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目前工科類專業中,哪類專業最熱,其答案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電子信息類專業最熱,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光電信息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等(不同的學校統計口徑也不盡相同)。這類專業無論在招生、培養、還是在就業環節,都呈現出火熱的局面。
首先、從招生環節來看,近年來,考生對電子信息類專業認可度高,報考踴躍,無論重點/特色院校,還是一般院校的電子信息類專業錄取成績/位次要麼居高不下,要麼連年上漲,以2019年遼寧錄取情況為例,我們先不提「兩電一郵」,只以四所非重點特色院校錄取成績為例,就能說明問題,南京郵電大學(理工)607分,最低錄取成績超過27所教育部直屬院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理工)598分、最低錄取成績超過19所教育部直屬院校,重慶郵電大學(理工)595分、最低錄取成績超過教育部直屬院校17所,西安郵電大學588分、最低錄取成績超出教育部直屬院校10所。為什麼這些非重點院校的最低錄取成績這麼高,原因很簡單,就是憑藉其院校的鮮明辦學特色(電子信息科學類),及辦學實力吸引了這些優質考生報考這些院校。即使是一些教育部直屬的重點院校,他們也選擇了放棄,這足可以看出這類專業目前的火熱程度。
其次、從培養環節來看,絕大多數理工類高校都紛紛看好此類專業,都紛紛申報開設此類一專業,從近幾年教育部公布的允許設置/新增的專業目錄來看,智能科學/人工智慧、數據科學,通信工程、光電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信息類專業成為眾多院校申報的重點專業,這表明高校對此類專業的辦學積極性較高,看好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發展及就業前景。
最後,從就業環節來看,社會對電子信息類專業需求旺盛,各種與電子信息類專業有關的職位供給充足,如計算機軟體/硬體/測試/信號/電源/集成電路(EDA)/通信/射頻/算法/單片/嵌入式/數據與雲計算/區塊鏈等等,且職位薪酬水平較高,目前,在各類行業/職業薪酬比較中,位列第一,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信息傳輸與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其年平均應酬為161352元/年,位居各行業之首。
那麼電子信息類專業目前為什麼這麼火熱?從原因來看,有以下兩個因素值得關注:
第一,得益於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集成電路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的推動下,加上國家關於發展振興電子信息產業系一列政策的支持,以及雄厚的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基礎,在這些利好因素的推動下,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了,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帶動性,引領性顯著增強,突出體現在電子信息產業對生產/生活的模式再造,如「兩化」的深度融合,網際網路+的深度植入。從而使信息化成為整個社會運行的核心要素。伴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一大批有競爭力,有原創力的電子信息企業應運而生,如BAT大廠、華為,小米,中芯國際等。產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必然催生出強大的各類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必然會對高校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招生、培養產生正面傳導效應,進而形成了目前的這種專業招生培養就業的火熱局面。
第二、得益與電子信息產業的自身的行業特點,電子信息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它不僅對人力資源的從業素質要求較高,而且自身的科技附加值極高,而這種科技附加值主要體現在創意/研發/設計環節(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說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利潤鏈大部分都集中在這一環節上,因此,這種產業利潤結構就使得創意/研發/設計環節的人力資源最具有競爭力,高薪就成為這類人力資源的市場標配,加上電子信息產業的工作環境的優越,加上地域分布的優勢(產業基地大部分在布長三角/珠三角/京津以及產業基礎/科技基礎較好的中西部富有活力的中心城市如城都/重慶/武漢/西安),所以,電子信息產業的這種行業特點,必然會對人們的職業/專業選擇產生虹吸效應,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進入這一領域,即高薪職業催生熱門專業。
但需要指出的是,面對目前電子信息類專業這種火熱的局面,對那些成績具備且有志於從事/選擇這類專業/職業的考生而言,我們不僅需要憧憬與期待,同時也需要一份謹慎與冷靜,這是因為:
第一、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習難度較大,實踐性/應用性較強。電子信息類專業涉及學科之多,如數學(線性/離散)、物理(固體/電動力學)、電路(數/模/集成)、信號(DSP)、控制、人工智慧、計算機、傳感、電磁場與微波等,這些學科各個都是硬骨頭,無論是電路與信號、單片與嵌入式,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等等,都有一定的專業難度,且這些學科間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專業邊界日趨模糊,因此,其中任何一個學科學習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專業的學習效果。另外電子信息類專業不僅學習難度大,而且專業實踐性(動手實踐)性也非常強,因為學習電子信息類專業不僅在於要理解,而且要強調如何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設計/開發相關電子信息類產品/設備/系統/技術,說的更直白一點,你總得會焊塊板子吧(電路板)。所以,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學習基礎(數學/物理)、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看是否具備適應這類專業的學習條件。不能憑一時衝動而選報,以免影響本人的專業學習質量。
第二、雖然目前社會對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保持著旺盛的需求,但需求的結構及條件在變化,即兩類人才需求旺盛,一類是電子信息類研發設計類人才需求旺盛,薪資待遇較高,另一類是電子信息產業一線技能型生產操作類人才需求較為旺盛,而本科層次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需求,除計算機軟體類行業(中低端)/電子信息類產品生產工藝管理/設備及系統調試、安裝、維護需求尚可,其他職位如電子工程師/硬體工程師/射頻/大數據/算法/人工智慧等需求很少,即使有,條件也高(相關從業經歷),從招聘條件來看,對電子信息類專業高端人才需求的學歷要求一般都在研究生學歷以上,所以,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對這類專業的需求情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盲目樂觀。要做好完整的學業規劃(讀本考研)。
第三、開設電子信息類專業的院校培養水平差別較大,且與產業對接水平不夠均衡(即有部分院校辦學水平一般,但又缺乏相關產業支撐/當地電子信息產業不發達)。目前,雖然開設電子信息類專業的院校很多,但其辦學水平千差萬別,從辦學實力來看,兩電一郵及中央部委所屬的其他一些重點理工科院校(不含農林地礦油師範醫)、還有原中央管理院校,後劃轉到地方的一些特色行業院校(如杭電/桂電/重郵/南郵/西郵等),這些院校的辦學質量是比較好的,另外分布在一些電子信息產業比較發達地區的地方非重點院校辦學水平也可以。所以,考生在成績許可的情況下,應該重點關註上述學校所開設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對那些專業辦學水平一般,同時又缺乏電子信息產業支撐的院校,在報考時一定要慎重。
總之,面對目前火爆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我們不僅希望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學習者,而且還要成為專業的真正受益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自身的實際,立足電子信息類專業/產業發展的實際,理性對待,認真思考,謹慎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我們人生的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