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連載10正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2021-03-05 以字入道系統收錢

《論語》連載10正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如果按照我重排的《論語》那麼這句話,就非常好理解,把它放在前兩集的後面

 

完美的承接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和有教無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說的是基本原則,有教無類是執行層面的具體表述

 

今天這個就是相當於給你生動的一個例子

 

惡衣惡食的「惡」是粗略簡陋的意思,「恥」就是以之為恥

 

就是看不順眼就是鄙視,所以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一個人立志要行聖人之道,缺把人以好衣服好食物,來區分,也就是以貧賤富貴去劃分人,並選擇以惡衣惡食者

 

也就是說貧賤的人為恥,看不起並且遠離,這種人所談論的聖人之道,充其量就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沒必要和這些人多廢話,因為他們從根本上就違背了,不相的這個基本原則,這個才是孔子他老人家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你們看看是不是把前面三集一起看了,就覺得這個順序排列一下,理解起來就通暢多了

先講原則和道理,道不同不相為謀,然後告訴你,怎麼去做,有教無類

 

怕你正不明白,還給你舉例子

 

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這麼去理解《論語》多明白多通透

 

當你看了這篇《論語》的時候,你發現你自己嫌貧愛富,記著孔子說的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你這樣不是真正的君子是小人

 

未足以議也

關注我每日分享

相關焦點

  • 77.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西洋現在讀書,他學的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也有講哲學,哲學它不是像中國,講這個『道』。中國的讀書人,「士」人,他開始讀書就是『志於道』,他的志向就是在學『道』,學『道』,前面就講朝聞『道』那個『道』,就要學為聖人。他學成聖人,成為賢人,成一個君子,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他就要『志於道』,能夠『志於道』,就跟一般人不同了,他自己在『學道』,將來也拿他所學的,來教化他人。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九章》 原文: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朱子解讀:心欲求道,而以口體之奉不若人為恥,其識趣之卑陋甚矣,何足與議於道哉?
  •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所以進清華、北大的都是少數,因為這些少數人知道論語裡的這句話---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於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真理了。」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士志於道,不恥惡衣惡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 《論語》經典名句分享之二,值得收藏!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論語》中的經典名句:一,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裡仁》如果一個人口口聲聲說立志求學問道,卻因為衣服飲食不如別人,而感到恥辱,這樣的人,就不必和他談論學問了,因為他的做法早已和求學之道南轅北轍了。二,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 窮困潦倒時,默念《論語》的這5句格言,內心會豁然開朗!
    下面為大家分享《論語》的5句格言,心中默念,自然會豁然開朗。一、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第一》人活著不應該僅僅為了求得飽暖安逸的生活,更應該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精神,做一些對人生更有意義的事情。
  • ​一起學《論語》14.3 憲問篇篇——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先賢精義】《論語註疏》曰:此章言士當志於道,不求安居。而懷安其居,則非士也。檗山黃氏曰:士志於道而已,居非所懷也。唐文治曰:懷者,每念不舍之義。懷居,謂如求田問舍,所謂「小人懷土」是也。其志卑而品下,豈足以為士乎?此與「恥惡衣惡食」章義相發明。劉宗周曰:士人立志不堅,一切外物動得,居不能累人,只心溺於此,乃為累耳。
  • 論語學習心得——子罕第九(234)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
    」子路經常讀誦這兩句詩,孔子說:「僅僅這個樣子,又怎麼足以為善呢?」馬:很好。最後的翻譯稍微有一點難懂,我們來看,這一章跟上一章是緊密聯繫的,上一章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路他的志其實是很好的,你還記得我們前面第四篇的時候有學過,裡仁篇講的: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不足與議也。
  • ...詞解》第7篇:陳成子、陳亢、陳文子、晨門、成、成人、逞、齒、恥
    > 好謀而●者也(見論語7·11) ●於樂(見論語8·8) 巍巍乎其有●功也(見論語8·19) 博學而無所●名(見論語9·2) 未●一簣(見論語9·19) 春服既●(見論語11·25)
  • 《論語》格言十句,終身受益!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格式的經典,裡面處處都是格言,其內容豐富,無所不包,涉及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值此孔子誕辰紀念日之際,再次學習《論語》的十句格言,感悟一下經典的智慧。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論語裡仁第四4.7、4.8、4.9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解讀」:功者人所貪,過者人所避,所以從人所犯的過錯上,尤能顯見真情真性。論語裡仁第四4.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第四4.9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讀書人有志於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共謀大事的。」
  • 兒童蒙學經典,《論語·裡仁》篇,成語一次全學會
    三、心有餘而力不足(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典出】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論語》格言20句,句句經典,值得收藏
    《論語》,穿越兩千多年歷史的烽煙,是現代人不可不讀的人類文化經典。要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論語》不能不讀,下面挑選其中的20句格言與大家分享。 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 《論語》17則,孔子之道一以貫之,仁者能夠安貧樂道,富貴不淫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道,又怎麼樣來成就好名聲呢?君子任何時候哪怕是一頓飯的時間都不背離仁道,倉促匆忙的時候如此,顛沛流離的時候同樣是如此。4、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釋義: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卻討厭不仁的人。
  • 《論語》經典名句分享,感悟聖賢智慧!
    《論語》這部經典,因為是語錄體,所以很容易入手學習,你如果沒有時間讀整部《論語》,你學習其中的幾個句子也可以呀!每天抽出時間學一句,那一年下來就相當可觀了!下面末學就分享其中的一些經典名句,與大家共同學習。
  • 孔子在《論語》中講了多少種人
    孔子在《論語》中為我們列舉了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人,除了我們熟悉的君子和小人,聖人,賢人和善人外,還有很多我們不熟悉但現實中確實存在的各種人。孔子旗幟鮮明,對一些人持肯定態度,而對另外一些人則持批評的態度,因此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努力向前者看齊,以他們為榜樣,而把後者作為鏡子來對照,避免自己成為後者。
  • 語文|《論語·裡仁》(一)
    《裡仁》,是《論語》中的的第四篇,共二十六章,內容主要涉及到了義與利之間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譯文】孔子說:「住的地方,要有仁德這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是聰明呢?」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論語中勵志的座右銘
    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9、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1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12、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1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論語》晨讀,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這種討論亦可分為兩點:一者,從比喻本身而言,《集注》所言:「穀之始生,曰苗;吐華,曰秀;成榖,曰實」是也;二者,對應於進德修業而言,對於三個不同的階段的理解,則解者略現分歧,此處列舉幾種不同解釋: 1,《癸巳論語解》:「有其質而不學,苗而不秀者也;學而不能有諸已,秀而不實者也」;2,《論孟精義》:範曰:…人性質雖美而不能學,則如苗而不秀;雖學而不能成德,則如秀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