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中山四路上的百年書院迎來新生:曾家巖書院開門迎客

2020-12-23 上遊新聞

曾家巖書院和「周公館」僅一牆之隔。

修繕後的曾家巖書院大門。

和著名的「周公館」僅一牆之隔,轉過牆頭眼前就豁然開朗:嘉陵江景近在眼前,屋內的木樓梯踩上去還和100多年前那樣空空作響……這裡是渝中區中山四路曾家巖19號。這個一百多年前就是本地望族書院地方迎來新生——28日上午,曾家巖書院正式宣布開門迎客。

來自民生公司的第一手盧作孚文獻、民國抗戰的原版出版物陳列,以及超過6000冊藏書,讓這裡成為了市內又一家民營免費公益圖書館。同時,這也讓曾家巖書院成為了重慶圖書館的分館。

書院藏書超過6000冊

穿過門楣上掛著「從善如流」石匾的大門,進入現在的曾家巖書院依然能感受到它散發出來的濃濃書香。說它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並不誇張。據書院運營方重慶靶點影視文化傳媒的負責人呂真介紹,剛開業的書院老建築部分是渝中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清末,為本地望族書院。這從前述的一走進書院就能看到的石匾、大門、二門的石朝門形制的濃鬱、純正中式傳統就能看出。

書院門楣上「從善如流」的石匾。

1915年前後,書院被當時附近天主教加爾默羅女修院改建為新式學堂。大家現在去書院可以看到的臨江裡面雙層14拱青磚柱廊就是那時建的。進入民國時期,這裡又成了陪都警察署第六分局曾家巖分駐所,1949年開始為重慶公安局曾家巖派出所。後來又變成過大雜院和老茶館。去年,這裡經過修繕成了現在的樣子。

開門迎客後,書院內景致已經吸引了不少來訪讀者留影。

「我們現在一共有藏書6000多冊。」據呂真介紹,這其中主要有三部分來源:重慶圖書館、渝中區圖書館、紅巖聯線、民生公司盧作孚研究會等機構的贈予,書院的自購以及部分友人的捐贈。

也正因如此,昨天上午的開院儀式上,書院院長從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手中接過了重慶圖書館分管的牌匾。「同時,也是因為這些贈予讓我們這裡有了全市乃至全國都可以說是最全的盧作孚研究文獻。」

據介紹,整個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曾家巖書院藏書的特色就是民國主題。收藏、展出並借閱的包括「紅色文獻」等,同時還展出民國時期的抗戰文化,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民間生活等方面的出版物、文創產品等。

書院內的重慶圖書館館藏善本展櫃。

當年新華日報館印行的《論持久戰》。

抗戰期間出版的周恩來等著的《怎樣進行持久抗戰》。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書院內看到,還有一個特色陳列區不得不提:重慶圖書館館藏善本(多為民國出版物)展櫃。「我們固定是每次展出30本,每月一換。」呂真介紹,剛開館這一個月展櫃展出的主題是紅色經典。記者也留意觀察了一下,現在大家去可以看到1940年代中國西北局宣傳部編印的《土改與整黨文件》,1927年3月出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以及中共七大文獻等。

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向曾家巖書院授牌重慶圖書館分館。

「作為民營的公益圖書館,我們希望所有來的人,看江景、聊天、發呆的同時都能隨手拿起一本書,靜下來好好讀一讀。」呂真這樣說道。

開院展覽講述重慶人堅韌的故事

作為曾家巖書院開院系列活動之一,28日同時揭幕的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據呂真介紹,這些紀錄片由靶點影視耗時三年拍攝,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超過30個平臺播出,全網點擊量突破六億次。去年,這部現在仍在堅持每周兩次更新的紀錄片獲得了百度視頻「全國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大獎的第一名。

開院現場同時開展的《「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

拍攝展現重慶人堅韌的紀錄片,這個想法呂真在2015年之前就有了。「我們最初設定的標準是60歲以上,在重慶生活了30年以上,幹一行超過20年。」呂真解釋,自己主要是想這樣的人物通常是對行業有相當的思考和沉澱了。

截至目前,靶點視頻拍攝、記錄過的重慶人已經超過300人。而昨天開展的影像展主要展出的是「88個重慶人」的肖像。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其中既有六神磊磊這樣的公眾號網紅大咖,也有類似重慶首家民間話劇社工坊「303話劇社」創辦人袁野這樣的民間文藝從業者;1950年代專職為解放碑的鐘上發條的胡明富,街邊的剃頭匠人,從事極限運動的90後等也在被記錄之列。

更多普通重慶人值得被記錄

呂真表示,本次影像展中的88個人就是從靶點視頻已經拍攝的300餘個重慶人中選出來的。「他們中更多的是擺書攤的,守墓人,街邊擦皮鞋的,這樣的人。」呂真說,其實這也是自己創立靶點視頻記錄重慶人的初衷:「他們影響力雖然沒那麼大,但他們身上可以很好地提煉出我們重慶的精神特質:堅韌!」

呂真說,展出的88位肖像中,還有年過九旬的退伍老兵,「他堅持自辦黑板報超過20年,我們問他為什麼能堅持這麼久。他說,我只想告訴大家遵紀守法,對自己好,對身邊的人都好……」

「88個重慶人」系列紀錄片人物影像展中相當一部分被記錄者都是最普通的重慶人。

普通人難道不值得我們記錄麼?讓呂真很感慨的還包括一位拍攝對象。「他是一個在墓地守墓的。他說,我生死見得太多了。看到有為了愛情自殺的年輕人,家人來下葬。我就說能堅持、堅韌地活下來太重要了。」

88人中還有著名油畫家李強,曾參與《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翻譯工作的石孝殊教授,有原重慶大學副校長、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y射線工業CT機的任廷樞。呂真說,他們每個人都是重慶城市形象和歷史文脈的推廣大使。

在這場會一直持續一個月展覽中,每幅作品下方還有一個二維碼,大家只要掃碼就可以登錄靶點視頻查看這幅肖像主人的紀錄片視頻。」

呂真透露,紀錄片推出火了之後,拍攝對象的各種推薦如雪片一樣飛來。「我們製作流程大致是,先看推薦資料,合適的製片人就登門面談;然後還要幾個人一起評審能不能採訪,確定之後再按五人一組完成採訪錄製。」呂真說,大家在靶點視頻上看到的每段只有幾分鐘的視頻,其實錄製素材都超過10小時。

每一篇人物紀錄片放出後,網友和當事人的朋友都紛紛點讚。著名油畫家李強的紀錄片《「較真」的畫家|藝術展是戰場,更是他的舞臺》播出後,就有他此前的學生「舊色留聲機」評論說:「李老師,讓我懂得了做人不論什麼時候都要向著自己的內心出發,認真做事,謙虛做人。懂得認清自己的地位,發掘和他人的差距,一步一步改變自己。」

曾在2016年登上過《天天向上》的美女拳擊教練曹芯蕊的紀錄片則讓網友們看後大呼「看了我也想去學拳擊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攝影 高科

相關焦點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天青書院開園迎客!一場宋風美學盛宴,讓杭城夢回大宋
    一個城市更新的美好空間承載著文化交流與互動平臺的功能讓人們於此感受宋風美學的風雅日常天青書院實景書院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江南園林,是向宋代文人園林的致敬這座白牆圍合而成的建築群落秉承宋風極簡的美學理念蓄水成池,飽含東方禪意,更與城市界面互動
  • 【書院】逸夫書院
    公共區域:G層有洗衣機、烘乾機、脫水機,開門出去還有晾衣服的地方。洗衣服3港幣/次;烘乾機1港幣/5分鐘。但是是男女共用。Lobby(G層)有印表機;桌球桌;沙發;信箱;晚上還有學生會的小賣部 - 價格實惠。一層附帶自習室。房間大小還適中,房內有基本的床、衣櫃、書桌和書櫃、風扇、冷氣機(不是空調哦,也就是不能制熱)。
  • 聖若瑟書院
    圖:聖若瑟書院北座的山牆設計  香港有不少超過一百年的學校,但同時擁有百年校舍的卻不多。位於中環的聖若瑟書院是其中一間,校內兩幢戰前建築已被列為法定古蹟。該校將於明天(二月一日)舉行一百四十周年校慶開放日,主題是「新紀元」,市民可入內感受一下這座校園的歷史氣息。  聖若瑟書院的前身是救主書院,一八七五年由六名初來甫到的天主教喇沙會修士接辦,易名「聖若瑟書院」。早年只收葡籍男童,後來才有華人就讀。學校曾多次搬遷,一九一八年落戶堅尼地道的德國會所舊址,其後在旁加建北座(一九二○年)和西座(一九二五年)。
  • 讀經聲喚醒百年書院
    朱華 攝  本報訊 (記者 朱華)每日清晨途經雲山書院,寧鄉縣橫市鎮雲山村的村民們都可聽到孩子們琅琅的誦讀經書聲,半年來,這種有韻律的讀書聲成了村民們最享受的「音樂」。就在去年,這座百年書院因種種原因差點荒廢,如今這裡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更在農村孩子中間掀起了國學熱。
  • 新設六大書院探索人才培養新體系!南京大學迎來3339名本科新生
    作為江蘇較早開學的一批高校之一,南京大學9月6日迎來了3339名2020級本科新生。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生家長是不可以進校的,他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播來觀看報到的相關情況,新生入校之後,就被分流到了今年新設的各個書院中。」南京大學新生學院把17個招生大類重新整合後,新設六大書院,秉文書院包含人文類、外語、中文,行知書院包含社科類、經管類,安邦書院包含化生類、地學類、醫學類,有訓書院包含數理類、大理科班,工科、電子被劃在毓琇書院,計算機、人工智慧、軟體則劃分在開甲書院。
  • 新設六大書院探索人才培養新體系!南京大學迎來3339名本科新生
    作為江蘇較早開學的一批高校之一,南京大學9月6日迎來了3339名2020級本科新生。江蘇臺記者黃迪說:「上午8點不到,自行前來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報到的學生就已經來到了校門口,他們在志願者的引導下有序地進入了校園。
  • 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
    原標題: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 2020-12-11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動聲色但凡關注漢傳佛教及古建築者,都不可能不知道常盤大定,一方面緣於其宏富淵博的著述,更緣於其涉足中國南北各地的屐痕。據說他生前來華七八次,到底都做了什麼呢?
  • 深職院醫護學院·杏林書院喜迎2015級新生!
    伴隨著清涼的晨風,午後的驕陽,晚間的彩霞,親愛的劉校長和深職院全體師生共同迎來了2015級新生!醫護學院·杏林書院迎來了來自全國各省市、香港的新同學們。讓我們趕緊一起來回顧2015級新生精彩的第一天吧!
  • 北京師範大學知行書院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9月19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知行書院在勵教樓B102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珠海校區管委會主任王守軍,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副教務長孫波,知行書院執行院長、直屬支部書記萬裡鵬,知行書院副院長周彬學,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法學院、漢語文化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老師們,以及知行書院2020級全體新生參加典禮。
  • 你沒見過的西安書院門,藏著古都歷史的老街也可以這樣安靜,悠閒
    書院門裡的些許光陰......這是西安書院門入口處一面牆上的一句話,濃濃的文藝範兒。那麼,書院門裡留下過你的光陰麼?我在書院門裡確實留下了那麼一些時光,二十年前在西安上學,那會兒周末節假日沒事就喜歡來書院門逛一逛,感受一下古城的歷史、文化氛圍。離開西安也十多年了,但是每次來西安還是要抽空到書院門轉一圈,裝一裝「文化人」(哈哈哈)。
  • 百年名校,千年書院——書院文化是如何在古代長盛不衰的
    唐玄宗設立正修書院,後又改為集賢殿書院。當然,從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到設置集賢殿書院有廣招天下賢才之意。但在這一時期,書院的主要功能是藏書並非教書育人,集賢殿書院更重要的功能是「撰集文章,校理經籍」。在中唐以後,由於宦官當權,唐王朝內部的戰爭不斷,「士病無所於學」,再加上印刷術的進步。
  • 走進嶽麓書院丨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只是相比百年前,如今在書院裡漫步的,多了許多金髮碧眼的師生。 一座書院,為何千年弦歌不斷?大多數人了解它的「傳統」,卻鮮有人知道它的「開放」。續接歷史,學貫中西,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正是學術交流的自由,為嶽麓書院的千年輝煌提供了可能。
  • 廣東中山紀念圖書館今起開門迎客
    孫中山銅像放置在中山紀念圖書館四樓。中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中山11月12日電 (鄧媛雯 楊芳)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紀念日。經過5年建設的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於當日開門迎客試運行。孫中山先生曾侄孫、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孫必達,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等出席開館試運行啟動儀式並為館內孫中山銅像揭幕。圖為中山紀念圖書館外形。中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山紀念圖書館是近年來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
  • 南頭中學:百年書院 灣區逐夢
    學校毗鄰南頭新安古城和荷蘭花卉小鎮,背倚中山公園天然大氧吧,佔地近7萬平方米,現有60個教學班,在讀學生總數近2700人,是南山區規模最大的公辦普通高中。南頭中學的前身是清朝嘉慶年間創建的「鳳岡書院」,至今已有219年的歷史,是深圳市歷史最長的一所中學。校名由趙樸初先生題寫。學校曾是深港兩地的最高學府,學子遍布海內外。因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辦學影響,被譽為「深圳教育的根」。
  • 解剖嶽麓書院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在嶽麓書院,能看到最久遠的歷史是唐朝,早於嶽麓書院數百年。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辭章華麗,筆力雄健,刻藝精湛,有大唐之風。如果說,嶽麓書院訴說著書院、儒生的千年往事,那麼這塊如今矗立於書院的麓山寺碑,則講述著更久遠的嶽麓山歷史。
  • 秀容書院——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
    將近300年來,從這裡走出去的秀才、舉人以及各類人才數以萬計,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勝枚舉;其二,它是秀容古城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2004年列為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三,它是山西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且任然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可謂是古代書院發展變遷的縮影。
  • CUHK書院攻略(下)
    一、 概況晨興書院於2006年受捐成立,於2010年開始招生,現有學生約300人,是中大規模最小的書院之一。(小編認為,晨興也是中大最為神秘的書院之一)一半以上為非本地生,國際生比例也遠高於其它書院。二、 錄取條件(往年錄取條件僅供參考)申請人在提交書院選擇後很可能會被邀請面試,書院將考慮每位申請人的學術背景、課外興趣、目標及其價值觀,以使同學積極融入書院生活,共同營造愉悅、多元、有趣且富有活力的書院環境。書院公共語言為英語,面試亦多以英語進行。書院往年曾在北京、深圳及香港設面試點,亦可電話面試,總通過率在25%左右。
  • 香港百年名校——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的前身是中央書院,創立於香港割讓後的第20年,皇仁書院到今天有157年歷史了,史釗域博士擔任首任校長,學校的立校日定為3月10日,每年的立校日,學校會率領學生前往跑馬地香港墳場的史校長墓前祭拜,什麼是傳承,這就是。
  •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舉行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舉行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清華新聞網9月2日電 8月29日下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舉辦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美國黑石集團主席、蘇世民書院項目創始捐贈人蘇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黑石基金會執行總監艾米·斯滕伯格(Amy Stursberg),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凱波,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孔美琳(Melanie Koenderman)等出席典禮,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主持典禮並致歡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