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指的是哪五味?它們從何而來?

2020-12-20 FUN知識點

關於「五味」我們經常聽到一種流行甚廣的說法,它跟舌頭有關。這種說法大致將舌頭分為五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可以感知或者品嘗出一種特定的味道。然而,流傳得廣不代表它就是對的,事實上,舌頭上的味覺分布圖早已經「過時了」,或者說,它是錯的。

五味是哪五味?

我們雖然常說「五味」,但是五味具體指的是哪五種味道,眾說紛紜。酸甜苦辣鹹、辛酸甘苦鹹,前者往往是用來形容食物的,後者則是中醫五行學說中常用的詞。但是,兩種「五味」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辣與辛,這與辣椒傳入中國的時間有關。雖然如今大江南北都有嗜辣的癖好,但其實辣椒明末才傳入中國,到現在也就三四百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辣椒才走向世界,並被各地的人發揚光大。而在此之前,中國人所說的辛味,指的是帶有揮發性的味道,薄荷、紫蘇、花椒、生薑、蔥都位列其中。

除了酸甜苦辣鹹、辛酸甘苦鹹,近些年還流傳一種新的「五味」,即酸甜苦鹹鮮,問題再次出現在辣這種味道上,這是由於科學家研究發現,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切過螺絲椒的朋友們一定都有強烈的感觸,切完辣椒,手指頭又燙又辣又有點,這就很好詮釋了辣椒中的辣椒素刺痛神經的感覺,它刺激痛覺受體,並將疼痛的信號傳遞到腦部神經,身體隨之出現各種反應,比如出汗。擠掉辣味躋身五味的是「鮮」,有人說「魚」加「羊」就是鮮,但「鮮」這個詞在我們吃海鮮、喝湯的時候出現率最高,它其實與穀氨酸鈉、胺基酸、含氮化合物等物質有關。

相信你還記得原來學文言文時,老師都曾講過古文中「三」「五」這樣的數詞,大多都是虛指,並非如實的計量,真實情況也的確如此,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難以用「五味」來形容的味道,無論是聞到的還是嘗到的都遠超「五」這個範疇。

舌頭真的分區嗎?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文章開頭時提到的舌頭味覺分布圖了,那張圖的繪製者的繪圖依據是一篇發表於1901年論文,論文的作者是一位研究生,他通過實驗發現「舌頭對於甜味的敏感度最高,尤其是舌尖」,實驗結論僅此而已。但是,當那位繪圖者繪圖時,就將一個簡單的結論擴展成了「舌頭味覺分布」(The Tongue Map),並將舌頭做了分區,將舌尖、舌根、舌頭兩側做了劃分,每個區域只能夠負責感知一種味道。

具體來說,根據舌頭味覺分布理論舌尖是負責感知甜味的,舌根則承擔感知苦味的責任,舌頭兩側負責酸味和鹹味,這個理論搭配著那張圖廣泛流傳,人們也很樂於接受。但是到上世紀70年代,研究人員就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我們的舌頭上分布著大量味覺受體,當我們咀嚼食物時,味覺受體細胞開始工作,將不同的味道轉化成訊號,傳遞到大腦,成為我們所說的「味道」。

我們拿甜味來舉例,按照舌頭味覺分布圖的說法,只有舌尖上的一小個區域能夠感知甜味,但是現在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整個舌頭存在1萬個味蕾,味蕾作為味覺的感受器,負責感知味覺,除了舌頭外,上顎、咽喉也能夠很好地感知甜味,並偏好甜味。所以,舌頭和口腔味覺分布並不是絕對的。

「五味」這個詞其實很有意思,比如常說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指的是人們吃好喝好後的狀態;又比如廣西人常說的「戒五味」,指的是狗、貓、蛇、兔、龜五種動物;還有在西安,有條不太長的小街道,名叫「五味十字」,原先是因為這條街遍布藥鋪,如今這裡聚集了大小館子,食客穿梭其間,五味十字也從「辛酸甘苦鹹」這個中醫五味,變成了「酸甜苦辣鹹」「酸甜苦鹹鮮」的食之五味。

總而言之,理性來說「五味」是經由味神經傳送到大腦的信號,而感性來說,「五味」就是每日三餐所帶來的煙火氣。

相關焦點

  • 人們常說「菜過五味」,那這五味到底指的是哪五味
    在老一代人口中有時候會提到一句老話,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源自於古代,是古人對飲食方式和酒桌談事的一種說法。它內涵豐富,如果理解方式不同,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認識。那麼人們常說的「菜過五味」,到底指的是哪五味。「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出自一本名為《酒規》的書。這是一部西周時期關於行酒禮儀的書籍。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的五味到底是哪五味?不是酸甜苦辣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出自周朝的一本叫《酒規》的書,是一部周朝用來說喝酒時候禮儀的書前一句「酒過三巡」。「巡」是指在座之人斟滿酒,三不一定真的是三次,也會是更多次,在這裡是虛指。所以指給所有人加過三次酒了,但是並不是指敬過三圈。
  • 五味,歸於真
    「五味」定位品牌高端熟茶,調和高山古茶之潤,圓融古茶之苦甜。人生五味,五味化生,平衡互和,得三寶:精、氣、神。五味調和,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味,在於調和五味,集五大知名山頭風格特點(班章、曼弄,易武,景邁,昔歸)的優質熟茶,用經典山頭五年以上的陳料調配,融入了廚心茶人匠心精神。
  • 傳統文化「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巡」「五味」分別指什麼
    小時候喜歡聽說書是,說書先生在情節關節處,常說一句話某某與某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要開始如何如何,這句話來形容飯局的場面,包括時間,進度,以及氣氛,皆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多數朋友很可能就會認為,這句話說得是,酒喝了三場,吃了五道菜,那麼是這樣的意思嗎
  •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這些食物吃對可防癌!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這些食物吃對可防癌!《黃帝內經》指出,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青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01青色指的是青綠葉蔬菜和瓜果,主要包括芹菜、青瓜、菠菜、青椒、空心菜、綠豆等。研究表明,這些食物能減輕和消除各種毒素對肝臟的損害,促進新陳代謝和消除疲勞。它們都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清理腸胃防止便秘,減少直腸癌的發病率。另外,經常吃綠色蔬菜能讓身體保持酸鹼平衡的狀態,更大程度上避免癌症的發生。
  • 五味鵝你吃過沒?你知道是哪「五味」嗎?大廚教你做法和技巧
    這其中的「五味」指的是:酸、甜、甘、辛、鹹,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其中的做法。臺山五味鵝配方是什麼?五味鵝最為講究的就是五味,製作出來的鵝酸、甜、甘、辛、鹹,五味適宜這道菜味道才會更好,而這五味主要靠什麼配料來製作,配方中都有什麼?
  •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的背叛,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的打罵,也不記的經歷過多少次的柔情似水,想不起來自己偷偷流過多少次的眼淚,多少次一個人獨處時撕心裂肺的吶喊。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每種味道都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背叛哪來的真誠。沒有打罵哪來的心疼。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哪來的柔情似水的甜蜜。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 舌尖上的五味竟然不包括「辣」!
    那麼人類的基本味覺包括哪幾種,它們又是怎麼產生的呢?舌尖上的五味不包括「辣」!味覺能夠讓我們享受到美食,當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與我們嘴巴中的味蕾接觸時就會讓我們產生味覺。「五味雜陳」更確切地指酸、甜、鹹、苦、鮮這五種味覺。酸甜鹹苦鮮都是怎麼產生的?那麼,我們是如何感受到「五味」的呢?五味食物主要有哪些?今天就帶你走進「舌尖上的五味」,一起探索五味食物的奧秘!
  • 中藥「五味」:辛、甘、酸、苦、鹹
    中藥的味稱為五味,是指中藥所具有的辛、甘、酸、苦、鹹五種與味相關的特性,雖然除此之外還有淡、澀二味,但辛、甘、酸、苦、鹹與五行、五臟相配屬,所以一般稱五味。
  • 五味雜陳:藥物只有五種味道嗎
    □ 首席記者 劉永生    食有五味,藥亦有五味  五味,指甜、酸、苦、辣、鹹五種味道,泛指各種味道。五味雜陳,指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形容感受複雜而說不清楚,如:老人們回憶起過去的日子,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 天糧餐飲辣五味四季皆宜的麻辣香鍋
    天糧餐飲辣五味對麻辣香鍋進行了不斷的挖掘與創新,並成功打造出麻辣香鍋、麻辣蒸鍋、麻辣燜鍋等一系列美味香鍋。天糧餐飲辣五味麻辣香鍋獨有的香鍋技術讓人百吃不厭。天糧餐飲辣五味一款地道的四川美味,麻辣香鍋發源於重慶由川渝地方麻辣風味融合而來,麻辣香鍋源於土家風味是當地老百姓的家常做法,以麻、辣、鮮、香、油、混混搭為特點。雖然麻辣香鍋屬於川渝地方麻辣口味但卻頗受全國食客們的喜愛。
  • 飲食今古談(2)談五味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苦,心氣喘滿,腎氣不衡。味過於甘,脾氣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 閒話五味酸甜苦辣鹹
    隨筆消永日五味酸甜苦辣鹹酸,洗盡書生氣味酸。小時候祖母自製農家醋,我覺得非常神秘,是靠經驗,沒有定性分析,也沒有定量分析。有時成功,也有失敗,所以包含不確定性。當時我不明白那個好,就問小姑,小姑說,有包子吃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哪有啥好壞之分。淺顯的道理小姑說明。其實有時考慮問題換個角度,會有更精彩的結論。苦,看過《大秦帝國》商君品嘗秦國美食:野苦菜,肥羊燉,老秦酒,生而能咥,死而無憾。苦,就是中藥味。也喝過中藥,是祖父帶我去他的同學老中醫張大夫開的診所,覺得我消瘦,開幾副中藥調理,記得是在前街往南的一個診所。
  • 杭州與溫州的五味和之爭
    杭州與溫州的五味和之爭 作者:歐耶姜 九州故事萬花筒 1 兩個五味和 在杭州,「中華老字號」老底子月餅「五味和」,應該是所有老杭州人心目中的美好記憶。
  • 身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五色、五香、五味都是什麼嗎?了解一下~
    中國菜更有「五色」、「五香」、「五味」之說。這具體是哪「五色」、「五香」、「五味」你都知道麼?讓我們一起阿里了解一下吧!所謂「五色」,中國人把紅、黃、藍、白、黑作為正色,其他為間色。飲食時通過舌口,獲得味覺,原本與視覺無關,但五彩繽紛的菜餚,同時能引起人們的食慾,因此,中國菜歷來注重色彩鮮明、和諧、悅目。
  • 妙趣談中醫藥——話說四氣五味
    古代中醫學家們將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的中藥"四氣"、"五味"理論運用到藥物和食物之中。寒、熱、溫、涼四者,稱為「四氣」或「四性」,對應冬、夏、春﹑秋四時," 五味"即辛、甘、酸、苦、鹹。當然,我們不能膚淺的認為這是強行地套模板,其在「藥食同源」的框架下,以五味配合四氣,共同標明每種藥物的藥性特徵,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區分和以陰陽對衝或互補的理論使用是指藥物固有的屬性和作用,還是很科學、很必需的。比如,運用「四氣」,治寒症者用熱性藥,治熱症者則用寒性藥,以求相抵或互補,調整達到中正、平和的狀態。
  • 五行五臟五色五味,自然與人體奇妙的融合
    木,五臟中對應肝臟,五色中對應青色,五味中對應酸味,五官開竅於目。食物中例如:五穀中的綠豆,水果中的獼猴桃,蔬菜中的菠菜,所含的營養都有利於肝臟健康。火,五臟中對應心,五色中對應紅色,五味中對應苦味,五官開竅於舌。平日中我們常說到「上火」,體內的「火」確實多反應在人體上焦,例如舌尖生泡多與心火相關。
  • 天糧餐飲辣五味是有態度的五味鍋
    天糧餐飲辣五味五味鍋巴蜀地區的特色麻辣香鍋,辣五味五味鍋一鍋有肉有菜的乾鍋兼具麻辣鮮香的特點,香到忘了煩惱,辣到讓你氣場全開。天糧餐飲辣五味五味鍋五種口味的香鍋,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香鍋風格,有麻、辣、醬、鮮、香五種味道,菜品有肉類海鮮蝦、蟹、魷魚等,配上各色的鮮蔬菜,辣五味是一家有態度的香鍋店。天糧餐飲辣五味五味鍋有火焰麻辣鍋、冰雪麻辣鍋、京城醬香鍋、秘制孜然鍋及海鮮麻辣鍋等等,辣五味獨特口味的醬,酸鮮可口的鮮造就了沁入心脾的五味鍋。
  • 鹿九州鹿業:識藥性,正確認識中藥材的「五味」
    什麼是五味?酸、苦、甘、辛、鹹為五味。「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五味是通過人的味覺辨別出來的,是藥物的真實味道。然而和四氣一樣,五味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不同味道的藥物作用於人體會有不同的反應,產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歸納出了五味的理論。
  • 讀過黃帝內經之謹和五味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素問·五藏別論》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