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小人書迷!今夏去「連環畫的搖籃」,與梅派青衣史依弘完美邂逅

2020-12-25 騰訊網

當京劇遇上連環畫,會是一場怎樣美麗的邂逅?

今天,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攜手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舉辦的《國粹——當大美京劇遇上連環畫》展覽,在長樂路672弄33號的一百〇八上苑揭幕。

展廳現場

此次展覽,將中國連環畫與大美京劇並置陳列,相互呼應,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展現藝術的美。

《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白蛇傳》《穆桂英》《玉堂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王昭君》,一個個經典曲目,一段段動人故事。

美在京劇舞臺上,也在一幅幅連環畫方寸間。

舞臺上的「唱念做打」被畫家定格

上海,是中國現代連環畫的發源地。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數十年中創作出版了優秀作品8000餘種,成為中國現代連環畫創作出版的重鎮,中國連環畫創作出版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在這裡,先後湧現出趙宏本、程十髮、顧炳鑫、賀友直、錢笑呆、陳光鎰、顏梅華、韓和平、丁斌曾、汪觀清、韓敏、羅盤等百餘人,號稱「一百零八將」。上海人美社大院因此被命名為「一百〇八上苑」,以致敬前輩。

連環畫《穆桂英》錢笑呆、汪玉山繪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向來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因此,戲曲故事也成為連環畫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百〇八上苑」,這個被稱為「中國連環畫的搖籃」的所在,在戲曲發展史上,同樣佔有重要地位。

&nbsp>

連環畫《牡丹亭》 彭連熙、彭福來繪

此次展覽,精選了戲曲連環畫《宇宙鋒》(錢笑呆 陶幹臣繪)、《霸王別姬》(楊青華繪)、《打漁殺家》(黃全昌繪)、《白蛇傳》(趙宏本 林雪巖 劉錫友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賀友直繪)、《穆桂英》(錢笑呆 汪玉山繪)等近10部作品,均為傳統經典劇目。

連環畫《牡丹亭》彭連熙、彭福來繪

舞臺上的「唱念做打」,被畫家以神妙的畫筆定格。當年著名畫家們看到的演出,正是那時技藝精湛的京劇前輩的作品。

連環畫《白蛇傳》趙宏本、林雪巖、劉錫永繪

今年90高齡的中國著名連環畫家汪觀清先生表示,「京劇與連環畫是姐妹藝術,是分不開的。」

據他回憶,當時相當一批連環畫家,比如程十髮、顧炳鑫、顏梅華、韓敏等,都是京劇迷。

汪觀清說,「他們演各種戲劇,特別是京戲與崑曲。很入迷,也很進取,從他們畫的作品上就反映出來。他們的很多繪畫作品都融合了京戲的高度、高雅、旋律,這些被吸收進他們的創作中。」

史依弘從小就是連環畫的粉絲

梅派青衣、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曾經出演過《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玉堂春》《宇宙鋒》《遊龍戲鳳》《金玉奴》《貞娥刺虎》《鎖麟囊》《昭君出塞》《巴黎聖母院》《新龍門客棧》等多部劇目。

史依弘在「一百〇八上苑」

有趣的是,史依弘從小就是連環畫的粉絲,她的父親也是連環畫迷,至今仍愛看小人書。

那些經典連環畫,曾經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被連環畫教益與溫暖的童年,也令史依弘無限感恩。

《宇宙峰》劇照 史依弘飾趙豔容

此次與上美社聯手合作《國粹:當大美京劇遇上連環畫》主題展覽,讓史依弘開心極了。

對於展覽所蘊含的主旨,她認為就是「致敬」二字。致敬戲曲連環畫,致敬京劇前輩和大畫家們。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將史依弘戲曲表演的精彩影像(劇照、曲目和視頻等)與上海人美社珍藏的戲曲連環畫原稿及出版物並置展陳,讓觀眾通過一個嶄新的視角,再度尋求和發現中國傳統藝術的大美。

《牡丹亭》劇照 史依弘飾杜麗娘

連環畫《穆桂英》由著名連環畫家錢笑呆和汪玉山共同創作,雖絕大部分以單線白描為主,但構圖、透視變化豐富。細膩纖秀,簡練流暢的線條使英氣逼人、神採奕奕的穆桂英形象躍然紙上。

&nbsp>

史依弘在展廳

連環畫所描繪的戲曲故事與照片展示的史依弘表演的經典京劇曲目相對應。人物與故事的對應在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產生出奇妙的引力。經典藝術人物得以超越舞臺和畫框的限制,在奇妙的碰撞中形成藝術的迴響。

在展館的僻靜角落,還特別設置了一個致敬專題,是史依弘珍藏的梅蘭芳先生的文獻照片。

《樊江關》劇照 梅蘭芳飾薛金蓮

觀眾能夠通過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去體悟一代京劇大師在時代中的沉浮。

而史依弘作為當代「梅派」大青衣,繼承的正是梅蘭芳的衣缽,由此呈現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

據悉,此次展覽將舉辦至9月20日。

《國粹——當大美京劇遇上連環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2日至9月20日

展覽地點:一百〇八上苑(本市長樂路672弄33號)

觀展提示:參觀者可關注「上美好讀」官方微信號於7月23日以後在公號後臺預約。鬧市中心,停車不便,敬請綠色出行。特殊時期,避免人群聚集,每天限量100個參觀名額。

相關焦點

  • 「時文選粹」京劇邂逅連環畫,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比如,在藝術選材上,都高度重視對中國傳統歷史、故事、傳說、軼事的發掘和演繹——連環畫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劇的經典曲目。再比如,在價值取向上,京劇和連環畫幾乎都以褒揚真善美、鞭策假醜惡為思想基調,表達好惡的方式不同,但對紛繁世事、人心善惡、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 傳奇老洋房對外開放,竟然還是「連環畫的搖籃」!|魔都小眾美術館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的代名詞之一。一百〇八上苑,人美社全新變身後對外開放的空間。■圖片:趣辦ENJOY有網友說,與其說想來看展覽,不如說想來拜訪「連環畫的搖籃」。有人回憶道,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照著出版社的地址給連環畫大家寫信。
  • 麒梅餘三派骨子老戲時隔多年重登上海舞臺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鬱婷藶9月9日報導:9月11日至13日,上海京劇院「梨園天驕」演出季移師上海大劇院,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等名角將帶來三臺骨子老戲,餘派《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梅派《白蛇傳》、麒派《宋士傑》,這些劇目已有多年未與上海戲迷見面,開票以來備受期待
  • 戲曲電影連環畫重出江湖 中英文對照引人入勝
    書展上,戲迷和書迷們將發售現場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為的是一睹連環畫中的主角尚長榮、陳少雲、史依弘等京劇名家的真容。  「京劇傳統藝術、電影、連環畫,被有機整合在一起,呼喚的是一種整體上的優秀傳統文化復興。」執導上述兩部電影的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對記者說。
  • 《霸王別姬》:一部鋼琴與青衣的「交響」
    為向這位中國戲曲大師致敬,廣州交響樂團委約中國著名作曲家譚盾創作了《京劇青衣、鋼琴與樂隊的交響詩:霸王別姬》,並於7月31日廣州交響樂團2014-2015音樂季閉幕音樂會上舉行世界首演。譚盾版《霸王別姬》以京劇中的著名曲牌與唱段作為創作源頭,以霸王與虞姬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當晚,中國著名鋼琴家王羽佳,梅派傳人、京劇青衣肖迪同臺演出,通過京劇青衣與鋼琴對話,以交響樂的形式重新演繹國粹。
  • "梅派"傳人鄭瀟主講"青睞·雲課堂" 帶你感受"中和"之美
    而鄭瀟所扮演的青衣歸類於旦行,旦又分青衣、花旦、花衫、老旦、武旦和刀馬旦。   「青衣一般比較端莊,已婚、未婚皆有;花旦是扮演性格活潑爽朗、舉止輕盈伶俐的青年婦女角色;花衫介於青衣和花旦之間,唱做並重;老旦不用說指老年婦女;武旦擅打,像《水滸傳》裡的扈三娘、《泗州城》裡面的水母;刀馬旦重工架,很多女統帥、將領如穆桂英、梁紅玉就是這樣的人物。」
  • 新編現代京劇《青衣》來泰演出
    《青衣》製作人王遠告訴記者,排演京劇《青衣》的初衷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而不只是僅僅為了滿足老一輩戲迷,「這樣,我們的國粹才能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從原著作者畢飛宇,編劇楊蓉,到劇中筱燕秋的飾演者——國家一級演員、梅派青衣李亦潔,作曲指揮吳小平等,都是我省一線名家,堪稱「江蘇力量」雲集。  京劇《青衣》還吸引了眾多國內一線名家加盟。
  • 江蘇首屆京昆藝術群英會落幕 京劇《青衣》摘紫金獎
    》主角筱燕秋(左)由國家一級演員、梅派青衣李亦潔(右)飾演。 彭鵬 攝 國家一級演員、梅派青衣李亦潔在《青衣》中飾演主角筱燕秋。 彭鵬 攝  中新網南京12月18日電 (楊顏慈)12月18日,為期19天的首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圓滿落幕。當晚,閉幕頒獎晚會在江蘇廣電總臺演播劇院上演。作為一場京昆藝術領域的群英會,江蘇原創劇目尤為受到各界關注。
  • 光輝歷程 紅色經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六屆全國架上連環畫...
    服務立館·品牌興館·數字強館(圖片來源網絡)你有沒有一本喜歡的小人書翻到爛也不願意去丟棄它(圖片來源網絡)你有沒有花一分錢坐在小人書攤兒捧著喜歡的「娃娃書」任憑媽媽叫了好幾回也不願意回家(圖片來源網絡)你有沒有用自己喜歡的小人書和小朋友互相交換著看
  •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梅派藝術突出的特點可概括成一個「美」字
    由於梅蘭芳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梅派已經影響了整個一代的京劇旦角藝術;梅蘭芳以後的旦角演員,固然也有許多有自已特色的、有成就的藝術家,但莫不受到梅派的影響。我們曾經說過,梅派藝術博大精深,內容非常豐富,要想用幾個字來概括是不大容易的;然而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梅派藝術的突出的特點可以概括成一個「美」字。
  • 最美人間尤物是青衣——梅蘭芳
    這首詩寫的正是中國戲劇裡扮相最美,唱腔最美,身段也最美的青衣。 曾有人說,「青衣是夢。是男人的夢,也是女人的夢;是一個人的夢,也是一代人的夢。」那這些名旦中有一人的名字聲震全國,他就是梅蘭芳!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
  • 泰州溫泉奧思廷酒店:梅派京韻,泊岸江南
    (Photo: http://www.prnasia.com/sa/2010/02/24/20100224499514.jpg ) 坐落於泰州華僑城內的溫泉奧思廷酒店以京韻文化為主題,將園林建築與戲曲京韻相結合,既是古典與現代元素的交融和輝映,也是梅派京韻與江南建築完美結合的全新嘗試。置身其中,如同遨遊曼妙的戲曲園林。
  • 開封兩位70後大叔舉辦連環畫展,上百本連環畫讓人瞬間穿越回到童年
    說著,許慶海從展櫃中將《孔子聖跡圖》拿了出來,「就是這本,是中國第一本連環畫,我這本《孔子聖跡圖》老版新印。」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許慶海,從小家裡比較窮,也買不起連環畫,那時,在開封龍亭附近有一個市場,裡面有擺地攤賣連環畫的,「我喜歡看書,家裡窮也買不起,咋辦呢,就去租書看,那時候開封地面上有不少租連環畫的攤,一毛錢一本,租來看,租也很少租。
  • ...新故事」從連環畫到電子產品 一代人的「潮流」折射出社會變化
    果果的爺爺王先生坐在一旁頗為羨慕這個年代出生的小孩,「我們那時候都沒得這些東西,有幾本小人書看就很不錯了。」王先生口中的小人書其實就是連環畫,曾經風靡一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小人書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走進了老一輩的收藏室,甚至是政府部門辦的博物館裡,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 小孩也能讀的連環畫繪本,感悟中式美學,傳承中國精神
    連環畫又叫小人書,是70,80後精神營養,其內容豐富多彩,各種關於民間故事,歷史傳說,衣食住行,理想情懷,身心健康的連環畫一摞一摞地堆在路邊供人翻閱。那時候坐在小人書攤邊,拿個凳子或者乾脆席地而坐,看完了就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完全沉浸在精彩的故事和多彩的繪畫中,那種體驗實屬難得。就連作家梁曉聲說起連環畫,也十分動情,「我是從小愛讀小人書而感受文學薰陶的。
  • 連環畫重鎮天津 「畫史」曾被忽略
    天津連環畫收藏家、民間美術研究學者呂明告訴記者,過去只有到六一或者生日時,家長或許能買一本小人書作為禮物,「誰手裡擁有小人書,基本就是孩子中頗受歡迎的角色了。」 小人書即連環畫,天津曾是連環畫「生產重鎮」,從《勞動模範趙佔魁》開始,《聊齋》《創業史》《敵後武工隊》《血濺津門》等都給幾代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劉繼卣、楊逸麟、張鸞等津籍畫家更是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