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象》的作者是一個思孟學派的門人,這個門派雖是儒家,但卻傳習老子的《道德經》。
所以,《大象》作者在解讀《周易》時,在多處用語中體現出了他對老子道家思想和先天丹法的熟悉。
對《明夷》卦的解讀,就是其中一例。
不妨細細說來。
一、「其」與「而」
在解讀《明夷》卦時,《大象》是這樣說的: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這段話中,有一個錯別字,就是「用晦而明」的「而」字。
這個字,應該是「其」。
古代的「而」和「其」字會弄混,似乎並不是很少見的事情。
比如《周易》的《解》卦九四爻辭,通行本作「解而拇」,而在帛書本和楚簡本裡就都寫作「解其拇」。
所以,《大象》裡的「用晦而明」,實際上應該做「用晦其明」。
二、「蒞眾」的丹法隱喻
《大象》的作者說,「晦其明」的方法是用在「蒞眾」的時候。
那麼,什麼是「蒞眾」呢?
顧名思義,當然是治理民眾——這似乎是一個國君才需要做的事情,在《道德經》裡也有同樣的「蒞眾」之法: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
然而,在《道德經》裡,治理國家和民眾,只是一個丹法裡的比喻。
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所治理的國家,實際上比喻的是人身。
表面上說的是君主治國蒞眾,實際上是調心理身。
類似的比喻在後世丹家口中屢見不鮮。
比如《悟真篇》曰「民安國富方求戰,戰罷方能見聖人。」
詩中的「民安國富」,比喻的就是人築基之後,精滿氣足的樣子。
三、「晦其明」的丹功心法
我們已經說過,正如《周易參同契》所言,《周易》本身就是一部丹法。
《明夷》卦本身,就含有一套丹功的心法。
這套心法,記載在清華大學館藏的一批戰國竹簡上。
在清華簡的聖人卦象圖中,我們已經看到,左上角那位奇特的由卦象組成的人體上,他的腹部的丹田部位,畫的正是一個《明夷》的卦象!
更妙的是,這位人體的頭頂和腳下,分別是坎離二卦,合起來正是水火《既濟》之象!!!!!!
如果這還不是丹功圖,還有什麼是呢???
明白了《明夷》卦在丹法中的重要地位,接下來我們就能夠更加明白《大象》的作者所說的「明入地中,《明夷》」是什麼意思了。
《明夷》的下卦離為明,又為目;上卦坤為地,又為腹。
聖人收視返觀,注目於下腹丹田,正是丹功裡的「凝神入氣穴」之法。
宋人薛道光在《還丹復命篇》裡便說:「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
氣穴在哪?就在清華簡卦象人體圖的下腹處,《明夷》的卦象所在的位置!
「夫氣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氣之初,所稟父母精氣而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極也。其名不一, 曰氣海, 日關元, 曰靈谷, 曰下田, 日天根, 曰命蒂, 曰歸根竅復命關, 即一處也。」——《玄膚論》
明白了《明夷》卦在丹功中的原理,我們就不難明白,《大象》作者所說的「晦其明」,其實就是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
本文為也說《周易參同契》系列不知道第N回,欲知前事後事如何,且看上回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