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管教使人產生扭曲的天主形象(附音頻)

2021-02-25 厄瑪奴耳青年會

作者丨金秀章




七(4)暴力管教使人產生扭曲的天主形象.00:0010:08
添加話題

另一個讓孩子與父母產生情感疏離的是父母的暴力管教,無論是語言上的,還是肢體上的暴力,都會對孩子有很深的傷害。

我曾被嚴厲的父親打過一次,傷到鼻出血。在被打的那一刻,覺得父親以前對我的關心都是假的,那是一次很深的創傷,讓我對父親產生了疏離感,對他有怕懼之心,不敢主動到他面前。

那時我已有5歲多,若是1歲左右的小小孩常被父母訓斥,甚至打罵,會造成更難以估量的心理傷害。所以,中國人的棒打出孝子,特別是經常的暴力傷害,完全是錯誤的教養方式。

我在兒童中心工作時,每天都要和有這類創傷的孩子交往,發現他們膽小、多疑、焦慮;不信任人,並總與人保持距離。

能夠贏得他們的信任,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更長時間的等待。

而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等同於孩子與天主的距離,在他們眼中會把父母形象投射成天主形象。

小孩子會將父母對自己的錯誤管教當成天主對待自己的方式;把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也當成天主對自己的態度,也會當成他人,甚至自己對自己的態度。指責、批評,甚至暴力,也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不信任、失望,使他們的自我形象產生扭曲。

如果嬰兒在這一階段得到足夠的愛,就有可能建立起基本的信賴,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世界和天主,對生活有積極的嚮往,形成其希望的根基。

我個人以前總覺得教會裡面講的信、望、愛三德是很抽象的理論,現在才深深認識到它是如此緊密地與我們的生命交融在一起的,不再是難懂的信條,而是每個人活生生的生命經驗。

如同保祿所說的,三者之中,最大的就是愛(格前13:13)。愛是一切的根基、源頭,天主就是愛!天主透過父母向孩子展示祂的愛。


有了這份愛,孩子才能快樂成長,學會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欣賞自己,也與天主有親密感。但如果父母沒有能力傳遞這份愛,甚至扭曲了這份愛,孩子也會變得自我扭曲,他心目中的天主形象也不會完美,甚至恐怖。

而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是被親愛的天主所擁抱的父母,才能用天主之愛去擁抱他們的孩子,進而給孩子奠定紮實的信仰基礎。

在我陪伴他人的過程中發現,那些對心理治療效果不明顯的人,是那些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被愛經驗的人,特別是那些小時候受到過嚴重心理創傷的人。

在一次給一位學員做心理輔導時,我心裡感到很困惑,因為經過很長時間的談話,對方的表情看上去似乎沒有一點變化,幾乎是挑戰了我以前的經驗。

當我要他講出一、兩件小時候被愛的生活經驗時,他想了很長時間,最後只是搖搖頭說:沒有,一次也沒有!一點也不記得被父母愛過。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他分享說自己經常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即使是白天,在房間裡聽到外面有腳步聲,他都會有焦慮感,擔心會有不好的事發生,而這種不安全感,每天都如影隨形。

他雖然生活在團體裡,卻總是感到孤獨,感覺生命就像沒有根的水中浮萍一樣。而且他對別人的話很敏感,猜疑他人看不起自己,背後說自己壞話。

缺乏被愛的經驗會破壞前面提到過的歸屬感、價值感和重要感。歸屬感來自於親密的相依關係,價值感來自於被肯定和接納,重要感來自於自我欣賞。但如果沒有愛,這一切都會歸零。如果一個人的負面經驗太多,無疑會給以後的信仰生活帶來挑戰。

父親對我的一次暴力管教,就讓我覺得父親不是真心愛我,降低了對他的信任感。加之他後來要求完美,常批評、指責我,不僅使我與他感情疏離,同時也影響到了我和天主的關係,總是擔心守不好誡命會招來天主的懲罰,當了神父之後還有這樣的感覺。

這種影響一直到了我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覺察之後,才有所改變。而且是先改變了與父親的關係後,才覺得和天主的關係近了許多。

而我母親待我則比較溫和,給我更多的愛與關心。每當我回顧被母親特別愛的那一時刻,心裡就覺得很溫暖,很感動!讓我有力量,有勇氣和信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在母親的影響下,我更加熱愛和敬禮聖母,與聖母的關係比與天主的關係更親密些,這是因為我對母親沒有任何的恐懼和害怕。我的經歷完全驗證了父母的行為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與天主及與聖母的關係。

宗教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工作發現,家庭對孩子信仰的影響才是最大的,而後天的努力培訓,對信仰的影響卻不是很明顯。美國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受過神學培育的人中,70%的人完全沒有變化,25%有一些變化,只有5%的人有很大的變化。這表明,家庭對人信仰確立的重要性。

所以,一個家庭可以建樹孩子積極的自我形象,也會給他們帶來正面的天主形象;同樣也可以摧毀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同時扭曲天主形象。


相關焦點

  •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學校管教的缺失,還是學生心靈扭曲的發洩?
    長此以往導致心中積怨頗深,便容易對學習好的學生產生仇視心理,而且也會本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學習不好我也不允許別人好過,便欺負學生來發洩自己對老師對家長批評教育的不滿。在學習中加入校園暴力的心理課程老師應該定時為孩子做心理疏導,讓一些長期遭受批評的學生心中扭曲的心理得到及時的矯正,內心中的怨氣得到抒發,同時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知道相互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發生爭執的話要互相包容等。
  • 中國式暴力管教該摒棄嗎?
    我猜大多數的人小時候都被父母「教育"過吧?!如果極端的暴力管教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足以稱為「家暴」...但因為一些小錯而暴力對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種暴力管教,給孩子造成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而且還會造成精神上的創傷,也許會給孩子烙下童年陰影,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有的家長不敢對孩子動「武」,害怕影響親子關係,也無法用語言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 校園暴力,是學校的放縱還是家長的疏於管教
    所以這到底是學校的放縱還是家長的疏於管教?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
  • 暴力管教不可取,陝西一幼童被幼師扔摔後受傷,下巴破裂縫了8針
    尤其是近幾年,幼兒園頻繁被曝光出存在幼師暴力管教幼兒現象,甚至還不同程度地對幼兒造成了傷害,這也讓一些家長在幼兒園的選擇上更加的慎重。事後傅女士前往幼兒園查看了監控,結果監控中出現的一幕讓她非常震驚:她的孩子根本不是不小心碰到了凳子,而是整個人被幼師拎了起來扔到了地上
  • 0-14歲家長必看,你為什麼更容易採取「暴力」手段管教孩子
    那麼眾多家長到底為什麼更容易採取暴力手段管教孩子呢?不管是同事、婆媳、父母以及自己的另一半,我們在相處的時候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有些矛盾難以消化在我們內心積壓,人性的本能為了緩解這種壓抑感,就會尋找渠道發洩,而你的孩子就成了發洩的目標。
  • 還在暴力教育?趕緊試試正面管教吧,這樣才能養出真正的好孩子
    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極其不好,原因很簡單,暴力教育傳達的是「暴力」,是簡單粗暴不走腦子的情緒發洩。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能這樣做。暴力教育何時休?心理學家田嵐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訪問500人是不是遭受被家長體罰。結果,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幼年曾遭遇暴力教育。暴力方式有手打腳踹,甚至包括用棍棒、皮鞭、衣架等工具,想想讓人不寒而慄。
  • 小時候暴力管教孩子,就是在播種仇恨,青春期時孩子會加倍奉還
    暴力管教就是在播種仇恨的種子今天,夏維謙與母親劍拔弩張的關係,是因為母親從小暴力管教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方式,日積月累,在孩子心中仇恨的種子便慢慢長大。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小時候對孩子嚴格管教,甚至是採取暴力,把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地就是成功的教育,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潛在的問題全部會暴露出來,這不僅是親子關係緊張這麼簡單,孩子會變得暴力,形成一些不好的惡習,比如遊戲成癮,這是他在通過各種方式來宣洩內心深處積壓許久的情緒。
  • 孩子叛逆不聽管教,打罵只會適得其反,不妨試試「非暴力溝通」
    暴力管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一種"成本"較為低下的育兒方式,因為家長可以通過暴力輕而易舉地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甚至讓孩子乖乖聽從自己的管教,只不過對孩子來說,暴力並沒有傳達父母的教育理念,反而是在孩子內心種下恐懼的根苗。
  • 寶寶開始出現"暴力"行為,媽媽到底應該怎麼管教才最好?
    寶寶還在成長過程中,自己的表達水平不能支撐自己想要描述的事物,但又想引起家長或朋友的注意力,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採取弧度比較大的肢體語言,比如扯頭髮、推人等讓別人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因為社會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大,很多家庭就選擇只生養一個孩子,對孩子無比的溺愛,像爺爺奶奶這一輩的更是如此,甚至於出現父母想管教但爺爺奶奶護著不讓的情況。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時撒潑打滾就繳械投降,沒有原則的讓他得到滿足,一步一步的退讓自己的底線。
  • 又見女童被虐受重傷,家庭「暴力管制式」管教幾時休?
    女童茜茜父親平時對於茜茜的管教就是手、數據線、笤帚進行毆打,這在其女友看來,你是新生父親都可以打,那我跟你結婚了,我也算是她的「媽媽」,打她也算是管教她,也是對她好。那麼請問「如果是你親生孩子,你還會毆打虐待嗎?」「既然生了我,為什麼不愛我?」
  • 中英閱讀—育兒專家教你約束和管教熊孩子(附音頻)
    【 散漫了一個短暑假,是時候收收心準備好上學了,向育兒專家學學如何正面管教孩子,開開心心迎接新學期!】英文音頻:
  • 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然而,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我不就是說了孩子幾句,怎麼就上綱上線成了語言暴力了?我都是為他好啊!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某種意義上說,語言暴力的危害之大,正是因為這種思維的橫行:孩子明明是語言暴力的受害者,卻被諷刺為「玻璃心」、「溫室裡的花朵」,作為加害者的家長卻從不曾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就沒見過你這樣笨的!」
  • 初三女生遭多名教師毆打,校園暴力的背後,是家長的「冷漠」
    ,隨著對事件的深入調查和了解,毆打初三女生的五名女老師已經對女生進行了道歉,但處理結果如何仍未人知,這不不禁讓我們深思,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想要了解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我們首先要了解校園暴力的表現形式都有哪些表現一:肢體暴力肢體暴力是校園暴力中較為常見的暴力形式,也是表現最為直接的暴力行為。
  • 兩個方法管教他們
    就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能下的去這麼大的狠手,可想而知他的內心已經扭曲成了什麼樣子!父母經過一天上班的勞累後,面對孩子的各種逆反行為,脾氣也是變得非常暴躁,經常會對孩子產生一些暴力行為,導致孩子的內心嚴重受創,對父母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才對父母出現了這種極端的行為。
  • 【附音頻】繪本故事會《奇怪的早餐》
    【附音頻】繪本故事會《奇怪的早餐》 2020-04-01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舊)人教版: 必修五Unit 3 單詞,課文附音頻
    (新)人教版:必修1 Welcome Unit---單詞、課文(附音頻)(新)人教版:必修1 Unit1---單詞、課文(附音頻)(新)人教版:必修1 Unit2---單詞、課文(附音頻)(新)人教版:必修1 Unit3---單詞、課文(附音頻)(新)人教版:必修1 Unit4---單詞、課文(附音頻
  • 孩子總是不聽管教,家長要杜絕暴力行為,幫助孩子及時改變態度
    是因為孩子正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思維都會對家長所說的話語產生判斷,難免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家長想要改善親子之間的關係,就需要先了解孩子不聽管教的原因。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成長,似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話題。
  • 秦升暴力鏟球致對手腳踝90度扭曲痛苦下場,申花1:2東京
    本場比賽出現可怕一幕,申花大將秦升暴力鏟球直接將對手鏟傷,被擔架抬出了場。比賽進行到底50分鐘,東京FC隊奧利維拉帶球,秦升在側後方鏟球時,直接鏟在了對手的小腿上,對手腳踝有一個明顯的90度扭曲,隨後痛苦倒地!
  • 孩子不服管教動手打家長怎麼辦?面對孩子暴力行為,要堅持這三點
    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為什麼會動手?1、父母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甚至他們還會「模仿」家長的語氣、用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只要家長以身作則,才能建立起威信,孩子也更願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 15歲女孩被鞋底扇臉,施暴者竟是同學,孩子暴力源泉在哪裡?
    一群未成年少女,居然上演了一場校園暴力,這是讓人很難相信的,因為通常來說,女生都比較文靜,不太可能使用暴力。由於視頻裡沒有介紹,事情的起因也就不得而知了,但暴力卻是事實,透過這短短幾十秒的視頻,大家都可以看到被扇臉的女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以及生理痛苦。類似這樣的校園暴力,為何頻頻出現?孩子們的暴力源泉,究竟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