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的五味到底是哪五味?不是酸甜苦辣鹹

2020-12-20 摸魚廚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出自周朝的一本叫《酒規》的書,是一部周朝用來說喝酒時候禮儀的書前一句「酒過三巡」。「巡」是指在座之人斟滿酒,三不一定真的是三次,也會是更多次,在這裡是虛指。所以指給所有人加過三次酒了,但是並不是指敬過三圈。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巡」是指主人敬主要賓客,「第二巡」指主要賓客回敬主人,「第三巡」是指主人敬本桌所有客人,這樣「三巡」之後,就叫做「酒過三巡」。當然了,現在我們所說的「酒過三巡」指的大家酒都喝差不多。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中的五味

說起五味,很多人脫口而出就是「酸、甜、苦、辣、鹹。」,其實在《呂氏春秋》中的說法卻是「酸、甘、苦、鹹、辛。」

這其中的「」,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甜味,但是「」味,雖然現在經常說「辛辣」,但是「辛」味並不是「辣」味,「辛」更多的是作用是氣味,可以通過用鹽來消除食材中的「辛」。南方地區的泡仔姜,用鹽水可以泡掉姜中的「辛」味,而用鹽水泡辣椒,做出來的辣椒的辣味卻會更濃。

辣不是一種味道

辣椒在明代中期才傳入中國,在江浙地區,主要是作為花圃裡的觀賞植物,直到傳入西南地區,才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

辣椒花

但是,「辣」其實並不是一種味道,辣椒中的辣,主要來自辣椒中的辣椒素、二氫辣椒素,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越多,它的辣度就越高。表示辣度的單位叫做「史高維爾」。

而「辣」,其實是辣椒素作用在三叉神經覺以及感(也叫「灼燒感」),早些年有餐館使用魔鬼椒作為材料,要求來吃使用魔鬼椒的顧客籤下「生死狀」,其實就是怕顧客在吃的時候真的被魔鬼椒辣死,其實是怕顧客真的被痛死。

魔鬼椒含有100000單位左右的史高維爾,而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更是有一百萬單位以上的史高維爾,別說聞,就是靠近就能讓人眼睛睜不開,我們平時很多人都受不了的重辣火鍋,也不過幾千單位的辣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

所以,關於五味有一種說法叫做「酸、甜、苦、鹹、鮮」。

後起之秀:鮮

鮮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一直很重要,比如我們說一條魚好不好,會說夠不夠「鮮」。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特別中意一道叫「茄鯗」的菜,問鳳姐兒起怎麼做,鳳姐兒說「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劉姥姥進大觀園

其中的的雞湯、新筍、蘑菇、五香豆乾等,都是自帶鮮味的材料,也是如此,才能讓劉姥姥吃得直叫「怪道是這個味兒」。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味精、雞精這些提鮮的材料,鮮味不再像古時候那麼難得,但是五味「鮮」其一也不是沒有道理。

五味不止五味

那麼「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的五味到底是上面哪五味呢?其實都不是

讓我們再回頭去看《呂氏春秋》中的話: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這話是說:調味這件事兒,必須用甘、酸、苦、辛、鹹,用哪一樣,用多少,先放哪種味道後放哪一種味道,適當的掌握讓味道融合到一起,這鍋裡面的變化,非常的微妙。

其實,不管「酸甜苦辣鹹」也好,「酸甜苦鹹鮮」也罷,都只是中餐之中的基本味道,經過廚師之手的精心調配,可以呈現出各式各樣的的精彩滋味。

像川菜就有二十四味型之分,從最簡單搭配的「鹹鮮味」、「酸甜味」,到包含了多種味道變化的「麻辣荔枝味」,包含了「鹹、甜、麻、辣、酸、香、鮮」的「怪味」,都是五和融合之後更精彩更多變的味道。

怪味雞

「菜過五味」,其實指的是:廚師已經把很多不同的菜式、不同的味道展現出來了,這桌酒席大家都吃盡興了,主客盡歡,下面應該聊點和吃喝無關的事兒了。

寫在最後:前面沒有說過的「麻」,其實麻也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震動感。只是「麻」與「辣」都能增加菜入口之後的變化,所以也被用在了調味中,中國菜追求的是「五味和」,味道和諧的菜才是好吃的菜。其實不需要計較哪種味道是味覺,好吃才是硬道理。

參考:曹雪芹《紅樓夢》《呂氏春秋》袁新民,黃小鳳."香辛料的發展現狀及其在調味品上的應用."中國調味品 .03 (1995):2-6.Print.孫麗娟,王明秋."中國菜餚特點和常見菜餚味型的主要特徵."科學與財富 .6 (2011):218.Print.韓政."中國烹飪的主要特徵——味."才智 .19 (2010):198.Print.張建華."中國菜餚中的五味 五色和五香."烹調知識 .2 (2009):10-11.Print.劉洪仁."烹煮八珍 調和五味——中國古代的烹調."深交所 .7 (2013):94-100.Print.侯官響."辣椒傳入中國與湘川菜系的形成."楚雄師範學院學報 v.33;No.227.02 (2018):7-18.Print.

我是摸魚廚子,一個硬核科普美食知識的廚子,這是我關於美食科普原創文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美食類知識,歡迎關注我或者私信我你想知道的,我在以後會持續為你創作。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巡」「五味」分別指什麼
    小時候喜歡聽說書是,說書先生在情節關節處,常說一句話某某與某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要開始如何如何,這句話來形容飯局的場面,包括時間,進度,以及氣氛,皆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多數朋友很可能就會認為,這句話說得是,酒喝了三場,吃了五道菜,那麼是這樣的意思嗎
  • 人們常說「菜過五味」,那這五味到底指的是哪五味
    在老一代人口中有時候會提到一句老話,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源自於古代,是古人對飲食方式和酒桌談事的一種說法。它內涵豐富,如果理解方式不同,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認識。那麼人們常說的「菜過五味」,到底指的是哪五味。「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出自一本名為《酒規》的書。這是一部西周時期關於行酒禮儀的書籍。
  • 古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具體指的啥?專家:越早了解越好
    ▲聚會喝酒照片 02 想必我們很多人在酒席上都聽到過一句古語,叫做:「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酒席聚餐喝酒照片 「酒過三巡」的意思就是酒喝了三輪或者超過了三輪的意思。
  • 「五味」指的是哪五味?它們從何而來?
    五味是哪五味?我們雖然常說「五味」,但是五味具體指的是哪五種味道,眾說紛紜。酸甜苦辣鹹、辛酸甘苦鹹,前者往往是用來形容食物的,後者則是中醫五行學說中常用的詞。但是,兩種「五味」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辣與辛,這與辣椒傳入中國的時間有關。雖然如今大江南北都有嗜辣的癖好,但其實辣椒明末才傳入中國,到現在也就三四百年。
  •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的背叛,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的打罵,也不記的經歷過多少次的柔情似水,想不起來自己偷偷流過多少次的眼淚,多少次一個人獨處時撕心裂肺的吶喊。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每種味道都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背叛哪來的真誠。沒有打罵哪來的心疼。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哪來的柔情似水的甜蜜。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 閒話五味酸甜苦辣鹹
    隨筆消永日五味酸甜苦辣鹹酸,洗盡書生氣味酸。小時候祖母自製農家醋,我覺得非常神秘,是靠經驗,沒有定性分析,也沒有定量分析。有時成功,也有失敗,所以包含不確定性。當時我不明白那個好,就問小姑,小姑說,有包子吃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哪有啥好壞之分。淺顯的道理小姑說明。其實有時考慮問題換個角度,會有更精彩的結論。苦,看過《大秦帝國》商君品嘗秦國美食:野苦菜,肥羊燉,老秦酒,生而能咥,死而無憾。苦,就是中藥味。也喝過中藥,是祖父帶我去他的同學老中醫張大夫開的診所,覺得我消瘦,開幾副中藥調理,記得是在前街往南的一個診所。
  • 人們常說的「酒過三巡」是指的哪三巡?經常喝酒的人一定要了解
    引言現在社會,在飯桌上喝酒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你來遲了,我們只能說:都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了你才來。那這句話中的「酒過三巡」是指的哪三巡呢?是不是說酒已經喝了三杯?或者是已經打了3圈?那麼舉起來的第一杯酒一般都是作為聊天的切入口,當喝了第一杯酒,就表示大家都互相認識了,並且都放鬆了下來。這個時候遇到真的有不能喝酒的朋友,那便是點到為止。這個時候,一般都是「酒過三巡」中的「一巡」時刻。
  •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摘自網絡我們中國的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又以「味」為中國菜的靈魂!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完美融合了生活的真諦。每個人的口味就像不同的標籤一樣,代表了每個人不同的性格。有的人喜好甜食,有的人嗜酸如命,有的人無辣不歡…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我想每一個人都體驗過。
  • 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間,共存與相生,百味人生現
    受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煩惱和快樂共存,痛苦和幸福相生,都幾乎有一個五味雜陳的複雜人生。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 五味鵝你吃過沒?你知道是哪「五味」嗎?大廚教你做法和技巧
    五味鵝屬於粵菜系,源於廣東江門臺山,在臺山當地過年過節都會有吃鵝的習慣,鵝的味道以鮮香著稱,肉質嫩滑,滷鵝、醉鵝可能你吃過多了,但是一隻鵝同時帶有五種味道你又吃過沒有呢?這其中的「五味」指的是:酸、甜、甘、辛、鹹,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其中的做法。臺山五味鵝配方是什麼?
  • 人們常說「酒過三巡」,那這三巡到底指的是哪三巡?
    我們在聚會或者酒宴上的時候,當聽到酒過三巡和菜過五味這兩個詞的時候,就知道這場酒宴已經到了尾聲了。那這三巡到底是哪三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酒過三巡這個詞,其實出自一本不太著名的《酒規》,不過這書雖然不出名,但是這詞卻是被廣為使用。其實這個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人們的進食方式都是席地而坐,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分餐而食,而這種坐座位的方法在斟酒的時候也無法讓人感覺到巡的感覺。直到到了唐代以後,才開始出現桌子這種東西。
  • 揭發酒桌套路:為什麼酒過三巡好辦事?敬酒、罰酒都要連喝三杯?
    「三」在中國酒文化裡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酒桌上,不論是進酒還是罰酒,都要連喝三杯。想要聽到對方說真心話,也要酒過三巡後才會吐露。這背後到底有什麼講究,隱藏了什麼秘密?身為一名知酒明禮的好孩子,酒小胖今天就和各位老鐵們聊聊。
  • 讀過黃帝內經之謹和五味
    飯後,這位夥伴善意地提醒我:「黃哥,你把飯吃得這麼幹淨,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幾輩子沒有吃飽過呢,再餓,也要剩一點,不要給人感覺那麼寒酸。」 我頓時語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 當然,我不會贊同他的說法,我深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五味雜陳,哪種味道能觸動你心弦
    五味雜陳,美食更迭,歷久不衰菜餚裡的五味恰如人生中的五味酸甜苦辣鹹,每一味都是經歷,每一味都是人生酸傳統潮汕人家對酸梅汁蒸鰻魚這道菜,想必來說是不會陌生無論白事喜事,這道菜都是常客酸是一種代表味道有時候很羨慕這道菜它見過了生死,也享受了喜樂滿滿的閱歷,滿滿的味道甜
  • 五味,歸於真
    「五味」定位品牌高端熟茶,調和高山古茶之潤,圓融古茶之苦甜。人生五味,五味化生,平衡互和,得三寶:精、氣、神。五味調和,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味,在於調和五味,集五大知名山頭風格特點(班章、曼弄,易武,景邁,昔歸)的優質熟茶,用經典山頭五年以上的陳料調配,融入了廚心茶人匠心精神。
  • 酸為什麼是「五味」之首?解構中國人的酸食DNA
    以鹹喻情喻景的相對少一些,主要是鹹味太中性,但也不是沒有,比如一個人說話寡而無味,便是「不鹹不淡」,在方言中,還有更形象的例子,粵語喻人下流,謂之「鹹濕」,進而引申至騷擾女性者為「鹹豬手」。有意思的是,儘管各地方言不同,但在言及五味的時候,大多以「酸」為首,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的文化現象。喻情喻景最多最形象的,恰恰還是「酸」。
  • 你的酸甜苦辣鹹,我們不懂,讓我們來看看五味到底是啥東西
    在人生的經歷中,我們會嘗遍酸甜苦辣,今天我們就講講這五味!甜、酸、苦、辣、鹹,俗稱為「五味」。除此之外,人的舌頭上的「味蕾」,還能品嘗出澀味、鮮味等多種滋味呢!那麼,不同的食品為什麼會具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呢?
  • 「酒品」如「人品」,酒過三巡,看到的是什麼?
    「酒過三巡」釋義我們常會聽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其中的「巡」表示來回走動,又可指每個人各來一遍的意思,「三巡」一詞出自《左傳》,原意指巡行,後被引申為行酒,一巡即為一輪。酒過三巡的意思是酒喝了三輪。
  • 酸菜、甜菜、苦菜、辣菜、鹹菜,帶你看盡菜中五味
    我們平時的飲食中,一直都是以多樣化著稱,有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但你知道我們平時吃的蔬菜中也是包含了這五味的嗎?也許有人會吃到過其中幾味,但能夠全部了解的人就很少了。酸菜酸菜其實是一個挺大的品類,可以說基本所有的蔬菜都可以拿來做酸菜,相信很多人都有吃到過酸菜,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酸菜作為一種能將食物長久保持的方式,更是備受人們所喜愛。
  • 中藥「五味」:辛、甘、酸、苦、鹹
    中藥的味稱為五味,是指中藥所具有的辛、甘、酸、苦、鹹五種與味相關的特性,雖然除此之外還有淡、澀二味,但辛、甘、酸、苦、鹹與五行、五臟相配屬,所以一般稱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