鸊鷉是一種水禽,看上去毛茸茸的好似一個毛線球,十分可愛,在一些河流湖泊內常可見到它們的身影。有一些城市的公園水域內,也偶爾可以見到他們。
這種鳥適應環境能力很強,在受到汙染的水域,哪怕滿是漂浮物的汙染環境下,它們也能安家落戶。
由於此鳥隨處可見,所以在鳥類拍攝圈子和動物保護圈子裡稱之為「菜鳥」,意思就是較多,不稀奇的意思。 鸊鷉以水中的魚蝦為食,而且食量很大,在捕食過程中會潛入水下。
每到七八月份,我們便可見到鸊鷉鳥帶著幼崽在水面上遊來遊去,小傢伙們還經常爬到大鳥的身上偷懶,看上去其樂融融。
那麼鸊鷉是在什麼地方築巢,又是在何地孵化呢,很多人對此都充滿好奇。前一段時間,作者就跟著動保人員對鸊鷉的生活習慣和築巢地點進行了觀測和調查,最終發現難得一見的鸊鷉巢穴。
這種鳥的巢穴一般都築在水草密集的區域,以便利用周圍環境進行掩護。此鳥生性膽小,所以巢穴也就更加隱蔽,即使你在巢穴附近也很難發現,因為它們的巢穴看上去更像是一團扔在水中的枯草,與你我腦海印象裡的鳥窩有很大的出入。
巢穴只是用枯敗的水草堆積在一起,每當大鳥離開巢穴外出覓食,都會用水草將鳥蛋進行覆蓋遮擋,這樣就更不容易被發現。
鸊鷉鳥的巢穴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鳥巢的印象與概念。鳥巢裡不僅沒有鋪墊著羽毛或乾草,相反看上去是絲毫沒有溫暖的「水城」,鳥蛋幾乎是半泡在水中的狀態。
這樣的環境下鳥蛋是如何孵化出小鸊鷉的呢,讓人不禁感到懷疑。當然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與人類的家園是沒有可比性的,對於小鸊鷉來說,有這樣一處泡在水中的窩就很滿足了。原創作品,禁止複製粘貼式的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