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權力濫用比例原則不能缺位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防止權力濫用比例原則不能缺位

比例原則是大陸法系的概念,通過對手段與目的之間關係的衡量,甚至對兩者各自所代表的、相互衝突的利益之間的權衡來控制權力濫用。

■ 張 斌

常言道,要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那麼,權力的邊界到底在哪裡,行使權力到底如何才合適?事實上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可以恰當地回答這些問題。

比例原則在保護與平衡的意義上,對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進行仔細斟酌,以求得到二者較為合理的平衡,防止做出過分的或錯誤的行政決定。這種合比例的思想,在現代國家契約理論,特別是在法治國家以及憲法基本權利保障理論的支持下,逐漸提煉出具有客觀規範性質的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並進而擴展到憲法層面,成為具有憲法階位的規範要求。

比例原則是大陸法系的概念,通過對手段與目的之間關係的衡量,甚至對兩者各自所代表的、相互衝突的利益之間的權衡來控制權力濫用。在行政法層級上,比例原則約束行政權力在侵犯公民權利時,雖然必須有法律依據,但必須在選擇侵害公民權利最小的範圍內行使。在憲法層級上,比例原則是指只有在公共利益所必要的範圍內,才能限制公民的權利。在此意義上,不僅行政機關在處理個案時要遵守比例原則,而且立法機關進行立法時,其立法目的、限制公民權利的法律規定都必須考慮其對公民權利的限制是否必要、是否成比例。法治國下的比例原則是為了保護人民而加諸國家之上的分寸要求,比例原則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適當性」要求,也稱妥當性要求,該原則要求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所採取的執法手段必須能夠實現立法目的或至少有助於立法目的之實現。簡言之,適當性要求執法者所採取的手段要能夠達到所追求的立法目的。

二是「必要性」要求。又稱最少侵害原則、不可替代原則,或稱最溫和之手段原則,係指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有多種方式或途徑可實現執法目的,則必須選擇最有必要的為之。所謂最有必要的就是成本最小的或對其他利益損害最小的方式。必要性是以適當性為存在前提的,只有遵守了適當性要求的基礎上才有必要進一步考慮必要性。只有單一的途徑或方式,必要性要求就沒有存在或適用的前提。

三是「相稱性」要求。又稱狹義的比例原則,係指執法者所採取的措施所產生的損害,不得超過所採取的執法措施所帶來的利益,即所採取的手段不得與所追求的目的不成比例或顯失均衡。根據這一要求執法者在執法利益選擇時不可「殺雞取卵」,儘量做到"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較取其大。

在當今中國行政權力仍未完全關在籠子裡的背景下,強調在行政執法中貫徹比例原則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限制公共利益的恣意,節制國家權力的行使。因為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其本身就已蘊涵著對抗國家權力對於自由領域的不當侵害與限制的意味,也就是預設了國家權力行使的例外和權力有限的內在思想,當國家行使公權力而與基本權利發生衝突時,就必須憑藉某種審查標準來判斷上述公權力的行使是否為憲法所允許,國家權力對公民權利侵害是否適度、合比例,在其間便要有比例原則來發揮決定性作用,作為保護基本權利而加諸國家之上的分寸要求。

二是保障個人利益,發揮個人自由的最大效能。為了達到某種公共利益的目的,在對個人利益進行限制時,比例原則要求執法者要在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作出適當的「利益衡量」,以切實保障個人利益,儘量地發揮個人自由的最大效能,防範公共利益的恣意膨脹,確保公民權利不致遭到「過度」的侵犯。

比例原則應該在我國行政執法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在法治中國的建設進程中,不僅要把權力關在籠子裡,而且要保證關在籠子裡的行政權力能夠得到合理的行使,並保障公民權利不受侵害,比例原則必須得到有效貫徹。(作者系知名律師)

相關焦點

  • 陳智平:如何精心編織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
    原標題:織好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 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即指監督制約權力的制度體系及相關的運行機制。權力失去「籠子」的監督與制約,會導致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黨的執政能力受到削弱、執政黨在潛移默化中喪失民心等極大危害。
  • 規範自由裁量權,防止權力濫用
    執法單位如何使用權力,行政處罰如何把握和吃透自由裁量權,一直是公眾關心的話題。從現實來看,任意兩件行政執法處罰事項,執法對象的違法情況和程度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違法事實相似,仍有違法時的主客觀情況不同,以及違法危害大小、時間先後等因素糾纏其中。
  • 《唐人律師》 | 論比例原則(上)
    本文將在具體闡述比例原則的淵源、概念、特徵的基礎上分析比例原則在我國行政訴訟中適用的現狀最終闡明如何能使比例原則真正發揮其約束權力、保障公民權利的作用----比例原則在我國行政訴訟中將如何發展。2004年人權保護寫入憲法,開啟人權保護新篇章,國家、人民高度重視保護公民基本權力,然而行政法在對行政權力約束,防止其濫用損害公民權利的法制建設上,任重而道遠。比例原則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應在法律實務中得到充分的運用。比例原則是行政法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則之一。
  • 人民網評:織密監督之網,切實防止權力濫用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事實上,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必須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監督是最好的「防腐劑」。強化自我監督是我們黨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的具體體現和鮮明品格。
  • 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
    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聯合國大會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第 40/34號決議通過A. 罪行受害者1.「受害者」一詞係指個人或整體受到傷害包括身心損傷、感情痛苦、經濟損失或基本權利的重大損害的人,這種傷害是由於觸犯會員國現行刑事法律、包括那些禁止非法濫用權力的法律的行為或不行為所造成。2. 在本宣言中一個人可被視為受害者,而不論加害於他的犯罪者是否被指認、逮捕、起訴或判罪,亦不論犯罪者與受害者的家庭關係如何。
  • 行拘差評者是權力濫用
    公安機關對這件事的最終處理決定,是對警察權被濫用的「糾偏」。但即使帖子中確實存在虛構、誇大的成分,那也應是當事人與醫院食堂之間的民事糾紛,應留給雙方協商解決,或者訴諸法院等待司法裁決。公權力動輒介入普通民事糾紛,已經模糊了法律為權力行使劃出的界限。   「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執法應當予以批評甚至譴責,但更值得追問的是,當地公安機關是否有權啟動這樣的調查。
  • 人民日報:行拘差評者是權力濫用
    公安機關對這件事的最終處理決定,是對警察權被濫用的「糾偏」。但即使帖子中確實存在虛構、誇大的成分,那也應是當事人與醫院食堂之間的民事糾紛,應留給雙方協商解決,或者訴諸法院等待司法裁決。公權力動輒介入普通民事糾紛,已經模糊了法律為權力行使劃出的界限。   「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執法應當予以批評甚至譴責,但更值得追問的是,當地公安機關是否有權啟動這樣的調查。
  • 向「濫用權力」和「不用權力」亮劍
    ◥濟陽區召開「當時代先鋒、做人民公僕」規範權力運行專項治理工作動員大會。      近日,濟陽區召開「當時代先鋒、做人民公僕」規範權力運行專項治理工作動員大會。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張超讓黨員幹部敬畏權力履職盡責  「開展這次專項治理,主要目的就是兩個,一是整治濫用權力的瀆職行為,重點針對面對權力不知敬畏的人;二是整治不用權力、棄用權力的失職行為,重點針對擁有權力不敢擔當的人。這兩種行為,實際上是權力運行不規範的兩個極端,雖然方向不同、表現形式不同,但對黨委、政府的危害都是極大的。」
  • 法制日報:以權力清單推進行政組織法
    2015年3月3日中辦、國辦印發《指導意見》,明確了推行地方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主要任務、原則、程序和時間表。國務院《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提出,研究建立國務院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開展編制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試點工作。
  • 從比例原則的角度析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檢察制度發展
    (三)刑事訴訟法與比例原則的理論契合   比例原則在刑事訴訟法領域的迅速發展在於比例原則對於刑事訴訟法的價值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要求。「刑事訴訟的本質是要解決在追訴犯罪過程中國家權力與公民個人權利之間的衝突和平衡問題。」
  •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中的適用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濫觴於羅馬法,大陸法系在近現代法上相繼確立了該原則。這一原則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適用,尤其在英美法系上,經歷了從抗辯事由到一般原則之轉化,表現出與大陸法系傳統私法理論不同的特質。  目前,智慧財產權濫用行為主要表現為以權利的絕對性、權利的相對性以及程序性權利為基礎的三大智慧財產權濫用行為;對其具體行為加以界定及判斷,又因各國及其不同時期的智慧財產權政策或反壟斷政策之不同,而各有不同。
  • 人民日報刊文:堅決防止權力商品化
    原標題:堅決防止權力商品化  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侵蝕黨內生活(熱點辨析)  閆 盼 衛興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前提是弄清楚什麼是商品交換原則、商品交換原則會怎樣侵蝕黨內生活。
  • 最高檢:防止檢察權濫用 確保執法辦案公正廉潔
    其中有一條制度意義上的設計,即設立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以維護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保障權力在法律的規制內運行,這是設置具有獨立憲法地位的檢察機關的根本理由。這最初源於列寧的法律監督思想和蘇聯的實踐。當然,除這一條制度設計之外,我國還有民主集中制原則、多黨合作、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監督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等。
  • 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保護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權益不受侵犯,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任務,也是民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則。但是權利的形式並非是沒有限制的,《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而且第五十八條還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這便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它也是憲法規定的法律的基本原則之一。
  • 職場中濫用權力的3種表現,你正在遭受哪一種?
    職場中濫用權力的三種表現,你知道是哪三種嗎?2. 身在職場,你遭遇過領導濫用權力的情況嗎,又是如何應對呢?【閒聊】職場中職位權力會有錯位現象,出現實際權力和職位權力不相符的情況。實際權力是有管理人員的才能和動機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權利,越權具有範圍上的越權,也有使用上的越權,即濫用權力:I.
  • 堅決向濫用權力限制競爭行為亮劍
    在新常態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必須依靠深化改革,核心問題仍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集中公布了上海市交通委、深圳市教育局、北京市住建委涉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和部分省區市在「新居配」中涉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案件及處理結果。
  • "刮痧死"刮出多少權力濫用隱憂?
    從其職責上看,該民間組織沒有任何權力可以抓捕「犯罪嫌疑人」,更沒有任何權力可以非法拘禁 、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達7小時左右。  <<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 金融監管應遵循五大法律原則
    這裡尤其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銀監法》在對銀監會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法律授權的同時,還對其監管權力的行使和運作進行了嚴格的約束和規範。可以預期,隨著《銀監法》的頒布和實施,必將對完善我國銀行監管體制,有效防止銀行監管權力的濫用,著力提升銀行監管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規範化程度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 希拉蕊批川普濫用總統權力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林芝】「針對美國公民可怕濫用總統權力」,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當天發推斥責川普動用軍隊武力驅散抗議者的行為。「今晚,美國總統動用美軍用橡皮子彈和催淚彈射擊和平示威者,就為了(持《聖經》在聖約翰教堂外)拍照。
  • 離婚限號是權力濫用
    婚姻登記處本職工作就是為民眾做好服務,離婚是自由權利,任何理由的離婚限號都是權力越位。 誰能想到,連離婚也會遭遇限號政策呢?據報導,這事就真實發生在南京鼓樓區婚姻登記處,這裡啟用「限號」措施,即排隊預約領號牌,當天的號發放完畢,超出的第二天再來排。 面對洶湧而來的離婚潮,離婚限號政策被標榜為「政策性解救」,被提煉出「制度性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