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燒腦劇情的背後,是關於性格、自我認同與命運的探討

2020-12-20 讀書交流室

《想見你》,這部豆瓣評分9.2分的臺劇,是2020開年最爆的劇。《想見你》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觀眾,最大的一個原因在於:這部偶像劇貫穿了「莫比烏斯環」。這個理論最早是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提出的,其核心觀點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這也是支撐《想見你》這部劇情節發展的理論:黃雨萱和李子維在不同的時空裡以不同的身份不斷地相愛又分開,觀眾無法弄清究竟是黃雨萱先愛上李子維,還是李子維先愛上黃雨萱,他們的故事在不同的時空裡無限循環,一切都無始無終。借用王詮勝身份的李子維向黃雨萱求婚時的婚戒,被設計為莫比烏斯環的形象,也暗指了這部劇的劇情走向。

這本是一個無法打破的閉環,然而當在無限循環後終於改變陳韻如在1999年小年夜死去的事實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這個無限循環被終止了。很多人都覺得陳韻如的命運被黃雨萱改變是因為黃雨萱對陳韻如說出的那句話——「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但實際上,是陳韻如這個看起來不被人重視,性格陰鬱的女生改變了這一切。是陳韻如主動選擇「生」的這一選擇,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家庭功能缺失,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產生巨大影響

「性格」作為一個心理學名詞來講,它指的是一種習慣化的、穩定的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性格並非一蹴而就形成的人格特徵,而是在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中所逐漸形成的。而家庭這一環境,便是影響個體性格的第一環境,也是眾多影響性格的環境中影響力最為持久的一種。

研究發現,一個人性格塑造的黃金期是從嬰兒到兒童時期再到青少年時期。家庭功能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最明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認知,二是強化。然而,這兩個功能在陳韻如這裡都是缺失的。

從嬰兒期到青少年時期,個體會通過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和態度,來對自己和周圍的人事物進行認知定位。比如當父母消極對待孩子時,會讓他們產生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的感覺;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的環境會對培養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積極的心態等方面起到強化的作用,反之亦然。

《想見你》中陳韻如內向、陰鬱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所處的家庭環境造成的。

陳韻如的父親是個賭鬼,而且重男輕女,由此可以推斷,在父親這裡陳韻如得不到父愛,而母親因為做酒家女的工作也無法照顧到她。劇中有一幕,陳韻如的父母在激烈地爭搶著弟弟的撫養權,然而他們爭吵中卻隻字未提陳韻如。在這種父母不和,弟弟又和自己不親近的家庭中,更是強化了陳韻如內向、陰鬱的性格發展,劇中可以看到,陳韻如在學校也寡言少語、獨來獨往,她不會主動去交朋友,別的同學看到憂鬱的她也不想親近,她在學校沒有一點存在感。

認知和強化這兩個家庭功能的缺失,導致陳韻如的性格產生了扭曲。陳韻如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造成的最大後果就是缺愛和偏執。所以當她喜歡上李子維時,她便不顧一切想要得到李子維的愛,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困住身體裡黃雨萱的靈魂。陳韻如寫在日記本上那句「他就是王詮勝」就是為了讓黃雨萱穿越回來,這樣,就能讓李子維再次喜歡上假扮黃雨萱的她。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區別在於是否自我認同

在電視劇《想加你》中有兩個畫面:李子維捧起一隻紅色的金魚,莫俊傑沒能救起那隻黑色的金魚。其實這裡,黑色的金魚代表著陳韻如,而紅色的金魚則象徵著黃雨萱。而紅色和黑色,也暗示了這兩個雖然長相極其相似,但性格卻天差地別的兩個人。

黃雨萱熱烈、勇敢、積極開朗,陳韻如則內向、敏感、習慣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喜歡黃雨萱,然而現實中大部分的人卻都是陳韻如。外向熱情的黃雨萱自帶光環,讓人情不自禁地想靠近,對於美好的愛情似乎唾手可得。然而對於像陳韻如這樣的女生來說,仿佛註定要有遺憾。

人人都喜歡黃雨萱這種性格的女生,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性格就是最好的,這並非是標準答案。陳韻如錯就錯在,她缺乏自我認同。她甚至為了得到李子維的喜歡而去可以模仿黃雨萱,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只能是失去自我。而「青少年認同」正是《想加你》這部劇的編劇想要表達的內核。也因此,這部劇的標籤不單是「偶像劇」「懸疑劇」,更是一部引導社會大眾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劇。

其實這世界上並沒有一份關於「最好性格」的模板。熱情開朗的黃雨萱固然不錯,但內向文靜的陳韻如未必不好。當陳韻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搖頭晃腦邊聽邊唱《last dance》時,誰能不說這樣的女孩兒很美好呢?

陳韻如應該做的,從來不是模仿別人,而是要肯定自我。接受自己的獨特,接受自己無法被所有人喜愛的事實,跟他人、跟世界保持距離。

性格無法決定命運,決定命運的是選擇如何面對生命的態度

《想見你》這部劇從始至終貫穿著「莫比烏斯環」,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無法打破的閉環,然而在黃雨萱和李子維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一些細微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比如,當2019年,借用了王詮勝身體的的李子維,遇到37歲李子維本體時,擁有李子維靈魂的王詮勝把戒指交給了李子維。而在前面的穿越中,王詮勝只是把手機交給了李子維,並沒有戒指。這也意味著,過去被改變了。而改變過去,則可以改變未來。

在黃雨萱和李子維的無限穿越和循環中,他們終於改變了所有人的悲劇命運:李子維沒有被謝芝齊殺死,莫俊傑不用進監獄,陳韻如沒有在1999年的小年夜死去。

表面上看扭轉悲劇的結局是李子維和黃雨萱的作用,實際上如果深入思考會發現,改變所有人命運的關鍵一環,是這個看起來默默無聞,沒有主角光環的陳韻如本人。拯救陳韻如,包括李子維、黃雨萱、莫俊傑命運的,不是李子維和黃雨萱的無限穿越、循環,而是陳韻如自己。

假設當黃雨萱對陳韻如說出那句——「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時,如果陳韻如還是選擇讓自己離開這個世界,那麼1999年小年夜陳韻如死去的事實就不會被改變,這個無限循環的閉環就不會被打破,黃雨萱和李子維只能在循環中,一次又一次面臨失去摯愛的結局。正因為陳韻如選擇了改變,選擇了珍惜生命中那些或許微少,但卻彌足珍貴的那一部分,比如家人和朋友的愛。

當陳韻如說出「這個世界,好像也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時,她已經改變了對待生命的態度:珍惜所擁有的,正視生命的本相。在認清生活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陳韻如不會再選擇自殺,才徹底結束了這個閉環。

《想見你》這部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整個劇組全力付出的結果:編劇新奇的腦洞、導演的專業和嚴謹、演員演技的傾情奉獻,每一個環節都配合得嚴絲合縫,甚至連主題曲《Someday or One Day》都暗含著精巧別致的心思,因為「someday」和「one day」這兩個詞都包含「未來」和「過去」的意思,這首歌呼應了這部劇的名字:想見你,不管過去還是未來,我都想見你。

拋開這些所有的細節,其實這部劇背後的匠心才是更應該值得推崇的,比如導演和編劇想要呈現給觀眾青少年性格問題和家庭環境的關係;引導社會大眾重視「青少年認同」問題;以及告訴觀眾,特別是告訴那些對這個世界充滿失望,想要用消極甚至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的人們:你可能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你可以選擇換一種心境,改變你面對生命的的態度,這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從《新世界》到《想見你》「燒腦」成2020年電視劇吸睛關鍵詞?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近五年來,國內每年均有燒腦劇上線並引發追劇熱潮,如《無心法師》《法醫秦明》《白夜追兇》等,這背後既顯露出市場喜好正趨於多元化,同時也證明了一環套一環的燒腦劇情對觀眾的吸引力。然而,接連兩部作品的熱播似乎難以帶動整個市場對燒腦劇一擁而上,由於固定觀眾規模的限制以及劇集製作的高要求,也對想要入局的影視公司提出挑戰。
  • 高分臺劇《想見你》:淺析在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間掙扎的陳韻如
    臺劇《想見你》中女主角陳韻如一直都在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中掙扎。近幾年來臺劇也像港劇一樣出現了很多精品之作,能夠讓觀眾朋友們在觀看的同時對生活產生思考與共鳴。近日,又一部精品臺劇《想見你》播出在即,它的故事情節和製作精良一經播出,迅速吸引了觀眾朋友們的目光。豆瓣評分也從一開始的8.0飆升到了9:02,這算得上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故事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在青春校園偶像劇的外衣下,展示出懸疑劇的精彩,同時又可以帶著觀眾朋友們探討一些社會問題。
  • 探究青少年「自我認同」對孩子成長的意義——《想見你》
    這部青春劇——《想見你》一改以往青春劇風格,不再是狗血劇情,而是換了"套路"。《想見你》劇情不斷反轉,看得令人覺得複雜。簡單來說,就是2019年的黃雨萱在男友王詮勝空難去世兩年後偶然靈魂穿越到1998年發現自己進入陳韻如身體,還發現與王詮勝一模一樣的人叫李子維。
  • 以《想見你》為例:探究青少年「自我認同」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這部青春劇——《想見你》一改以往青春劇風格,不再是狗血劇情,而是換了"套路"。《想見你》劇情不斷反轉,看得令人覺得複雜。簡單來說,就是2019年的黃雨萱在男友王詮勝空難去世兩年後偶然靈魂穿越到1998年發現自己進入陳韻如身體,還發現與王詮勝一模一樣的人叫李子維。轉瞬間黃雨萱便再次回到2019年,發現自己的穿越不是夢而是真的。
  •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想見你》不僅秉承了自《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來,臺劇一貫流暢快速的節奏、時尚精緻的服道化,更是突破性地加入了穿越懸疑燒腦劇情:2019年,女主角黃雨萱因為男友意外離世傷心欲絕,卻在聽隨身聽的歌曲時,靈魂穿越到1998年一個叫陳韻如的高中女孩身上,還遇到了跟男友長得一模一樣的男生李子維。男主角李子維喜歡上了穿越到陳韻如身上的黃雨萱,並在陳韻如死後也發生了穿越。
  • 《想見你》豆瓣評分9.2,劇情太燒腦
    《想見你》類型:偶像劇豆瓣評分:9.2我知道你想問憑什麼一部偶像劇都可以上9分?對啊,憑什麼?於是小編就抱著這樣的想法打開了這部劇。事實證明,「真香」只會遲到,不會缺席……當你打開《想見你》的時候,剛看了一集以為是個小清新偶像劇。當你往後看的時候,你品,你細品!你會發現多了穿越劇情,有個和女主平行的時空,然後又蹦出了兇殺案,這是一部集魔幻穿越、懸疑推理、浪漫愛情於一體的年度燒腦大劇!你以為《慶餘年》裡的劇情已經夠複雜了嗎,這部劇的人物關係、時間線和劇情,引發全網吃瓜討論。這才是真的燒腦!
  • 聊一聊《想見你》中的自我認同
    可見,《想見你》真正包藏的議題,不僅是時空穿越或對愛情本質的辯證,更是「青少年自我認同」。那麼,在本文中我們就結合劇情來聊聊青少年時期的這些事兒。@《想見你》片頭每個個體之間都是有差異的,也許大多數人都認同,不過可能很少有人從這樣的角度去想:差異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們區分出「我是誰」。無論在什麼時候,人們都無法擺脫價值追求的指引。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如果個體知覺到他人的某種品質是被大眾所期望的,便願意逐漸向這樣的品質靠攏,在扮演的同時,也被該品質所塑造著。
  • 2019年臺偶的文藝復興之作,豆瓣已經從8.5漲到9.2,劇情燒腦恐怖
    這個分段的劇,製作精良,服化道用心,演員演技在線,劇情節奏上乘,且一般都有著獨立深刻的內核意義。所以,千萬別急著用看一般言情劇的眼光,去看低了這部《想見你》。說《想見你》,就必須先從它的劇情上說起。劇情發展到這裡,基本可以預測兇手是班長兼心理醫生無疑了。但是,作為2019年最燒腦的愛情劇,《想見你》表示並不想這麼玩。
  • 揭秘豆瓣9.2分臺劇《想見你》,堪稱史上最燒腦偶像劇
    在這個看似是臺式小清新的故事裡,卻暗藏著一起殺人案的洶湧,而為了改變謀殺的到來,兩位主角在劇中實現了雙雙穿越,在過去未來現在之間遊移,把觀眾看得直呼燒腦,紛紛在豆瓣上研究起了時空節點。不僅如此,在臺偶的外殼下,這部劇也試圖探討了一些更深刻的東西:比如劇中的三個主角,都是有著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的青少年,但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特別。
  • 《想見你》|一道莫比烏斯環,如何穩站了豆瓣的9.2分
    想來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離奇的情節設定,《想見你》有的不只是愛情豆瓣高贊的第一條短評是:「第1集,這什麼垃圾青春腦殘劇怎麼9.1分 ,第4集,臥X,還能這樣,第10集,完了我的腦子不夠用了, 第14集,求你開個50塊能看全劇的通道吧」,步步入坑的節奏,像極了最初觀看的切身感受,在這部燒腦的臺偶劇中,愛情雖然貫穿其中,但《
  • 豆瓣9.2評分,《想見你》這部懸疑偶像劇,憑什麼讓你魂牽夢縈?
    娃小姐感覺,如果最近要讓娃小姐選出一部心愛劇,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想見你》,披著偶像劇的外衣,實際是玩懸疑燒腦的一把好手,相信前段時間,不少真香少女都在瘋狂安利這一部劇,畢竟娃小姐就是其中一位真香少女,據了解這部劇在臺灣衛視播出的時候也是爆發了不少的討論,而在內地上映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評分從
  • 陳韻如燒腦黑化,與謝芝齊又存在怎樣的交易?——《想見你》
    要說寒假檔最火的一部劇就要數臺灣的《想見你》吧,這部劇結合了多種元素,燒腦的劇情,讓很多觀眾直呼欲罷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想見你》也即將迎來大結局,而大結局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看到更為複雜的情節,比如《陳雲如》在大結局到來的時候實際上變黑了,這是很多人沒想到的。但隨著劇情的不斷發展,觀眾可以逐漸了解其黑化的原因,這就是編劇的力量所在。
  • 從育兒角度解析《想見你》:探究青春期孩子,要如何做到自我認同
    前段時間臺灣電視劇《想見你》刷屏朋友圈,該劇在開播以來獲得了非常多的關注度和好評,很多人都在討論這部電視劇的劇情、人物等等。這部劇講述的是人物角色"雙重生命"、"雙重角色"的故事。這是一部青春校園戀愛劇,同時也是一部詮釋青少年成長、心理問題的電視劇。
  • 洗腦不燒腦|《想見你》劇中歌曲大解析
    相信現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不是已經追完爆紅臺劇《想見你》就是在追的路上。莫慌!今天這裡不燒腦、不談莫比烏斯環。小編貼心為大家整理本劇歌曲,讓已經開工的你偷偷戴上耳機就可以穿越回去和李子維坐在樹下看雪看月亮!
  • 《想見你》編劇燒腦新作!曾之喬、柯佳嬿新劇《無神之地不下雨...
    說到2020年最神的臺劇,絕對非《想見你》莫屬!而最近金鐘編劇簡奇峰繼《想見你》後,又推出全新力作《無神之地不下雨》,由新銳導演洪子鵬執導,是首部末日愛情影集。主演陣容更找來曾之喬、傅孟柏、柯佳嬿、鄭元暢及顏毓麟出演,讓劇集還未開播就先引起了一番熱烈討論!
  • 《想見你》:磁帶中的臺南回憶
    劇情不斷反轉,角色的雙向穿越,邏輯縝密、燒腦的懸疑色彩和愛情劇結合,是這部劇的特別之處。製作人麻怡婷在採訪中回答,「因為編劇簡奇峰很喜歡伍佰的音樂,《Last Dance》的歌詞也非常符合劇情,在洽談版權時,決定與滾石合作,滾石也根據劇情和角色為《想見你》定製了主題曲和插曲」。 滾石旗下的孫盛希和八三夭樂團,分別為《想見你》演唱了《Someday Or Oneday》《逃》和《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 心理學角度解析《想見你》:探究青春期孩子「身份認同」的重要性
    《想見你》無疑是去年最火的臺劇了,有人說:"臺劇從《想見你》開始,有了超越韓劇的可能。"這部熱播劇以黃雨萱和李子維穿越時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實際上也揭示了在青春期不同性格、不同狀態的孩子的特點,他們的不同結局也成為了觀眾討論的高潮。
  • 《想見你》:莫比烏斯概念之下,是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的旅途
    朋友安利電視劇《想見你》的時候,一直說非常好看,這才決定入坑的。這部電視劇豆瓣評分從開播的8到如今的9.2,可以說是一部高開高走的良心劇。在編劇簡奇峰與林欣慧的設定下,這部電視劇另闢新徑,「這既是關於穿越和輪迴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陰暗少女找回自己靈魂和身體的故事。」
  • 近20年來,言情劇最高評分《想見你》,不只是偶像劇那麼簡單
    《想見你》是2020年第一部大熱的劇集,它的流行不僅體現在數據上的好看,也在於它激起了社會不同群體的討論,關於愛情、記憶、身份認同,對它的褒獎已經不需贅述。簡而言之,《想見你》是一部採用莫比烏斯環結構,探討青少年身份認同的作品。
  • 從伍佰唱到五月天,燒腦神劇《想見你》品味究竟有多好?
    2020的開年最佳劇集,非《想見你》莫屬,將穿越、懸疑、戀愛、校園等多種元素完美整合,讓這樣一部非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具備了真實的代入感。除了劇情和人物刻畫上的用心,這部劇的原聲帶品味堪稱一絕:翻紅了伍佰的一首老歌,重溫了五月天的出道曲,孫盛希和八三夭的原創也非常驚豔,對提升劇集質量功不可沒。本期盤點挑選了幾首高品質原聲歌曲,同時也會結合一定的劇情,以音樂劇的視角重新打開神劇《想見你》。正編的開頭,女主角黃雨萱,想起已去世的男友王刨根勝,偶然穿越到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