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紛紛,在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第四中學,一棵大大的黃角樹覆蓋了大半個操場,校園裡,老師們講課和同學們齊聲朗讀的聲音從各間教室傳來,與其他教室的晨讀聲不同,在二樓的一間教室裡,除了孩子們齊聲朗讀,還不時傳來了同學們歡呼聲和掌聲。
「what’s this in english?」
「let me try!let me try!」
……
課堂上,老師金雪梅每次拋出問題,同學們都紛紛舉手搶答,積極嘗試,每位被選中的同學都很珍惜搶到的答題機會,因為回答正確便可為自己的學習小組爭取到一枚笑臉,這是小組集體的榮譽。
「很喜歡金老師的上課方式,有音樂有情景有遊戲,課堂上老師不拘泥於課堂,和我們打成一片,小組競爭的方式讓我們都很喜歡參與,一堂課很輕鬆很愉悅地就過去了。」陳勇同學說。
「較之『山洪爆發』似的灌輸,我更傾向於潤物無聲搬的浸潤,給孩子們做了三年規劃。」金雪梅說,很多英語學科的老師想要一節課要灌輸很多東西,這種「山洪爆發」似的教學方式可能短期內效果很明顯,但後期可能會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從教近30年,自己已經養成探索更有意思、孩子們更願意參與的教學方式,已經由教孩子到帶孩子們學的轉變。
1992年,剛剛從師範院校畢業到官渡五裡小學任教的金雪梅,先後擔任語文、歷史老師,1993年來五裡小學附中缺少英語教師,剛入行的金雪梅也為此轉教英語,可官渡五裡的英語教師基本都是其他學科轉任,如何教學就只有靠自己摸索,邊教學邊學習的金雪梅很渴望得到點撥和突破。
1999年調到赤水市第四中學後,金雪梅很珍惜向各位老師請教的機會,課餘時間就到各個老師的課課堂聽課,「跟理科老師學邏輯,跟文科老師學語言組織,任何一個老師的課聽完保證有收穫。」
後來,金雪梅開始負責學校的教研工作,可以經常接觸到一些教學數據,仔細研究發現,語文成績普遍比英語成績高,這讓金雪梅感到不甘,「作為一名英語學科的老師,這給我帶來很大壓力,為什麼英語成績就不能考出語文一樣的成績。」
心有不甘,金雪梅開始尋求如何提升英語成績的突破口,每一次外出培訓積極參加,珍惜和名校名師請教學習的機會,並滿懷欣喜地將這些學到經驗帶到課堂上,一輪測試下來,並不理想的結果讓金雪梅更加迷茫了。「英語學科教學,在城市和發達地區鎮的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成功經驗,但拿到我們鄉村學校還有很多不太適應的地方。」金雪梅說。
英語教學如何在學生基礎薄弱、設施落後的鄉村學校實現突破,金雪梅結合實際,把發達城鎮地區的經驗和鄉村學校做一些大膽地融合嘗試和探索,然而探索也不是一帆風順,很多同仁也提出了質疑,「面對別人的質疑,自己也會質疑自己,我就是在質疑自己的過程中尋求新的突破。」
哪裡倒下,哪裡爬起來。金雪梅憑藉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通過幾年的反覆實踐,探索和總結出「5-235」農村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在「貴州省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晉級考核」中得到了評委專家們的認同和肯定,目前,已在赤水市中部、西部、東部的鄉村學校學校全面推廣,近兩年赤水市初中升學學業考試水平測試成績已從排位靠後上升到地區前列。
近年來,金雪梅先後獲得了「貴州省骨幹教師」「貴州省鄉村名師」「貴州省鄉村教育家培養對象」等榮譽。組織成立了赤水市名師工作室、貴州省鄉村名師工作室,和團隊成員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編寫、修定、審定的《赤水市初中英語中考複習資料彙編》、《赤水市初中英語人教版核心知識解讀》、《學思踐悟檔案》等地方教材共5冊,在赤水全市推推廣使用。
「幹一行就要幹好,這是父親給我的教導。」金雪梅說,28年來,依舊熱愛這方三尺講臺,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時候,只要走上講臺,便可以激情滿滿,忘掉煩惱,課堂已成為自己療傷地方。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柳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