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哭不抱,哭了才抱?這個「育兒誤區」,害苦了很多家庭

2020-12-20 蜜桃tao醬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哭是很常見的事情,疼了哭,餓了哭,不高興了也哭。哭泣作為向外界反映自身感受的表現機制,成為我們判斷孩子身體或情緒狀況的重要指標。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問我,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她自己看了一些有關孩子教育和培養的一些文章,發現其中有些觀點出入很大,甚至是相悖的。

那麼孩子哭了到底應不應該抱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孩子哭了該不該抱的問題。孩子哭了才抱,不哭就不抱的教育方法到底有什麼問題?

一、 抱VS不抱

1、孩子不哭就不抱?

不同性格的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有的孩子不哭不等於不需要抱。不同的性格的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熱情開朗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可能會打回去或者是去告訴家長聽,但是內斂的孩子卻會自己躲起來偷偷難過。哭確實是孩子向外界傳達自身感受的重要機制,但卻不是唯一的機制。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向"大人"靠近的過程,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可能越來越少哭,但這並不代表孩子遇到的煩惱變少了。

不少家長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堅強,更有不少男孩的家長會對孩子提出"流血流汗不流淚"這樣的男子漢要求,崇尚孩子不哭就不抱,哭了才抱的教育理論。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卻不是妥當的。

"抱"是家長向孩子傳達愛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抱不僅僅是家長安慰孩子的手段,還可以是鼓勵孩子的手段。

2、孩子哭了才抱?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哭了的時候才需要擁抱,其他時候是不需要的擁抱的。這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看到擁抱的作用。

心理研究表明,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孩子心理素質會更強,性格也會更加活潑開朗樂觀。其次,孩子不哭不抱,哭了才抱可能會讓孩子認為只有哭才能家長的關注,這何嘗不是一種鼓勵孩子通過哭泣,而不是通過發展自己而獲得關注的一種方式呢?

二、 孩子不哭不抱,哭了才抱的危害

1、會讓孩子認為"哭"才可以獲得關注

孩子不哭時就不抱孩子,孩子哭了才會去抱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認為,只有哭才能獲得家長的關注,所以孩子就會把"哭"當作索取擁抱的手段。

"抱"能給予孩子安全感,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但是一旦孩子把哭泣當了索取溫暖的手段,經常無緣無故地哭,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嗓子發育,還會讓家長感到厭煩。

在孩子還沒學會講話之前,哭泣就是孩子和父母最常用也是做重要的溝通方式之一。孩子通過自己的哭聲,向父母傳達自己身體或者心理不舒服的信息,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父母的安慰。孩子一哭就抱,可能會導致孩子經常無節制的哭泣,不利於孩子成長和獨立。

2、會讓不哭的孩子情感被忽視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是每個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為了糖就賴著父母哭泣。如果父母把孩子是否哭泣,當作是否應該擁抱孩子的標準的話,那麼那些不愛哭的孩子的情感就很容易被忽視。

孩子不哭不抱可能會讓需要安慰,卻不會通過哭泣表達的孩子,無法得到父母的關注,從而導致這些孩子無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者生理問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可能會讓孩子過度依賴父母

孩子一哭就抱,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只要哭,父母就會出面幫自己解決問題,這就可能導致孩子過度依賴父母,人格難以獨立。

許多老一代的家長都看不得孩子哭,一方面覺得孩子哭很"慘",一方面孩子的哭聲確實鬧心,所以孩子一哭泣就會去擁抱孩子。但是這種一哭就抱的行為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假設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了幾句之後,孩子哭了。那麼這時候有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都哭了,肯定是知道錯了,就迫不及待地去抱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是不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不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發現自己只要一哭,家長就會來擁抱自己,為自己解決麻煩,或者原諒自己,孩子可能就會形成過度依賴家長的現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三、 什麼時候應該抱孩子?

有的家長一看到前面就會說了,我抱也不行,不抱也不行,那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抱"肯定是需要抱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該抱,什麼時候不該抱呢?

1、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應該抱孩子

家長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所以當孩子身體或者心理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擁抱的方式安慰孩子,給予孩子繼續前進和面對困難的力量。

擁抱可以給予孩子安慰和溫暖,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冷靜下來,從而能夠更加清晰地和家長溝通情況。

例如孩子學自行車的時候不小心摔下來,蹭破了手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抱抱孩子,同時輕拍的孩子的背部安慰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從而轉移孩子對受傷這件事情的注意力。可能孩子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後,還會對自行車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不願意再繼續學習自行車。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抱抱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克服心裡的恐懼。

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是孩子身體和心理都比較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擁抱孩子的目的是安慰和鼓勵,撫慰孩子身體和心理受到的傷害,鼓勵孩子在面對困難敢於面對和堅持。通過擁抱告訴孩子,不管結果如何,父母都會站在你的身後,支持你。

2、孩子獲得一定成功的時候的可以抱孩子

擁抱不僅僅可以安慰孩子,還可以作為對孩子的獎勵。心理學研究表明,母親對孩子天生就有一種吸引力,孩子在和母親肢體接觸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安全感、滿足感和喜悅感。

所以,除了孩子受傷的時候,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擁抱",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假如孩子在文藝匯演中,表現比較好,我們家長就可以抱抱自己的孩子,多說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

通過這樣的擁抱,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積極向上。

3、孩子犯了錯誤卻不知錯的時候不能抱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卻不知悔改的時候,一定不能為了讓孩子不哭就去抱孩子。孩子不知悔改的時候,還去抱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更加難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錯誤,不利於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也不利於孩子價值觀的構建。

對待錯誤就要有對待錯誤的方式。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和孩子溝通,分析孩子哪裡錯了,為什麼錯。當把這個錯誤分析完了,孩子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的時候,我們才可以擁抱孩子,同時勸誡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孩子哭了該不該抱?什麼時候抱?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這個動作對孩子的成長卻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家長要把握好"抱孩子"與"不抱孩子"的尺度,在合適的時候抱抱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溫暖溫馨的童年。

我是蜜桃tao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哭不能抱,不哭才能抱?」這個育兒誤區,家長可要規避
    很多新手爸媽沒有足夠的育兒經驗,遇到孩子哭鬧的問題,又無法找到原因時免不了會有些手足無措,甚至還會有一些錯誤的做法。,我抱她還是哭,不抱也是哭,那我是抱還是不抱呢?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哭了不能抱,不哭才可以抱,用這兩種行為來讓孩子知道,哭會讓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抱抱,乖乖聽話、不哭不鬧才能得到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這種育兒方式,孩子長大後啥樣?太諷刺了
    當你聽到寶寶哭聲那一刻起,就意味著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這個鮮活的生命,在一歲以前,是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他們餓了、尿了、拉了、病了等,都是通過哭這種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初為父母的你,真是沒有一點經驗來判斷他們的需求。因此很多父母聽到孩子一哭,都是立刻抱起來安慰。那麼多大的孩子最難哄?當過父母的都知道,無疑就是1歲之前的寶寶了。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咋樣
    聽到寶寶哭聲的那一刻,就證明這個世界又多一個鮮活的生命,同時也意味著,父母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尤其是在一歲以前,孩子是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只能用哭聲來表達,這個階段帶孩子是最難的時候。在中國,孩子只要一哭,不是餓了,就是困了或是尿了,再不濟就是想讓父母和自己玩兒,因此很多父母聽到孩子一哭,便立刻抱起來安慰。但在國外卻一直盛行一種哭聲免疫法的育兒理念。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家長對孩子冷漠,容易孩子安全感缺失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的家長由於育兒經驗不夠,第一次為人父母所以教育的時候可能有很多方式方法教育理念都是錯誤的。同事經常和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每次都發洩情緒就是哭,拿孩子沒有任何辦法。
  • 「娃哭就抱,不哭才抱」養大的孩子,後來如何了?現實太諷刺
    媽媽們都希望能有一個天使寶寶,沒有天生的天使寶寶那就自己培養一個,在應對寶寶哭鬧的時候往往會使用一個策略,那就是讓孩子哭,等到孩子不哭了才抱起來,甚至因此跟家裡的老人家起衝突,老人家心疼孩子,自己也不能說什麼,又因為自己使用科學方法還被責怪感到委屈。
  • 「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後來怎麼樣了?結局很諷刺
    昨天晚上去朋友麗麗家做客,發現麗麗和婆婆因為什麼時候抱孩子開始爭吵。婆婆聽到孩子哭了,立馬跑過去抱住孩子,但是麗麗卻勸婆婆等孩子不哭了再抱,否則孩子以後會養成了愛哭的壞習慣。但是莉莉婆婆卻說「孩子現在哭的時間比不哭的時間長,你都要孩子一直哭著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麗麗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是怕婆婆太累,婆婆卻說是自己做錯了,到底誰對誰做呢?在查閱過資料之後發現「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最早是來源於國外,創始人名叫約翰·華生。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不僅會傷害孩子身心,還傷大腦
    機緣巧合之下,這對夫妻了解到一種特殊的育兒方式,培訓師要求他們須學會忽略孩子的哭聲。而且只有在餵奶、換尿布時才能短暫擁抱孩子,其餘時候都要把他靜置在一邊,這種方法就叫做哭聲免疫法。久而久之,寶寶果然不哭了,但是反應卻比同齡孩子遲鈍許多,到了六歲,仍然沒有開口說過話。經過多方診斷結果顯示,這個孩子患上了自閉症,他將永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難獲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 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長大怎樣了?真諷刺
    第一次了解哭聲免疫法,是在馬伊琍發表的一篇文章上,核心的內容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袖手旁觀,要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會得到父母的擁抱,只有乖才可以。馬伊琍提到,當她用哭聲免疫法來訓練大女兒時,雖然見效很快,孩子很快學會自己睡覺,但是一歲半後又出現反覆,睡著後總會醒一次,哭著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後又哭著睡著,媽媽呢,意志力壓制自己的行動力,強忍著不去擁抱孩子,不去回應孩子的一切需求,這難道不是一種煎熬和殘忍嗎?
  • 「不哭才抱」的育兒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媽媽後悔莫及
    ,都會在孩子哭後再選擇把他們抱起來,目的就是讓他們牢記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有不哭才能夠得到獎勵。」的育兒方式最初是由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所提出來的,這種育兒方式剛被提出來的時候曾被很多父母所推崇過,他自己家的孩子也是採取這種教育方式,然而這種所謂培養孩子堅毅性格教育方式的弊端卻在十幾年後孩子長大以後慢慢顯露出來了。
  • 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心理學家現在怎麼樣了
    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科學養娃,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於是就去尋找一些獨特有效的育兒方法。有些父母會向老人尋求經驗,有些則會向育兒專家學習,然而並不是每個育兒專家的方法都是恰當的,有些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他的孩子怎麼了,一個提倡「嬰兒哭,抱孩子不哭」的心理學家。
  • 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人,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太諷刺
    導讀: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人,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太諷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人,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太諷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嗎?看看創始人的兒女,結局令人唏噓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娃哭不抱」,結局令人唏噓針對「孩子哭」的現象,不少科學家曾嘗試過探究,試圖找出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和解決方式,但收穫甚微。原本一生功成名就的他,卻敗在了一個理論——「娃哭不抱,不哭才抱」。
  • 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人,其後代長大後生活如何?很荒謬
    」早就不流行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對孩子是害。那個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人,其後代長大後生活如何?華生,就是提出這一理論的創始人,他正是按照這種理念去訓練自己家孩子的。然而這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因為對自己理論的實踐,造成了既可悲又荒謬的結果。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
  • 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延遲滿足」早已過時,為何還在毒害中國人
    我和女兒還沒進門,就聽到小寶寶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進門後,我才發現孩子都哭成這樣了,朋友居然還在打掃衛生,好像完全沒有聽到的樣子。我就問她:「孩子都哭成這樣了,你怎麼也不看看啊。」她居然不緊不慢的說:「你沒聽過一個育兒觀念嗎?孩子哭的時候不要抱,等不哭了再抱。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子女人生都是悲劇,太諷刺
    坑了無數父母的「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理論父母的本能,都是寶寶開始哭就抱起來安撫。這就要提到美國的著名行為學家約翰·華生了,他曾提出過一套理論,深受育兒界推崇,那就是「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專業說法叫「哭聲免疫法」。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如今他的孩子怎樣了?令人唏噓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在過去,曾有一個叫約翰·華生的美國人,創造出了"哭聲免疫法",其核心就是孩子哭鬧就不抱、孩子不哭才抱,旨在讓孩子明白乖巧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懷抱。此法一出,許多人深深為之折服並奉為育兒良方,然而,當約翰·華生的孩子長大後,你知道他的孩子怎麼樣了嗎?案例約翰·華生曾說:"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更給我一個特殊的環境,我可以運用特殊的方法,把他們加以任意改變,或者使他們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家,或者使他們成為乞丐和盜賊。"他之所以這樣子說,正是基於他所創造的哭聲免疫法。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結果再放下來的時候又醒了,這個痛苦的過程新手媽媽也許都經歷過。所以很多新手媽媽就開始找哄孩子睡覺的那種技巧性的訓練方法。也就是那些「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實際上這些方法都不科學,對寶寶其實沒有什麼好處!
  • 寶寶哭鬧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創始人後人的情況,才是諷刺
    「哭聲免疫法」該不該使用?哭聲免疫法可以說是風靡一時,先是風靡歐美,後來又在東方興起,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中國的家長使用這個方法。什麼是哭聲免疫法?哭聲免疫法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哭是沒有效果的,目的是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
  • 孩子哭了,怎麼抱才好?
    孩子都哭成那個樣子了,你能忍得住,不去抱抱孩子嗎?因為有需求才會哭:不會講,只能用哭聲讓媽媽知道。是寶寶害怕了,肚子餓了,尿尿了,又拉臭臭了…….不管什麼原因,就算剛清理過臭臭,剛餵過奶,孩子剛睡幾分鐘又哭了。遵從自己的內心,抱抱孩子吧。」寶貝,媽媽在」抱過之後,孩子漸漸的不哭了,慢慢的安靜下來。【媽媽的懷抱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