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中的適用

2021-01-09 正義網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濫觴於羅馬法,大陸法系在近現代法上相繼確立了該原則。這一原則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適用,尤其在英美法系上,經歷了從抗辯事由到一般原則之轉化,表現出與大陸法系傳統私法理論不同的特質。

  目前,智慧財產權濫用行為主要表現為以權利的絕對性、權利的相對性以及程序性權利為基礎的三大智慧財產權濫用行為;對其具體行為加以界定及判斷,又因各國及其不同時期的智慧財產權政策或反壟斷政策之不同,而各有不同。對於智慧財產權濫用行為的具體分析與判斷,可以建立行為與市場的二元分析框架,由此採取兩種基本的判斷標準:(1)行為本身的違法性判斷;(2)行為在相關市場之下的妥當性判斷。鑑於智慧財產權之私權本質和市場屬性,既要關注私法上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適用,也不能忽視公法性質的規制。

  總之,既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又要防止智慧財產權濫用,充分顧及社會和公眾的合法利益。保持兩者之間的平衡,正是智慧財產權制度設計的基本價值取向。

  (作者系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員易繼明)

相關焦點

  • 國際投資法中的「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作為國際投資法的法律淵源之一,一般法律原則在投資條約沒有明文規定時仍可適用。回顧近年來的投資仲裁裁決,禁止權利濫用(「abuse of rights」)當屬討論最多的原則。此處所指的「權利」既包括程序權利,也包括實體權利,因而「禁止權利濫用」不管在管轄權階段,還是實體階段階段,均有適用的空間。針對這一話題,小編在英國讀LLM期間做了一些研究,兩篇論文相繼被國際期刊接受並發表。不得不說,「禁止權利濫用」這一抽象原則,正通過國際投資仲裁的實踐豐滿和細化,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小編以下將簡要分享兩篇論文的觀點。
  • 智慧財產權濫用問題——從《關於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再出發
    近期,《智慧財產權指南》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反壟斷局」)主持編撰的《2019年反壟斷規制和指南彙編》正式對外公布。該指南的發布為執法、甚至司法實踐就《反壟斷法》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適用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指引和參考,也有利於企業進行合規管理。
  • 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保護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權益不受侵犯,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任務,也是民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則。但是權利的形式並非是沒有限制的,《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而且第五十八條還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這便是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它也是憲法規定的法律的基本原則之一。
  • 著作權法修訂不宜引入「權利濫用」條款
    需要注意的是,禁止權利濫用條款在之前的幾稿著作權法修正草案中均沒有出現過,且在其他國家的著作權立法以及國際條約中也沒有相關規定。因此,我國著作權法引入權利濫用條款的合理性值得認真研究,尤其是對於濫用著作權的行政處罰更應該審慎推敲。若不謹慎對待,可能會模糊著作權法修訂的重心,引起社會公眾對立法導向的誤解,甚至可能導致「禁止權利濫用」的規則本身被濫用。
  • ...修訂作品定義兜底條款 刪除禁止權利濫用條款 | 立法
    尚志紅則認為,視聽作品通常就是一種特殊的合作作品、職務作品或者委託作品,草案二審稿只對這種特殊的合作作品、職務作品規定了特殊的歸屬規則,不適用一般權利歸屬規則。考慮到其他視聽類作品與電影、電視劇創作過程或創作方式不一致,可能不存在明確的製片者,或者權利歸屬有特殊的需求。
  • 市場監管總局修改關於禁止濫用智慧財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定
    第二條 反壟斷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具有共同的目標,即促進競爭和創新,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經營者依照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行使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不適用《反壟斷法》;但是,經營者濫用智慧財產權,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適用《反壟斷法》。
  • 《民法典》禁止權利濫用與一般反避稅管理
    現實生活中,《稅法》與《民法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二者在立法中也應保持銜接與一致。本文結合案例談一談《民法典》「禁止權利濫用」規定對稅法「一般反避稅管理」的指導意義。我國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總則首次引入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新頒布的《民法典》沿用了該規定。「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 《民法典》禁止權利濫用與一般反避稅管理
    現實生活中,《稅法》與《民法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二者在立法中也應保持銜接與一致。本文結合案例談一談《民法典》「禁止權利濫用」規定對稅法「一般反避稅管理」的指導意義。我國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總則首次引入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新頒布的《民法典》沿用了該規定。「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 論權利失效原則
    [1]禁止權利濫用是在法權觀念的變遷過程中,由觀念發展到判例,再發展到成文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指導、評價民事主體正當行使權利、立法以及法律解釋和補充的準則,也是賦予司法裁量權的依據,因此權利濫用者對其行為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由於法律原則在技術上隱含於法律規定之中,本身不具有直接適用性,須具體化為可適用的法律規定才能貫徹。
  • 學者:網絡平臺中的臨時禁令應謹慎適用,以實現智慧財產權強國
    以著作權、專利權及商標權為核心的智慧財產權立法在網際網路領域構建了以平臺為責任主體的智慧財產權治理規則。通過履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法定義務,網絡平臺豁免侵權責任而有效經營和維持創新。在此基礎上,平臺治理規則的設計實現兩層目的:首先,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能夠被有效控制和排除。同時,平臺的有序經營和創新過程不受法律規則濫用的幹擾。
  • 請求保護著作權的權利不得濫用
    黃某不服,提起上訴稱:一、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就應當消除影響,不以是否造成名譽損失為前提。二、正常使用作品的報酬與剽竊他人作品性質不同,不能以正常使用作品的報酬標準確定侵權賠償。三、市面上只要存在該雜誌就構成侵權,停止侵權就必須回收全部侵權雜誌並予以銷毀。四、飲料性質是贈送,不應當在賠償中扣減。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涉「濫用著作權利、擾亂傳播秩序」等規定的法律評析與建議(上)
    但是,中國法律卻禁止或限制很多作品的出版,這種情況包括對有問題作品實質內容的審查和程序上對某些作品必須進行的形式審查和批准,如《電影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出版管理規定》中都有此類規定。自動保護原則是智慧財產權國際保護的基本原則之一,因此各成員國國內法作出的任何規定都應當符合這一原則,否則就是對相關條約的違背。
  • 行使民事權利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現今主要系透過公共利益(公共福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及權利濫用的禁止原則對民事權利或私權的行使加以限制。當代民事權利或私權應當服從公共利益,不僅是限制民事權利或私權的內容的原則,而且是限制民事權利或私權的行使的原則。換言之,民事權利或私權的行使,不得有悖於社會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公共福祉),違反此點時,即構成民事權利或私權的濫用而不得被容許。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
    原標題: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 摘要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8月8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 立法 | 修訂作品定義兜底條款 刪除禁止權利濫用條款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引關注
    草案二審稿修訂作品定義的兜底條款、細化視聽作品歸屬區分、刪除禁止權利濫用條款等內容,引發熱議。修訂作品定義兜底條款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形式的出現,作品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如何定義作品的概念及類型,大家頗有爭議。草案二審稿對此做了回應。
  • 堅持誠實信用原則 禁止濫用司法資源
    堅持誠實信用原則 禁止濫用司法資源 2020-05-13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慧財產權侵權歸責原則探析
    通過分析,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實存在不足和缺陷,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不僅給社會公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利帶來摯肘,而且也不利於促進我國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從另一方面看問題,任何民事權利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除法律基於社會政策等理由做出特別規定者(如關於先取特權的規定) 外,應一律平等對待,不存在哪一種權利應特別優先保護的問題。   因此,傳統民法中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歷史緣由不能成為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適用該原責的正當性基礎。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權濫用條款——印象、猜測與建議
    印象二、著作權濫用的界定標準存在爭議,界定不容易,行政執法存在困難民事權利不得濫用是民事活動領域的一個普遍性原則。但何謂民事權利濫用或者濫用民事權利,無論是作為民事一般法的民法典,還是作為民事單行法的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都未進行明確界定。
  • 對濫用商標權的規制需要注意哪些?
    今年4月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四條新增「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的規定 近期,對權利濫用的規制問題成為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修改過程中所關注的內容。今年4月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四條新增「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的規定;今年7月公布的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第二十條規定申請專利和行使專利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濫用專利權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接下來就讓深圳不難得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的小編為大家講解對濫用商標權的規制是怎樣的?
  • 熊文聰:對新增「著作權濫用」條款的幾點思考
    [1]但這一僅考慮權利行使者主觀意圖的界定描述經長期演繹、轉換後「走了樣」,即還必須以損害了他人權益或公共利益為要件,這就為有必要對「權利濫用」加以規制乃至禁止鋪平了道路。但儘管如此,「禁止權利濫用」也依然只是作為一個學術名詞在民法理論界加以評述,並且對其可否作為一項獨立的基本原則存在激烈的爭論,迄今尚無共識。