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名畫」《吶喊》亮相上海!看展前你要知道的6個小知識

2020-12-23 瀟湘晨報

你知道《吶喊》嗎?

它是尖叫表情包的「始祖」。根據emojitracker網站的統計,尖叫是世界上第53名常用的表情包。

■圖片:Wikimedia Commons它被BBC稱作「世界第二名畫」,知名度僅次於《蒙娜麗莎》。

■《吶喊》,1893,愛德華·蒙克,油畫,蛋彩畫和蠟筆於厚卡紙 圖片:挪威國家美術館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和2019年,東京都美術館和大英博物館各自舉辦了蒙克展。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的《蒙克展——共鳴靈魂之吶喊》更是掀起了排隊熱潮,蒙克被稱為「日本最喜愛的畫家之一」。

如今,蒙克展來到了上海,在外灘的久事美術館揭幕。相比經常「到訪」的印象派畫家,蒙克上一次的亮相早在1997年,策展人馬天真告訴周到君:「希望可以填補一下蒙克近年來沒有在公眾面前亮相的遺憾」。

■《吶喊與回想: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在久事美術館舉辦《吶喊》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蒙克屬於什麼藝術流派?這6條小知識,看展前不得不知哦!

Q:這幅《吶喊》是哪個版本?《吶喊》共有5個版本,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蒙克博物館收藏的1891年版,奧斯陸國家美術館收藏的1893年版,以1.2億美元售出的1895年版,這次展覽展出的1895年版畫版,還有同樣由蒙克博物館收藏的1910年版。

■ 《吶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紅、橙、藍、綠),1895年蒙克在柏林的利博曼製作這幅我們能在現場看到的版畫,沒有油畫版本中的鮮豔色彩,而是通過簡練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風波永動。畫面的下方有蒙克用德語書寫的說明:「尖叫。我感受到大自然傳來尖叫聲」。

■德語的手寫體「尖叫。我感受到大自然傳來尖叫聲」 圖片:大英博物館雖然是便於複製的版畫,蒙克也只製作了30件左右,遠遠不到上限——原因在於蒙克當時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保留模板。這個版本的《吶喊》,目前留存於世的不到20件,由蒙克水彩手工上色更是僅存一幅。

Q:關於《吶喊》,最常見的誤解是什麼?大多數觀眾在第一眼看到《吶喊》的時候,都會覺得是畫中的小人在尖叫。但根據蒙克自己寫的說明和自傳,這聲尖叫聲實際上來自周遭的環境。

我與兩個朋友走在路上——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我感到一絲傷感——天空陡然間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依靠在欄杆上,累得要死——我望向那些如血與劍一般的火紅雲朵——望向藍黑的峽灣與城市——朋友們走遠了——我還站在那裡,因焦慮而顫慄——我仿佛聽到天地間傳來一聲尖叫,那尖叫聲響徹寰宇,經久不息。

倒是應和了當下流行的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

Q:畫出《吶喊》的蒙克,都經歷了什麼?尖叫、絕望、焦慮、憂愁……畫出了這些畫作的蒙克,完全走出了印象派的遮蔽,形成了個人的風格。

■《焦慮》雙色石板印,1896年這些畫的創作時間集中在1895年前後,也是蒙克內心最為焦慮絕望的時期之一。在家鄉挪威被嘲笑,出走挪威來到德國又引發了極大的爭議,甚至因為「無政府主義」的原因被撤展。

■《憂愁》四色木版畫,1902年和大多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一樣,蒙克的畫作最開始不被人理解。評論家稱之為漫畫、毫無意義的塗鴉,但是蒙克並不懷疑自己的創作,他說:「我的每一筆都在捕捉那些壓倒性的情感。」與此同時,「我幾乎要瘋了——那段時間裡對於瘋狂的恐懼一直糾纏著我。」

Q:除了《吶喊》,還有哪些必看的畫作?《吶喊與回想》共有5個主題板塊,47件版畫,6件油畫。

在第一個主題板塊「生命」,一定不能錯過的是蒙克的《自畫像》和《生病的孩子》。自畫像能讓你對蒙克有一個形象的了解。

■ 《有骷髏手臂的自畫像》黑色石版印刷於白色陶瓷紙,1895年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製作《生病的孩子》是蒙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因為它是蒙克表現主義風格的起步標誌。蒙克自稱:

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幅畫……這是我藝術創作的一項突破,我在其後的作品,都應該歸功於這幅畫的誕生。

這幅畫在蒙克心中的重要性,也要歸因於蒙克對最愛的姐姐索菲亞的懷念,他說:「幾乎沒有藝術家曾經體會過我在《病中的女孩》裡傾注的那種悲痛。」索菲亞在母親早逝後承擔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職責,卻在15歲時就死於肺結核。原作創作於1885-1886年之間,展覽展出的版畫創作於1896年,有三個色彩的版本。

■《生病的孩子 I》三色石版印刷於宣紙,1896年蒙克在巴黎的克洛製作第二個主題板塊「愛」,主題色是淡黃色的「羅馬假日」,出現了多位蒙克的戀人的身影。蒙克一生未婚,因為他覺得自己被病魔纏身的家族不適合結婚,也因為他對女性的看法非常複雜——是誘惑者和貪婪者,是貞潔者和無辜者,也是生命賜予者和犧牲者。

■ 《麥當娜》 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紅、藍、黃)於紙板,1895年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製作《胸針》的主角都是愛娃·穆多奇,意指「從我心上掉下的石頭」,可能是蒙克最為出色的肖像版畫。然而,蒙克後來又以《女人頭髮中的男人頭部》為基礎,製作了石版畫《莎樂美》,穆多奇意識到蒙克某種程度上將她看作「紅顏禍水」,決心與其分道揚鑣。

■《胸針》,黑色石板印刷,1903年蒙克親自製作

■《女人頭髮中的男人頭》,三色木刻印刷於日本紙,1896年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勒梅西埃處製作第三個主題板塊是大名鼎鼎的「吶喊」,有一幅《吶喊》,還有兩個版本的《焦慮》。

■《焦慮》雙色石板印,1896年第四個主題板塊是「憂慮」。相比第二個主題「愛」中呈現的蒙克從愛中汲取的力量,這一部分更多地呈現了蒙克對愛的一些負面看法。有憂鬱,有嫉妒,還有吸血鬼,愛確實是複雜的。

■《吸血鬼》,黑色石板印刷,手工上色(粉紅、淺綠灰),1895年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處製作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板塊「故鄉」,體現了美術史學家們所稱的蒙克的「第二時期」。此時,蒙克已經功成名就,獲得廣泛的認可,精神治療也有所成效。這幅《護士與床單》,體現了蒙克眼中的女性形象變得陽光了起來,心中的色彩與此同時也變得明亮。

■《護士與床單》,布面油畫,1909年Q:蒙克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是什麼?只靠一幅《吶喊》,蒙克就當得起「表現主義藝術之父」的名號。表現主義盛行於20世紀初期的歐洲,認為主觀是唯一的真實,慣於對客觀形態進行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是社會動蕩和精神混亂的生動反映。

■晚年的愛德華·蒙克坐在艾克利莊園的畫室中 圖片:www.munchmuseet.no蒙克出生在一個宗教氣氛濃重、貧窮多病的家庭,生長於後工業現代化、人變成零件的時代,見證了德國納粹興起、戰火燒遍歐洲的悲劇……事實上,為了保證自己的畫不被納粹得到,他立下遺囑把所有作品捐獻給奧斯陸市政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能在蒙克美術館和挪威國家美術館看到蒙克大部分的作品。

■即將在2021年開放的蒙克美術館新館 圖片:www.munchmuseet.no終其一生,蒙克用自己敏感的心緒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以及時代對人產生的壓迫和壓力,並且用藝術去反抗。我們愛蒙克的畫,也是因為蒙克表現了現代人類的永恆焦慮,並讓我們從中獲得了放鬆。

Q:蒙克的版畫值得看嗎?本次展覽的蒙克作品以版畫為主。版畫確實是複製品,但它不僅僅是沒有靈魂的複製黏貼。

在依彼得沃特金斯(Peter Watkins)拍攝的傳記影片《愛德華·蒙克》,提到了蒙克的版畫實驗和對版畫的看法——將它們恢復為最本質最樸素的藝術載體。蒙克創作銅版畫、蝕刻畫、木版畫、黑白及彩色石雕畫,運用版畫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版畫製作的過程 圖片:傳記影片《愛德華·蒙克》有意思的是,魯迅在晚年也成為了版畫的提倡者,有意地「介紹東歐和北歐的文學,輸入外國的版畫」「來扶植一些剛健質樸的文藝」;推動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被譽為「中國新興版畫之父」。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藝術不僅關乎美,更關乎心靈。這便是蒙克的生命力所在。

吶喊與回想: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

展期: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

參觀時間:10:00-18:00(17:30停止入場)

地點:上海市中山東一路27號6樓久事美術館

票價:118元(全通票)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世界名畫《吶喊》亮相上海外灘邊蒙克大展
    9月25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 展覽以「生命」、「愛」、「憂慮」、「吶喊」、「故鄉」為主題,展出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53件原創繪畫作品。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
  • 切爾西老闆買下世界名畫 球迷不滿紛紛《吶喊》
    近日,英超球隊切爾西老闆、俄羅斯頂級富豪羅曼·阿布拉希莫維奇豪砸1.2億美元拍下了世界名畫《吶喊》。據悉,《吶喊》一共有4個版本,兩幅蛋彩畫分別收藏在奧斯陸國家藝術館和蒙克博物館,另外還有兩個版本的粉彩畫以及一組印刷版畫,其中只有1個版本是私人收藏,也便是阿布昨日買下的這個版本。
  • 世界名畫《吶喊》裡的人,居然不是在「吶喊」?
    雙手捂臉,嘴巴大張,表情抓馬……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吶喊》,是世界上最經典的名畫表情包之一。在一幅黑白版《吶喊》的題詞中,蒙克特意說明了他的作畫意圖:「我感覺到大自然中處處都能聽到大聲尖叫」。也就是說,雖然畫裡的人看上去無疑正在扯著嗓子吼,但是!吶喊的不他,而是自然外力。
  • 觀察|從《日出·印象》到《吶喊》,世界「頂流」藝術真跡緣何紛紛...
    吳小姐從杭州趕來,她的手機備忘錄裡列了一串上海「打卡」點,排在首位的是外灘。吳小姐幾年前畢業於上海某院校,外灘對她而言並不陌生。這一次,讓她直奔而來的,是正在外灘沿線美術館展出的兩幅世界名畫:莫奈的《日出·印象》和愛德華·蒙克的《吶喊》。
  • 《吶喊》等蒙克名作上海開展
    蒙克經典版畫《吶喊》的1895年石刻(手工上色)版本亮相上海。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繼一周多前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外灘展出後,愛德華·蒙克的劃時代經典版畫《吶喊》日前在上海開展。
  • 花8.5億買下世界名畫《吶喊》,好瘋狂的「報復性消費」!
    近日,英超球隊切爾西老闆阿布 豪砸1.2億美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拍下 世界級名畫《吶喊》!
  • 穆裡尼奧前老闆阿布,1.2億美元拍下世界名畫《吶喊》,是賠是賺
    穆裡尼奧前老闆、英超切爾西俱樂部主席阿布拉莫維奇,斥資1.2億美元拍下了挪威畫家蒙克的名畫《吶喊》,這波操作是賠還是賺呢?筆者在這裡解析一下,不要以為《吶喊》正常情況1.2億刀就能買到手,這是世界畫壇表現主義的巔峰巨作。
  • 英國男子砍柴劈樹,橫截面竟酷似世界名畫《吶喊》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創作的木板畫作品《吶喊》一直是廣受人們喜愛的作品。根據《星報》報導,近日,英國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兩個志願者在砍柴的時候,竟砍出一張酷似世界名畫《吶喊》人臉的樹幹橫截面。65歲的伊恩說:「我們當時分別站在圓木的兩端,用鏈鋸鋸木頭,鋸開一看,可稀奇了,我們倆都說『天哪,這看起來就像是《吶喊》那張畫嘛。』」伊恩告訴當地媒體肯特在線:「現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需要一些有趣的事情振作起來,每個人都喜歡看到奇怪的事情,所以我把它發到了網上。」
  • 切爾西老闆阿布拍下了世界級名畫《吶喊》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最新消息,阿布剛剛斥資1.2億美元購買了世界頂級名畫《吶喊》。過去一周,阿布還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座莊園,並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預訂了德甲萊比錫隊的射手維爾納。《吶喊》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作品,被公認為藝術史上的經典。拍賣會上《吶喊》的起拍價為5,000萬美元。阿布沒有去現場,他通過電話讓人們當場競標。
  • 梵谷、達利、畢卡索……這些蛋糕上的世界頂級名畫,你認得出哪些
    讓我們來看看,心靈手巧的烘焙達人是如何將世界頂級的藝術瑰寶放在蛋糕上吧。亞·阿里斯蒂杜(Maria A. Aristidou)是一位在蛋糕上繪畫的烘焙達人,她有一個叫做「蛋糕上的藝術」的烘焙計劃,就是在蛋糕上重新創作著名畫作。根據繪畫的設計和大小,完成每個蛋糕需要將近10個小時。
  • 捅了「模仿世界名畫」的窩了,你還沒刷到嗎?看完直呼太有才了
    可能大家還不知道「模仿世界名畫」是個什麼梗,先聽我細細道來。前些日子大家在家閒著,朋友圈掀起了做涼皮的熱潮,這股熱潮同樣也傳出了中國,在古巴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改革。古巴的人民就在網絡上提出了模仿世界名畫的提議,有效地刺激孩子們的創造力。這股熱潮又再一次從世界傳回了中國,首先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古巴的孩子們的創意。
  • 英國男子砍倒樹後,橫截面竟酷似世界名畫《吶喊》
    挪威畫家愛德華·芒克創作於1893年的木畫《吶喊》一直是一幅很受歡迎的作品。據《星報》報導,英國東南部肯特的兩名志願者最近在砍柴時,切下了一個樹幹的橫截面,看起來像是世界名畫《吶喊》的臉。65歲的伊恩說:「我們站在原木的兩端,用鏈鋸正在鋸木頭,鋸開後看到了樹輪,哦,天哪,它看起來像是一張《吶喊》的畫。」伊恩告訴當地媒體肯特在線:「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人們需要一些有趣的東西來振作起來。每個人都喜歡看奇怪的東西,所以我把它發到網上。」
  • 看懂名畫 | 拍出1.2億的《吶喊》,到底在喊啥?
    我們去博物館看那些世界名畫時,常常會被震撼到。與之而來的,還有茫然與無措。因為,我們壓根不知道這幅畫到底畫的是什麼鬼?想要表達啥?O__O So,萃花為了和大家一起提升審美技藝,特意開出專欄,教你如何去欣賞一幅畫。下面這個表情,泥萌是不是經常用咯?那你造麼,這個魔性表情包的鼻祖是誰?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這個秋天,如果漫步外灘,如果對內心和情緒主題感興趣,那麼請不要錯過「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據界面藝術了解,此次展覽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聯合主辦,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大力支持。
  • 看展覽,開腦洞,做繪本——蒲蒲蘭迷你版藝術創作營
    不,世界名畫真跡!這次藝術工作坊我們從名畫真跡開始。更有捲兒、麥克小奎的工作坊讓你盡情釋放藝術小宇宙。有些名畫只會來中國一次,有些工作坊只會遇到一次!11月上海國際童書展,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這次,你就是VIP!
  • 切爾西老闆花8.5億買下世界名畫《吶喊》,球迷:買點球星不香嗎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英超球隊切爾西老闆阿布最近瘋狂的花錢,據俄羅斯媒體的最新消息,阿布剛剛豪砸1.2億美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拍下了世界級名畫《吶喊》。過去的一周,阿布還用6500萬美元買了一套莊園、5000萬美元預定了德甲萊比錫隊的射手維爾納。
  • 誰也想不到篆書的「龍」字長得像世界名畫《吶喊》中尖叫的人
    請看下圖:看到這裡我們會驚詫地發現《六體千字文》和鄧石如寫的篆書裡的「龍」字,竟然長著一張「人臉」。那完全就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代表作《吶喊》中那個在橋上尖叫的變形人形象。難道是我們東方的漢字或者說神龍給了蒙克以啟發?當然,這只是一種巧合。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愛德華的創作受到過漢字尤其是篆書「龍」字的影響和啟發。
  • 這樣親近世界名畫,孩子更喜歡
    想讓孩子與世界頂級藝術品親近,但看不懂、不會給孩子講解,拽著孩子聽館內講解,孩子沒興趣……該換換思路了!下次帶孩子去欣賞世界名畫,不妨把孩子放在前面,讓孩子帶你看。讓孩子看,跟他一起感受作品本身就很好。還可以根據展覽的藝術家、主題帶一些小道具一起去看展。
  • 石版畫《吶喊》將亮相
    疫情下,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了2020年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正是蒙克所關注的,就如蒙克曾說的,「我要描繪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戀愛的活生生的人們。」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澎湃新聞今天獲悉,上海久事美術館將於今年秋季舉辦蒙克展——「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 」,計劃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其中,包括計劃展出一幅《吶喊》石版畫。由於疫情影響,目前上海久事美術館正在與藏家商討運輸,展品等問題,具體展期還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