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走進歷史,仰望嶺南星空 | 音樂博物館解說詞

2020-12-22 騰訊網

全球好文案(quanqiuhaowenan)——好文案的傳播者,文案學的提出者,中國文案學會指定交流平臺!

編者按

兩年來,在學校黨政領導和各部門的鼎力支持下,我校音樂博物館在前任館長、現任榮譽館長周凱模教授的帶領下,在博物館領導班子和建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已順利完成「音樂器物-音樂人物、地域性-國際化」的館藏學術設計、布展基本架構等奠基性工作,成效顯著。如果將這些工作都視為基礎規模建設的話,那麼現在已到了進一步提升內涵品質的階段了。目前,來校參觀音樂博物館的人也越來越多,有學生、有老師,有藝術工作者,也有普通市民,有國民市民,也有國外境外來賓,有藝術、學術領域的大咖,也有社會政要。在這種情況下,規範講解、精準講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鑑於此,本公眾號將特刊系列文章,規範講解詞,以期能讓講解員精準講解博物館收藏的音樂器物、音樂人物、音樂故事和藝術傳承,展示博物館作為「創新樂教基地」建設的特色成果和學術水平。

壹 嶺南音樂館綜合廳

嶺南音樂館是嶺南地區第一個系統化有機整合本土音樂文化資源的主題展覽館。2000年12月24日,原嶺南音樂文化展覽館成立於星海音樂學院沙河校區,這不僅是廣東地區第一個為嶺南音樂文化專門建立的展覽館,更標誌著嶺南音樂文化研究邁向系統性、規範性的學科發展方向。至2005年,我校的「嶺南音樂文化研究中心」被上級批准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本館成為省級重點綜合性的實體研究學術平臺。其後我校又以繼承、研究、創新和發展傳統的魄力繼續遷址擴建基地平臺。2010年12月6日,全新的嶺南音樂文化展覽館位於我校圖書館三樓,面向社會各界開放。2017年11月校慶之際,嶺南音樂文化展覽館更名為嶺南音樂館,與其他三分館共同組成的星海音樂博物館正式開館,其他三館分別是世界民族音樂館、冼星海紀念館與樂器文化館。

傳承嶺南音樂文化,保護和挖掘嶺南音樂文化的寶貴原始資料財富是傳承的核心內容和基礎性工作。建校以來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和積極開展嶺南音樂文化資料的採集、整理工作,1959年學校成立廣東音樂資料室,收集廣東民間音樂資料,為全面深入研究廣東音樂提供資料保證;2000年學院成立嶺南音樂文化研究中心、嶺南音樂展覽館後,更加深入系統地開展了這項工作,組織學校師生成立5個小組,分別深入潮汕、梅州、廣州、海南、韶關等地區,在地方文化部門的支持下,開展田野考察工作,收集地方戲曲、小調、民歌等嶺南音樂文化原生態資料,採訪民間藝人,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建館之初,嶺南音樂文化研究中心實體學術平臺創建者、嶺南音樂文化展覽館創始人、星海音樂博物館學術總策劃及前任館長、現任榮譽館長、音樂人類學博士周凱模教授根據長期的實地考察經驗與學術研究成果,首次創造性地將傳統嶺南音樂概念拓展為四大板塊,即「廣府音樂」「潮州音樂」「客家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並通過歸納整合以及系統化的陳列展示方式,將四大板塊音樂文化的特色通過視覺展覽生動形象地予以表現,彰顯嶺南地區音樂文化的多樣性、關聯性與共通性,極大地擴容提升了嶺南音樂文化的研究空間和學術價值,也為星海學人及社會各界人士認知、傳承和發揚嶺南音樂文化提供了研究與實踐平臺。

目前嶺南音樂綜合展廳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展廳內設有「嶺南音樂名家·嶺南地方音樂」「嶺南民俗樂器」「嶺南音樂創作」「嶺南音樂非遺資源採集·表演·研究」「嶺南音樂活態傳習平臺」等五大主題版塊,陳列展示自展覽館籌建以來採集整理的一大批珍貴的第一手實地考察資料及科研成果。

第一個版塊——「嶺南音樂名家·嶺南地方音樂」。此版塊靠牆一列直至拐角這一「L」型展區展示的是對嶺南音樂有過傑出貢獻的音樂家。而中間的展區則是對嶺南地區四個族群音樂特點的介紹,其中包括廣府、客家、潮汕和少數民族四個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在「L」型展板中所呈示的音樂家,大部分是曾在星海音樂學院或其前身廣州音樂專科學校任教過的民間音樂家。

請看廣東音樂的一代宗師——易劍泉先生。易劍泉先生是廣州音樂專科學校第一任的民樂系系主任,先生1929年在廣州創辦廣東戲劇研究所,1931年他組織「素社」音樂,給粵樂演奏形式以新的發展。素社每周六晚邀請廣東音樂名家舉行免費的公演音樂會,吸引眾多聽眾。廣州淪陷前後,易劍泉先生移居香港。在港期間,易劍泉先生創辦了獨特的「步奏吹鼓樂」以供民間婚喪及慶典之用。他創作了一百多首歡快或悲愴的樂曲,可惜當時時局不穩,香港淪陷時,這些佳作已失散殆盡。這張照片是先生隨香港文化觀光團回國觀光的照片,周總理接見了他,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之後的幾十年,先生撰寫了不少樂曲,主要作品有《鳥投林》《春曲》《夏曲》《秋曲》《冬曲》等樂曲。

易劍泉先生對廣東音樂的貢獻,不僅在於其膾炙人口的作品,還在於他對廣東音樂的研究、改革與創新。他創作了以「健全樂」為代表的的大型廣東音樂合奏形式,致力於樂器編配和改革,創製了大型的低音樂器「雙聲」「搖琴」,彌補了傳統粵樂演奏低音樂器的空白。

接下來請看這一位,呂文成先生。後人收集流傳下來的一千多首廣東音樂中有兩百多首是呂先生的作品,其中不乏百聽不厭、膾炙人口、流傳不衰的佳作;其代表作有各位耳熟能詳的《步步高》《平湖秋月》以及《漁歌晚唱》等;他還根據二胡和小提琴的發音原理,首創把二胡的絲弦改用鋼弦,並採取以兩膝適當部位夾住琴筒的拉奏方法。這種改革後的二胡稱為高胡或粵胡,是廣東音樂的代表性樂器。這張照片便是呂文成先生在演奏高胡,他採用兩膝夾住琴筒的特別姿勢,是為了減少演奏時「沙沙」的噪音,也便於控制音量。

說到廣東音樂也就是粵樂,是以廣東民間曲調和部分粵劇音樂、牌子曲為基礎,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具有濃鬱嶺南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它是星海自建校以來就一直保持的傳統學科優勢品牌,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之一的廣府民系創造的民間音樂體系品類。粵樂外省人多稱其為「廣東音樂」,其意為這種風格的音樂來自廣東。其實廣府民間音樂是綜合包括粵樂、粵曲、粵劇的。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廣府戲」,源自南戲,受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影響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木魚、龍舟、粵謳、板眼等歌謠曲調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唱腔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等廣府民系聚居地。2009年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1月28日,我校「粵劇文化傳承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粵劇」文化不斷全方位、系統化地融入我校教育教學中,各位敬請關注!

嶺南音樂民俗樂器版塊通過一些樂器實物,來加深對於嶺南音樂文化的了解。在我左手邊的文字展板,是按照樂器演奏形式來分類,歸納總結了不同樂器的定義和性質,展示了在民間採風時拍攝的與該樂器相關的實物照片。在我的右手邊,是按照樂器發音原理和使用區域分類展示的樂器展櫃,依次是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吹管樂器、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

我將特別介紹到的是這長腰鼓與神杖。周凱模教授到連南地區實地考察時,與當地居民同吃同住數月,與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地居民也為周教授苦心鑽研學術的精神所感動,於是把這幅長鼓與神杖贈與她。其中,神仗成為了本舘的鎮館之寶之一,因為神仗本是祭祀時所用,傳說能帶領這些少數民族同胞們尋找到祖先的靈魂,所以在當地是非常神聖的標誌。

樂器展櫃背後的這一展櫃是「嶺南音樂創作」版塊。所呈現的成果均是我校教師們自己創作或改編的嶺南音樂作品或論著。

各位所處的這一展區收藏著我校師生在民間採風收集回來的書籍和音像資料,此為「嶺南音樂非遺資源採集·表演·研究」版塊。此外,這個小舞臺是專為開展學術研討活動而設「嶺南音樂活態傳習平臺」,部分項目活動會在此處開展,各位可以關注本館的微信公眾號,以便了解更多的學術活動,隨時參與到嶺南音樂文化相關的活動當中來。

(投稿請註明姓名、聯繫方式)

關於全球好文案

文案學科自媒體聯盟 ▏中國文案學會交流平臺

我們只發布和文案產業相關的信息和資訊

相關焦點

  • 今天,我們仰望星空——全國首家天文博物館先睹記
    今天,我們仰望星空——全國首家天文博物館先睹記選稿:陳誓驃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彭德倩 2004-11-16 4:30:04  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今天開館的上海天文博物館將讓更多人愛上天空天文類博物館,目前全國獨此一家。該項目今年被列入上海市政府改進和提升10所科普教育基地的實事工程後,1700多平方米的展位全新布置,近萬件深藏庫房的珍貴展品重見天日,期待眾人在歷史長河中拾貝,追尋遍布蒼穹的星跡。昨天,記者有幸先睹。
  • 「仰望星空•青年北侖」音樂夜市,你在現場嗎?
    「仰望星空•青年北侖」音樂夜市,你在現場嗎?·政務 8月7日晚,由北侖團區委主辦的「仰望星空
  • 【託管動態】腳踏實地,仰望星空——2020秋東豪學校初中部師生赴可園中學學習交流
    為了全面提升我校師生的綜合素養,感受名校的教學氛圍,進一步激發教師投身於教育教學,學生刻苦努力學習,在託管委員會的安排下,12月16日下午,東豪學校師生一行共計50多人,在東豪學校初中部何金橋主任的帶領下,興高採烈地來到東莞市名校可園中學,參觀了可園中學,走進課堂,和可園學子們共上一節課。在東莞市可園中學張啟生主任的引導下,大家首先來到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嶺南畫派重要策源地——可園。
  • 仰望星空,緬懷56先賢:南粵先賢館全面開放
    據介紹,「南粵先賢展」作為越秀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將長期向觀眾展示。大家可以在星空牆仰望,緬懷56先賢。▌南粵先賢館提升完善2017年5月17日南粵先賢館向社會開放試運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遊客參觀絡繹不絕。
  • 「仰望星空」三思
    近些年,「仰望星空」一詞漸漸流行起來。究其原因,當然與溫家寶總理發表在《人民日報》(2007年9月4日)上的那首詩《仰望星空》有關。他寫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 「仰望星空」到科技館感受天文魅力
    8月7日,淄博市科技館新館首場展出「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正式開展,吸引了眾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觀展。上午9點,天空還飄著小雨,已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到位於市文化中心C組團(市陶瓷琉璃博物館西側)的淄博市科技館,依次登記、測溫、入場參觀。「從媒體上看到科技館天文展的消息,早早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好,今天專門帶著孩子來體驗。」
  • 有人仰望星空,也有人低頭看地,但總有人仰望星空
    星空裡,仿佛無邊無際的宇宙,像一個巨大的瞳孔,看著我們做過的事,走過的路,近處和遠方。為何人們要仰望星空?為何人類從古至今總是對星辰充滿好奇?總有人仰望星空,也會有人低頭看地,但總有人會仰望星空,比如,哥白尼。在教會的重壓之下,他沒有向現實低頭,也沒有向獨裁者繳械。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下周二晚,首都博物館將開免費夜場,預約人數上限為200人。屆時,觀眾可以領到紀念版門票,專業講解員還將帶觀眾走進「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北京往事。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等將延時閉館或舉辦「夜場」文化活動。
  • 仰望星空,那裡有夢
    (此圖來源於網絡) 仰望星空,那裡有夢凌煙 五月某天,隨辭賦學會同仁們去湖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採風,聆聽校史,遊覽校園,所到之處,歡聲笑語在人心浮躁、物慾橫流的當今,難得有這樣一群還在仰望星空的人們。 他們用一雙雙望遠鏡似的眼睛看到了什麼呢?遙遠的星空璀璨如海,深邃無涯,充滿神奇和希冀,追求與夢想。星空中不時有白雲飄過,那是朵朵充滿詩意的精彩。 自古,詩就是通往星空的心路。
  • 溫家寶詩作:《仰望星空》
    溫總理詩作:《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是溫家寶創作的一首詩,題記中提及溫家寶2007在同濟大學演講的一段話: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 仍有人仰望星空
    這就回到我的題目,仍有人仰望星空,我就是那樣,還在心存夢想,還在看著遠方。草原清冷而又寂靜,廣闊,而又落寞,這裡的夜晚很是寂靜,沒有都市的喧囂,很少的霓虹。兒子出外求學,我還是愛仰望星空,這是月亮我也不看了,因為時差,我們看月亮都不是一個時間,那看星空吧,我們至少擁有一個同樣的星空,繁星點點,似思念萬千。
  • 《嶺南的月光》正式出版,聆聽嶺南音樂感受灣區風情
    專輯《嶺南的月光》收錄了吳丹近年來創作並演唱的優秀歌曲其中不乏嶺南地區的鹹水歌、粵語小曲部分歌曲還採用嶺南地區語言演唱在2021年開年之際,中國唱片(廣州)有限公司推出了吳丹個人歌曲專輯《嶺南的月光》。
  • 春季星空,4月20日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可好?
    清明小長假,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可好?仰望星空,是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日前,中國科協,教育部聯合下發《2017年青少年科學營活動實施方案》《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黑龍江省天文學會和黑龍江省宇航學會聯合推出以天文航天為主題的「星娃小綠人」天文航天研學觀星營活動。
  • 沙坡頭,與最愛的人一起仰望蒼穹,聆聽沙漠星空下的溫暖物語
    走進9月的中衛沙坡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滾滾的黃河水,泥黃色的河水映襯在藍藍的天空下,沒有違和感覺,反而感到這是大自然的質樸和單純。沙與水原本該是勢不相容的,但在這裡,一切都渾然天成。當你還沒來的及看遍大漠孤煙,也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長河落日,沙漠和星空就像是一對最佳搭配出現在你面前,浩瀚星空,繁星點點,讓你始終無法忘記,黑夜裡那一片沙漠上的星空帶給你的驚豔。64歲的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曾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 走進鄉村博物館 了解松陽的歷史過往
    透過建築,傳統的施工工藝重獲新生,周邊建築的歷史風貌得以有效保護。06.白老酒工坊地址:松陽大東壩鎮山頭村建築隨地形變化呈不規則梯形布局,為現澆清水混凝土拱頂式框架結構。周邊成片的溼地、自然林,還有成片的桑果林,暖陽晴空相伴,在蠶式慢生活裡,舒暢心境,回憶松陽蠶桑歷史。
  •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2021-01-15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覽博物館,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在海德公園旁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這裡有很多遠古動植物礦物等標本,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導演會在這取景。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第二部裡到了晚上所有標本都會動起來的背景就是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取的景。
  • 音樂|吳頌今在廣州泮塘設立音樂共享空間 讓經典永留存
    樓梯掛滿吳頌今老師的手稿但細看店內裝飾,便可以察覺主人的用心與時尚:被稱為 " 音樂星空 " 的門廳上綴滿星星燈飾;被稱為 " 音樂浪花 " 的大廳上空設計成海浪形狀的五線譜,點綴飛翔其間的白色海鷗;被稱為 " 音樂陽臺 " 的樓廳燈飾是吳頌今親手設計製作的高音譜號;被稱為 " 音樂花園 " 的後廳座椅居然是他滿世界淘來的能夠敲響的大鼓
  • 每日一句:在陰溝裡仰望星空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奧斯卡·王爾德原文: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在陰溝裡仰望星空,是因為電影裡面一直在給人們一個希望——考上大學,成年了就可以脫離被霸凌的泥淖。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在金僑集團領導、文化藝術名人名家、資深權威媒體各界的見證下,國家館藏級廣州廣播電視臺《嶺南星空》拍攝基地授牌及開機儀式暨金僑嶺南院潤玉樣板區開放儀式,在廣府文化發源地的化龍廣州文化藝術村、暨金僑集團落子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項目——金僑嶺南院隆重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