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一副傳世佳作,作者用心良苦,可惜帝王不識

2021-01-20 小荷悠悠清蓮語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以動態影像再現了《清明上河圖》上,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景象。

那麼,你是否想過《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是什麼季節?

「清明」,指的是節氣,還是形容「清明的」盛世呢?

「上河」又指的是什麼呢?

作者張擇端畫這幅圖的初衷是什麼,他想表達什麼呢?

讓我們先從《清明上河圖》的坎坷命運說起吧。

01傳奇經歷

我們都知道,這幅名畫現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此之前它經歷了哪些坎坷呢?

作者張擇端畫好這幅畫,趕緊就把它敬獻給了當時的皇帝,宋徽宗。

徽宗是鑑賞字畫的行家,看過之後,龍顏大悅。當即用他獨創的瘦金體御書:清明上河圖。

十多年後,金人攻陷汴京,徽欽二帝被俘,連同這幅畫也被金人掠走。

此後,這幅名畫就消失不見了。

直到明朝嘉慶年間,有個叫陸完的官員,機緣巧合得到這幅名畫。他深知這幅畫的價值,所以,一直小心收藏從不輕易示人。

不巧的是,陸完不久就病逝了。臨終前,他再三囑咐自己夫人,一定要好好保管好這幅畫。

陸夫人想起丈夫凝重地囑託,把它藏哪裡好呢?女人心思縝密,她巧妙地把畫縫在了枕頭裡。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陸夫人收藏名畫的事,還是被她娘家侄子知道了。

侄子也是字畫愛好者,百般哀求姑姑想看看這幅傳世之寶。架不住侄子的軟磨硬泡,陸夫人就拿出來給侄子看了。

這事傳到大奸臣嚴嵩耳朵裡,他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得到了這幅畫。

後嚴嵩被抄家,這幅畫又落到皇宮裡。

時間到了清乾隆朝,乾隆對這幅名畫也是讚賞不已,他還命5名宮廷畫師臨摹了一副清版的《清明上河圖》。

清末代皇帝溥儀,被袁世凱趕下臺。在被逐出把紫禁城時,這幅《清明上河圖》也被他悄悄帶走了。

在溥儀流亡途中,這幅名畫又被遺失了。

多年後,東北博物館的楊仁愷在工作中無意發現了這幅名畫,才使得它又回到故宮博物院,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命運。

02描摹圖景

講完了畫作的坎坷命運,我們再來看這幅作品。

它描繪了汴梁城郊的鄉村田野風貌,及城中街道商鋪林立,人流如織的場面。一條大河,船隻往來穿梭,河上一架虹橋橫跨兩岸。

圖中人物有800多個,形態各異,動作迥然不同。

各類商鋪大大小小几十家,店鋪物品,店招名稱清晰可見。

整副作品構圖宏大,包羅萬象。

中美合作編譯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它是一副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

03爭議

那麼《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呢?

從字面理解,應該是清明節,是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且,從提拔出也表明是清明時節。

有人卻提出反對意見,說應該是秋季景象。

細看圖中有人在吃西瓜。西瓜本是夏秋季的水果,在北宋年間,肯定沒有溫室大棚,春天哪有西瓜上市呢?

還有,圖中有人在運送木炭,顯然是為入冬做準備的。

還有人提出,「清明」指的是清明盛世景象。

「上河」又是何意呢?有三種說法:

指的是汴河上遊;河上船隻逆水而行,叫上河;趕集上街的意思。

04寓意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作者畫這樣一副長卷獻給皇帝,他的初衷是什麼呢?

是歌頌偉大盛世,還是另有隱喻呢?

細看之下,畫中除了繁華熱鬧,細微處似乎還有不和諧的畫面。

幾個衣不遮體孩童在乞討。

虹橋上,文管和武官在爭搶道路,各不相讓;

衙門口,幾個官差懶散地或坐或躺著;

在發生過40多次火災的汴京,防火工作可謂重中之重。可是,望火樓上卻空無一人;

最關鍵是城樓,城門上下竟然沒有一個士兵把守。

安全防範意識,及城防工事蕩然無存。

在畫面結尾處,寓意更值得深思。

有一路人在問路;兩個婦人在問診;另有一群人在算命。

問路,問診,問命,作者想向皇帝警示什麼呢?

在宋神宗時代,王安石變法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可是,久居深宮的皇帝不了解真相,沒人敢向神宗進諫。

一個叫鄭俠的宮門小吏,畫了一副《流民圖》。

圖中,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饑寒交迫,衣衫襤褸,在大雨中艱難行進。

神宗看後淚流滿面,第二天,下詔免去王安石的一切職務,廢除了新法。

是否,張擇端也想效仿鄭俠,要警示徽宗,盛世的表象下其實危機四伏。

作為一個對書畫藝術造詣極高的帝王,徽宗不可能看不出張澤端用意。

只是,他不願面對自己的王朝種種弊病。

所以,他不久就把這幅畫轉贈一大臣,也沒有重用張擇端。

如果,徽宗能看懂張擇端的良苦用心,並有所改變。也許,他本人及整個北宋王朝的命運將會改寫了。

05結尾

歷史沒有「如果」。

張擇端本人不會想到,自己的這幅作品,會給後世帶來如此大的影響。

現如今,各種以《清明上河圖》為題材的藝術創作,比如刺繡,根雕,版畫等層出不窮。

還有專家學者,不斷對這幅傳世名畫研究探索。

它也是了解北宋歷史風貌的一部百科全書。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表達的是什麼?原來作者用心良苦!
    清明上河圖作為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極具有歷史、文化、與政治的研究意義。其布局華麗且又結構嚴謹,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展現的是汴京早晨市郊的景象,晨霧朦朧人們早起勞作。第二個部分展現的是汴京(汴京,今河南開封)主幹河上下情景,船隻往來,兩岸繁華。
  • 開年巨獻——故宮隆重打造絲絹版《清明上河圖》
    近年來,書畫收藏引領潮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藝術衍生品成為大家競相爭搶的目標,尤以《清明上河圖》為甚,通過統計歷年的拍賣數據發現,《清明上河圖》相關產品的成交價格驚人,在2010年6月的昆明廣交會上,一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叫價
  • 煙臺萊州:李永濤120天臨摹《清明上河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記者見到李永濤的時候,他正在與好友分享他前不久臨摹完成的《清明上河圖》。這幅清明上河圖長九米,全部是由李永濤一人臨摹完成。李永濤說:「201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清明上河圖,看了能有十分鐘吧,特別喜歡,後來我就一直想,我要把它畫出來。」李永濤愛好山水畫,中國山水畫法博大的內涵和技法一直深深吸引著他。
  • 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你親歷大宋繁華盛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故宮珍寶千萬,若要說哪一件非看不可那必須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人們曾在展覽中一釐米一釐米地移動觀賞很多人看一遍不過癮不惜第二次、第三次重新排隊觀看《清明上河圖》究竟有何魅力能讓人踏破門檻,擠破腦袋也要一睹芳容?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傳世畫作。It captures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capital, Bianjing, today’s Kaifeng, from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清明上河圖》:一切若只如初見
    憂患隱於心中之深邃、其畫諫現於幅上之委婉,為時人所識,而難以為後人所破。其意味深長,令細賞者不忍掩卷。《清明上河圖》表面繁華盛世,實則曲諫憂國。就在這幅傳世名畫畫完不久,金兵就大舉入侵,殺人焚城。汴京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華一夕掃盡。《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幅風俗畫,更像是北宋帝國的盛世絕影。死亡的氣息早已瀰漫在汴河的波光雲影中。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宋徽宗時代的宮廷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為市井風俗畫作品,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畫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再現了北宋開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且為「故宮百寶」之首。   《清明上河圖》問世不久,即在靖康之難中被金軍掠奪至北方。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但其實,對於《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著這張傳世名畫。在「揭秘」之初,首先應該介紹一下張擇端這個人,他的傳奇色彩決定了這張畫瀰漫著諸多神秘的意味。 簡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作於清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絹本,設色畫。縱:35.6釐米,橫1152.8釐米。
  • 清明上河圖放大幾倍後,出現外賣小哥,網友:古人比你想像的會玩
    提起《清明上河圖》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傳世名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唯一一件存世珍品,是一幅獨一無二的絕世寶作。這幅畫卷長5米多,裡面有著龐大的人物、動物、植物和建築,是北宋年間的社會縮影,場面非常熱鬧,具有非常高的社會研究價值。
  • 實拍: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圖》石雕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是中國著名的傳世古畫,相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絕世精品,屬於國寶級文物,目前,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價值連城!能親眼見到這幅畫的人,很少很少!但是,沒關係,如果想看《清明上河圖》,可以來清明上河園看看,原因有兩個,且應我細細給你道來。
  • 《清明上河圖》可以有更多讀法
    《遮蔽的真實》一書可以看作是「金匠視角」的《清明上河圖》解讀,那麼,這種解讀與以往的研究者有何不同呢? 「讀」畫還是「觀」畫?這是個問題 該書共分三十八個小節,其中「引言」部分可以看作是了解本書的一個引子。在這節中,作者雖著筆墨不多,但給讀者提供了「觀看」(解讀)《清明上河圖》的方法。
  • 推理的奇蹟:《清明上河圖》還有姊妹卷?它在哪裡
    它的珍貴和名氣無人不曉,長卷繪盡北宋市井、民俗,也是一張謎團重重,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道不盡的神作,號稱中國的《蒙娜麗莎》。你或許不知道的是,這張傳世名作,曾跟另一張畫存放在一起,同出自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之手,並稱姊妹卷。這就是《西湖爭標圖》,繪的是北宋宮俗之一的龍舟奪標賽,它的摹本是一張元代無名氏的畫作,與《清明上河圖》同在故宮博物院,卻一直不為人所知。
  • 中國傳世名畫,除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你還知道哪些?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像是一張全景照片,留住了那個時代的所有細節,市井剪影。《揮扇仕女圖》,中國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一幅國畫,絹本設色,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 北大才子揭開驚天迷局,《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應為宋徽宗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這一問題似乎不用提出。各種辭書、教科書上都明確寫著,《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張擇端。
  • 故宮推出《清明上河圖》立體書,國寶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出於保護文物的必要,《清明上河圖》真跡每展出一次,就需要沉睡10年才能重現。許多人此生都不一定有機會一睹它的真面目。    在立體書的扉頁,還夾著一張百分百還原原作的《清明上河圖》長畫卷,這張折頁講解了《清明上河圖》中100多個細節。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
  • [分享]清明上河圖su資料下載
    >瀏覽數:576 查看詳情 瀏覽數: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