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斷舍離思維,選擇你「專長」的興趣職業

2021-02-19 黑天鵝圖書

很多想成為自由職業的人,向我拋出了很多的待解決的問題,關於職業選擇,關於時間安排,關於家庭影響,關於技能學習等等。其實用整理術總結出來這些問題,就是要做的事情太多,哪個都不想放棄,做不到斷離舍,做不到一個專注的極簡思維,總想每件自己想要做的事都能成功。這就是弊端所在,思維方式如果不改變,一隻會把自己置身於焦慮之中。

文/不戒大師,微信公眾號:不戒大師曰(ID:bujiedashiyue)

斷舍離和極簡的家居生活,開始被某部分年輕一代的群體所瘋狂迷戀。這種生活方式,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調養。

據說,有一個原始的古老部落,他們長期遷徙,居無定所,卻有一個堅持不懈的習慣,每走兩天就停下來休息一天,世代不變。有人不解,年邁的部落首領解釋說,我們的腳步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走兩天歇一天,就是為了等待我們的靈魂。

是的,現在社會發展太快,生存競爭也日益加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焦慮,開始把自己打造成超人一般的無所不能,才能在工作上有著穩定的地位。

特別是作為自由職業者,門檻高的同時,更需要具備斷離舍和極簡的思維。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思維,你才能在無數的繁瑣小事中,找到最高效的工作效率。很多想成為自由職業的人,向我拋出了很多的待解決的問題,關於職業選擇,關於時間安排,關於家庭影響,關於技能學習等等。

其實用整理術總結出來這些問題,就是要做的事情太多,哪個都不想放棄,做不到斷離舍,做不到一個專注的極簡思維,總想每件自己想要做的事都能成功。這就是弊端所在,思維方式如果不改變,一隻會把自己置身於焦慮之中。關於自由職業者的斷離舍和極簡的思維,我建議以下幾點:

➤1.儘量選你「專長」的事情,而不是「擅長」的職業

我記得美國歌手碧昂斯,有次錄專輯的時候,三天三夜一直呆在錄音室,可是當她錄完之後,才發現時間過了這麼久,不吃不喝,還能感覺到不累。她只說:因為太專注了,完全感覺不到累,做這件事讓我很快樂。

大家看到這個,幾乎都是想到主要是專注與興趣才會促發她這種行為,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專長」,可以這樣理解,你很擅長一個工作職位,但可能是因為你熟練了,有經驗,這是一種潛意識的習慣。

而專長,就像碧昂斯那樣,她最專業的是唱歌,在專長裡面,她可以拋棄掉所有東西,為了就是試無數遍,達到完美。這種完美,是腦子裡的一種專業度的東西給自己定的一個高度。專長是包含擅長的,但是專長,會讓你痴迷,每個錯誤你都不會去放過。

很多人在選自己興趣作為職業,會迷茫和糾結,不想放棄的是「擅長」的職位,太難斷離舍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有的是做了好幾年的工作,突然叫你放棄掉,肯定很難的,這份工作已經成為了你生活的習慣了。

但是既然真的是做的不開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又不捨得放棄這個已經熟練的擅長的工作,怎麼辦?這時候最好先斜杆起來,慢慢過渡。先找準你的「專長」,然後把專長在業餘時間慢慢發展,一段時候後,當你發現你的專長可以代替你的擅長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放棄你所不喜愛的擅長的事情了。

2.閉門深造還是加入組織學習進步?

很多人認為自由職業是個坑,大多數人做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放棄了,回到最初的組織崗位。即便成功率這麼低,自由職業依舊是很多人內心的夢想。

但是很多人有一個疑問:我要具備很強大的技能,需要閉門修煉還是找份相關的工作去提升學習?

以我自己為例,這麼多年做自由職業,這些問題其實我本身就是存在的。閉門深造與加入組織學習深造,其實各有各的優劣勢。

閉門深造優勢: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專心去做這件事,沒有外界影響。

閉門深造劣勢:缺乏自制力,達不到自律,沒有專業人士帶,沒有實戰經驗。

加入組織深造優勢:有團隊與專業的指導,會有實戰提升以及接觸更多人脈資源。

加入組織深造劣勢:有時並不能專心做自己的專長,時間會被其他的事情佔據,工作壓力大,學習的精神力不足。

每件事都是有兩面性的,你選擇了一面,就要放棄另外一面。我自己當時是結合著閉門深造和加入組織相結合的。

但是加入組織必須是靈活的,網絡現在很多類似的職業組織可以交流,有付費的儘量選付費的吧,免費的基本質量都不高。

閉門深造,那麼你得需要放棄很多東西,你暫時沒有收入,你暫時要遠離交際圈,你暫時要改變以前朝九晚五的生活習慣等等。這些放棄的前提保障,你都要為自己鋪墊好,之所以說自由職業門檻高,就是因為前提條件太多,你的自控力與動力,需要非常足。

然後至於要閉門深造或者加入公司組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自己執行力太差,自律力也很差,那麼最好選一個專注的公司先學習,這個公司專注你的興趣領域,前期的創業公司應該是最合適的。

3.關注自己的情懷同時,要兼顧自己的生存狀態

這個是一個比較矛盾的東西,有篇文章讀者留言跟我說,你寫的文章要不要這麼現實,都是講錢錢,就不能講點情懷嗎?

我是一個設計師,我比你更了解情懷這個東西,但是我對於工作的理解是,工作是生活的糧食,既然要吃,就要吃的好,吃的開心。吃的好,則需要物質保障,吃的開心,則需要是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兩者結合了情懷和物質,不矛盾。

自由職業並不一定說你非要死磕自己認為的興趣,興趣職業是一個很難的選擇,因為大多數人其實不知道上天給自己的真正天賦是什麼,這需要後天慢慢發掘,你說馬雲20幾歲就知道自己是創業的天才麼?肯定不是,他當老師,最後是有機遇接觸到美國的網際網路,才把自己的天賦彰顯出來,領導能力,與大局觀能力。

所以你要斷離舍你的諸多情懷,考慮自己的生存狀態,物質保障後,你才有更多的動力。因為有時雖然你真的不在乎物質,只在乎自己的興趣與情懷,可是你必須承擔的責任,不可避免,你還有家庭,還有父母,有的還有妻子兒女,房貸車貸。

用斷離舍,讓自己的某個情懷與興趣,得以讓你快樂生存,其實便已足夠。

█ 猜你喜歡,戳標題直接閱讀

█ 關於作者

作者:不戒大師,

微信公眾號:不戒大師曰(ID:bujiedashiyue)

自由職業研究院,自律診所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和天鵝君一起成長

微信ID:htebook    微博@黑天鵝圖書

為人生提供領跑世界的力量!唯有好書與成長!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從物質、思維到社交斷舍離,讓孩子學會打造精緻人生
    於是,我就教孩子們整理書桌和書包,哪些是回家做作業要用的,就裝書包裡,哪些是白天上課用,晚上不用的就放書桌裡,還有一些徹底不用的就裝在班級垃圾袋裡,當廢品賣掉。整理後孩子們的書包也輕鬆了,當然,再沒有因為地上有紙片扣我們班的分的。
  • 發現孩子的興趣專長,做好未來人生的規劃
    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幫助學生做出關於他們將去哪個大學以及他們將在大學學習什麼的決定,這也與職業的決定分不開。那麼我是如何輔助我的學生做出決策的呢?  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談論大學或者職業,因為這已經讓他們感到很困惑,再談只會讓他們更恐慌!因此,我們開始先談談他們的夢想是什麼?(
  • 育兒特工隊 | 孩子的興趣專長要如何選擇?
    那麼,對於娃還在幼兒園階段的爸媽們,是不是得及早開始給孩子培養至少一門藝術興趣了?至於針對新的政策,孩子的興趣專長要如何選擇,其實也很考驗爸媽們對興趣專長的認知規劃。1.  每個孩子都是個體,在興趣、天賦的具體表現上肯定也是有差異的,爸爸媽媽還是要靈活判斷。
  • 36氪領讀 | 興趣和職業究竟該如何選擇
    希望你手邊有一本稱心的書,讓讀書這場運動繼續下去。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 有人說,有興趣的話請別把它當做職業,因為職業會毀了它;也有人說,只有把興趣作為自己的職業才會快樂,才會取得成就。那麼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呢? 有的人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勸告你,不要把興趣當職業;但也有人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工作就是興趣。
  • 【學法指導】學科專長 興趣至上
  • 斷舍離:給思維、認知和行動,來一場變革,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當我們面對一件物品時,頭腦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想法:它還可以使用,而不是我現在需要它;留著它或許以後有用,而不是現在我需要它。我們常常圍繞著物品本身是否能用、是否有效的角度來看待它們的價值,而忽略了在整個人生的時間軸上,物品對我們的價值。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物品,卻仍然在選擇、使用以及放手時感到苦惱。
  • 「斷舍離」是反人類的:你真的理解《斷舍離》嗎?
    發呆的人你真的明白《斷舍離》嗎?在各種平臺上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忘記江湖總比放棄,互相幫助好;想離開執念總比離開執念好;想離開執念總比離開執念好。你所看到的和你所想的都是回憶,你想什麼,你想什麼過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需要在時光認識你。
  • 育兒路上你需要斷舍離
    3、幫助精確地做出判斷,並轉化為執行力《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說:「在深入斷舍離的過程中,我們選擇和決斷的精度會提升,行動的速度也會得到提升。」三、3點建議,做好育兒路上的斷舍離1、根據孩子興趣、年齡、進度,選擇合適的資源;首先說興趣,孩子的興趣比任何權威推薦的經典都重要,無論是玩具、繪本還是音頻等,都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我們給孩子早教是希望孩子獲得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得更加持久的學習內驅力
  • 家庭斷舍離……
    事後,孩子奶奶還對她兒子說:「你媳婦有事沒事兒就喜歡往外扔東西,那些東西在家放著有什麼不好!」。結果一家人因此產生了隔閡。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家庭整理呢?在一件物品是否丟棄的問題上,我們應不應該幹涉父母和孩子的選擇呢?
  • 你需要斷舍離工作術
    要知道,工作和整理收納一樣,需要斷舍離。《斷舍離工作術》給需要解壓、尋求自我突破的職場人士,帶來了讓你感覺輕鬆的「斷舍離思考法與工作術」。「斷舍離」,即是讓我們學著「丟掉無用的東西」,用「斷舍離整理術」來給自己的身心減負。生活需要「斷舍離」,工作更需要「斷舍離」。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既簡單又高效呢?
  • 職場職業規劃方向選擇,年輕人,三個思維層面去選擇
    職場生涯是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不管你是自己創業還是去打工,甚至是事業單位,同樣也存在職場生涯,那麼我們有過職場生涯的規劃嗎?大白在給很多新員工培訓時候,他們都希望大白能給他們一些個人職業規劃方面的建議···職業生涯規劃是隨口就能說的嗎?
  • 用思維邏輯方式來告訴你!
    今天我來分享大家一套,怎麼用思維邏輯的方式,來總結出適合自己領域的方法,讓你學會細分,找到自己的垂直,從此寫作一路暢通無阻。比如我定位職場領域的話,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職場領域怎麼細分。我選擇的結構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結構方式,分為四步:下面我們開始設計框架吧。第一步,列出要點。列出自己腦海中所有知道的創作內容,及職場領域所包含的全部內容要點,寫出你所能想得到的。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最後,你的家裡會被這些「垃圾」滿滿佔據,你又回到最初凌亂、痛苦又壓抑的生活。我們下定決心斷舍離,是為了讓物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物所累,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讓物品控制了你的人生。二、工作上:化繁為簡,直抵核心關於生活中斷舍離的收納整理技巧,也同樣適用於辦公室的桌面整理,這些就不再贅言。我想說一下斷舍離對一個職場人的影響。
  • 把興趣變成職業 是幸福的選擇
    祝建波讀了貴報8月8日刊發的《聽從內心的選擇》,很贊同文中觀點。確實,我們學習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上個「好」大學,更是為了今後能有一個自己喜歡並願意為之付出的工作。倘若只是將名校當作鍍金之地,只能讀不了解甚至不喜歡的專業,走上社會後被迫只能「學非所用、用非所學」,這難道不同樣也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嗎?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興趣選擇的職業就一定對麼?
    這種觀點的出發點在於說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時候才會全情投入,才會努力,也才會做的出色;誠然,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卻不能一概而論,首先,你感興趣的事情就一定能做的好嗎?比如筆者從小喜歡踢球,上學的時候為了踢球,曠課什麼的不要太多,然而,本人一直踢到大學卻也沒踢出名堂來,到工作後偶爾踢踢,現在也基本改踢球為看球了,呵呵!
  • 你適合把興趣當職業麼?
    -----人們總抱怨現在的工作自己不喜歡,那麼你真的適合將自己的興趣作為職業麼?就跟隨明月用塔羅來算算看吧。----佔卜開始----規則:保持內心安靜的狀態,在心中默念,自己適合把興趣當成職業麼?從下面四張牌中憑感覺選出一張來,切記不可刻意選擇不可反覆挑選,選好後下翻查看答案。
  • 為什麼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沒了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有人說:「興趣永遠不能成為職業,興趣只能是業餘的。」為什麼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沒了興趣呢?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多麼大的要求。一旦興趣成為職業,人們對於這件事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 斷舍離!(經典)
    許多人常常覺得獲得不易,其實比獲得更難的是斷舍離,每一次抉擇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過程,非常不易。斷舍離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 一種能力。一個人如果沒有斷舍離的過程,很難成長,也很難實現自我蛻變,實現人生的逆襲、華麗轉身。
  • 《斷舍離》:家裡寶寶的物品太多了,需要斷舍離
    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並不是極簡生活的倡議書,也不是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物品價值觀」,鼓勵我們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山下英子首次提出斷舍離的理念,一時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她開始不斷地推廣她的理念。
  • 大帝視角:大設計之斷舍離法則
    上一篇文章《大設計之規則思維》發布後,很多朋友都表示受益匪淺,自己也知道大設計60分通過,可在考場上總是又按100分來要求自己,那麼,怎樣才能在考場上做到舉重若輕呢?近幾年有一本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寫的書《斷舍離》在國內非常風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