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澎湃新聞今天獲悉,上海久事美術館將於今年秋季舉辦蒙克展——「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 」,計劃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其中,包括計劃展出一幅《吶喊》石版畫。由於疫情影響,目前上海久事美術館正在與藏家商討運輸,展品等問題,具體展期還尚未確定。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這也是繼1997年蒙克作品首次亮相上海之後,時隔23年第二次來滬。此次展覽分為五個主題板塊:「生命」「愛」「憂慮」「吶喊」「故鄉」,展現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總計53件。它們的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其中包括珍貴的1895年手工上色石版畫《吶喊》。同時,觀眾將通過一系列文獻及影像資料等形式了解這位藝術大師的人生和內心世界。
-
|版畫|油畫|畫家|石版畫|...
小鬼當家版吶喊 今年9月,上海久事美術館隆重迎來「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展出包括1895年石版畫版《吶喊》在內、由挪威岡德森收藏(Gundersen 《絕望》1894 除了上述四幅油彩或粉彩版本,蒙克還於1895年在柏林專門找人做了一個石版畫《吶喊》,並印成40多幅印刷本,蒙克還精心挑選了一部分上色,但這些畫作如今多已散佚。
-
世界名畫《吶喊》亮相上海外灘邊蒙克大展
9月25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 展覽以「生命」、「愛」、「憂慮」、「吶喊」、「故鄉」為主題,展出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53件原創繪畫作品。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
-
「世界第二名畫」《吶喊》亮相上海!看展前你要知道的6個小知識
相比經常「到訪」的印象派畫家,蒙克上一次的亮相早在1997年,策展人馬天真告訴周到君:「希望可以填補一下蒙克近年來沒有在公眾面前亮相的遺憾」。■《吶喊與回想: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在久事美術館舉辦《吶喊》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蒙克屬於什麼藝術流派?這6條小知識,看展前不得不知哦!Q:這幅《吶喊》是哪個版本?
-
《吶喊》等蒙克名作上海開展
蒙克經典版畫《吶喊》的1895年石刻(手工上色)版本亮相上海。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繼一周多前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外灘展出後,愛德華·蒙克的劃時代經典版畫《吶喊》日前在上海開展。
-
現代藝術和表現主義的先驅愛德華~蒙克的七幅版畫
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的七幅版畫賞析大英博物館將舉辦英國近45年來最大規模的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版畫展,將展出83件藝術作品,其中50《克裡斯蒂安尼亞的波西米亞人》(Kristiania Bohemians II),Edvard Munch,蝕刻版畫,1895年克裡斯蒂安尼亞為奧斯陸的舊稱蒙克前十年的創作以繪畫為主,1894年左右轉向創造性版畫的製作,以彩色石版畫和獨特的木刻版畫作品在藝術市場名聲鵲起
-
...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今天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吶喊》這樣的作品被認為是毫無價值可言的「漫畫」,甚至是粗暴塗鴉式的習作,絲毫沒有受到評論界和藏家的接受與認可,反而將他一次次至於媒體與社會的批判風暴的中心。 1984年,在未經任何訓練和指導的情況下,蒙克開始創作版畫。他的版畫作品選材極廣,從古老的木刻、銅板雕刻、蝕刻到較新的石版畫他都會嘗試,直到1944年在艾克利住所離世,他都未間斷過其版畫的創作。
-
蒙克《吶喊》背後10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展覽「愛德華·蒙克:愛和焦慮」正在大英博物館展出,聚焦蒙克的版畫作品。這場蒙克版畫作品展的成功之處在於抓住了蒙克藝術中創作神話的精髓,相比色彩,其畫中的內容或形象更具普世性,能讓畫前的人們不禁發出「吶喊」。關於《吶喊》,蒙克創作過多個版本,最早版本是1893年的蛋彩畫版,在創作《吶喊》前,蒙克還畫過一張結構類似的《絕望》。
-
《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近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登陸上海久事美術館,展出挪威著名收藏家帕爾·岡德森收藏的53件蒙克版畫及油畫,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其中,最令人「尖叫」的,莫過於蒙克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也是他本人唯一手工上色版《吶喊》(又名《尖叫》)。據悉這是地位僅次於四幅全色彩繪畫《吶喊》的版本,也是《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到訪。
-
《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來中國展出,去外灘的這個美術館來一場...
海報9月25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展。《吶喊》 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紅、橙、藍、綠)1895,蒙克在柏林的利博曼製作作為挪威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愛德華·蒙克的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
中國地標建築驚現名作《吶喊》之臉?和藝術大師蒙克「尖叫」吧
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l Gundersen),展出的53件作品,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
-
鑑賞|上海「蒙克展」中的版畫,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
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展出挪威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ål Gundersen)收藏的53件作品,包括《吶喊》版畫在內的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整理並介紹此次展覽除《吶喊》外的精選作品。
-
奇石《吶喊》到油畫《吶喊》再到《怒吼吧,中國!》
待估價的纏絲瑪瑙天然圖案《吶喊》這方被收藏者命名為《吶喊》(兀.白嘎力收藏)的產於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纏絲瑪瑙天然圖案奇石,眉眼清晰,嘴巴盡張,肌肉繃緊,面部變形,這是天地間的吶喊形象,他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
-
古今中外經典版畫作品集
7到14世紀的版畫印刷術起源於中國。大約在7世紀的中國唐朝,一種完善的印刷技術——雕版印刷術開始盛行。雕版印刷術的製作工序是將每一個印稿製版後反向刻好,然後印刷。點石齋畫報石版清光緒年間銅版畫最初的流行與製作都發生在歐洲的北部地區,因此,從這個區域誕生出非常出色的版畫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觀察|從《日出·印象》到《吶喊》,世界「頂流」藝術真跡緣何紛紛...
這一次,讓她直奔而來的,是正在外灘沿線美術館展出的兩幅世界名畫:莫奈的《日出·印象》和愛德華·蒙克的《吶喊》。就在上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和「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先後在外灘的Bund One Art Museum和久事美術館開展。
-
你見過版畫麼?版畫又是怎麼樣設計出來的呢?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
3分鐘快速了解版畫是什麼?
圖片來自丟勒《亞當和夏娃》 銅版畫 作為一個繪畫種類,版畫由來已久。《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中對版畫的解釋為:版畫,是繪畫種類之一。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蝕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
雙語閱讀:名畫《吶喊》中的人原來不是在吶喊
大英博物館稱,愛德華·蒙克的經典畫作《吶喊》中的那個人其實不是像人們普遍以為的在吶喊或尖叫,而是在對尖叫作出反應。蒙克在一幅罕見的黑白版《吶喊》上題詞道:「我感覺到大自然中處處都能聽到大聲尖叫」。這句話清楚表達了他的意圖。
-
自製版畫 復刻的動手樂趣
不過,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的。因常帶女兒製作簡單版畫而對版畫有所了解的秦女士介紹說,版畫在歷史上經歷了由複製到創作兩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