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堅決防止權力商品化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堅決防止權力商品化

  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侵蝕黨內生活(熱點辨析)

  閆 盼 衛興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前提是弄清楚什麼是商品交換原則、商品交換原則會怎樣侵蝕黨內生活。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深化。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隨著改革深入而日益完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遵守商品交換原則。商品交換原則即等價交換、雙方互利,是按質論價、公平交易。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使我們黨面臨長期而複雜的市場經濟考驗。其中的一個重大考驗,就是要高度警惕並抵制商品交換原則侵蝕黨內生活。

  廣大黨員的個人行為可以區分為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黨員在個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另一種是黨員在黨內生活和公務中的職務行為。就前者而言,黨員與普通群眾一樣,為滿足個人及家庭的物質文化生活必須購買生活消費品,需要遵守商品等價交換原則、互利原則,買賣雙方均不能強買強賣、損人利己。就後者而言,黨的公務人員特別是掌握權力的黨員領導幹部,在黨的政治生活和工作關係中,要堅決杜絕商品交換原則的侵蝕。進一步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絕不能在市場經濟關係中以權謀私,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商品交換的籌碼。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道,「有些東西本身並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們的佔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並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形式」。如果將權力當作商品,以權謀私,既是將權力作為商品出賣,也是將良心和名譽作為商品出賣。如果讓商品交換原則侵蝕黨內生活,必然滋生腐敗,嚴重腐蝕黨的肌體,嚴重損害人民利益。正因為看到商品交換原則容易侵蝕黨內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防止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需要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將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防止權力商品化。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二是不斷提高共產黨人的修養,使黨員、幹部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增強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的自覺性,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作者單位:北京市懷柔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刊文:不受監督的權力則是通向腐敗的捷徑
    人民日報刊文:不受監督的權力則是通向腐敗的捷徑 李宗彥/人民日報 2017-01-12 14:22 來源:澎湃新聞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堅決防止和反對碼頭文化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這一重要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堅決防止和反對碼頭文化,既是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也是廣大黨員、幹部應有的政治品格。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只是權力的工具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只是權力的工具 張亞中/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08-02 10:38 來源:澎湃新聞
  • 今天,《人民日報》再次刊文講貴州大數據
    今天,《人民日報》再次刊文講貴州大數據 2018-05-30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刊文:反腐沒有休止符,重整行裝再出發
    人民日報刊文:反腐沒有休止符,重整行裝再出發 人民日報1月16日消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
  • 人民日報刊文:共產黨人的親情是吃透嚴與愛辯證法的大愛
    人民日報刊文:共產黨人的親情是吃透嚴與愛辯證法的大愛 吳齊強/人民日報 2016-04-06 13:31 來源:澎湃新聞
  • 清華學者人民日報刊文談「三權分立」 批駁西方
    [提要]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聯合、胡鞍鋼在《人民日報》刊文談「三權分立」,稱極少數人極力鼓吹「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模式,妄圖改變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或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並稱西方大多數國家並未「三權分立」…[我來說兩句]
  • 人民日報刊文 | 今年,快遞已超700億件
    人民日報刊文 | 今年,快遞已超700億件 2020-12-02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蘇曉暉/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1-23 06:24
  • 《人民日報》刊文介紹山東衛視《美麗中國》經驗
    12月13日,《人民日報》第24版刊發山東衛視《美麗中國》總製片人胡韶紅的創作經驗談,對《美麗中國》作為「全國首個生態節目」的節目創新、宣傳推廣經驗等做了詳細介紹。以下為《人民日報》全文:生態節目《美麗中國》告訴你「你的選擇,就是地球的模樣」(創意空間)胡韶紅《 人民日報 》(2018年12月13日24 版)最近,有關陝西榆林毛烏素沙漠「變綠洲」等消息成為社會熱點
  • 人民日報刊文批"一站到底":部分題目有悖常識
    人民日報刊文批"一站到底":部分題目有悖常識
  • 人民日報刊文談改拼音:打破詩詞合轍押韻,影響韻律美感
    人民日報刊文談改拼音:打破詩詞合轍押韻,影響韻律美感 桂從路/人民日報 2019-02-25 06:42
  • 向義務教育商品化說不
    部分民辦學校功利化傾向嚴重,辦校不是為了教育,而是為了追逐利益,把教育商品化。有的為了增加生源,迎合家長心理,隨意誇大成績,捏造事實,做虛假宣傳;有的不顧教育對象身心發展規律,一味追求應試成果,把學生變成應試機器;甚至有的民辦學校,利益至上,做一些有悖良心,違法亂紀的事情。這些現象嚴重製約了民辦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 堅決防止
    山西堅決防止中小學生競賽造假山西省教育廳日前發布《關於切實加強中小學生競賽活動管理的通知》,提出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齡前兒童的競賽活動,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生,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
  • 陳智平:如何精心編織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
    原標題:織好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 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即指監督制約權力的制度體系及相關的運行機制。權力失去「籠子」的監督與制約,會導致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黨的執政能力受到削弱、執政黨在潛移默化中喪失民心等極大危害。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新時代如何有效克服脫離群眾危險
    5月13日人民日報第5版↑【編者按】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實踐證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 人民日報:行拘差評者是權力濫用
    公權力動輒介入普通民事糾紛,已經模糊了法律為權力行使劃出的界限。   「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執法應當予以批評甚至譴責,但更值得追問的是,當地公安機關是否有權啟動這樣的調查。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安定有序,必須充分保障警察依法合理正當行使警察權,這需要賦予一線執法警察以一定裁量權。然而,裁量並不是漫無邊界的,在法治社會裡,正當程序、比例原則等都在其四周劃出了明顯界限。
  • 奧特曼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一商品化形象權初探
    商品化形象權具備智慧財產權的一些共有特徵 , 如商品化形象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 是獨佔性權利 , 具有專有性; 具有嚴格的地域性與時間性。三:商品化形象權保護存在的問題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律體系是以《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三者為主體 ,《反不正當競爭法》為補充。
  • 人民網評:織密監督之網,切實防止權力濫用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事實上,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必須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監督是最好的「防腐劑」。強化自我監督是我們黨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的具體體現和鮮明品格。
  • 防止權力濫用比例原則不能缺位
    比例原則是大陸法系的概念,通過對手段與目的之間關係的衡量,甚至對兩者各自所代表的、相互衝突的利益之間的權衡來控制權力濫用。■ 張 斌常言道,要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那麼,權力的邊界到底在哪裡,行使權力到底如何才合適?事實上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可以恰當地回答這些問題。比例原則在保護與平衡的意義上,對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進行仔細斟酌,以求得到二者較為合理的平衡,防止做出過分的或錯誤的行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