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巧板說到面積

2021-02-13 和樂數學

點擊上方藍字「和樂數學」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文章。設為星標,快速讀到最新文章。

作者 | 劉瑞祥

註:本文為第一屆和樂杯數學科普大賽參賽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七巧板,被外國人稱為「唐圖(tangram)」,是許多兒童喜愛的玩具,也曾經伴隨過拿破崙等名人。從數學的角度看,七巧板也有不少學問,本文就來聊聊七巧板中體現的面積思想。

我們知道,一般的七巧板拼圖,無論圖形怎樣千變萬化,必須使用全部七塊板子,而且不能有重疊部分。顯然,所有這些圖形之間,面積都是相等的。這個結論雖然看起來是很顯然的,但其實我們默認了一系列前提:圖形經過平移、旋轉、翻轉保持不變;彼此全等的圖形面積相等;面積具有可加性……這些前提有的並不那麼顯然。比如,你怎麼知道圖形經過翻轉保持不變?你怎麼知道面積可以相加?這樣追問下去就觸及到了幾何學的基礎問題,限於篇幅和本人能力,無法展開敘述了。好在這些前提的含義都很明顯,至少看上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下面讓我們還是先承認這些前提吧——或者用更數學味的話來說,把這些當做公理。

當我們承認這些前提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即使我們還沒有面積公式,也可以證明七巧板拼出的所有圖形面積是相等的。這是因為,所有這些拼得的圖形,都可以劃分為同樣多的兩組全等形。這樣我們就觸及到了面積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剖分相等。像七巧板拼圖這樣,兩個面積相等的圖形,如果能夠把其中一個分成有限的幾部分後重新拼成另外一個圖形,就稱這兩個圖形面積剖分相等

你應該已經會把一個長寬比為 2:1 的長方形切割後拼成一個大正方形,但如果讓你用七巧板實現這個變化呢?前提是不許割裂七塊板子中的任意一塊。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甚至解法不止一種。

如果你想證明七巧板中的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你同樣不必把這兩塊板子真的剖開,因為幸運的是我們有兩個最小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利用:

讓我們再看另外一種證明:下面圖形中,左邊是正方形加上等腰直角三角形,右邊圖是平行四邊形加上同樣的三角形,最後得到的是兩個大的全等形,因此我們可以判定,這裡的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顯然,這裡我們是在原圖形的基礎上分別加上同樣(有限)多的兩組全等形之後變成大的全等形。像這樣的面積相等,就叫做拼補相等

我們利用剖分相等和拼補相等兩種方法證明了前面的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面積相等,下面讓我們離開七巧板,回到通常的數學上來。你還記得你的數學老師是怎麼給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嗎?是不是像下面左邊圖示一樣?很遺憾,這個證明是不嚴謹的,它無法證明下面右邊這種情況。換句話說,我們數學課上只證明了一部分平行四邊形和等底等高的矩形面積剖分相等。因此對於一般情況下面積的證明,需要另闢蹊徑,這讓我們想到了拼補相等的概念。

下面圖中給平行四邊形  和  分別加上一個三角形 ,然後通過證明  和  全等得到陰影所表示的兩個梯形面積相等,再分別加上三角形 ,最終得到結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裡的每個平行四邊形都加上一個三角形再分成兩個三角形,從而得到兩組的全等三角形。這就是兩千多年前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第一卷第 35 命題中的證明方法和結論。

剖分相等和拼補相等這兩個概念,並不是很久遠的東西。1899 年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其名著《幾何基礎》中才明確了這兩個概念,並且證明了下面的結論:任何兩個面積相等的(直線型)圖形,一定拼補相等,也一定剖分相等。這比《幾何原本》兩千多年的歷史來根本不算什麼——甚至遠在微積分誕生之後了。

把面積相等分為「拼補相等」和「剖分相等」,並不是數學家沒事找事。首先來說,後者的成立理由比前者要麻煩一點,因為它還需要一條公理作為前提——任給兩條線段,總存在一個正整數 ,使得短線段重複  次以後可以超過長線段。據說這一公理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斯首先提出的,後來阿基米德再次提出,因此也被稱為歐多克斯-阿基米德公理或者阿基米德公理。另外,希爾伯特的弟子德恩曾經證明:一般情況下,即使是體積相等的兩個三稜錐,也可能既不是剖分相等的,也不是拼補相等的。因此體積公式的推導,必須使用某種無限過程,這在古希臘表現為所謂的窮竭法,在古代中國表現為祖𣈶原理,在近代以後則表現為微積分。而德恩的這個結論,卻是連高斯和希爾伯特都沒有得出的,雖然一般認為他們的學術地位要比德恩高。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豈虛言哉。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網絡,並得到蔣迅老師的幫助,特此感謝。

參考資料

《幾何原本》,歐幾裡得著,蘭紀正、朱恩寬譯,譯林出版社,2014;《幾何基礎》,希爾伯特著,江澤涵、朱鼎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從趙爽弦圖談起》,李文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關焦點

  • 了解了七巧板的構造,你也能自制七巧板
    不知大家有沒有遇到我的這種情況,家裡的七巧板經常玩著玩著就湊不齊7塊了,很容易遺失。孩子一時性起,想玩七巧板,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是掃興。接觸一段時間七巧板後,發現七巧板就是把一個正方形分割成5塊特定的三角形和2塊特定的四邊形,且各形狀塊的面積、邊長都呈比例,那麼自製一個應該就不難。
  • 乾貨 |從入門到進階,七巧板實操經驗分享!
    這年頭,七巧板幾乎人手一套了吧,老母親們都知道是好東西,幾何啟蒙必備,但對於孩子而言,是不是真喜歡,願不願意專研,就兩說了。小編也經常聽到老母親抱怨說孩子對七巧板不感興趣,玩不進去的,導致七巧板在家裡積灰的,今天,小編就針對孩子玩七巧板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按以下三個部分,分享一下經驗吧:如何引導孩子對七巧板的興趣;上道之後,如何帶著孩子進階;認識圖形-按圖構建-按樣拼圖-按主題拼圖(自由拼圖)那麼多七巧板玩具,其實一套就夠了
  • 七巧板的設計原理!
    而這七這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千種以上),無論在現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啟發幼兒智力的良好夥伴。能夠把幼兒對實物與形態之間的橋梁連接起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形狀分析及創意邏輯上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設計原理就是中國古代的「出入相補」原理。出入相補原理經常被運用到小學整數運算和平面幾何的面積運算中。
  • 【知識】用七巧板能拼出多少種圖形?
    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七巧桌 雖然七巧板的構造和玩法非常簡單,不過其中蘊含的變化與原理可十分精妙——據不完全統計,七巧板能拼出1600種以上不同圖案,從人物到動物、建築物乃至中英文字母等。利用七巧板可以闡明若干重要幾何關係,其原理便是古算術中的「出入相補原理」。 出入相補原理最早由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劉徽創建,是古中國數學中一條用於推證幾何圖形的面積或體積的基本原理。
  • 趣味豐富的七巧板
    七巧板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經》,其中有正方形切割術,並由之證明了勾股定理,而當時是將大正方形切割成四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這就是最初的七巧板雛形。到了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燕几」,用來請客吃飯,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桌子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此時的「燕几圖」已經和現代的七巧板相差無幾了。後來,明朝的戈汕按照「燕几」的原理,又設計出了「蝶翅幾」。「蝶翅幾」是三角形和梯形的桌子,計六種十三隻,用它拼湊而成的圖形更為複雜豐富,變化無窮。
  • 原來不是七巧板沒意思,是我不會玩
    幾乎每個人都會買給娃買七巧板,它便宜到幾乎不用思考。01七巧板真的巧原本以為它不起眼,沒想到卻已經有千年的歷史,而且這不是舶來品,是正宗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發明。查到的資料顯示:「七巧板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
  • 一起來玩教具第三期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沒日沒夜地玩,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
  • 右圖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每個圖形的面積佔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題目右圖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每個圖形的面積佔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圖形7和4共佔幾分之幾?圖形3、4、5共佔幾分之幾?圖形1佔正方形面積的1/4;圖形2佔正方形面積的1/4;圖形3佔正方形面積的1/16;圖形4佔正方形面積的1/8;圖形5佔正方形面積的1/16;圖形6佔正方形面積的
  • 在培飛,我們這樣學:七巧板拼組
    ​作品自述:七巧板是我最喜歡玩的遊戲,但平時玩的七巧板顏色都好單一,於是我畫出了帶有水果圖案的七巧板。每一塊七巧板上都有不一樣味道的水果,它們組合在一起拼成了一塊好吃的水果糖!這位小朋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將七巧板拼組成一個糖果,同時發現了糖果左右兩邊拼組形成的梯形是相同的,最後他還在圖案上添加了水果圖案等元素。
  • 「娛樂遊戲」七巧板
    七巧板的製作過程:1.在紙上畫一個正方形,把它分為十六個小方格;2.從左上角到右下角畫第①條線;3.在上面邊的正中間連第②條線到右面邊的正中間;4.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畫第③條線,碰到第②條線為止;>5.從剛才的第②條線的尾端開始畫第④條線,到左上與右下的第①條線的四分之三為止;6.在左上右下第①條對角線的四分之一處畫第⑤條線,碰到上邊第②條線的中間為止;7.把這些線條分割的格子塗上不同的顏色並沿著線條剪開,就得到了一副全新的七巧板。
  • 東方魔板"七巧板",寓教於樂 讓孩子玩出幾何思維力
    這是因為:七巧板裡包含了基礎幾何圖形、圖形分割、圖形組合、圖形對稱、面積和等量代換等多種數學知識。所以能靈活操作七巧板的孩子,都具有相對全面的幾何思維。亦可用以說故事,將數十幅七巧板圖片連成一幅幅的連貫圖畫,即可當漫畫般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 各種七巧板題冊怎麼判斷哪個更好?內行說:看前三頁截圖就知道了!乾貨!
    應該說,這種形式挺好的,也不貴,價格高低主要看材質的區別。如果你在淘寶上搜索 ,99%的可能性是買到這類七巧板。手手君特意仔細搜索了下,能做到平行四邊形有雙面磁性的牌子很少很少,即便有也很難搜到。說明什麼呢?說明很多生產七巧板的廠家,其實對七巧板都沒什麼研究,尤其缺乏數理邏輯的啟蒙經驗。這樣設計出來的七巧板,細節上的差之毫厘,孩子們使用時就會謬以千裡!!
  • 奇妙的七巧板「拼圖」
    七巧板是我們身邊特別常見的一個小的手邊玩具,它不僅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圖形分割和合成的能力,在理解直角、引入用單位測量的概念、倍數,以及各塊積木面積的數量關係等方面,都可以作為很好的教具。其實孩子在按圖紙搭建的圖形的時候,都是從簡單的、明顯的人物和動物開始,到比較難的抽象的形狀的。這個過程就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才能夠讓孩子順利的過度過去。具體的、特徵明顯的圖案那麼在用七巧板進行遊戲的時候,我們最開始可以選擇圖形特徵明顯的,能一眼看出是什麼的那種圖案。
  • 童年回憶殺七巧板,玩好了娃就是數學高手!(附遊戲模板)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七巧板裡包含了基礎幾何圖形、圖形分割、圖形組合、圖形對稱、面積和等量代換等多種數學知識,所以能靈活操作七巧板的孩子,都具有相對全面的幾何思維。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波超實用的陪娃玩七巧板攻略!認識基本幾何形狀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用七巧板來認識形狀是最淺顯易懂的。
  • 從宴請賓客的家具,到開啟智力的玩具,七巧板的進化之路
    陸以湉指名了七巧板的發明路徑,即從燕几到蝶幾,再到七巧圖。燕几和蝶幾為七巧板的出現,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燕几採用模塊化設計,為七巧板提供了設計思路「燕」通「宴」,指宴會、宴請,在《詩經》中有「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這樣的記載。
  • 流傳上千年的七巧板,居然包含有這麼多的數學知識
    七巧板,一件最早能追溯到先秦古籍的傳統智力啟蒙玩具。迄今為止,七巧板能夠拼合出1600多種圖案。七巧板的拼搭,是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邏輯,需要充分調動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想像力、記憶力、推理力等等,是迄今為止最適合兒童智力啟蒙的教具之一。
  • 七巧板遊戲
    七巧板圖案是一種特殊的益智遊戲。用七巧板式的一個有趣的遊戲放置件到正確的形狀,以提高運動技能。七巧板的規則被簡化為孩子們玩得開心玩的時候。 七巧板流傳在中國漢族民間智力玩具,也被稱為「智慧禁令。 」 七巧板是一種上癮的益智遊戲,包括被放在一起,形成原來的形狀解剖形態。拼圖的目的是使用所有七件,其中可能不重疊,形成非常具體的形狀。 七巧板是一種解剖難題包括七個平面形狀,被稱為曬黑,它們一起可以形成各種形狀。
  • 《植物七巧板》評測:迎戰七巧板系列
    之前為大家介紹了《神之符印》這款遊戲,是利用《俄羅斯方塊》中的圖形來拼方形七巧板的,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植物七巧板》雖然同為七巧板遊戲,但是相比之下本作更有吸引力,這款遊戲中我們將會使用七塊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圖案在每關中組成各種大樹和花朵,十分考驗想像力。
  • 七巧板超強幹貨:怎麼用七巧板給娃進行幾何啟蒙?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怎樣通過七巧板來進行基礎的幾何啟蒙和邏輯思維訓練。七巧板啟蒙之---認識角數學中,孩子們學什麼都是由具象到抽象,而角是實體幾何圖形中能夠最直觀感受和認知的。具體的這些冷知識,可以承諾娃在學習完三角形之後再細講具體的哦~在我給果果講三角形是最神奇,最神秘的時候,果果說她覺著圓才是最神奇的。然後我們一起用三角形旋轉化了一個圓。果果驚呼」三角形竟然這麼神奇!但是,⚪在我心裡仍然是最神奇的。「
  • 七巧板玩的只是圖形搭建嗎?那你只玩對了一半
    七巧板最最簡單的功能,就是可以幫助小朋友認識三種幾何形狀。如果說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本身,都屬於比較基礎的形狀的話,那麼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還是有些特別的。 然後,按照面積大小把七巧板圖形分類的問題,小朋友也解決了。其實最大的2個直角三角形和最小的2個直角三角形,它們的面積差異靠觀察就可以得出結論,只有中等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大小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