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新聞發布會,對《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專題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會上指出:
目前中青年教師已成為主體,高校教師45歲以下佔比超七成。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需要根據學齡人口高峰遷移做適當師資儲備。下一步,將改革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同時,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註冊制度,提高教師準入門檻,破除教師資格終身制,師德上有偏差的老師定期註冊時一律「一票否決」。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第三方評估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石中英介紹,目前全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已全面落實績效工資,多數地區非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實施工作穩步推進。各地要穩步落實,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課程)的平均工資水平。
石中英坦言,2016年到2020年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目前,我國教師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地位待遇。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吸引、鼓勵、支持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還需要政策引導。
因此,未來五年將繼續推動地方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培養「一專多能」的本土化鄉村教師。推動地方全面落實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引導地方財政加大投入,力爭將這一政策擴大到所有鄉村地區,同時引導各地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實行工資傾斜政策。
此外,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我國還需要根據學齡人口高峰遷移做適當師資儲備。未來將進一步改革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保證教師工資水平穩步增長。
師德不合格老師也「下課」
收受禮金、有償補課……教師失德行為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上海社科院今年一項針對3000名中小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對師德持有負面評價的比例為7.4%,主要集中在收禮和有償補課上。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遵民說:
「收紅包、吃回扣,搞有償補課等,破壞了教育公平,損害了教師和教育行業的聲譽,也說明當前的師德師風教育、考評制度沒有完全起到監督和警示的作用,迫切需要健全監管制度,完善防範機制。」近年來,有關部門先後印發《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等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學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經過5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一體化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志輝指出,教育部對失德實施了「零容忍」的政策,不僅加大了對失德教師的懲處力度,而且從根源抓起,劃出了中小學教師不可觸犯的10種師德禁行行為和高校師德7條紅線,建立了「他律」的師德約束制度,並形成了高壓態勢。目前,我國31個省份都建立了相應的師德建設制度,師德作為聘任和考核重要依據的學校佔到95%,比較重要的佔到5%。
明年將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註冊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表示,今後要創新師德教育,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培養、崗前和職後培訓、管理的全過程。同時健全師德考核,將師德表現作為崗位聘用、職稱評審、評優獎勵等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嚴格師德懲處,對違反師德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將違反師德行為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從根本上遏制違反師德行為的發生。
同時,明年將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定期註冊制度,成為教師管理的制度,並根據試點情況細化相關條件和要求,目標是讓教師隊伍有很好的「源頭活水」,對個別不符合教師要求的老師能夠清除出去。
評估報告指出,2011年啟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改革試點以來,22個省份推進試點改革,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改革已經形成全面推進之勢。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註冊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師準入門檻,破除了教師資格終身制,提升了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許濤說,只要師德上有偏差的老師定期註冊時一律「一票否決」,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已經有一批教師沒有通過註冊,需要轉崗。
來源:文字稿綜合自新華社、法制晚報,圖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