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日本文學經典從「小閱讀」開始

2020-12-23 廣州日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夏目漱石,這位活躍於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作家,被稱為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在百年後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牢牢佔據日本街頭書店的醒目位置。太宰治,同樣成為「日本文學」的代名詞,這位擅寫「私小說」的天才作家,總能輕易抵達年輕人心中敏感和脆弱的角落。日本文學名作的魅力,還需名譯來傳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閱讀·日本文學經典」系列收錄夏目漱石及太宰治的作品共計六部,選用日本文學知名譯者陳德文教授和譚晶華教授的精品譯本,盡善盡美地呈現了百年前名作的本來面目。

夏目漱石的散文記述人情往來、家庭生計、讀書屬文以及療病養痾等生活的瑣末細事,如小院閒花,風情自在,在明治、大正時代別開一方勝景。

其中,《永日小品》不少篇目和魯迅筆下的小說風格極為相似,實寫的人情物事淡而有味,虛寫的文字想像奇詭、豐富,筆墨輕鬆自然,行文遊刃有餘;《往事漫憶》則描寫了作者引人關注的」修善寺大患」。對於夏目漱石來說,生病既是生死的考驗,也是心靈的淨化,從而孕育了作家晚年所逐漸成形的」則天去私」的人生理想。

長篇小說《明暗》是日本文學大師夏目漱石的絕筆之作,1916年起在《朝日新聞》連載。 小說描寫了夫婦、親子、兄弟、叔侄、表姐妹、上下級、朋友等多種多樣的人際關係。主人公津田和妻子阿延經上司夫人介紹結婚,過著平淡的生活。某天,津田曾經的戀人、已經嫁為人婦的阿清忽然出現在他面前……小說以津田夫婦家庭生活中的風波為中心,以骨肉至親圍繞金錢的爭執、懷疑丈夫過去的妻子的私心為主軸展開,以細緻的筆致描繪了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潛藏的種種我執,展現了近代個人主義影響下人性的深層構造。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到達的現實主義最高峰」。

《三四郎》《從此以後》《門》為夏目漱石的經典愛情三部曲,小說故事分別對應了一個男孩人生中的三個階段:青春的戀愛,愛情的抉擇,婚後的廝守。

《三四郎》描寫了主人公三四郎從一個鄉下畢業的高中生成長為一名東京大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他的心路歷程。作品通俗易懂,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從更深層次展開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以及對人生真義等的探求。

《從此以後》是夏目漱石中期」愛情三部曲」的第二部,講述了一對年輕時的戀人在中年重逢,男主人公如何重新審視自己當初的抉擇,並承擔起命運的故事。小說十分感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其後》,由日本著名導演森田芳光導演,曾獲得第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第10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 、第10屆報知電影獎最佳影片等數項大獎。

《門》是愛情三部曲第三部。宗助和阿米活在大門之內的世界。他們因偶然的相遇而結合成為夫妻,在大門內側以甜蜜的愛情餵養彼此,出了門則遭到社會的唾棄,體會著背離道德的苦楚。宗助逃避到深山裡的寺廟,希冀禪學能為他打開心中深鎖的大門。然而,他的修行卻遭遇到更多道門扉,他無論如何也鼓不起勇氣拉開它們,只能永遠站在門外,凝視孤獨的自己……

這套書還收錄了太宰治的一部作品:《斜陽》。這位擅寫「私小說」的天才作家,總能輕易抵達年輕人心中敏感和脆弱的角落。《斜陽》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生前備受矚目的成功代表作,這部中篇小說通過描寫日本戰後混亂的社會狀況和貴族階級的沒落現象而轟動一時,以致日本首次出現以一本書命名的人群,對他的作品有深刻共鳴的人被稱為「斜陽族」。

《斜陽》寫於太宰治去世前一年1947年的6月前後。戰後身為貴族出身的母親家道中落,為生計跟女兒和子被迫搬到伊豆的小別墅度日。不久後被徵入伍的弟弟直治從南洋回來,每日跟著作家上原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與此同時,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最後在一兒一女的陪伴下與世長辭。母親死後,和子決定去向仰慕的上原求愛。而次日清晨,弟弟直治於家中自殺,留下一紙遺書描述自己的痛楚與過去……《斜陽》是日本著名的成長小說之一,深受年輕讀者喜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如何閱讀古代文學經典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如何閱讀古代文學經典 2020-02-2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讀經典-現代文學 | 如何閱讀現代文學經典
    領讀經典-現代文學 | 如何閱讀現代文學經典 2020-02-2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學經典閱讀調查:現當代文學大師再排座次,大學生對魯迅仍懷高度...
    【文學經典閱讀調查】  社會生活變動不居,經典則展現著永恆的魅力。然而,在每個不同的時代,對經典的閱讀和理解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魯郭茅巴老曹」曾是文學史家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家最具代表性的排列,在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生活中,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大家的次序有什麼變化?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還有多少大學生閱讀這些經典的原著?
  • 習慣通過手機閱讀 如何「打開」現代文學經典
    你有多久沒有耐心去讀整本的書了——如何「打開」現代文學經典阿根廷著名小說家博爾赫斯說:「經典是一個民族或是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於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閱讀的書。」從晚清算起,現代文學不過百餘年。百餘年所淘洗出的現代文學經典和經過幾千年沉澱的古代文學經典相比,有極大不同。
  • 教育反思08 不要讓標籤化毀了文學經典閱讀
    在應試瓶頸的制約下,現實層面的經典閱讀教學實踐,仍然舉步維艱。因為學生的注意力越來越稀缺,文學經典閱讀難以被青睞。面對文學經典這個無盡的寶藏,不同的閱讀者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挖掘它,也就呈現出不同的心理傾向和個性風格。一種是藝術愛好者,他們單純地享受文字帶給自己的快感。一種是哲學思考者,他們更關注作品包含的內在本質。這兩種人都很純粹,處於一種相對自由的閱讀狀態,理解上大抵不會產生多大偏差。
  • 走近大師,「閱讀文學經典」第三季今天首圖開講
    5月16日,由首都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日報社聯合主辦的第三季「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在首都圖書館正式開講。「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年年與大家見面,2018年、2019年連續舉辦了「經典閱讀,從四大名著講起」「走近世界文學經典」兩季活動。第三季以「曾經風雅 走近大師」為主題,邀請黃喬生、錢振綱、周立民、傅光明、李揚、季紅真等我國文壇六位頂尖學者,圍繞魯迅、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蕭紅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六位大家的文學作品進行剖析。
  • 韓少功走進海南師範大學,「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主題講座開講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消息(記者 宮池 通訊員 吳辰)2020年12月8日,著名作家,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全委會委員,海南省作協名譽主席韓少功蒞臨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為學校師生舉辦「文學經典的形成與閱讀」的主題講座。本場講座由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王學振教授主持。
  • 英美文學閱讀和賞析
    英美文學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英語語言的精粹和重要載體,是英美國家文化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英美國家文化的知識瑰寶,諸如莎士比亞、歌德、狄更斯、培根、哈代、愛默生、海明威、馬克?吐溫等文學大家的作品,它的語言光輝、文學魅力、哲學思想、思想教育性是全人類不可多得的財富。
  • 大學的意義與經典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的誕生正是源自於經典閱讀,通過經典閱讀來「培訓學生和保持學習和探究的傳統」(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語)是大學的主業。要實現大學的這一理想,教師率先垂範,與學生和諧相處,同時啟迪學生閱讀經典,通過經典閱讀的方式來研究人類一直關心的問題。     說到閱讀經典,我們不得不提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原校長赫欽斯(Robert M.Hutchins,1899—1977)。
  • 讓經典閱讀浸潤心田——興國縣開展經典閱讀傳承紅色精神紀實
    結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實際,興國縣給高中段、初中段和小學段學生分別進行了經典閱讀書目推薦,鼓勵學生海量閱讀。在海量閱讀的基礎上各學校還開展主題閱讀,由學校推薦一本經典著作進行深層次、多角度閱讀。其中興國三中已推薦《紅巖》《人生》《紅色家書》《平凡的世界》等經典著作。
  • 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深圳站攜手蘇童,與年輕一代暢聊經典文學
    此次,華為閱讀邀請茅盾文學獎與魯迅文學獎雙料得主、中國當代文學小說創作的先鋒派代表人物蘇童,與朋友們一同暢聊經典文學,提倡通過數字閱讀感悟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現場互動交流碎片化閱讀趨勢下,人們享受著一目十行的視覺狂奔,但是能在腦子裡留下來的信息並不多,有讀者認為,相比晦澀的經典文學,流行文學更易於閱讀。
  • 團| 8-15歲少年高品味閱讀 從《十月少年文學》開始
    給孩子高品質的文學營養 《十月少年文學》是國內著名文學雜誌《十月》的少年版,它致力於搭建兒童文學創作新高地,使億萬小讀者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與滋養。 其實,別小看這種深入淺出的文學解析,這是孩子深讀文學作品的捷徑,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好方法。
  • 用經典閱讀方式閱讀經典
    但這個題目還是太大,我具體來談談經典與青年閱讀的問題。不久前,面試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有一位來自很不錯的大學、很不錯的中文系學生,該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也有非常好的傳統和不錯的老師,而且這位學生初試時名列前茅。
  • 在閱讀英文經典中成長
    近日,本報多位編輯參加了在鄭州十一中舉辦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初高中英語經典文學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在觀摩會上,郭紫君老師和學生們展示了精彩的《古堡守護靈》名著閱讀示範課。郭老師的課堂由淺入深,邏輯清晰,通過引導學生對書本背景、人物、事件和矛盾的分析,挖掘書本關於「愛」的主題。學生們踴躍發言,並以小組的形式展示了各自關於本書的精美手繪思維導圖。
  • 重回73部文學經典誕生之地 布克獎評審的閱讀指南
    《偉大的虛構 Ⅱ:重回73部文學經典誕生之地》由未讀·文藝家和海峽文藝出版社最新推出。打開這本書,就像進入時光機器,你可以回到經典誕生的地方: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傑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海明威的西班牙,還有奧爾罕·帕慕克的土耳其……這是一本地理學與文學的跨界之作,它獨闢蹊徑,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來的世界文學思潮,講述在不同文學思潮下、不同地域裡,不同作家處理文學素材的差別和特點。
  • 小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重要性
    讀經典,是我們永遠需要的,因為任何對經典的了解,都會讓我們人文的價值、人文的精神不斷地升華提高,是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素養,讓你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雅的為人處世觀。而讀流行文 學的好處是能掌握社會發展的動態,掌握社會發展的方向。 從小讀經典名著,加以思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處。
  • 80%大學生贊同閱讀經典 經典閱讀"必修課"如何上?
    對於經典閱讀,當今高校大學生「知」與「行」的差異緣何產生,又該如何引導? 該調研項目負責人、天津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虞京春近年來持續關注大學生的閱讀情況。她發現,「政治學、哲學類經典著作很少出現在中國大學生的借閱單上」。這與《大學生經典閱讀情況調研報告》結果高度一致:我國大學生最喜歡閱讀的書籍類型分別是:小說(37%)、網絡文學(17%)、名人傳記(15%)、自然科學(15%)、經濟管理(9%)、哲學思辨(7%)。
  • 文庫本 日本人的閱讀神器
    原標題:文庫本 日本人的閱讀神器 日本地鐵常看到有人讀文庫本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愛讀書,地鐵上、咖啡廳、公園裡,讀書的身影隨處可見。一手拉著吊環,一手捧著書,身體隨著電車前後搖擺,眼睛卻始終盯著書看的景象已成為日本地鐵上的經典畫面。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日本人閱讀的書籍主要有三類:漫畫、教科書和文庫本。文庫本是一種小開本的圖書,因為攜帶方便、價格便宜深受日本人喜愛。
  • 英語文學作品系列主題閱讀輔導
    所謂主題閱讀,就是我們在選擇輔導閱讀的文學作品時,不是隨意挑幾本書來讀,而是把一些主題比較接近,但是內容題材風格和創作背景都不盡相同的文學作品放到一起來學習,從而得到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對於培養學生跨時間/空間緯度,辨證地理解文學作品大有裨益。
  • 文學閱讀,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
    文學閱讀,是除經典外學生閱讀的又一類書籍。文學作品以形象的方式反映生活,以人物在所處時代的或悲或喜生命歷程,蘊含人生的道理,寄託作者的主觀情感,啟迪後人。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學生會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時代,認識一群陌生的人,和他們一起經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豐富人生的閱歷,在深度思考中獲得對生命的感悟與理解,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格局。文學閱讀,要跟隨作者,走進他所處的時代。文學作品,脫胎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寄寓著作者的主觀情感。每一篇作品,無論是否傳記性的文學作品,都與作者所處的時代密不可分,帶著時代的深深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