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T型人才

2020-12-11 大吃一鯨評論

試問誰不想成為一個T型人?

什麼?那還不容易,你以為過家家呢?

噗,不要帶歪了節奏。

小心龔老師小拳拳錘你胸口。嚶嚶嚶

好了,這是個很嚴肅的題目,不要想汙啦。

1

之所以講這個題目,是來自邏輯思維聯合創始人脫不花有關新興市場人才選擇的一段「開示」:

過去,我們的組織和領導者對人的關注重點,總是專業發展、縱深培養。但是,在新興組織中,在新興市場上,往往是跨界能力更重要,也就是「T」型的這個橫線,專業縱深也許是公司內部可以不斷訓練的,但是橫向的跨界混搭、整合資源的能力,應該是在一個人進入公司之前就形成的能力和習慣。公司應該是在市場上篩選這樣的人,而不是試圖在公司內培養這種人。

注意,是選擇,不是培養哦。這意味著,如果你想進入有利於自己迅速成長的新興市場和新興組織,你應該提前把自己培養成「T」型人才,否則你連就業門檻都跨不過去,因為人家看不上你。

我們先來普及一下什麼是「T」型人才

T型人才是指按知識結構區分出來的一種新型人才類型。用字母「T」來表示他們的知識結構特點。「—」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表示知識的深度。兩者的結合,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這類集深與博於一身的人才。

我們通常說的「T」型人才,其實就是「一專多能」。但是脫不花在這裡對這個概念有所拓展——主要是認為T字這一橫,並非只限於知識面、知識結構,而代表著一種「橫向的跨界混搭、整合資源的能力」,它不只是你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知識儲備的多個面向,它是一種跨界整合的能力和習慣。

這裡又講到了跨界,如何鍛鍊自己的這種跨界能力和習慣?我們之前在《為什麼說成為高考狀元是件悲哀的事》(連結)中有更多討論,這裡再來溫習其中兩小段話:

想在這個社會混出來,你不需要在某個能力達到前百分之一,萬分之一,你只需要在一個領域達到前20%,同時能在另一個領域達到前20%,跨界疊加,你肯定能出來。(羅振宇)

年輕人在大學最好能拿到兩個不同學科的學位,這兩個學科距離越遠越好。比如工程+MBA、法學+MBA,或者物理學+經濟學。(蒂姆·費裡斯)

你看,形勢已經到了不跨不行的地步了。年輕人與其誇誇其談什麼「跨性別」「跨物種」的戀愛,還不如多思考一下怎麼讓自己成為跨界小能手。

2

脫不花還接著講到了「T」型人才之所以能集萬千寵愛的原理:

這也符合「結構洞」原理:社會網絡越複雜、創新的壓力越大,處於結構洞中的那些跨界型、連接型的人,就越有價值。

好高大上的一個「結構洞」。我們平常只聽說過ass hole,哪裡知道還有什麼structural hole呢?別蒙圈,一說你就明白(不說就死活不明白):

「結構洞」(structural hole)是社會學家羅納德·波特(Ronald Burt)在1992年《結構洞:競爭的社會結構》一書中提出的。結構洞是「社會網絡中的某個或某些個體和有些個體發生直接聯繫,但與其他個體不發生直接聯繫,無直接聯繫或關係間斷(disconnection)的現象,從網絡整體看好像網絡結構中出現了洞穴」。

在上圖所代表的網絡中,請告訴我,哪個洞洞代表「結構洞」?

連智障都能看出來,哦不,連我都能看出來,在上面的結構中,如果將每一個點看做是一個人,每條線看做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那麼圖中A所佔據的位置就是一個結構洞位置,即社會網絡中的「空隙」位置。

A,是佔有網絡中結構洞地位的人,他所擁有的權利是最大的(有沒有想起傳播學裡講的輿論領袖(opinion leader)?)。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聰明人,會在位於空隙兩端彼此沒有直接聯繫的兩個人之間,擔當聯繫人的角色,從而佔據一個「結構洞」。一個人所佔據的結構洞越多,他在人群中的地位就越重要,調動人際關係為自己服務的能力也就越強。(以上概念解析和配圖,來自《你好,陌生人——結構洞(structural hols)原理在我們身邊》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fef6d8a0102wpl2.html)

結構洞告訴我們的最淺顯又深刻的道理是什麼呢?——掌握結構洞,就掌握了雙吃兩方的機會。"if you link to people who are not linked you can control their communication"(《怎樣理解結構洞(structural ho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fef6d8a0102wpl1.html)

由此我們發展出兩個推論:

第一,所謂網際網路時代,不要跟著呱噪什麼「萬物互聯」,重要的是讓別人、讓萬物連接上你。第二,《你好,陌生人》一文啟示我們:人際網絡的更新,就是「不斷喪失關係」(因為一個人能維持的好友數量是有限的),讓自己始終立足於新的有效的「結構洞」位置。

3

由「結構洞」原理,似乎「個人或組織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就必須建立廣泛的聯繫,同時佔據更多的結構洞,掌握更多的信息。

如果我們的結論僅限於此,那麼就很容易滑向庸俗的擴展人脈、積極社交的那一套心靈雞湯。

事實上,要成為「T」型人,打造真正有質量的社交,關鍵恰在那不被人關注的一豎(|)上。

「T」字的那一豎,代表你的作品你的能力你的專業水平,總之代表你是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否則就像弱國無外交一樣,你只不過是個人際市場上的「索取者」或者一個「混子」,不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社交。

所以,成為一個「T」型人才,關鍵的又在於:

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自己的人脈。(李笑來:《放下你的無效社交》)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往期精彩文章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

華少胖了,允悲

沒人有責任保護你的天真

知道自己傻逼,是變牛逼的開始

有關活在當下,你最應該知道的兩個故事

你知道毛主席和川普的一個共同點是什麼嗎

判斷美男子和美女的標準是什麼?

為什麼厲害的人大多很溫和

我們和北大學生的一個顯著差距是什麼?

為什麼說成為高考狀元是件悲哀的事

一招鮮吃遍天

傳奇是怎樣打造的——讀《富蘭克林自傳》斷想

把時間交給閱讀

相關焦點

  • 如果成為T型人才?
    如何打造個人優勢,讓自己在職場當中脫穎而出,我要向你介紹的思維叫做梯形思維,經常有在職場的年輕人會問我,我應該建立什麼樣的知識體系,培養什麼樣的專業能力,才能確保不會再未來的某一天被淘汰,的確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職場的危機,如果你沒有晉升到一定的崗位,如果沒有一些不可替代的能力
  • 如何成為一專多能的營銷人才: T 型營銷人員養成手冊
    但是如何做好營銷卻經常被認為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技術。Buffer營銷總監Kevan Lee把營銷的技能培養進行了體系化,介紹了他們培養一專多能的T型營銷人才的技能樹框架,並且提供了許多學習了解相關技能的資源。對營銷感興趣的各位可以參考一下。想成為營銷人員之前。先腦補一下賣保險。
  • t型人才與人生定位,如何走出必然的可能性?中介隨筆
    t型人才與人生定位,如何走出必然的可能性?
  • 談談 T 型人才
    這個話題是關於複合型人才的,我把它稱作 T 型人才。「全棧」工程師前一段時間,「全棧」工程師的概念很火,不過大多數時候,「全棧」工程師指的是一個人同時寫 Web 前端和後端,頂多加上一些運維工作。通常情況下,我很少見到一個人能夠同時寫 Web 前端 + 後端 +iOS 端 +Android 端。
  • 為什麼每個公司都需要「T型人才」?
    T型人才指既有廣博的知識面,又在某一個領域有較深專業知識的人。本文作者寫下T型人才在公司中的各種獨特作用,告訴各位管理者:公司需要T型人才。除此之外,他還對HR如何分辨T型人才提出建議。在市場營銷中,你要與各種各樣的專業人士合作,創造出對客戶有價值的產出。
  • T型人才正態分布
    T型人才類型分布:Talent,人才; T字打頭,這裡我建立了一個T字人才模型,對人才進行解讀:一個人才由兩部分組成,他的知識面和專業度!基於這個模型,我們把企業裡的所有人進行人才分布,可以得到一個正態分布,如圖大多數都是中間的「中庸型人才」,他們有適中的知識面,和一定的專業度。這種人才數量很多,市場供給也很大!用一句話來說: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人才正態分布的兩端,存在兩種人才的偏執狂型的人才。
  • 培育「T型人才」是關鍵
    「矽谷的奇蹟是由富有顛覆式創新精神的年輕人創造,光谷一定要加強跨學科融合,培養這樣的T型人才。」  昨日,由東湖高新區主辦的2017中國(武漢)新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漢舉辦,《矽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作了題為《百年創新 如何在中國打造下一個矽谷》的演講。當天,他受聘成為光谷智庫國際顧問,並為光谷發展提出系列建議。
  • 疫情隔離使T-型人才更緊迫,更有價值,你正朝T-型人才發展嗎?
    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科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T-型人才,他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也能熟練地彈奏鋼琴。他曾不經意地考慮過做一個職業小提琴手,並數次說過,如果他在科學上不成功,他會成為一個音樂家。
  • T型人才、π型人才和三個支撐,你屬於哪一種?
    T型人才。最近又聽說新加坡在提倡「π」型人才,並且從國家層面作出規劃和支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而我卻有另外的思考和答案,我提倡人生有三個支撐。今天就來談談人該成為怎樣的才,才能更有利於個人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讓自己的小舟能更平穩地駛向成功的彼岸。
  • T型人才、π型人才和三個支撐,屬於哪一種?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力資源的專家在提倡:個人能力該怎樣發展,人才的結構模型是怎樣的話題,比如提得比較多的就是T型人才。最近又聽說新加坡在提倡「π」型人才,並且從國家層面作出規劃和支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羅永浩歸去來兮,你該如何一眼識別真正的T型人才?
    更客觀的說,右腦決議了構思,決議了人才是否可以成為資源的強力聯合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多蘿西·巴頓首先提出「T型人才」的概念。 「|」型人才集中在一起的知識型團隊,容易形成小團隊和門派之分, 而「|」型管理者的技術高度不代表管理高度,這類人才如果做不好管理,反而是於個人和公司更大的成本浪費。
  • T型人才與企業創新
    對於這兩個方向,我們可以用所謂「T」型人才來形容,字母「T」中的「|」表示知識的縱向深度。 「—」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和橫向溝通合作能力。「T」型人才不僅在縱向的專業知識上具有較深的理解能力和獨到見解,而且在橫向上也具備比較廣泛的一般性知識修養。而事實上,知識型工作者往往在「|」也就是知識的縱深上表現優異,但是在「—」也就是橫向知識貫通和團隊間溝通組織能力往往較弱。
  • 優質T型人才培養,抓好學齡前關鍵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T」型人才的概念被提出。什麼是T型人才?T型人才是指按知識結構區分出來的一種新型人才類型。字母「T」用來表示他們的知識結構特點。兩者結合,就形成了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集深與博於一身的人才。「T」型人才不僅在橫向上具備比較廣泛的一般性知識修養,而且在縱向的專業知識上具有較深的理解能力和獨到見解,在創新方面表現優秀,因此成為各大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爭相搶奪的人才。
  • 普通人該如何改變命運?減少焦慮的方法是,成為T型人才
    如果你沒有價值,有如何獲得幸福感?一、3種象徵性動物:不確定性的源頭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得太快。不管準備如何,危險就如灰犀牛一樣潛伏著,只要到了一定極限,那就爆發,對應結果就是受傷。灰犀牛,就潛伏在你我身邊,只要不注意,小疏忽變成大麻煩。
  • 什麼是T型學習?為什麼說T型人才是最具競爭力的人才?
    另一方面,在我們身處的信息爆炸式增長的當下,過去的知識我們還沒來的及學完,新知識就出來了一大堆,如果我們僅僅是想通過知識的積累的數量來獲得優勢,那麼必將陷入知識學習的焦慮中,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智慧機器人和管理系統在取代人的工作,如果想要成為未來的引領者,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思維。
  • 「讀書中國.T行動」:全力打造T型人才
    「讀書中國.T行動」 打造網際網路時代「T型人才」網際網路時代,怎樣的人才更具競爭力?在「讀書中國.T行動」發布會上,楊嵩提出了全新的人才概念:「T型人才」。  何為「T型人才」?未來,「T型人才」將是「跨界打劫」最具競爭力的人才。因此,幫助更多人提升閱讀量、構建「T型」知識結構,培養更多 「T型人才」,正是 「讀書中國.T行動」的目的所在。
  • 教育服務社會 清華大學來豫打造「T型人才」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領導孟至和總監在發布會上表示,清華大學肩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教育要為社會服務,為企業服務,為個人服務。清華大學提出的「T型人才」,正是遵循著這種理念來到河南省的,要在我省持續投入清華大學優秀的教育資源,大力培養擁有「清華IT工程師」資質的「T型人才」。據介紹,所謂「T型人才」,就是擁有「寬泛紮實的理論基礎+專業深入的技術技能+精準嫻熟的實踐經驗」的人才。
  • 清華IT工程師「T型人才」培養計劃出臺
    5月17日,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IT教育培訓中心召開了「清華IT工程師『T型人才』培養計劃」(簡稱T計劃)新聞發布會。在會上,清華IT教育培訓中心提出了「一專多能」的「T型人才」培養計劃,即打造清華IT工程師,同時還推出了一系列培養「T型人才」的實踐舉措。
  • 為什麼每個公司都執著於「T型人才」?
    所謂T型人才,就是既有廣博的知識面,又在某一個領域有較深專業的人。T型人才在專注自己領域的同時,也可以和其他領域的人進行深入交流。為什麼每個公司都執著於「T型人才」?面試官在面試過程中又是怎麼判斷這些人才呢?一.他們能看到更大的圖景T型人才會從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那裡汲取意見和建議,拼接出自己對未來的看法。
  • 黨員幹部也需做「T型」人才
    「T」型人才的概念自產生之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後更是衍生出了「新T型」,「π」型人才等等新說法,也正說明現在複合型人才已成為社會需求的主流,不僅要知識面廣博,也要有所長、有所專。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更當如此,除了要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也需術業有專攻。要勤學深思提升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