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巡」「五味」分別指什麼

2020-12-15 馬不才國學薈萃

小時候喜歡聽說書是,說書先生在情節關節處,常說一句話某某與某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要開始如何如何,這句話來形容飯局的場面,包括時間,進度,以及氣氛,皆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多數朋友很可能就會認為,這句話說得是,酒喝了三場,吃了五道菜,那麼是這樣的意思嗎?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在中國古代,講究民以食為天,吃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相當注重禮儀,連孔子都說出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樣的話來,可見古人對吃飯喝酒有多麼講究,並且分化出了酒文化和飲食文化,其中這個酒文化,更是沿襲了幾千年,直至今日,中國人還是世界上最講究酒文化的民族,也是最善飲的民族。

在中國古代,喝酒有許多講究,例如給人倒酒必須要倒滿,如果只斟半碗酒就是不尊重對方,另外還有先幹為敬的說法,喝酒要喝滿,若是只喝一半,也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表現,說明交情不夠。

酒過三巡

酒過三巡,也是中國傳統酒文化的一種表現。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首先要明白「巡」為何意?所謂的巡,就是循環,輪換的意思嗎,而三巡,就是三輪,或者說是三個回合的意思。

那麼如何為一巡呢?這就涉及到了中國古代酒文化的禮儀, 在古代的宴席之上,主人向客人敬酒,要一對一的喝,敬完全部的客人叫做一巡,或者說是一輪。由此可見,古代請人吃飯,酒量不好可不行,請的客人越多,喝得越多,也說明主人越能喝。

主人敬客人,為第一輪。第二輪則是客人回敬,也是一對一,每個客人向主人敬一杯酒,喝完為第二輪結束。

第三輪則是主人為了感謝客人赴宴,再次進行一對一的敬酒,喝完之後,三輪結束。這就是酒過三巡的含義。三巡結束後,相當於禮畢,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動,划拳猜令。然而大多數的宴席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能喝三輪,所謂的酒過三巡,多是指一種虛數。

酒過三巡應該是在唐朝之後,為什麼呢?因為在唐之前,吃飯是分餐制,大家的飯桌都是獨立的,並不似今日一個大桌吃飯,大家都是自斟自飲,比如鴻門宴上的劉邦和項羽,因此不太可能出現巡。

而在唐朝以後,胡人將胡床傳入中原,出現了桌子,這個時候的中國出現了圍桌吃飯喝酒。比如在唐朝時的《宮樂圖》,就形象地描繪了當時那種「酒過三巡」的場景,一群宮女圍著長方形的桌子,有專門的宮女為大家輪流斟酒,這個時候才有了「巡」的感覺。

菜過五味

講過了酒過三巡,下面看看,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的菜過五味,多是在大型宴會中,例如喜宴,壽宴等,在這些宴席上,人們比較注重五味俱全,這一點,在古代非常重視,幾乎是大型宴會的標配和象徵。

菜的五味是那五味呢?有酸甜苦辣鹹五種,為什麼一定要有五味呢?中華為禮儀之邦,所謂眾口難調,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如果主人只做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很失禮,因此為了照顧到所有人的口味,就會儘量做出多種不同口味的菜餚,當然這個五味,多也是一種虛指,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們飲宴的要求。

一般來說,菜過五味,指的是所有的菜都上全了,宴席也到了尾聲,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吃飯的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大家都酒足飯飽了,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繼續或者是離開。

總結:

中國人是最講究規矩禮儀的民族,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處處都有規矩,若是三輪酒後,或者不再添菜了,客人還留席不去,就是不懂規矩了,反之如果主人不按規矩將客人招待好,也是一種失禮。

相關焦點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的五味到底是哪五味?不是酸甜苦辣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出自周朝的一本叫《酒規》的書,是一部周朝用來說喝酒時候禮儀的書前一句「酒過三巡」。「巡」是指在座之人斟滿酒,三不一定真的是三次,也會是更多次,在這裡是虛指。所以指給所有人加過三次酒了,但是並不是指敬過三圈。
  • 古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具體指的啥?專家:越早了解越好
    ▲聚會喝酒照片 02 想必我們很多人在酒席上都聽到過一句古語,叫做:「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那麼這句古語,究竟是什麼規矩,具體指的啥?對此專家表示:越早了解越好,學會了不會吃虧。
  • 人們常說的「酒過三巡」是指的哪三巡?經常喝酒的人一定要了解
    引言現在社會,在飯桌上喝酒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你來遲了,我們只能說:都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了你才來。那這句話中的「酒過三巡」是指的哪三巡呢?是不是說酒已經喝了三杯?或者是已經打了3圈?在唐代《宮樂圖》中,宮女圍著桌子吃飯,其中一個女子拿著長勺為她人斟酒,如此才有了「巡」的感覺。「三巡」是什麼?所謂「巡」,就是來回走的意思,古人眼中的「三巡」應該是主人給客人斟滿一次酒,就圍著客人轉一轉,在「三巡」就是斟滿了三次,客人便逐漸離去。稱為「酒過三巡」。
  • 人們常說「菜過五味」,那這五味到底指的是哪五味
    餐桌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深刻融入到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超越了階層和時代。在老一代人口中有時候會提到一句老話,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源自於古代,是古人對飲食方式和酒桌談事的一種說法。它內涵豐富,如果理解方式不同,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認識。那麼人們常說的「菜過五味」,到底指的是哪五味。
  • 「酒品」如「人品」,酒過三巡,看到的是什麼?
    「酒過三巡」釋義我們常會聽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其中的「巡」表示來回走動,又可指每個人各來一遍的意思,「三巡」一詞出自《左傳》,原意指巡行,後被引申為行酒,一巡即為一輪。酒過三巡的意思是酒喝了三輪。
  • 人們常說「酒過三巡」,那這三巡到底指的是哪三巡?
    我們在聚會或者酒宴上的時候,當聽到酒過三巡和菜過五味這兩個詞的時候,就知道這場酒宴已經到了尾聲了。那這三巡到底是哪三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酒過三巡這個詞,其實出自一本不太著名的《酒規》,不過這書雖然不出名,但是這詞卻是被廣為使用。其實這個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人們的進食方式都是席地而坐,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分餐而食,而這種坐座位的方法在斟酒的時候也無法讓人感覺到巡的感覺。直到到了唐代以後,才開始出現桌子這種東西。
  • 揭發酒桌套路:為什麼酒過三巡好辦事?敬酒、罰酒都要連喝三杯?
    「三」在中國酒文化裡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酒桌上,不論是進酒還是罰酒,都要連喝三杯。想要聽到對方說真心話,也要酒過三巡後才會吐露。這背後到底有什麼講究,隱藏了什麼秘密?身為一名知酒明禮的好孩子,酒小胖今天就和各位老鐵們聊聊。
  • 「五味」指的是哪五味?它們從何而來?
    五味是哪五味?我們雖然常說「五味」,但是五味具體指的是哪五種味道,眾說紛紜。酸甜苦辣鹹、辛酸甘苦鹹,前者往往是用來形容食物的,後者則是中醫五行學說中常用的詞。但是,兩種「五味」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辣與辛,這與辣椒傳入中國的時間有關。雖然如今大江南北都有嗜辣的癖好,但其實辣椒明末才傳入中國,到現在也就三四百年。
  • 五味鵝你吃過沒?你知道是哪「五味」嗎?大廚教你做法和技巧
    五味鵝屬於粵菜系,源於廣東江門臺山,在臺山當地過年過節都會有吃鵝的習慣,鵝的味道以鮮香著稱,肉質嫩滑,滷鵝、醉鵝可能你吃過多了,但是一隻鵝同時帶有五種味道你又吃過沒有呢?這其中的「五味」指的是:酸、甜、甘、辛、鹹,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其中的做法。臺山五味鵝配方是什麼?
  • 讀過黃帝內經之謹和五味
    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問·六節藏象論》 內經裡的五味:1.指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2.泛指各種味道或調和眾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 身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五色、五香、五味都是什麼嗎?了解一下~
    身為一個中國人,就不能不了解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菜已有四五千年的發展歷史,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組成,主體是各地方的風味菜。中國烹飪講究色、香、味俱全的最高境界,菜餚做出來不僅要好吃,還要好看!中國菜的高超的烹飪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世界一流。
  • 黃酒「巡」味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本公眾號黃酒「巡」味紹興黃酒是浙江紹興的一張金名片,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天下一絕」。它的手工釀造從立冬開始,到立春前投料結束,這段過程稱「冬釀」。此時因天氣寒冷,發酵時間自然延長,長時間的低溫發酵會令黃酒更為醇厚、柔和、色澤清澈、香氣濃鬱。
  • 聖誕節的暖心句子|酒過三巡,你是我最想擁抱的人
    酒過三巡,你是我最想擁抱的人。You are the one I want to hug after three rounds of drinking.誰也不會消失每個人只和想念的人聯繫。No one will disappear.
  • 在酒桌上喝得再投緣,這三個秘密也不要說,不然酒真的白喝了
    在酒桌上朋友同事之間,酒喝到興頭上,很容易把真心話說出來,甚至嘴沒有把門的,把一些不該說的秘密也一股腦都給倒出來了,等過後醒酒了,後悔不該多喝酒也來不及了。所以,在酒桌上喝得再盡興,也要管住自己的嘴,特別提醒好喝酒的人,對這三個秘密千萬不要亂說。
  • 福克斯江小白廣告歌《酒過三巡》有真相!
    Sup和活死人之間的beef一直是新說唱的主線,廠牌之戰火藥四起,不過看多了這兩大廠牌的beef剪輯視頻,再來看看網友剪輯的兩大廠牌cp魔鬼拉郎視頻,看過居然有點甜?其實sup和活死人廠牌私下的關係都很peace,也相互respect。
  • 酒桌上喝酒不過「三巡」,罰酒要喝「三杯」,這裡面存在哪些講究
    當然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喝酒已經少了很多的繁文縟節,但是無論如何,以前文化習俗的東西還是有不少留了下來,而且還在繼續影響著中國人酒桌上的方方面面,只是不被大家所重視而已。 在中國有喝酒不過「三巡」的說法,對它的理解也有很多,有的是認為相互之間敬酒不要超過三杯,還有人認為就是連喝不要超過三杯,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某個人來赴宴遲到了或者是在酒桌上說錯了話
  • 兩岸三地宮廟福州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楊曉翔 攝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楊曉翔 攝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楊曉翔 攝   中新網福州6月14日電 (劉可耕 楊曉翔)14日恰逢中國「文化遺產日」。
  • 民間經久流傳的4個酒諺語,包含了酒文化的精髓,你知道幾個?
    通常所說的酒指的是蒸餾水酒,即白酒,以陳酒者為佳。古代將各種酒統稱為醪體。醪為濁酒,體為甜酒。無酒不成宴,餐桌上肯定不能少了酒,少了酒就沒有氣氛。飲酒要慢斟緩飲,酒食並用,適量而為,意到為止。朋友聚會、職場應酬都免不了要喝點酒。酒有裨益,但也滋害。因為「少飲如蜜,醉飲似毒"「會喝酒,能治病,不會飲,要人命"「酒以不勸為歡,棋以不爭為勝"。
  • 中國傳統美食文化雜談 五味中為何沒有「辣」?
    中國傳統美食古代中國把味道歸納為五個大類。五味,即酸、苦、甘、辛、鹹。五味中沒有辣,在些許證明在漢代以前。漢字中沒有辣字,中國人也沒有「辣」的感覺。而當今的美食,對辣味的追求已經深深印在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中,比如重慶的火鍋裡的麻辣似火、四川宮保雞丁的麻辣鮮香、味厚油重,湖南麻辣子雞的鄉野風味、油重色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