口M沙灘的形成原因。

(3)說明該區域沙塵是如何形成的。

(4)簡述為減輕臺東市區沙塵危害可採取的措施。

參考答案:

(1)該地區東臨太平洋,靠近海岸線,海岸地貌發育普遍;西側為臺灣山脈,地勢陡峻,加上河流流水作用強烈,形成各種山地和流水地貌;山地垂直落差大,緯度低,生物多樣性豐富。

(2)卑南溪河流含沙量較大;卑南溪河口地區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緩慢,泥沙易淤積;河口泥沙受流水影響向東輸送;沿岸日本暖流北上,導致該河口水流速度減緩,泥沙沉積於河口。

(3)冬季河流處於枯水季節,水位低,沙灘面積廣,沙源豐富;冬季降水較少,天氣較乾燥;冬季風風力較強。

(4)在臺東市區東北部植樹造林,減小風速,阻滯沙塵;在臨近沙灘的區域設置擋風牆;嘗試在沙灘上種植喜沙植被。

典型例題五:(2015·浙江高三)(28分)讀我國臺灣人口密度分布圖和等高線(單位: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臺灣地形對水循環各環節的影響。(10分)

(2)描述臺灣人口分布特徵,並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3)列舉圖示區域的主要自然災害。(8分)

參考答案:

(1)影響:受山脈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勢起伏大,地表徑流流速快;下滲量少;地下徑流少;地形複雜,支流多分散,難以形成大的地表徑流。(共10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

(2)特徵:西多東少(2分);北多南少(2分);

原因:西部平原面積大;西部溼度小;西部地震少;西部颱風災害小;南部為熱帶,氣溫高;北部氣溫適宜。(西部原因任答2點,南北部原因任答1點,共6分)

(3)自然災害:地震;火山;颱風;滑坡;泥石流。(任答4點,共8分)

典型例題六:(2017·全國高三課時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950年至今,臺灣城市人口數量與城市數目都增長了近十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4個百分點。20世紀90年代,臺灣島的城市化水平已經突破了70%,目前更是高達80%,經歷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才完成的發展過程。

(1)概括臺灣島城市化進程的特點。

(2)描述臺灣島城市空間分布的差異特點,並簡析其原因。

(3)簡述臺北市在圖示城市等級中的服務功能。

參考答案:

(1)臺灣島城市化起步晚,發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較高。

(2)特點:臺灣島城市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島嶼周圍海岸線附近,呈環狀分布;中東部較少。原因:臺灣島山地多,偏於中東部,不利於交通建設及城市用地的展開;島嶼海岸線附近有或大或小的平原,是城市理想的區位,所以地形是影響臺灣島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3)臺北市在圖示城市等級中級別高,服務功能種類多,服務範圍大。

典型例題七:(2010·山東高三)33.讀臺灣地形交通圖及部分出口產品比重變化圖,回答問題。

(1)臺灣每年的水資源總量約641億立方米,而能有效利用的總水量只有207億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試從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據圖說明臺灣城市和鐵路的分布有什麼特點?其原因是什麼?

(3)據圖歸納說明1998年~2006年八年間臺灣出口產品結構變化的特點。

參考答案:

(1)臺灣島屬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多山地,河流短小流急,河水大部分入海。

(2)主要分布在西部;環島分布。(2分)中部是山地,西部和沿海地形平坦。

(3)廉價勞動力指向型產品比重下降,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產品比重上升

典型例題八:(2014·四川高三月考)讀臺灣地圖,回答問題。(26分)

(1)據圖歸納臺灣鐵路線的分布特點,並簡述其形成原因。(10分)

資料一 臺灣居民以捕魚、打獵種植水稻為生。20世紀70年代以後,臺灣實行「改革開放」,高山茶和淺根植物——檳榔的種植面積大幅度提高。近期有些學者提出「減少檳榔種植面積」和「拒絕購買高山茶」的口號。

(2)依據資料一,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6分)

資料二 太魯閣國家公園(Taroko National Park),是中國臺灣地區的著名「國家公園」旅遊聖地之一,位於臺灣島東部。山高谷深、景色峻美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遊客。

(3)列舉夏季到太魯閣旅遊需要應該防範的主要地質災害,並簡述其產生的原因。(10分)

參考答案:

(1)分布:在臺灣島的邊緣(或沿海分布)(2分),呈環形分布(2分) 原因:臺灣島中部多山地(或地形以山地為主),修建難度大(2分),島嶼邊緣地勢平坦,易於施工(2分),城市人口主要分布於沿海地區,運輸需求大(2分)

(2)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2分),市場條件發生變化(2分),開闢高山茶園和種植檳榔會加劇水土流失,為保護生態環境(2分) 或答:政策的推動(2分),市場條件變化(2分),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2分)。

(3)災害類型:地震 滑坡(或巖崩) 泥石流(2分) 產生原因: 地震:地處板塊邊界地帶(2分),地殼運動活躍(2分);滑坡、泥石流:地質條件不穩定或地勢起伏大(2分),夏季多暴雨(2分)

典型例題九:(2014·安徽高三開學考試)讀Ⅰ、Ⅱ兩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據圖Ⅰ描述臺灣降雨日數的分布特徵。(4分)

(2)分別說出圖Ⅱ中甲、乙兩種損失。(4分)

(3)根據材料評價地形對臺灣水資源的影響。(6分)

參考答案:

(1)中部多,東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

(2)甲為蒸發損失;乙為河流徑流入海損失。

(3)臺灣地形中部為南北走向山脈,東西兩側為平原,地形狹小,起伏大;臺灣山脈東、西兩坡分別為夏、冬季風的迎風坡,地形抬升作用明顯,形成豐沛降水;但因地勢起伏大、面積狹小,導致河流短小流急,迅速入海,水資源難存儲在島內。

典型例題十:(2014·上海高三)讀「臺灣島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圖」和「臺灣島簡圖」。回答問題: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水資源越來越緊張。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是人類共同研究的主題

(1)圖中的甲和乙表示水資源的損失,分別說明主要原因。

(2)比較臺灣島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河流徑流量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3)從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徵及氣候等角度,說明臺灣島地表徑流量中約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損失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甲為蒸發和蒸騰;乙為地表徑流直接流入海洋。

(2)臺灣島東部地區河流徑流量大於西部地區河流,其原因是臺灣島的河流以降雨補給為主,臺灣島屬於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地區為迎風坡降水豐富,西部地區地處背風坡降水較少。

(3)臺灣島地表徑流量中約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損失的原因是臺灣(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平原面積狹小,使得河流短小;河道落差大,水流急;臺灣島屬於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豐富,夏季颱風帶來大量降水,降水集中。

典型例題十一:(2017·東北育才學校高三月考)下圖為「我國臺灣島附近的海水等深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析臺灣島東西兩側海域海底深度差異較大的原因。

(2)簡述臺灣島的鐵路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3)圖中a、b兩條黑粗線為年太陽輻射量等值線(單位焦耳/cm2),判斷a、b數值的大小關係,並說明同緯度地區東西兩岸輻射量差異較大的原因。

(4)臺灣幾條大河的河口處均沒有形成大城市,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臺灣東部海域位於兩大板塊的消亡邊界處(或海溝),海水深度大;西側海域屬於淺海大陸架,海水較淺。

(2)鐵路呈環形分布(密度小) 臺灣島中部為高大的臺灣山脈,地勢起伏大,施工難度較大,而島四周沿海地勢相對平坦。容易施工;中部人口與城市相對較少,沿海地區相對稠密,交通聯繫的需求大(服務市場廣大)。

(3)a<b 東部為東南季風迎風坡,雲霧多,降水多,太陽輻射被削弱較多;西部為背風坡,降水較少,多晴朗天氣,太陽輻射較強。

(4)臺灣的河流短促湍急,徑流變化大,不利於發展航運,河流流域狹小,沒有寬廣的經濟腹地支撐河口建港及物資運輸需求,所以河口較難以形成大城市。

典型例題十二:(2019·河北高三開學考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麥德姆」是我國2014年第一個北上颱風,給部分地區特別是臺灣帶來暴雨等嚴重的災害性影響。氣象專家發現雖然颱風強度變化可能是多個因子綜合影響的結果,但當一個成熟的颱風趨向登陸時,地形的改變對其強度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氣象專家通過模擬臺灣山脈高度變化對颱風「麥德姆」降水量進行了研究,下圖是研究形成的24小時等降水量線圖(單位:mm),左圖為實際降水量,右圖為當臺灣山脈為0.5倍高度時的模擬圖。

(1)據圖說明臺灣山脈對降水的影響。

(2)分析臺灣山脈導致颱風影響強度變化的原因。

(3)針對颱風帶來的暴雨災害提出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

參考答案:

(1)臺灣山脈使颱風帶來強降水的區域縮小;使降水主要集中在臺灣山脈迎風坡一側;使迎風坡降水強度增大。

(2)由於地形的阻擋,使山脈背風坡降水減少;山脈加劇了水汽在迎風坡垂直上升運動,使得降水強度增大。

(3)加強颱風暴雨預報;完善防災減災預警系統;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在沿海地區營造防護林;轉移人口。

典型例題十三:(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濁水溪發源於臺灣山脈,是我國臺灣最長且流量最大的河流,流經地區多脆弱的黏板巖,由於河流含沙量大,河水渾濁,故有濁水溪的說法。彰化縣和雲林縣以濁水溪為界,濁水溪是兩縣最重要的水源地。為了滿足用水的需求,我國臺灣在濁水溪上遊投巨資修建了攔水壩,而在攔水壩修建之前,彰化和雲林兩縣的水源經常得不到保障。下圖為我國臺灣局部區域圖。

(1)指出濁水溪含沙量高的原因。

(2)說明雲林、彰化兩縣攔水壩修建前水源供應得不到保障的自然原因。

(3)除修建攔水壩外,簡述雲林、彰化兩縣緩解水資源可採取的措施。

(4)簡析修建攔水壩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1)夏季由於受夏季風、地形以及颱風等因素的影響,多暴雨;該地區上遊山區地勢高峻,地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地表徑流衝刷能力強;粘板巖脆弱,易被侵蝕形成泥漿因此河流含沙量高。

(2)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冬半年降水少,且氣溫高,蒸發旺盛;河流流程短,總體水量不大;由於多地震及洪澇等災害,水利設施被破壞;夏季洪水期,河流濁度高,利用困難。

(3)靠近海洋,利用海水淡化;地處溼潤氣候區,地下水資源豐富,開發地下水;加強對工農業汙水的回收利用。

(4)緩解兩縣對於水源的爭奪而產生的矛盾;保障兩縣生活生產用水的需要促進經濟發展;減少對地下水的開釆,修復生態,防止地面沉降。

典型例題十四:(2015·浙江高三)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部分區域示意圖。

材料二:臺灣海峽西岸沿岸表層洋流深受季風影響。下表為臺中和廈門的冬夏氣溫資料。

材料三下圖為1981年至2012年臺灣省工業和服務業產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變化圖。

(1)比較臺中和廈門冬夏氣溫異同,並解釋其成因。

(2)簡析臺灣島河流航運的自然條件。分析淡水溪航運價值較高的主要原因。

(3)臺灣省工業和服務業比重顯著變化出現在什麼時段?其特徵是什麼?分析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1)臺中冬季氣溫比廈門高;夏季氣溫與廈門相差不大。(4分)冬季臺中受暖流影響,廈門受沿岸寒流影響;夏季臺中、廈門都受暖流影響。(6分)

(2)條件:島嶼南北狹長,東部山脈近南北走向;河流多呈東西流向,河短流急;熱(亞)帶季風氣候,河流水位變化較大,不利於通航。(4分)原因:下遊流經平原地區,河段較長,水流平穩;流域降水量較大,徑流量大;流域經濟發達;鄰近海港,河海聯運。(6分,任答3點)

(3)時段:1987年至2001年。(3分)特徵:工業比重大幅下降,服務業比重顯著上升。(3分)原因:生產成本上升,工業向外轉移;服務業快速發展。(4分)

典型例題十五:(2020·山東高二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臺東縱谷平原位於臺灣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千米,東西寬約2-7千米,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海拔50-250米。縱谷因斷層發育,兩側地勢陡峭,山地河流發育,急流突奔,攜帶大量礫石和泥沙而下,經不斷衝刷和淤積形成平原。臺東縱谷平原面積小、土層薄而貧瘠、地形起伏大。圖甲示意臺東縱谷位置和臺灣島水系分布,圖乙示意臺東縱谷局部水系分布,圖丙示意沿玉山一線臺灣島東部剖面。

(1)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簡述臺東縱谷平原的形成過程。

(2)分析臺東縱谷平原土壤顆粒大、土層薄的原因。

(3)解釋臺東縱谷西側水系發達的原因。

參考答案:

(1)位於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地殼斷裂下陷形成谷地;(源於西側山地的)河流攜帶礫石和泥沙在谷地堆積形成平原(衝積扇平原)。

(2)谷地西側河流眾多,流程短,流速快,攜帶物質顆粒大;谷地狹窄,谷底地勢起伏較大,堆積迅速,沉積物分選性差,礫石與泥沙混雜;降水多,谷地內的流水侵蝕作用強。

(3)縱谷西側中央山脈海拔高且綿長,地形複雜,有利於河流發育;縱谷東側海岸山脈海拔低,對季風阻擋作用弱;縱谷西側中央山脈是(冬夏)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颱風影響強度大,年降水量大。

典型例題十六:(2019·安徽毛坦廠中學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陸蟹泛指離開水也能長時間活動的蟹類。陸蟹晝伏夜出,每到雨季便會改變這一規律。我國臺灣島南部恆春半島溫暖的氣候、茂密的海岸森林和營養物質豐富的河口,讓這裡成為世界上陸蟹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地區之一。陸蟹以落葉和其他動物屍體為食。與在海洋和淡水中生活的其他蟹類不同,陸蟹除了產卵季在海灘上產卵外,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森林的地洞或樹枝上生活。它們在陸地森林和海洋系統之間發揮著橋梁作用。下圖示意我國臺灣島及恆春半島陸蟹的分布區域。

(1)推測陸蟹的生長習性。

(2)分析恆春半島成為世界上陸蟹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地區之一的原因。

(3)簡述陸蟹在陸地森林和海洋系統之間發揮著橋梁作用的主要表現。

(4)說明恆春半島陸蟹在海洋和陸地來回遷徙經過26號公路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參考答案:

(1)不喜高溫;喜溼;不喜強光;在海陸之間進行周期性遷徙。(答出兩點)

(2)屬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適宜;海岸森林茂密,生態環境好;營養物質豐富,食物來源廣且充足。

(3)陸蟹以落葉和其他動物屍體為食,促進森林的物質循環;陸蟹繁殖季節,陸蟹和他們的卵為海洋生物提供豐富的食物;促進了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物質交換。(答出兩點)

(4)問題:26號公路橫亙海岸帶,阻斷了陸蟹的遷徙通道;陸蟹通過時,容易被車輛碾壓死亡。

解決方案:在陸蟹繁殖季實行交通限行措施;組織志願者對通行車輛進行勸阻;建立陸蟹遷徙通道。(答出兩點)

典型例題十七:(2019·南昌市第五中學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是沿北回歸線所作的臺灣地形剖面圖。臺灣山脈受板塊擠壓而形成,這裡植被覆蓋率高,樹種豐富多樣。

(1)指出A處海底地形類型並說明其成因。

(2)簡述臺灣島河流的水文特徵。

(3)說明臺灣山脈東部多雨的原因。

(4)分析臺灣山脈樹種豐富多樣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地形類型:海溝。成因:地處板塊消亡邊界(板塊擠壓),大洋板塊俯衝。

(2)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小,無結冰期,流速快(流量東部大於西部)。

(3)臨海受海風影響(夏季風來自海洋),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氣溫高氣流上升(多對流雨,多颱風雨)。

(4)緯度低,相對高度大,垂直分異明顯,水分充足(山脈東西方向存在水分差異,山脈南北方向存在熱量差異)。

典型例題十八:(2020·新興縣第一中學高三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我國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及臺灣等省份地山丘陵地帶,圖中陰影區域是滿州鄉規模最大的一處檳榔種植基地。滿州鄉檳榔不僅肉質厚,口感佳,生物鹼含量更高,滿洲鄉檳榔品質優勢愈發明顯。為了增加經濟收入,該地計劃擴大檳榔種植面積。

材料二:滿州鄉位於臺灣島的南端,該鄉地處恆春半島的東部丘陵,該丘陵屬於中央山脈的餘脈。這裡每年9月至次年4月盛行東北風。下圖是滿州鄉北部地形圖,受地形與風向的影響,G處形成了沙丘,成為臺灣唯一的沙漠。

(1)依據材料,推測檳榔的生長習性。

(2)結合材料信息,分析G處沙漠的形成過程。

(3)分析滿洲鄉大面積種檳榔可能引發的生態問題。

(4)滿州鄉計劃發展檳榔產業,請從經濟可持續化角度提出合理建議。

參考答案:

(1)廣泛種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喜高溫(忌凍害);生長區位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喜溼潤多雨天氣;種植區紅壤廣布,喜酸性土壤;生長於丘陵地區,檳榔排水條件要求高(怕澇);位於山區向陽地帶栽種,喜光照。

(2)該地位於河流入海口處,河流入海口處坡度較緩且受海水頂託,泥沙淤積;冬半年多大風天氣,裸露泥沙受風力搬運向西南運動;沙粒受到地形阻擋,在山前堆積,形成沙漠。

(3)大面積種檳榔,毀林開荒,破壞植被,引發水土流失;灌溉用水增加,加劇水資源短缺;大面積種植,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生物單一(生物多樣性減少);

(4)加大科技投入,改進種植技術,提高檳榔產量和質量;對檳榔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強市場宣傳,提高檳榔知名度;嚴格控制檳榔生產標準,塑造品牌;加強營銷,多渠道開闢檳榔市場。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中國地理小區域——臺東縱谷平原
    圖甲示意臺東縱谷位置和臺灣島水系分布,圖乙示意臺東縱谷局部水系分布,圖丙示意沿玉山一線臺灣島東部剖面。(1)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簡述臺東縱谷平原的形成過程。(2)分析臺東縱谷平原土壤顆粒大、土層薄的原因。(3)解釋臺東縱谷西側水系發達的原因。
  • 臺灣島的地理位置如何?適合大型海軍基地建設嗎?
    麥克·阿瑟曾將中國臺灣島比作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艇供應船」,臺灣島的地理位置優勢由此可見一斑。單從地理角度來講,臺灣島的位置優勢在整個亞太地區都能排得上行,這樣的位置優勢對於大型海軍基地建設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 中國地理小區域——南海
    (1)描述我國南海區域地理位置的特點。(2)簡述我國南海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3)簡述紅樹林的生態效益。(4)三沙市海域廣闊,但陸地面積小,該市以永興島為「試驗田」填海造陸,對此你怎麼看?請說明理由。
  • 小區域氣候分析——新加坡
    我們拒絕枯燥只想給你帶來最富有趣味的地理我們提供平臺給你另外一種途徑親近地理讓地理走進你我的生活
  • 中國地理小區域——太行山
    典型例題三:(2018·內蒙古北重三中高二期中)太行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綿延400 餘公裡,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區有眾多河流發源地或流經,使連綿的山脈中斷形成「水口」。右圖為太行山及其周邊地區地貌分布圖。(1)說出圖中山地東西兩側的主要地形區的地形特徵差異。
  • 中國地理小區域——秦嶺
    (5)簡述西成高鐵全線開通運營的地理意義參考答案:(1)水田農業與旱地農業的分界線;秦嶺以南以米飯為主,秦嶺以北以麵食為主;秦嶺以南民居牆體薄、屋頂坡度較大、房簷寬、可多面開窗,以北民居牆體厚、屋頂坡度較小、房簷窄、正南正北方位觀強。
  • 中國地理小區域——毛烏素沙地
    材料一 毛烏素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之間,(位於北緯37°27.5′-39°22.5′,東經107°20′-111°30′)。包括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南部、陝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風沙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東北部,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
  • 中國地理小區域——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
    材料二  額爾齊斯河全長4248公裡,在中國境內546公裡,流域面積5.7萬平方公裡,年徑流量多達111億立方米。引額濟克工程(引額爾齊斯河水至克拉瑪依市)完工通水,給炎熱乾旱的戈璧石油城克拉瑪依市,帶來清涼和希望。
  • 中國地理小區域——東南丘陵
    (3)比較黃土高原與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異。(4)分析在南方低山丘陵區的農村推廣使用沼氣對農業生產、生活及生態的意義。參考答案:(1)自然因素:土質疏鬆,易被侵蝕;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人為因素:不合理的輪荒耕作制度及工程建設破壞植被。
  • 中國地理小區域——蘭陽平原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目錄
  • 中國地理知識點
    中國地理知識點疆域的四至點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爾(73°E),烏蘇里江(135°E)陸疆和陸上鄰國20000多千米。鄰國15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錫不越老緬)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鴨綠江口至北崙河口。
  • 臺灣島—海域遼闊,位置優越,空氣清新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一個人等問答,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臺灣島。打開中國地圖的時候,在東南海面上有一對閃閃發光的大「眼睛」,默默巡視著中國的萬裏海疆。它們就是在浩瀚的東南海面上屹立的臺灣島和海南島,號稱為中國海防線上的「雙目」。
  • 中國地理小區域——山東半島
    同時,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牽頭成立了中國海水雜交稻產業聯盟。山東半島海洋科技實力雄厚,擁有多所海洋大學和國家級科技研究院。青島有50萬畝鹽鹼地,又環擁膠州灣。下圖為2010青島膠州灣附近地區各類溼地分布圖。(1)分析青島膠州灣鹽田曬鹽的季節,並說明理由。(2)推測海水稻的獨特習性並評價發展海水稻生產的積極意義。
  • 臺灣島位置有多重要?是我國東南海域的天然屏障,扼日本能源動脈
    前言:臺灣島的戰略意義究竟有多重要,直接關係我國東南海防,扼日本的能源大動脈,一起了解一下。臺灣島,西靠亞洲大陸,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中國第一大島鏈戰略要地。臺灣島西依臺灣海峽,距福建省海岸最近處僅140公裡。同時臺灣島地處中國海區,東南部前沿,是西太平洋南起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北到日本和俄羅斯的勘察加半島一大串島嶼的中心。臺灣島,島形狹長,從最北端的富貴角到最南端的鵝鑾鼻長約394公裡,最寬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約144公裡,面積3.58萬平方公裡。
  • 除了臺灣島、海南島等四大島嶼,你知道中國第五大島在哪嗎?
    中國擁有300多萬平方千米海洋國土,相當於陸地面積的1/3,海岸線長達3.4萬千米,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不少人都知道我國的「四大島嶼」:第一大島為臺灣島,與福建省隔海相望,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全島氣候舒適、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坐擁玉山、日月潭、澎湖灣等著名景點,是美麗富饒的東海寶島。
  • 世界地理小區域——埃及
    材料: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圖;尼羅河下遊的景觀示意圖(l)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出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下表中的兩個象形文字,代表帆船不同的航行方向,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徵,填寫下表。(2)填寫下表,分析古埃及民居特徵的地理背景。
  • 中國地理小區域——寧夏平原
    請從自然地理角度說明其原因。(3)說明寧夏平原引黃河水發展灌溉農業的地形條件。(4)分析寧夏平原發展灌溉農業對黃河的影響。材料二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內陸,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在400mm以下,降水自南向北遞減。春小麥-向日葵複種是寧夏平原農業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治理土地退化的有效方法。(1)分析寧夏平原灌渠縱橫的原因。
  • 中國地理小區域——河套地區
    (1)簡要敘述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歸納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時空分布特點。(2)分析河套平原成為「塞上糧川」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條件。(3)河套平原的農業生產,需要面對哪些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問題。(4)圖中西部的磴口縣建有大型風力發電廠,分析其建廠的優越條件。
  • 2015教招備考|地理學科-部分中國地理知識整理
    中國國土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景色秀麗,地形更是多種多樣,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等。也正因此,中國地理知識點龐雜,學員對於地理知點的記憶總有遺漏。在此整理了部分中國地理基礎知識,希望大家能對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識點記憶更加深刻。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臺灣島形成之謎
    美麗的寶島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涉及到臺灣島的成因,答案卻現在還沒有確定。在學術界對此持有三種不同的說法,都各有自己的道理。所謂東亞島弧即指東亞大陸架與太平洋西部海溝之間的島弧,包括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及其附近小島、菲律賓群島等東亞島弧的形成,是以東亞褶皺山系的出現為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