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重鎮天津 「畫史」曾被忽略

2020-12-23 騰訊網

圖文|單煒煒

天津文史學者高偉曾有這樣的回憶:「舊時天津,住在胡同裡的人家……唯一能算文化娛樂的,就是在晚飯後,一家人圍在燈下看小人書。鬧市及大街上有不少小人書鋪,孩子們花幾分錢就能看上半天。」作家梁曉聲說:「從聽故事、看小人書到讀名著,可以說這是一脈相承的。大雜院裡的民間故事和小人書是我最初的人文故鄉。」天津連環畫收藏家、民間美術研究學者呂明告訴記者,過去只有到六一或者生日時,家長或許能買一本小人書作為禮物,「誰手裡擁有小人書,基本就是孩子中頗受歡迎的角色了。」

小人書即連環畫,天津曾是連環畫「生產重鎮」,從《勞動模範趙佔魁》開始,《聊齋》《創業史》《敵後武工隊》《血濺津門》等都給幾代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劉繼卣、楊逸麟、張鸞等津籍畫家更是赫赫有名。呂明在介紹天津連環畫歷史時如數家珍。他說,1949年後,連環畫不僅僅是給兒童看的「小人書」,「而一度起著宣傳政策、教育群眾和普及文化的作用,連環畫的兩次『興旺高潮』中,天津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貢獻出了巨大力量。而對於天津的這些重要貢獻,之前的研究、評價是被忽略的。」

天津「第一本」究竟是「誰」

呂明不但是收藏者更是研究者,他在收藏中發現,「一說新中國連環畫歷史,就是上海、北京為主,其他城市都一筆帶過。」對於天津連環畫歷史的研究,基本處於空白,一些傲人的成績被忽略,「尤其是1949年後,天津的連環畫曾領先於全國。」中國連環畫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宋朝的木刻和明清的繡像插圖極具代表性。到了清末民初,《申報》出版了新聞連環畫《點石齋畫報》。1899年,上海文藝書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國志演義〉全圖》,是第一部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文學原著內容的作品。之後的《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題材相繼問世,繪畫者陳丹旭成為中國第一位連環畫畫家。其後,葉淺予《王先生》和張樂平《三毛流浪記》的現實主義題材也受到追捧。可以說,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上海是無可爭議的連環畫「領頭羊」,這和當時亞太地區出版中心的地位和資歷息息相關。據統計,上海有100多家連環畫私營出版機構,但內容和質量參差不齊。

而在天津,不但當時風靡全國的連環畫都在銷售,而且在1936年,由天津民眾教育館編印了《孔子事跡圖》,這也是有「連環畫」之名後,北方最早的連環畫之一,其後根據天津時事施劍翹刺殺孫傳芳傳奇改編的《血濺居士林》、《大公報》連載的《武訓先生畫傳》都在全國引起轟動。同時,解放區也出產了大量連環畫作品,天津馬達的木刻連環畫《陶端予》、秦徵的《大報仇》和安明陽的《劉胡蘭》都是當時相當有名的代表作品。到了新中國成立,連環畫曾一度成為最好的「掃盲」「宣傳政策」的工具,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歡迎。在這一時期,天津一共有人民藝術出版社、知識書店和民主書店三家連環畫出版社,而且當時的報紙《天津日報》《新津畫報》《天津畫報》等,都登載過相應的新連環畫。之前,很多人認為1949年7月出版的《蔣介石罪惡史》是天津第一部新連環畫,呂明考證並非如此。

天津於1949年1月即解放,天津軍管會文藝處於2月創辦了天津人民藝術出版社。6月,阿英主持天津文藝工作後,天津人民藝術出版社曾出版了蕭肅繪畫的《勞動模範趙佔魁》,「這是通過阿英交由上海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工廠文藝習作叢書』目錄中查詢到的,因為當時叢書的大部分文稿都是天津『輸出』的。」

劉繼卣(1918-1983)

提到「天津第一」,呂明還提及一位影響力巨大的天津畫家劉繼卣。劉繼卣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後裔,其父劉奎齡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劉繼卣也被譽為「當代畫聖」,「東方的倫勃朗和米開朗琪羅」,尤其在連環畫方面,居於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第一人的地位。他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就是工筆重彩的8幅《大鬧天宮》和連環畫《雞毛信》,「一直以來,以北京大眾圖畫出版社的《雞毛信》作為劉繼卣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通過走訪老出版人、老畫家以及翻閱大量資料,呂明發現,劉繼卣曾說過自己在1949年冬天就開始了連環畫創作,而他第一部出版的連環畫是1950年6月在知識書店出版的《王貴和李香香》(下圖),當時署名為「可友」。

獨特的選材和大膽的用人

新連環畫題材多樣,其中古典文學依舊很受歡迎。天津美術出版社作為當時中國五大連環畫出版社之一,卻以「獨到」的一部連環畫引起了轟動。「當時各地出版社心照不宣地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大部頭,比如北京出了《水滸傳》《嶽飛傳》,上海是《三國演義》《紅樓夢》,河北省是《西遊記》等。」天津的目光落到了《聊齋》上。

選擇《聊齋》,是因為天津的評書大家陳士和已在津門將評書《聊齋》說得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據說1928年,陳老先生在電臺說《珊瑚》,天津衛的老太太們邊聽邊想著自己年輕時的生活經歷,守著電匣子哭。1954年前後,天津文化局組織小組由著名曲藝作家何遲為領導,給老先生搶救性錄製資料,整理出了13段半的《聊齋》故事。天津美術出版社以此為腳本,從1955年開始策劃,到當年12月,出版了聊齋系列的第一本連環畫。這套《聊齋故事》連環畫是新成立的天津美術出版社建社以來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系列連環畫冊,第一部是葉之浩繪畫的《雲翠仙》,一直到1963年,一共出版了42冊。「因為封面是以藍色為底,所以這一套又被稱為花皮版,到80年代又出了10冊藍皮版。」呂明說,戴仁繪畫的《胭脂》一冊,還獲得1963年的繪畫二等獎。

革命歷史題材「撞車」的現象很嚴重,呂明說,當時僅《白毛女》一書,上海就有17個版本,而天津的《烈火金剛》《敵後武工隊》等連環畫卻獨佔鰲頭,「我認為是當時天津出版社擁有強大的繪畫隊伍和獨到的眼光。」呂明說,1959年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還在《延河》雜誌連載時,就被天津美術出版社一眼相中。天津美術出版社當時「冒天下之大不韙」,用當時環境下被錯劃成分下放到津郊板橋農場勞改的畫家張卓來繪畫。1961年7月出版第一冊。兩年後,在首屆全國連環畫評獎活動中,署名「板喬」的《創業史》榮獲繪畫二等獎,張卓在現場號啕大哭,誰也不知道這位獲獎者是當時津美社擔保到北京領獎,真實身份依舊是一名「勞改犯人」。

呂明曾統計,天美社在1967年前出版連環畫作品高達一千兩百餘種,形成了以《聊齋志異》系列與革命故事兩大內容為核心點的龍頭產品。1963年全國連環畫評獎,天津共有十二部作品獲獎,獲獎數處於全國第三,可以看出天津在新中國連環畫歷史上的地位。

連環畫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老少鹹宜為主,而在天津有一位女畫家,不僅是天津最早的連環畫創作者之一,也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題材作品著名畫家,她就是張鸞。呂明介紹說,張鸞是天津人,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父親張國忱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職,後任天津市財政局長,張鸞和姐姐張米玲都喜歡繪畫,父女曾在1940年天津永安飯店舉辦畫展,頗具影響力。1949年後,張鸞先在上海為三聯書店、兄弟圖書公司畫插圖。上世紀50年代,回到天津定居,出版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寶葫蘆的秘密》《危險的戀愛》《紅色保險箱》《小華》《甘蔗田》《人魚公主》(下圖)等連環畫作品,其中,連環畫《寶葫蘆的秘密》是新中國連環畫史上的經典作品。

呂明介紹,1954年8月天津美術出版社成立時,就為低幼年齡設立創作組,後來成立了第二編輯室,專門負責少年兒童圖書出版。1958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天津少兒出版社,既有《地下少先隊》《巧救王叔叔》等紅孩子系列,也有和上海美影廠合作的《鯉魚跳龍門》等童話神話系列。1979年後,天津新蕾出版了一系列故事叢書,成為兒童連環畫比較知名的作品。開創性的選材囊括了各種題材,「參與繪畫的有國畫家、漫畫家以及工藝美術家,所以也囊括所有的繪畫技巧。」呂明收藏了幾萬冊連環畫,談到天津連環畫曾取得的輝煌,他唏噓不已。

寫「史話」記錄津門連環畫故事

收藏家呂明

關於天津連環畫的故事,實在是不勝枚舉。採訪中,呂明說起當年轟動一時的反特連環畫《一顆銅紐扣》繪畫者楊逸麟,在北京被莫須有地「封殺」後,到天津以不同化名出版了大量優秀作品;漫畫家朋弟客居津門,曾應邀出版了《通過倮倮區》《一貫害人道》兩部連環畫;曾經是全國唯一的天津北站調緯路天津鐵路局下屬的鐵路工人出版社,曾出版了《1468機車包乘組》等多部鐵路題材的連環畫;著名美術家、畫家鄧柯,出版了大量的《西遊記》題材的連環畫,改革開放後的「新編西遊記故事」篇篇腦洞大開讓人驚嘆……天津連環畫的津味也讓人回味無窮,孫犁《風雲初記》、張孟良《血濺津門》、馮驥才《神鞭》等天津作家、津味小說都被改編成了連環畫,「你看劉建平繪畫的《血濺津門》,玉清池過街樓、東北角五和大樓、海河上金鋼橋、六國飯店、天津火車站等天津舊風物、舊風情,在連環畫中更具立體感。」

在改革開放之後,連環畫出現了短暫的復興,「和過去幾乎以繪畫為主相比,之前出現過的電影和戲曲、話劇的影印本和以攝影圖片組成的攝影小說,也成為連環畫的重要補充。」一方面是對於文化作品的渴求,一方面則是懷舊的思潮。最早是在大胡同估衣街那裡出售,後來是胡同裡有「賃書車」,然後是街頭巷尾的租書小攤。用高偉的話來說,最初對社會的認知及對各種是非的啟蒙都源於那些小人書。小人書、連環畫是幾代人難以磨滅的記憶。儘管大量優秀作品重新印刷出版,新作品層出不窮,但也難以抵擋電視新媒體的衝擊,連環畫最終走向沒落,「這幾年,有人在網上翻出當時很多現在看來不倫不類的連環畫作品,諸如《孫悟空大戰阿童木》之類曾引起一時轟動。」呂明說,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當時在「蹭熱點」,但基本都是連環畫的「迴光返照」了。十餘年來,呂明在收藏過程中,接觸到楊大辛、張道梁、張諦、張錫武、於化鯉、王恩盛、趙兵凱等不同時期為天津連環畫做出過貢獻的出版人、創作人及他們的後人、同事,「我一直在整理資料,寫一部《天津連環畫史話》,今年或許能夠出版,希望對於天津在新中國連環畫歷史上的研究有所貢獻。」

呂明的女兒從事日本文化研究,父女倆的話題常常涉及連環畫、動漫。呂明感慨,日系動漫中,不少是先有「連環畫」作品,後改編成小說、影視作品,中國有著深厚的底蘊,為什麼不能借鑑連環畫的一些優勢,為中國動漫「提提氣」呢?2000年,連環畫收藏已經成為中國十大收藏之一。在呂明看來,連環畫興衰是社會發展的縮影,連環畫收藏已經從書的版本,開始擴展到連環畫原稿、刊載期刊、原作者「原畫重現」等多方面,「但不變的永遠是情結。」

(編輯:傅磊)

相關焦點

  • 王家龍先生的連環畫收藏(50) 連環畫期刊
    這本刊物設有許多欄目,登載包括插圖、速寫等在內的連環畫作品,長篇一般連載,中短篇一次登完,滿足不同口味讀者的需求。它建立了相對穩固的作者隊伍,保證刊物的思想藝術質量。隨著時代發展,它的內容與形式也不斷變化,曾配合形勢和各項中心工作,發揮了宣傳教育等作用。刊物以其通俗性和內容豐富多彩受到讀者的歡迎。
  • 「陰丹士林」連環畫(圖)
    陰丹士林商曾說「顧客手中的每一枚銀元都是辛苦所得」,相形之下的廣告立意注重生活實用觀,接地氣,近民生,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親和力博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知與好感,陰丹士林連環畫式廣告便是一例。  《陰丹士林家庭空中歷險記》連環畫廣告為八開畫頁,上分九格,描繪了光頭先生一家的趣事。
  • 連環畫中的「豬生」百態
    這類作品還有1974年5月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由尹慶芳繪畫的《趕豬記》連環畫(圖2);1975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張企曾繪畫的《大龍和小虎》連環畫(圖3);1974年10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由陸明、何遠文等五人繪畫的《送豬》連環畫(圖4);1977年9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張紹武改編,李柏昌、劉昌吉繪畫的《一窩豬羔》連環畫;1974年6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由楊新林等人繪畫的《豬場風雲》
  • 當交大遇到連環畫,驚豔值
    、韓敏、丁斌曾、韓和平、劉錫永、戴敦邦等。該展覽將回顧海派連環畫的歷史和藝術特徵,面向閔行區社區居民,為大小朋友帶來一場有關海派連環畫的通俗易懂、寓教於樂的精神大餐。本次展覽分為海派連環畫藝術篇、海派連環畫傳承篇、海派連環畫創新篇三部分,現場還將帶小朋友們一起學習連環畫繪畫。海派連環畫 · 通俗與包容「上海的街頭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著無數的小書攤。
  • 今夏去「連環畫的搖籃」,與梅派青衣史依弘完美邂逅
    美在京劇舞臺上,也在一幅幅連環畫方寸間。 舞臺上的「唱念做打」被畫家定格 上海,是中國現代連環畫的發源地。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數十年中創作出版了優秀作品8000餘種,成為中國現代連環畫創作出版的重鎮,中國連環畫創作出版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 珍貴的記憶,曾經芳華、輝煌的全國各連環畫期刊的過去和今天
    這個時期全國的連環畫期刊對中國連環畫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起到的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中國連環畫》封面《中國連環畫》1986 年1 月創刊的《中國連環畫》,從1999年1月起,在新組建的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主辦下,由原人民美術出版社主辦的《連環畫報》和由原中國連環畫出版社主辦的《中國連環畫》
  • 男子收藏萬餘冊紅色連環畫 曾用集牙膏皮換買書錢
    「紅色連環畫曾讓我一遍遍體味什麼是英雄』,並做過多少次『英雄』夢。而今,我依然喜愛,因為它們描繪的是一部部不朽的革命史詩。」張吉昌說,當51歲的他說起楊子榮、少劍波時,就像他又回到了少年時代,張吉昌手指翻著連環畫,指著楊子榮挎槍的畫面,有些興奮。
  • 連環畫出版信息,上海人美《外國文學作品連環畫特輯二》即將出版
    224圖,改編:章程,繪畫:劉文頡6、我們這裡已是早晨:261圖,原著:恰科夫斯基繪畫:劉錫永7、一個農民的命運:103圖,改編:章帆,繪畫:羅既張8、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119圖,編繪:盧汶、王亦秋9、神燈:120圖,改編:董子畏,繪畫:丁斌曾、
  • 中國人物畫教學與連環畫
    當代中國人物畫壇的名家,早期都從事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連環畫創作,打下了很渾厚的人物畫的造型基礎。怎樣在教學中貫穿連環畫的訓練,是當代的中國人物畫教學的一個新課題。  關鍵詞:中國人物畫  連環畫  造型方法  早在五十年代,中國的美術界針對中國人物畫的發展狀況提出了發展國畫人物的新課題。
  • 戲曲電影連環畫重出江湖 中英文對照引人入勝
    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曾在國內外多次斬獲大獎,它與《蕭何月下追韓信》同為「京劇電影工程」的代表劇目。  「打開連環畫,就好比是欣賞一部『靜態電影』。電影中京劇藝術家的動作、神態、氣質都被恰到好處地記錄保存下來,通過中英文的敘事,將場景、對白逐一對照,故事和人物就『活』了起來。」滕俊傑說。
  • 對話老湘潭丨連環畫裡的年代回憶
    如今,當了18年湖南省收藏家協會連環畫委員會主任,一直熱衷連環畫收藏與創作,見證了連環畫的幾次浪潮起伏後,他想探索一種新的可能——在孩子們沉迷外國動漫的當下,如何讓已然沉寂的連環畫,再次回到火熱的年代。誰的童年——記者:新中國成立初期,因政府的大力推行,連環畫曾盛極一時。您當時應該正處於小學階段,是否那時就受到影響?
  • 《西廂記》連環畫:配合婚姻法宣傳婚姻自由,卻被判為『毒草』?
    為了重新闡釋《西廂記》的故事內涵,通過它配合宣傳婚姻法,人民美術出版社決定創作《西廂記》連環畫,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科普、宣傳。當時,這份任務被交到了王叔暉手上。王叔暉,看這個名字可不要誤會,其實她是位女性畫家。王叔暉1912年在天津出生,十五歲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先後師從吳鏡汀、徐燕蓀等名家習畫,是現代著名的工筆重彩人物女畫家。
  • 法語版連環畫《白鹿原》亮相安古蘭漫畫節(圖)
    連環畫《白鹿原》作者、著名畫家李志武應法方邀請出席作品出版首發式,並在漫畫節上展出作品。漫畫節結束後,繪畫原作還將在法國巡迴展覽。  連環畫《白鹿原》是畫家李志武根據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著名作家陳忠實同名長篇小說創作的大型連環畫作品,共730餘幅。該畫作曾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並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
  • 毅進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連環畫原稿展出(圖)
    除了電影和小說,不少當時的年輕人也都看過它的連環畫。昨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著名的毅進版本連環畫原稿開始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那些連環畫裡藏著的「青春記憶」讓很多現場的觀眾唏噓不已。在1963年舉行的首屆全國連環畫藝術評獎中,「當代保爾」毅進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獲得繪畫二等獎。  原中央美院油畫系主任、油畫學會副主席聞立鵬認為,連環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珍貴之處體現在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結合上,思想的深度和藝術形象刻畫的細膩,讓它在美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是感動幾代人的優秀作品。
  • 天津舊書市場又回來了!搬到了這裡……
    今年5月底,南開區區長孫劍楠做客《公僕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迎難而上 雙戰雙贏——2020區長訪談》節目時曾表示,南開區將在古文化街大獅子胡同打造「大獅子胡同美食坊」(詳情),屆時遊客可以一邊品嘗特色美食,一邊感受傳統文化,使「追尋津門故裡情景,品味沽上傳統美味」成為「最海河」的享受。
  • 連環畫的收藏與記憶
    長大後,因為喜歡閱讀而愛上收藏,其中連環畫是我收藏最愛當年流行的套書連環畫更讓人入迷,以至後來看到相關藏品,都要收入囊中。雖說和連環畫沒有關聯連環畫品種豐富
  • 連環畫在基礎教育中的作用
    我們國家有優秀的歷史、人文、地理、思想等文化教育,而在書店裡、圖書館裡,你看到的孩子讀物,基本上都是國外的書籍,而且這些書的印刷成本非常高,孩子的讀物很多都是國外的漫畫作品,這些作品讓我聯想到我們小時候的連環畫! 希望我們國家能重新重視連環畫教育!
  •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系列賦予彩色連環畫新生命
    任率英繪製的《白蛇傳》連環畫作品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系列日前在京首發出版。該系列精選了中國現當代工筆重彩畫家任率英和被譽為「當代工筆仕女畫第一人」王叔暉繪製的彩色連環畫作品共9冊,並以中英文並茂、視聽並舉的全新形式賦予經典力作以新生命。任率英(1911-1989)中國現當代著名畫家,一生致力於把精湛的工筆重彩繪畫融入精美的藝術創造中。任先生在連環畫和年畫領域成就斐然。其作品畫風精美、構圖嚴謹、線條優美、色彩絢麗、雅俗共賞。
  • 天津首富鎮名單曝光,天津「最富」第一鎮名單及排行榜!
    中北鎮經過多年不懈奮鬥,現已發展成為國家星火密集區、天津汽車工業基地、全國百強鄉鎮、外向型經濟重鎮,並成為本市經濟實力雄厚、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區域之一。二:鹹水沽鎮鹹水沽鎮,位於天津市津南區境內,是津南區的經濟、商貿、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天津市重點建設的11個衛星城之一。
  • 《春天的畫卷》:30冊連環畫串起時代記憶
    原標題:《春天的畫卷——紀念改革開放40年連環畫集》:30冊連環畫串起時代記憶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兩個紀念節點,用連環畫的形式開啟回望與前瞻的窗口,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作出了探索與嘗試。 推敲體例 精選作品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黨委書記周偉提出,要做一套連環畫選題作為獻禮書,並且「規模要大,文學水平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