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獎金與醫療收入脫鉤 湖州中心醫院少開大處方

2020-12-20 浙江新聞

  浙江日報訊 下月起,我國公立醫院將開始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核心內容之一是醫生獎金分配。記者日前從湖州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該院在兩年前率先進行績效工資改革,將醫生獎金與醫療收入脫鉤,一改以往按收分配、多收多得的逐利傾向,有效避免了大處方、濫檢查現象。

  院長周國順介紹說,過去由於醫生收入與藥品收入、檢查收入掛鈎,造成開大處方、重複檢查等現象難以杜絕,既加重了病人負擔,也成為影響醫患關係的重要原因。為此,醫院從2007年起率先改革醫院的績效獎金分配製度。

  該院以我省規定的醫療收費項目為衡量標準,針對全院臨床醫師親自操作的如門診、查房、手術等總共7081項醫療行為,逐項確定以非貨幣單位表示的獎金核算比率,根據醫師的工作量而不是收入量來確定醫生獎金,科室、個人的獎金和藥品收入、醫用材料無關。同時,護理人員的績效獎金根據護理工作量和護理時數進行考核。

  少了經濟利益這一「枷鎖」,醫生看病時更能心無旁騖。該院腫瘤外科主任劉力偉醫生說,有了新的考核辦法,不該給病人用的醫用材料和藥品也就不用了。「只要把病人看好看滿意,吸引更多的病人前來看病,獎金也就會更高。」

  新的績效考核制度,不但沒有減少醫生和醫院的收入,反而大大激發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院業務量和業務總收入也大幅提高。據統計,2008年業務總收入較上年增長了25.66%。今年1至10月同比又增長了20.45%。同時,由於大處方、濫檢查少了,病人滿意度也更高了,從兩年前的95%提高到了98%。

相關焦點

  • 記者體驗零售藥店開電子處方 在線醫生開處方很謹慎
    一位顧客在開電子處方過去市民去藥店買處方藥,必須先到醫院開處方,現在,西安市食藥監局在零售藥店推行電子處方,市民可以通過藥店的電子處方共享平臺,讓在線醫生開具電子處方。體驗 拿不準病情不開處方昨天,記者來到勞動北路西安市蓮湖區食藥監局電子處方共享平臺的試點單位——慈濟大藥房,供顧客使用的問診開處方的平臺放在了藥店的一角,記者以顧客的身份,告訴營業員說自己想買治療皮膚的藥,營業員給記者打開了電子處方共享平臺,記者發現平臺就像一個微信視頻系統,一頭對著顧客,一頭連著第三方醫療機構。
  • 銀川市醫院曬醫生處方「紅白榜」
    「醫生違反醫保政策、損害患者利益,或者多次違反醫院規定開大處方等等,屬於問題處方,在白榜上通報批評,一張處方罰款200元,每年職稱晉升、聘用,年底評先評優的時候,要扣除相應的考核分數;而對於正面典型,也將在紅榜上進行表彰。」
  • 醫生收入受疫情衝擊大 「後疫情時代」醫院營收或長期承壓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全國多地大醫院診療業務只恢復到疫情前的一半左右,部分醫院甚至有科室仍未恢復運轉。相應地,疫情期間醫生收入銳減,部分醫院甚至只能發較少的基本工資。而這種情況,或將持續到下半年,甚至年底。
  • 北京大醫院一線醫生年薪18萬 醫生該掙多少錢?
    隱性收入不好統計,醫院發的錢有多少?今年兩會前,鍾南山對廣州市所有三甲醫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醫生帳面上的平均年薪是4.6萬餘元,但實際收入19萬餘元。中間的差價,主要來自醫院自身經營。「如果每月不保證1萬元獎金,骨幹醫生就跑了。」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骨科主任說,作為事業編制人員,醫生的基本工資不高,每月二三千元,獎金佔大頭,除月獎外,年終獎還有二三萬元。
  • 4分錢處方引熱議 網友:開便宜藥的多是好醫生
    一時間,「4分錢處方」在微博上掀起千層浪。  [熱議]  贊成的多質疑的少  一張4分錢的處方,突然火了。有網友質疑說:仿佛只有開便宜藥的醫生,才是有良心的醫生,更有網友從專業角度認為對於一個兩歲的孩子,撲爾敏並不適用,但更多的聲音是稱讚:這樣的醫生太難得!
  • 首家民營醫院「4+7」處方,開出「阿託伐他汀鈣片」!
    據騰訊大秦網的報導,3月25日上午,西安一家股份制民營醫院---大興醫院開出了院內國家「4+7」 集採中選藥品的第一張藥品處方--阿託伐他汀鈣片。4+7集採中選公告顯示,這一品種的中選企業是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業內:內科醫生收入靠回扣 外科醫生靠手術
    中間的差價,主要來自醫院自身經營。  「如果每月不保證1萬元獎金,骨幹醫生就跑了。」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骨科主任說,作為事業編制人員,醫生的基本工資不高,每月二三千元,獎金佔大頭,除月獎外,年終獎還有二三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日門診量1萬人次左右的大醫院,發給一線醫生的平均年薪約18萬元,科主任為25萬—30萬元。
  • 《處方管理辦法》:患者可持醫院處方到藥店買藥
    醫療機構或者醫師、藥師不得自行編製藥品縮寫名稱或者使用代號。處方書寫必須字跡清楚,不得塗改,如需修改應在修改處籤名並註明修改日期。    毛群安說,在《處方管理辦法》實施以後,凡是醫生在處方中的不規範的做法都必須改正,否則要追究個人以及這個醫療機構的責任。
  • 醫生收入:是高還是低
    李衛平說:「(中國內地)醫院的這種收支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生收入分配只能間接或直接地以其服務後產生的藥品和檢查收入為依據。」她認為,「醫療行業具有高教育投入、高專業技術、高勞動強度和高執業風險等特點,醫生應當有較高的收入。」
  • 醫院遭遇"醫生荒" 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研究生畢業一個月只能拿到三千來塊錢的工資,而因為你不能獨立看門診,開不了檢查、藥品,給科室創不了收,每月的獎金也很少。」呂鵬說,他同專業同學一共17人,畢業之初基本都在醫院工作,但現在已經有不少轉行的,「有個同學轉行做醫療器械銷售,一年幾十萬的收入。」  對目前狀況有抱怨,對他人生活羨慕,但呂鵬還沒有下定決心跳出去。
  • 東莞臺心醫院明春開業
    4月25日從東莞臺心醫院籌備處了解到,這家由臺商投資達7.2億元的醫院有望2012年春季開業,目前各項建設工程正在緊張進行當中。院方稱,醫院將避免「大處方」以解決「看病貴」問題。東莞臺心醫院院長王丹江  東莞臺心醫院是廣東省首家臺商醫院,今後有望發展成為兩岸醫療交流合作的平臺。
  • 國家衛健委定調:醫生可在線開處方,可遠程問診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未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主要將重點布局優化醫院管理與就醫流程、完善分級診療兩大方面。
  • 學識淵博的我們,為什麼看不懂醫生開的處方?
    每個在醫院開過藥的病人都只知道醫生開處方的字大都飄逸(其實是潦草)你找來一個高學歷的博士生都不一定能辨識是什麼藥有陰謀論的人會說醫生這樣做是為了讓病人看不清藥>讓病人只能在醫院配藥從而增加醫院的收入作為上班族的我來說對這種觀點是十分鄙視的醫生也是打工仔醫院又不是他開的為什麼要費勁心機做這種缺德的事
  • 新規要求開處方要用藥品通用名
    攝影 朱元斌    信息時報5月27日報導 老專家看診時,旁邊竟坐著個年輕醫生在「指導」其開處方。記者在醫院裡看到這一幕時非常不解,細問之下,才知他們是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出臺後,不熟悉藥品通用名的老專家「請來」幫忙開處方的實習醫生。    5月起實施的《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醫生開處方時必須將以前寫的商品名改為通用名。
  • 湖州一男子到醫院看皮膚病,一天吃24片抗生素,醫生:劑量寫錯了
    男子去醫院看病,一天吃24片抗生素,索賠80000,醫生:劑量寫錯了現如今生病到醫院看病之後,醫生在詢問病情之後,都會在電腦上錄入相關情況,並把單子列印出來讓患者去藥房拿藥,藥房在給病人拿藥的時候,也會看看醫生開的處方是什麼藥
  • 醫院醫生、護士、藥房的人收入差距大嗎
    我自己是護士,我們家有醫生,所以,對於醫院裡各行業之間的收入也算比較了解。針對我們醫院的情況,收入差距是肯定的,醫生大於藥房大於護士。大到什麼程度呢,以倍數計吧。收入來源收入可以說有三大塊,一是工資,二是獎金。三就是傳說中的藥械回扣之類吧。
  • 廣東這家醫院只看病不賣藥 能遏制醫生拿回扣嗎?
    《意見》提出,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具備條件的可探索將門診藥房從醫療機構剝離。  醫院不賣藥了,此舉有幾大好處:減少患者排隊拿藥的時間,市場上的藥店互相競爭促進藥價降低,減少醫生通過濫開藥品吃回扣。
  • 中醫數位化 系統基於大數據向醫生推薦處方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醫院都已配備現代化的便捷診療方式,通過電腦軟體開藥方、進行醫院管理早已屢見不鮮。信息化的介入,顛覆了傳統的就診和醫院管理模式。7月28日,第五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在成都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成都中醫藥大學數字醫藥研究所中醫專業診療系統,通過規範記錄中醫望聞問切的規律,症候信息快捷採集,經過系統算法和分型,自動向醫生推薦處方。
  • 到醫院提出要開24種藥? 老年人用藥亟待「聯合處方」
    八旬老人拿著紙條來到醫院,要求醫生為他開出上面所列的24種藥物,醫生仔細查看後發現,患者這樣過度服藥,存在很多潛在危害。記者了解到,在老年人群中,因聯合用藥導致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不在少數,老年人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已成為醫護人員和全社會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 處方裡沒藥、讓保胎孕婦單腿跳 醫生「開腦洞」給的是智慧和愛心
    上醫院看病,大家都習慣性認為,醫生開藥是天經地義。不久前,武漢一90後小夥騎車不慎摔傷,去看病時醫生竟然沒開藥,只勸他休息,當時他再三請求醫生開藥求安心。再等事後冷靜下來,他手寫了一封信感謝這位醫生的「零處方」治好了自己對醫療認識的偏歧。其實,在杭州的大醫院裡,如此可敬可愛的醫生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